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林,原蘇榮
(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上海,200234)
副詞性關聯詞語是重要的語篇銜接手段。2013年,原蘇榮教授提出了副詞性關聯詞語這個概念,是指既具有修飾功能又具有連接功能,既具有副詞的性質又有連詞的性質,介于兩種詞類“過渡地帶”的一類詞語,特指在復句和語篇中起連接作用的副詞和副詞性詞語。[1]副詞性關聯詞語具有銜接功能,是實現語篇整體意義連貫的重要手段。[1]根據連接銜接功能的不同,原蘇榮教授將副詞性關聯詞語分為八大類,二十小類:一是表時順,二是表加合,三是表轉折,四是表結果,五是表解釋,六是表條件,七是表推論,八是表斷言。[2]
教師話語作為課堂互動研究的對象,在外語教學研究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話語在課堂組織和學生語言習得中具有重要意義。[3]教師的話語不僅可以傳達新的教學內容,而且可以引導學生參與交際活動,通過意義的溝通和協商進一步促進語言習得。[4]自21世紀六七十年代,會話分析的提出將課堂話語的研究帶入一個新的高度。會話分析的開創者Sacks和Schegloff在最初的幾十年里對機構對話進行了研究,他們之所以更多地關注日常對話,是因為他們認為日常對話更自然。[5]然而,國內對副詞性關聯詞語在師生互動中的實踐研究還比較少,此類研究目前還處于發展階段。本文試圖對師生互動及教師話語中典型的副詞性關聯詞語進行研究,從互動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副詞性關聯詞語的互動功能,為教師在課堂中的使用的教學方法提供一定的啟示。
全國高中英語優質課大賽的參賽課是研究教師課堂話語的最佳語料選擇,因為這些課程是經過省、市多輪篩選后確定下來的,可以反映出近些年優秀英語課堂話語的特點。[6]對此,本文選取2014—2016年全國高中英語優質課競賽的部分視頻片段作為分析語料,共記錄25個視頻,約10萬詞。本文借助迅捷App,將音視頻材料轉錄成文字,并對文字內容進行了校對。校對過程中,在每個話輪前對發言人進行標記,即T代表教師,Ss代表全體學生,S1/S2/S3等代表學生個體。
通過對語料中的副詞性關聯詞語進行考察與統計,并根據原蘇榮教授對副詞性關聯詞語的分類,本文得到如表1所示的統計結果。

表1 副詞性關聯詞語在師生課堂會話中的使用頻率
結果顯示,使用頻率較高的副詞性關聯詞語主要有表加合、表解釋、表時順、表斷言的副詞性關聯詞語。基于以上統計數據,本文將重點關注使用頻率相對較高的副詞性關聯詞語,并整合其在師生互動中的作用,用會話分析的方法總結教師和學生在會話時使用副詞性關聯詞語的目的,總結常見的副詞性關聯詞語的互動功能。
在互動過程中,說話者經常會在發言、傾聽或理解時產生錯誤或問題,這些問題一般是由聽話人沒聽清、聽錯或說話人表達不清、表達有歧義等引起的。[7]在會話中,為了使表達意義明確,說話者需要使用一些人為的策略對會話進行修正。修復是會話分析的常見類型之一,師生互動中的修復一般由教師引發的、或對自己或對學生話輪進行修復。其中,自我修復的頻率略高于他人修復。自我修復既包含教師的自我修復,又包括教師引導學生的自我修復。修復功能中,副詞性關聯詞語主要包含表解釋和表加合的,尤其以“actually”居多。會話(1)是一個典型的教師對學生話語修復的案例,在這段對話中,教師自己創設了因為講臺滑導致自己摔倒的情境,進而引出是否可以向場館詢問索賠的問題。學生就這個問題與教師展開了討論。
會話(1):
01 T:Oh. How can I get the money? How?
02 S1:If you fell down, you can ask all the teachers for money.
03 T:Oh my god, that’s a good idea. Okay. I can ask all the teachers for money. Actually, not all the teachers. They are...
(ToSueornottoSue)
在本段對話中,學生1認為教師應向所有教師索要賠款。對此,教師給出了積極的反饋,同時認為聽課教師是無辜的,不應該向所有教師索要賠償。在03話輪處,教師使用“actually”一詞是為了引出自己對上述話語的修正。該例子既可以是對學生提出的觀點進行修復,也可以是對教師自己話輪的修復,其目的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品德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
在課堂中,教師常常需要對自己的話輪進行修復,但更多時候,教師需要直接或間接地幫助學生修復話輪。在幫助學生修復話輪的過程中,教師既可以親自為學生修復話輪,也可以間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修復。在會話(2)中,教師對全班同學提出一個理解性問題,并請學生2進行回答。
會話(2):
01 S2:The opinion is I disagree the commercial, uh, uh, are bad for children...
02 T:So, actually Liu Ping means TV commercials are not bad for children, right? And supporting reasons or details are...
