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宇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 年版)》將百分數由“數與代數”領域調整到“統計與概率”領域,具體的要求也隨之發生變化。
內容要求:結合具體情境,探索百分數的意義,能解決與百分數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感受百分數的統計意義。
學業要求:能在真實情境中理解百分數的統計意義,解決與百分數有關的簡單問題。
在日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感悟百分數的統計意義?分數、倍和比也可以表達兩個數量的倍數關系,為什么還要學習百分數呢?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與探討。
課件呈現軟件安裝程序進度(已安裝14%)、衣服面料的成分(含棉量85%)。
師:你在哪里還見過這樣的數呢?
(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生活中常見的百分數。)
師:像14%、85%、50%……這樣的數叫做百分數。
師: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師:誰能結合具體情境說一說這幾個百分數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呢?
百分數是兩個數量倍數關系的表達,既可以表達確定數據,如軟件安裝進度、衣服面料的成分等,又可以表達隨機事件,如套圈游戲中某學生的命中率、某城市霧霾天數所占比例等。用百分數表達兩個數量的倍數關系時,既可以表示部分量與總量的關系,這時百分數小于或等于100%;也可以表示兩個獨立量的關系,這時百分數可以大于100%。上面教學案例中僅涉及了部分量與總量的關系,在教學中還應關注兩個獨立量的倍數關系的表達。除此之外,教學中我們往往忽略百分數對隨機數據的表達,而這正是百分數統計意義的重要體現。
課件呈現學生套圈游戲中李明和張強的套中次數,分別是9 次和5 次。
師:誰套圈的水平更高呢?
生:不知道他們套圈的總次數是不是相等,沒有辦法比較。
課件繼續呈現李明和張強的套圈總次數,分別是20 次和10 次。
師:現在大家能判斷誰套圈的水平更高了嗎?
生:用套中的次數除以套圈的總次數,比較套中的次數占套圈總次數的幾分之幾就可以了。
師:王勇和劉杰的數據也有了,我們快來看看他們的表現吧。
課件呈現:王勇套了15 次,套中6 次;劉杰套了25 次,套中12 次。
師:他們四人誰的套圈水平更高呢?
生:需要先計算王勇和劉杰套中的次數占套圈總次數的幾分之幾,再比較。
生:把四個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需要求20、10、15、25 的最小公倍數,這太麻煩了。
生:這是四名同學參加套圈游戲,如果更多同學參加套圈游戲,比較套圈水平的高低就更麻煩了。
課件呈現四人的命中率:李明45%,張強50%,王勇40%,劉杰48%。
師:現在你能看出誰的命中率高嗎?
生:不僅能一眼看出張強的命中率最高,而且可以很方便地看出第二名至第四名分別是劉杰、李明、王勇。
師:如果再進行一輪套圈游戲,每個人套圈的總次數不變,他們的排名還會是這樣嗎?
生:可能會發生變化,每次套中的情況可能不同,但隨著套圈次數越來越多,他們每個人的命中率會越來越穩定。
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比較四名同學在套圈游戲中的命中率,讓學生在學習分數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百分數,感受分數與百分數的共性與區別,體會學習百分數的必要性。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再進行一輪套圈游戲,每個人套圈的總次數不變,他們的排名還會是這樣嗎?”使學生感受百分數對隨機數據的刻畫與表達,感悟百分數的統計意義,形成初步的數據意識。
上面的命中率是部分與整體的倍數關系的表達,在教學中還應關注百分數表達兩個獨立量之間倍數關系的作用。
課件呈現:楊老師家七月份用電量是六月份的( )。
師:括號中可以填80%、100%、120%中的哪個呢?
生:可能是120%。因為七月份天氣炎熱,使用空調的時間比較長,所以七月份用電量比六月份高。
生:也可能是80%。暑假期間楊老師可能會外出旅游,這樣不在家的天數會比六月份多,所以也有可能是80%。
生:也可能是100%。這樣的話,六、七月份的用電量就完全相等了。不過這種情況很少發生。
師:大家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運用百分數表達兩個月用電量的關系。看起來你們已經100%學會了本節課的知識。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剛才套圈游戲中的命中率可以是100%嗎?
生:可以。每次都套中,命中率就是100%。
師:命中率可能是120%嗎?
生:不可能。因為套中的次數最多與套圈的總次數相等,所以命中率不會超過100%。
師:套圈的命中率不會超過100%,但七月份的用電量與六月份相比可以超過100%,這是怎么回事呢?
生:套中的次數是套圈總次數的一部分,不會超過套圈總次數,所以這種情況不會超過100%。
生:七月份用電量與六月份用電量不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而是兩個相互獨立的量。如果七月份用電量超過六月份,那么七月份用電量和六月份相比就會超過100%。
生活中經常用百分數表達兩個數量的倍數關系,這兩個量既可以是部分量與總量,也可以是兩個獨立的量。在百分數學習中,既要創設小于或等于100%的數據,也要設計大于100%的數據,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百分數。
師:分數和百分數都可以表達兩個數量的關系,分數與百分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呢?
生:分數和百分數都可以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百分數在比較時更方便。
生:分數除了表示兩個數的關系,還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數。分數表示一個具體的數時可以帶單位名稱。百分數僅表示兩個數的倍數關系,不能帶單位名稱。
師:這兩個數能改寫成百分數嗎?
由于百分數和分數從意義上有相似之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往往很重視分數與百分數的比較,分析它們的共性與差異。除此以外,倍、比等也可以表達兩個數量的倍數關系,百分數的練習設計也應關注這些知識與百分數的關系,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構建知識網絡。
師:百分數能夠表達兩個數量的倍數關系。還有什么也可以表達兩個數量的倍數關系呢?
生:倍、分數和比。
師:分數與百分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呢?
……
師:你能把下面的倍或比轉化成用百分數表示嗎?
課件呈現:某飯店周六的營業額是周五的2倍;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是1∶9。
生:某飯店周六的營業額是周五的2 倍。也可以說,某飯店周六的營業額是周五的200%。
生: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是1∶9。也可以說,蜂蜜占整杯蜂蜜水的10%。
師:既然倍、分數和比都可以表達兩個數量的倍數關系,為什么還要學習百分數呢?
生:在進行數據比較時,百分數更方便。
在比較共性與差異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百分數的理解,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網絡,用聯系的觀點學習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