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妮
(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職教名師工作室在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明確提出:“實施職業教育‘三教’(教師、教學和教法)改革攻堅行動”,“打造國家級教學名師和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職教名師工作室通常由一位職教行業或專業領域內的名師作為主持人,吸收若干同專業或相近學科的成熟教師作為成員加以培育,在主持人的組織下開展觀察、合作教學和實踐反思等活動,本質為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2]國家以及各地區對名師工作室的建設給予全方位的支持,各地的職業學校掀起了建設名師工作室的熱潮。
名師工作室的本質是教師學習共同體。“共同體” (community) 一詞來源于社會學和人類學。德國著名社會學家裴迪南·滕尼斯采用德語“gemeinschaft”,意思是指共同生活。“教師學習共同體是由具有共同興趣和學習意愿的教師自愿組成的,以提高專業化水平、促進專業化發展為目標,能為團體中每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的團體。”[3]畢節市李永蕓名師工作室發展成為教師學習共同體,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促進學校內涵建設。
中職名師工作室選拔成員的標準之一就是,工作室成員要有共同的目標,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專業實踐,成為高素質的專家型教師。作為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名師工作室為成員的發展創設共同愿景,提高工作室成員參與示范課、優質課、專題講座、交流研討和技能大賽等活動的積極性,努力發展成為優秀教師甚至是名師。工作室作為中職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平臺,為各位成員營造協作學習、集體研討、同伴互助、合作交流的發展環境,為成員的專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有效提高了工作室成員的教育研究能力,實現教師的不斷成長。
“在教師的專業合作中,教師開放自身的經驗系統就是以一種主動的參與意向融入合作共同體的交往、溝通、合作,從而實現自身經驗、知識的充分開發,并在與其他合作教師的資源、信息交換中實現經驗、知識的擴充和提升。”[4]中職名師工作室包括領導小組、秘書組、網絡管理組、信息管理組等,分工明確,成員包括學校里的相關專業的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青年進步教師以及來自企業的技術能手和教育工作者。工作室成員在學科建設、組織管理等方面展開合作,有利于提升教師的反思能力。
中職名師工作室的不斷發展成為助推學校升格的動力,是中職學校改進的保障。名師工作室為成員教師發展打造了更廣闊的平臺。隨著名師工作室的成立,原有的教師管理理念慢慢發生改變,教師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愿景成為自身不斷進步的動力。在名師工作室這個共同體中,教師之間更多的是合作交流,同伴互助,有利于提升學校的師資水平,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不斷為學校的發展注入新的內涵,提高學校的社會聲譽。
開展送教幫扶活動,是中職名師工作室的一項基本職能,也是發揮工作室服務功能的重要途徑。“開展幫扶送教活動,充分發揮名師示范輻射引領作用,帶動更多專業課教師成長。”[5]中職學校名師工作室給受援地區的青年教師帶去了專業的培訓,包括項目式、合作探究式和任務驅動式等教學模式的培訓,推動了受援地區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同時,對受援地區的青年教師開展持續的專業技能實訓,不僅有效地促進了受援地區教師實現專業技能突破,而且拓寬了工作室的輻射范圍,更提升了受援地區教師的專業能力。
通過梳理文獻得知,部分地區的教育主管部門還沒有設置專門的針對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的管理機構,缺少對名師工作室運行的監督與檢查,名師工作室的建設沒有得到有效的組織保障。例如,梁穎在其研究中指出“云南省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的建設中存在主管部門分散”[6 ],職教名師工作室制度不健全。名師工作室與教育主管部門之間缺少溝通,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員不清楚工作室的建設標準,導致工作室的發展方向不明確。同時,工作室所屬學校對工作室的管理與考核僅限于為本校的發展服務,導致工作室的輻射功能發揮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工作室的頂層設計方面缺乏科學性,主持人的操作層面的培訓缺乏針對性,主持人的進一步發展比較緩慢。