03 S2:Uh, first of all, they cannot be harmful or the government would... would have ban... banned them long, long ago.
(ReadingPointsofView)
借助教師在02話輪處的反饋,學生2顯然給出了相應的正確答案,對文章的內容理解到位。然而,學生2在回答過程中沒有很好地、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教師已知學生2達到了理解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02話輪處搶占了學生2的話輪,并直接修復了學生的話輪,將學生2的觀點直接表達出來,進而繼續提問更加深層的問題。教師之所以搶占學生的話輪,是為了進一步推動課堂進度,幫助學生2表達出理解到位的回答,為后面深入理解文章及拔高文章主旨等留出更多的時間。
經統計,副詞性關聯詞語對師生話語中的修復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由副詞性關聯詞語引導的修復共39處,主要包括表解釋和表加合的副詞性關聯詞語,而表解釋的“actually”占大多數,有22處,占比56.4%。
強調功能主要是指在會話過程中,教師希望對某個重要內容進行突出強調,以幫助學生抓住重點,更好地進行思考與回答,以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副詞性關聯詞語的強調功能在師生互動中體現頗為頻繁。以會話(3)為例,在本段會話中,教師提供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相關信息,要求學生兩人一組做對話練習并展示。在做完對話后,教師對學生3的回答進行了反饋。
會話(3):
01 S3:Twenty-eight.
02 T:Twenty-eight. Can you say the whole sentence?
03 S3:Twenty-eight sports events were held.
04 T:Thank you. I appreciate your work. Okay, another pair who wants to... yeah! You, please! Try to answer me in the whole sentence again.
(TheOlympicGames)
教師第一時間的反饋反映出這位教師很注重回答問題的完整性,希望學生能夠正確地表達出完整的句子含義,而不是以詞的形式呈現。因此,在對話過程中,教師在02話輪處搶奪了話輪,要求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讓學生練習被動語態的使用。在上一組學生完成練習之后,教師邀請下一組學生練習前用“again”提出要求,目的是讓下一組學生回顧及避免上一組學生沒有使用句子回答問題的情況。此處的副詞性關聯詞語“again”起到一個突出強調的作用,幫助學生回想起教師的要求和前面的修復過程。
此外,強調功能不僅體現在師生問答的環節,而且在教師呈現課堂內容的過程中,教師也會通過副詞性關聯詞語的強調功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例如,在會話(4)中,教師借助課文向學生提出如下任務:根據文章內容總結小型公共汽車的優缺點。
會話(4):
01 S4:But the disadvantage... I’ve not... I’m not got the answer.
02 T:OK, it doesn’t matter... Have you noticed the last sentence? You always get a seat even in the rush hour. So we can say they are...
03 Ss:They’re not crowded.
04 T:They’re not crowded. Absolutely ...
(GettingaroundinBeijing)
由學生4在01話輪處的反饋可知,學生4并沒有得到正確的答案。因此,在02話輪處,教師讓學生關注本段的最后一句話。此處含有“even”的語句盡管是課本的原文,但是教師借助這句話,尤其是使用表加合的“even”副詞性關聯詞語,進一步突出強調作用。“even”屬于教師對學生使用的副詞性關聯詞語之一,具有明顯的強調作用。通過對后面內容“in the rush hour”的強調,學生能夠輕松地概括出“not crowded”的優點。
調查發現,副詞性關聯詞語在師生話語中表達強調功能的情況很多,學生也經常使用副詞性關聯詞語表示強調。以會話(5)為例,教師展示幾個關于睡眠的案例后,學生表達了對這些做法的態度。
會話(5):
01 T:Group five, please!
02 S5:I really agree, uh... I really agree with the opinion because on the paper, the author said or should we should keep from rehearsing your plans or problems where your head on the pillow...
03 T: We should not think about...
(YoucanGetaGoodNight’sSleep)
結合親身經歷,學生5強調其做法是正確的,通過“really”傳達出強烈的情感態度,表達出自己對本觀點強烈的贊同。
通過調查,副詞性關聯詞語在師生互動中表達強調功能的情況有很多,主要涉及表轉折、表加合、表解釋等。其中,教師使用頻率高于學生,教師共使用62次,占比84.9%;學生共使用11次,占比15.1%。教師是會話的主要參與者,表達強調的內容要比學生的豐富,而學生在主動回答時,會經常表達強調,但次數相對較少。
解釋是師生互動中經常出現的一類功能。教師常運用一定的會話策略對文章中的詞句等進行解釋說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表達的意思。在這些策略中,教師常使用副詞性關聯詞語,為后面的解釋說明做鋪墊。因此,副詞性關聯詞語在這種情況下的使用比較常見。會話(6)體現了副詞性關聯詞語在師生互動中的解釋功能。本段會話發生前,教師為學生播放了一首與交通工具相關的詩歌,讓學生找出詩中的交通工具名稱。教師在前面話輪處請學生A發言。學生A完整回答后,教師希望通過這些交通工具升華出重慶人的情懷這一主題。
會話(6):
01 T: Cable cars, wonderful. Yes, that’s what we’ve got here. We’ve got ferry, cable car and the light rail. So are they just cold tools used by humans? Yes or no?
