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燦強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學 362400
復習“無理方程的解法”時,某教師精心挑選了兩道典型例題,與學生共同探討解題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將教學過程呈現給大家,供借鑒!
例1求方程=xy的實數解.
師:不計算,先猜一猜方程的根是什么.
生1:x=y=2.
師:還有其他根嗎?
生1:這個猜不出來,應該要計算了.
師:確實,猜出來的結果也不具有說服力,那么例1該如何求解呢?
接下來教師鼓勵學生獨立完成計算,幾分鐘后,學生依然一籌莫展,于是教師只好將自己的解題過程講授給學生.

教師給出答案后,并沒有繼續(xù)探究,而是預留時間讓學生理解、消化.幾分鐘后,教師準備探究后面的問題時,有學生興奮地說道:“老師,我有了新解法.”
師:說一說,你是如何求解的呢?


師:不錯,非常漂亮的解法,你是怎么想到的呢?
生2:最初我也嘗試通過解方程的思路來求解,但是計算量太大,所以就沒有繼續(xù)做下去.我又觀察了原式,從結構特點出發(fā),同時除以xy,得到=1,對兩個變量分開研究,得到了最后的答案.
師:敢于嘗試、勇于探索,非常好.解題時,大家要有打破常規(guī)的精神,勇于實踐,這樣你會收獲更多.
生3:我也發(fā)現了新解法.由于根號里的表達式為x-1和y-1,聯想到sec2α-1=tan2α,可進行如下變換:令x=sec2α,y=sec2β,其中0<α,β<,從而x-1=tan2α,y-1=tan2β,有sinβcosβ+sinαcosα=1,即sin2β+sin2α=2,從而sin2β=1,sin2α=1,α=β=,因此x=y=2.
師:結合無理方程的對稱性,想到了三角換元,從而將代數方程轉化為了三角函數問題,跨領域聯想,非常有創(chuàng)意.
點評:在解題過程中,教師預留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基于大多數學生沒有找到有效的解題策略,教師按照預設給出了答案.答案給出后,教師沒有急于進行后面問題的講解,而是預留時間讓學生反思回顧,以此促進知識內化.另外,當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其他方法時,教師給予機會和時間讓學生展示,并及時給出點評,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解題信心.
例2解方程:

師:這個是最終的結果嗎?是否有其他的解呢?如何進一步說明呢?
師:確實,通過構造函數的方法來求解有一定難度,還有其他解決方案嗎?
生5:應該可以通過移項、平方的思路來化簡,之前推導橢圓標準方程時就是這樣化簡的.
師:是一個思路,大家順著試一試,看看能否求出α呢.
學生積極計算,給出了以下解題方法:

師:很好,這樣通過移項、平方的方式將無理方程轉化為有理方程,這是解決無理方程的通法.還有其他方法嗎?(生不語)
師:聯想根式對應的幾何意義,你有什么發(fā)現嗎?(教師預留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


圖1
師:這么漂亮的解法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6的話音剛落,又有學生提出了新想法.


圖2
師:非常好.生6和生7充分挖掘了等式中所蘊含的幾何背景,把等式中的數量關系巧妙地與直觀幾何圖形聯系在了一起,展示了非凡的創(chuàng)造能力.
師:現在回到生4的方案,大家有沒有興趣與我一起將其進行到底呢?調遞增.因為x∈,所以當且僅當時,f(x)=4.


圖3

圖4
點評:在例2的解決過程中,利用通性通法解決問題后,教師又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探索其他的解法,以此拓寬學生的視野.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從二次根式的幾何意義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了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舞臺,充分暴露了學生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在交流展示中豐富了認知,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另外,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之前給出的探究方案進行到底,以此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理解各種方法的優(yōu)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眾所周知,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無法靠灌輸實現的,因此,教師將課堂還給了學生,鼓勵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要通過適時的啟發(fā)和引導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發(fā)現、有所收獲,以此提高學習能力,落實數學核心素養(yǎng).現結合教學過程談幾點教學體會:
數學學習是學生自我發(fā)現、自我完善的過程.數學學習是學生對數量關系和結構的認識,而這種認識是需要學生自主去發(fā)現、去探究、去感悟的,是通過學生自主活動實現的.解題時,教師鼓勵學生猜一猜,借助直覺思維理解不同的材料,獲得相應的感性認識.接下來,從已有認知和已有經驗出發(fā),對相應的數量關系或結構進行邏輯推演,找到了多種解題路徑.從以上解題過程可以看出,對數量關系的演繹推理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師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探索,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展示學生的聰明才智,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信心等方面獲得較大的提升.教學中,教師只有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打造出一個生動的、富有活力的數學課堂.
因為學生的經驗背景等存在差異,所以學生解題時往往有著不同的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這種差異,因為正是差異的存在,才能使不同的思維在碰撞中迸發(fā)出火花,才能呈現出一個豐富多彩的高品質課堂.如從以上兩個教學活動可以看出,有的學生利用通性通法求解;有的學生通過構造函數求解;有的學生通過構造三角函數求解;還有的學生通過建構距離模型求解,等等.多樣的解題方法呈現出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建模能力和思維習慣.這些差異是寶貴的課堂生成性資源,值得去挖掘、去展示.當然,在解題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模糊不清,甚至錯誤的想法,教師要鼓勵學生去追蹤溯源,找到問題的癥結,以此通過有效啟發(fā)和指導讓學生找到最優(yōu)的解題方案,以此優(yōu)化學生認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解題教學要摒棄就題論題式的講解,要從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角度出發(fā),鼓勵學生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在解題教學中,教師必須深入理解問題,嘗試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問題,以此充分發(fā)揮教學的主導功能,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以此不斷進行解題方案的優(yōu)化與完善,切實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將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
總之,在解題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的“再創(chuàng)造、再發(fā)現”的學習環(huán)境,鼓勵學生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打造出一個充滿激情與靈性的高效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