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給予中職名師工作室持續運行所需要的經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相關主管部門在財務方面對工作室支持力度不夠”[7],因為缺乏經費保障,導致很多工作處于停滯狀態。首先,教育主管部門的撥款不能囊括工作室的基本運行,包括教師的進修與培訓、儀器維修、新設備購買等。其次,學校對工作室的建設方面并沒有合理的資金使用計劃,僅僅提供配套設施,學校給予的專項資金使用受限,尤其是當學校的財政情況不樂觀時,工作室活動的開展和成效會受到一定影響。目前,因為學校層面導致的經費問題主要有三個:第一,配備經費數額不夠,遠遠低于支出數額;第二,報銷手續煩瑣;第三,有時候經費發放遲緩。
很多教師都參加了名師工作室,但真正參與名師工作室建設與研究的并不多,大多只是“掛個名”[8]。在中職名師工作室成立初期,學校的教師和來自企業里的人員因為追求功利,積極報名,經過篩選和考察后成為工作室的正式成員。然而,在工作室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鍛煉后,成員參與工作室活動的熱情減少,出現工作不認真、參與活動不積極等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部分成員覺得名師工作室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第二,對于工作室的課題研究不感興趣。
中職名師工作室成員存在明顯的“雙肩挑”現象。郭俊奇認為名師工作室中存在工學矛盾突出的問題。[9]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中職教師承擔了較重的教育教學工作,部分成員的教學安排十分緊密,時間上不能很好地兼顧教學工作與專業發展,只能是“抽空”參加工作室的學習和研修活動。第二,中職名師工作室的部分成員在擔任一些行政職務,在參與研修活動時,由于各種行政事務而請假,如教務科長、學生科長。這些成員的工學矛盾相對突出,導致他們無法全身心地建設工作室,影響自身的專業成長,也會給其他成員帶來負面影響。
目前,中職名師工作室的研修活動存在兩個問題。第一,研修內容不夠豐富。主要是“研課活動”由工作室成員針對固定的課題開展,缺乏跨學科和跨學校的研修活動。工作室成員缺乏與其他學科、其他工作室的交流與互動。成員跨區域、出省學習和研修的機會很少,難以接觸更先進的教育理念。第二,研修形式單一。中職學校名師工作室網絡研修平臺的利用率低,網絡活動平臺的建設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網絡平臺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中職名師工作室的品牌建設對工作室成員自身能力的發展、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以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和教育水平的推動都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胡秀錦認為,上海中職名師培育工作室在名師及名師工作的宣傳推廣仍顯不足。[10]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員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工作室的課題申報和工作室成員的專業培訓上,忽視工作室自身的宣傳和推廣工作,在推動工作室品牌建設方面存在短板。做好工作室的宣傳工作,擴大工作室的知名度,以便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員更好地發揮工作室的輻射作用。
第一,教育主管部門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對名師工作室的建設進行全方位的統籌與指導。例如,畢節市教育局教科所對李永蕓名師工作室的管理機構進行指導和監督。第二,教育部門定期開展針對工作室主持人管理能力的短期培訓。主持人是工作室的中心人物,是本專業領域的專家型教師,有較高的教科研素養,但是缺乏管理學方面的知識和經驗。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改革,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更需要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本專業的前沿知識,更充分地發揮主持人的示范作用。因此,有關部門設置針對名師工作室專門管理的機構,定期對主持人進行專題培訓,包括教研培訓、管理方法與內容的培訓。同時,出臺相關的政策和措施,解決工作室成員“雙肩挑”的問題。