02 Ss: No.
03 T: No, they are not just cold tool which was used by us like we mentioned above. They are part of us, part of the history and part of the culture, right?
(GettingaroundinBeijing)
為了升華主題,教師在01話輪處提出一個問題,并借助副詞性關聯詞語“just”,突出強調“交通工具不是簡單的機器”這個觀點。在03話輪處,教師再次使用“just”這一副詞性關聯詞語,再次強調了上述觀點,且為后面解釋說明“交通工具是歷史文化的一部分”這一主題進行鋪墊,使“just”這一副詞性關聯詞語兼具強調與解釋功能。值得注意的是,“just”一詞在教師話語中使用一般都是起到強調作用,少數情況發揮解釋作用。而且解釋功能傾向于出現在疑問句或否定句中,主要是為后面的解釋說明做鋪墊。
教師在課堂話語中為學生解釋含義等是比較常見的,但教師在解釋說明時不一定都使用副詞性關聯詞語進行引導。從本文的語料可以發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會直接對詞義、句意等進行解釋。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解釋詞義等不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希望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整體把握文本內容和主題升華上;二是若學生沒有聽懂教師給予的解釋,教師可以通過重復的方式對自己的話輪進行修復。然而使用副詞性關聯詞語的好處在于,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師的教學活動推進,跟上教師的節奏。通過調查分析,在解釋功能中,教師常使用表時順、表加合和表解釋的副詞性關聯詞語,頻率為26次,學生則沒有使用副詞性關聯詞語解釋自己話語的傾向。
在課堂話語中,表態通常不會出現消極的態度表達。根據情感過濾假說的說法,情感因素對輸入起著過濾的作用。[8]一個人如果有更明確的學習目標,更強烈的學習欲望,更強大的學習自信心,更能夠抵抗焦慮,那么他就更能夠迅速掌握第二門語言。[9]情感因素會阻礙或加速語言的習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條件下,個體才會產生真正的習得。最佳情感條件有三個方面:一是學習者有強烈的學習動機;二是學習者充滿信心和學習者心情舒暢;三是學習者沒有什么過高或過低焦慮感。如果教師對學生的錯誤提出極度負面的評價或反饋,學生就會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出現不自信等問題,進而對學習產生負面影響。除此之外,師生在表達態度時,會帶有一定的情態性,而斷言類副詞性關聯詞語就能體現這種情態性。在會話(7)中,教師希望學生就舉著交通標志的那位職業者出車禍后沒有再回到崗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
會話(7):
01 T:The god saved him and also helped others. But why didn’t he do the job after this experience? Why? Yeah, the girl, please.
02 S6: Maybe, uh, he hesitated…
03 T:Hesitated, why?
04 T: Yeah, right? Maybe(because he is afraid and wouldn’t like to help others).Okay, thank you, young lady. What else?
(HumanTrafficSignal)
在本段會話中,學生6認為他可能是在猶豫要不要重返崗位。這僅是個人的一種猜測,可能并不是最好的回答,因此,學生6在02話輪處使用“maybe”這個副詞性關聯詞語表達自己回答的不確定性。學生回答結束后,教師在對上述回答進行反饋時,同樣使用了“maybe”(04)。教師使用“maybe”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重復學生的用詞,讓其他學生知道這只是學生6的想法,希望其他學生繼續思考其他的可能性;二是學生6的回答與文章主題的契合度較低,在做出反饋的同時引導學生從其他思路入手。
在表態功能下,師生話語通常是積極的表態,一般不存在抱怨、警告等消極態度。使用副詞性關聯詞語表達積極態度時,隱性斷言類的使用頻率高于顯性斷言類。在表達絕對積極贊同的態度時,教師通常會使用“very good”“excellent”等評價語。在表達不確定性或可能性時,副詞性關聯詞語的使用頻率更高一些。據統計,教師使用表達態度的副詞性關聯詞語頻率為51次,占比89.5%,學生使用頻率為6次,占比10.5%。
本文統計了高中英語優質課堂上師生互動過程中使用的副詞性關聯詞語,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表加合、表解釋、表時順、表斷言的副詞性關聯詞語。進一步分析發現,副詞性關聯詞語可總結出四個互動功能。一是修復功能,主要包含表解釋和表加合的副詞性關聯詞語,以“actually”居多。二是強調功能,為引起學生的注意或學生強調自己的觀點,主要涉及表轉折、表加合、表解釋等副詞性關聯詞語。三是解釋功能,為后面的解釋話語做鋪墊或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常使用表時順、表加合和表解釋的副詞性關聯詞語。四是表態功能,為考慮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等情態問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引導學生繼續思考,隱性斷言類副詞性關聯詞語居多。總之,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兩者在互動時都會使用副詞性關聯詞語,且常帶有一定的目的,表達一定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