郭傳偉,劉旭德,趙淑珍
(1.承德今圖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市園林管理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建設水平顯著提高,園林綠化面積顯著增加。園林建設在改善城市環境條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城市園林綠化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需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以更好地促進林業有序發展,提高綠化整體水平。
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其作用主要包括:有效凈化空氣和受污染的水;降低噪聲污染,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優化自然環境,降低自然災害風險。
統計城市景觀設計基礎數據,構建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分類統計、分級管理、報表、指標計算、維護預算、地圖測量、屬性查詢等應用,實現城市景觀設計信息數字化、網格化、標準化、智能化的動態監控,并實現城市景觀設計信息數字化科研的突破,為行政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的決策提供更可靠的科學依據。
隨著新時代城市園林的發展,建立智能園林管理系統勢在必行。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智能信息終端等最新信息技術,實時監測土壤肥力、濕度、氣溫、風速、風向、風力、降水、光照度等數據,通過整合景觀管理信息,實現智能灌溉和維護,及時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將園林綠化管理信息、土地利用規劃信息、綠化用地圈歸屬信息進行有效融合,從而促使城市園林成為信息交流和聯網的現代平臺,并實現更科學、更高效的園林指揮系統。
1)配合率低 在園林建設過程中,要注重技術層面,提高施工現場的協調性。然而,在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許多設計師未向建設者提供詳細文件。在施工現場,施工團隊在不了解圖紙的情況下無法直接配合,導致設計方案的施工結果出現偏差,整體布局不合理。
2)施工技術不完善 城市園林建造過程涉及很多領域,同時對建筑技術也提出更高要求,必須嚴格堅持園林綠化風格,合理確定施工方式。然而,在修建園林過程中,為提高施工速度,施工方法比較獨特,而且沒有考慮實際需求,直接影響景觀工程質量。
3)施工人員專業素質不高 隨著園區建設加快,對建設者數量的需求大幅增加,但許多建設者專業素質不高,無法準確領悟園林設計師的意圖,導致施工與設計出現偏差。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差異很大。在園林綠化過程中,必須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合理配置不同地區需要文化傳承的自然環境,在景觀設計中,必須充分體現自然景觀特點,加強人文景觀建設。
在城市園林中融入雕塑時,需確保所選擇雕塑與城市園藝相適應,以展現城市特色,創造獨特的城市園藝風格。新城區可加強大型園林綠化建設。舊城區面積有限,既要滿足人們的休閑需求,又要提高城市綠化水平。
作為一家建筑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必須提高信用和能力,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因此,施工企業需建立完善的制度,強調施工質量的重要性,將施工質量問題與企業切身利益相聯系,成立質量控制小組加強管理。同時采用獎勵措施,提高建設者的積極性和熱情,從而進一步提升園藝質量。
在雇傭施工人員時,建筑公司應提高門檻,通過現場檢查挑選最佳專業人員,并通過專業干部組建施工隊伍。同時,公司應定期進行人員培訓,提高技術水平,確保園林建設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全面掌握園林建設的技術和布局,真正提高城市園林建設的整體水平。
城市綠化是一項復雜工程,必須確保綠化建設達標。綠化設計師應提前準備設計圖紙,施工人員應參考以往施工項目經驗,并采取預防措施。必須檢查建筑材料的質量,所有不合格的材料不應進入施工現場,尤其在挑選苗木時,必須最大限度提高苗木的生存能力。在園區建設關鍵階段,要保證建設者的技術水平,降低資源成本,確保建設整體質量。
不斷適應新時代城市園林綠化領域的發展趨勢,全鏈條服務園林綠化管理機構,在園林綠化工程預算、養護、統計、監控等方面提供全流程解決方案,實現園林行業信息數字化、網格化、規范化、智能化,為行政主管部門及行業管理部門決策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學依據。
4.5.1 數據建設
本項目數據支撐包括基礎數據、園林數據及養護類別數據。
1)基礎數據 包括地圖數據、遙感影像數據、規劃區和建成區范圍數據、綠線圖數據、建成區人口數據。
2)園林數據 包括公園綠地、廣場綠地、附屬綠地、防護綠地、區域綠地、其他綠地、古樹名木。綠地分類依據CJJ/T 85—2017《城市綠地分類標準》。
3)養護類別數據 包括行道樹、綠地樹木、綠籬類植物、地被類植物、草坪、竹類、攀緣類植物、地面保潔、水面管理、風景林、防護林、水生植物。養護類別分類依據《河北省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定額》(冀建城〔2014〕65號)。
數據采集采用遙感、GPS、全站儀、無人機、3D激光掃描儀等進行實地測量與屬性調查。
園林綠化普查的對象是行道樹、綠地樹(喬木、灌木)、綠籬類植物、地被類植物(花草、木本花卉、宿根花卉)、攀緣植物、園林護欄、景觀小品(地燈、花架花盆、假山、雕塑、長凳等)、園林附屬設施等。屬性調查內容包括植被種類、種植方式、樹木胸徑與樹齡等。例如,行道樹的一般調查內容包括:植被種類、園林用途、胸徑(10,10~15,15~20,20~25mm 等)、樹齡、種植方式(孤植、叢植、列植等)、種植時間、歸屬綠地類別(公園綠地、養護綠地、附屬綠地、防護綠地、區域綠地、其他綠地)、主管單位、權屬單位、養護單位等。
4.5.2 系統建設
地理信息系統是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系統的支持下,收集、存儲、管理、計算、分析、顯示和描述所有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氣層)地理分布相關數據的技術系統。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地理信息系統(GIS)以及在此基礎上開發的“數字土地”和“數字城市”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遙感的科學定義是從遠處收集信息,即不直接接觸目標,通過距離探測器接收目標物體的電磁波信息,并通過信息處理識別目標。
地理信息系統(GIS)和遙感(RS)的區別和聯系在于GIS是一種強大的空間數據管理和分析工具,而RS是快速收集和分類全球空間數據的有效手段。兩者的運作對象是空間實體,相互聯系、相互支持、相互補充,二者的結合在技術上不可避免。
遙感是GIS數據的重要來源,也是更新數據的非常有效的手段。遙感設備能夠快速、準確、全面地收集環境數據。同時,遙感數據具有多光譜、動態多相的特點,為GIS數據更新提供完整的數據源和動態手段。及時、準確、可靠和充足的數據是GIS有效運行的基礎。
GIS為遙感分析提供了有用的輔助信息和手段,用于自動提取重要和非重要信息。GIS確定的實體位置和DEM顯著提高了RS的定位精度和分類精度,從而提高了RS應用的整體水平。兩者的結合相互促進,可大大提高二者的應用水平。利用GIS和RS技術將現實世界中的園林數據抽象地表現為數個點要素、線要素和面要素相互連接的園林綠化基礎信息數據庫。通過系統可視化所調查的園林綠化基礎信息數據庫和遙感數據,對成果數據進行分級管理、圖上量測定、屬性查詢(模糊查詢、道路或位置查詢、自定義區域查詢等方式)、統計分析、報告生成、可以應用護理管理費用預算等,同時比較分析 DOM、DEM、DRG、DLP、行政區劃等下圖文件,大大提高成果管理者的生產性。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園林綠化取得優異的成績。園林綠化是城市化進程中的重要階段,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舒適的環境。在政府支持下,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園林養護隊伍,必須積極提高園林綠化普查的效率,與相關部門密切合作,積極推動園林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