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需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員轉變觀念,明確在學習共同體中的角色,深刻理解名師工作室的本質。通過訪談得知,李永蕓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和成員對自己在工作室中的角色有清晰的認知。第一,工作室主持人轉變觀念。工作室是提高所有成員專業素質的共同體,主持人不是只有字面意義的“名師”,名師工作室也不是單純傳遞知識和技能的場所。主持人承擔自己的責任,與成員展開積極合作,以更加主動的心態與成員進行交流與溝通,及時掌握成員在工作室的發展狀況,解決工作室建設和成員發展面臨的困境,共同努力實現工作室的目標。第二,成員轉變觀念。成員是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中的重要力量。成員轉變自身的角色意識,積極參與工作室研修和學習活動,不僅是為了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而且會吸引更多青年教師參與進來,提升學校以及周邊地區的教師素質,將名師工作室建成培養專家型教師和技術技能大師的平臺。
中職名師工作室的發展是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有充足的資金支持,才會支撐工作室的持續性建設。第一,畢節市教育主管部門制訂科學的資金使用制度,鼓勵相關企業積極參與李永蕓名師工作室的建設,并且給予合理的經費支持。第二,學校為工作室的持續發展提供經費支持。學校加大對李永蕓名師工作室的資金投入,及時更新工作室的設施,創造更好的辦公條件。同時,根據工作室的實際運行需要,給予一定的特殊經費支持,規定工作室的研究經費的專門用途,保證經費合理利用。例如,購買學習資料和聘請專家團隊等方法來保障工作室正常運行。第三,科學管理經費。“一是簡化資金支出手續,合理地用在團隊成員發展方面的資金支出,能快速辦理支出手續。二是增加工作室年度資金額度。工作室的運行、教師的培養成本逐年提高,撥款標準也應相應調整”[11]。
采取針對性的激勵措施,深化成員的參與意識。第一,工作室成員進行自我激勵。工作室成員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工作室發展的目標確定自身的目標,并且讓自身的目標與工作室的目標一致[12],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其他宣傳平臺展示自己的目標,以此激勵自身實現目標。第二,對通過考核和做出貢獻的名師工作室進行獎勵。學校根據李永蕓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員在知識、技術、管理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差異,以及在教育研究、技能競賽以及優質課比賽等方面的成績在優秀教師評選和職稱評定時給予傾斜,以此提高工作室成員的參與意識,激發成員在參與工作室后續建設中的熱情。
畢節市李永蕓名師工作室在創新工作室研修形式,加強與其他中職名師工作室之間的互動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第一,創新工作室研修活動的形式。李永蕓名師工作室的研修活動的設計讓教學、科研和培訓成為研修活動的三個有機整體,將三者的目標保持一致,使工作室的研修活動成為促進工作室成員專業成長的有效方式。第二,李永蕓名師工作室積極開展與周邊地區其他工作室的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通過舉辦“學術沙龍”或者“學術年會”,積極推廣工作室的優秀成果。例如,加大與黔西縣中職學校黃軍省級名師工作室在教育教學、科研工作、培訓工作等方面的積極合作,進一步完善畢節市中等職業學校名師工作室建設研討活動,推動名師工作室的持續發展。
中職學校名師工作室的建設需要數字化網絡平臺的支持,吸引來自企業、行業以及跨區域的教師參與工作室建設。畢節市李永蕓名師工作室所屬學校的數字化辦公系統為李永蕓名師工作室的宣傳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幫助工作室打造了專門的網絡資源庫和宣傳平臺。同時,工作室采用校園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電子圖書閱覽室、課程資源庫及課程的直播和錄播平臺等手段發布工作室的成果。此外,為了推動畢節市及全省中職學校名師工作室的信息化建設,李永蕓名師工作室在學校的支持下建立了教育教學資源庫,定期分享優質的專業教學資源和示范課、優質課以及技能大賽的視頻,增強了工作室的吸引力,充分發揮了工作室的示范作用。
中職名師工作室是提升中職學校教師素質的載體,是促進名師更好地發展,實現工作室成員專業成長的重要平臺。將名師工作室發展成為教師成長的學習共同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客觀分析名師工作室存在的問題,并且找到恰當的解決方法,才能進一步增強中職名師工作室的示范作用,擴展輻射范圍,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