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良,王志林,王 娜
(1.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附屬口腔醫院/佛山市口腔醫院麻醉科;2.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附屬口腔醫院/佛山市口腔醫院修復科,廣東佛山 528000)
兒童口腔門診接診的患兒常需全身麻醉進行治療,然而麻醉誘導時由于患兒恐懼和抗拒,可能會對其心理或生理造成創傷,從而導致術后躁動或長期心理影響[1]。因此,術前給藥緩解患兒焦慮情緒是臨床常用的手段,能夠提高患兒全身麻醉接受程度,減少術后躁動的發生。有研究顯示,作為一種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右美托咪定有鎮靜、鎮痛、催眠的藥理作用,是目前兒童牙科應用較為廣泛的鎮靜藥物[2]。常用的有鼻噴和靜脈泵注兩種給藥方式,但對于兩種給藥方式的鎮靜效果仍存在一定爭議。基于此,本研究探討鼻噴右美托咪定及右美托咪定靜脈泵注在兒童口腔門診全身麻醉前的鎮靜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收治的120例行全身麻醉下行牙病治療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鼻噴A組、鼻噴B組和靜脈泵注組,各40例。鼻噴A組中男患兒22例,女患兒18例;年齡3~9歲,平均年齡(6.23±1.42)歲;身高99~125 cm,平均身高(114.54±8.76)cm;體質量12~27 kg,平均體質量(14.96±1.65)kg。鼻噴B組中男患兒22例,女患兒18例;年齡4~9歲,平均年齡(6.43±1.12)歲;身高102~127 cm,平均身高(115.45±8.61)cm,體質量14~29 kg,平均體質量(15.11±1.54)kg。靜脈泵注組中男患兒27例,女患兒13例;年齡3~8歲,平均年齡(6.13±1.24)歲;身高101~128 cm,平均身高(115.62±8.57)cm,體質量13~28 kg,平均體質量(15.08±1.87)kg。3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附屬口腔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法定監護人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年齡3~9周歲;②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3]為I級;③生長發育狀態良好。排除標準:①鼻腔結構異常;②有右美托咪定過敏史;③伴有肝、腎功能障礙的患兒;④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患兒;⑤合并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患兒;⑥鎮靜藥或抗驚厥劑使用史;⑦伴有氣道障礙的患兒。
1.2 麻醉方法 鼻噴A組和鼻噴B組患兒全身麻醉前取仰臥位,肩部墊軟枕,采用鼻黏膜霧化裝置(美國Wolfe Tory醫療公司,型號:MAD100)鼻噴右美托咪定(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220,規格:1 mL∶0.1 mg),鼻噴A組的劑量為1.0 μg/kg,鼻噴B組的劑量為2.0 μg/kg,每側鼻腔各噴一半藥物,間隔1 min,分2次噴完。靜脈泵注組患兒在全身麻醉前靜脈泵注右美托咪定1.0 μg/kg,配比4 μg/mL濃度,以1 μg/kg劑量持續緩慢靜脈滴注15 min,并鼻噴生理鹽水0.01 mL/kg。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3組患兒手術、拔管和蘇醒時間。②比較3組患兒各時間點心率(HR)、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水平。采用多功能監護儀(濟寧弘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M-900E)監測3組患兒給藥前(T0)、給藥15 min(T1)、給藥30 min(T2)的HR、SpO2水平。③比較3組患兒T0、T1、T2時Ramsay鎮靜評分。Ramsay評分標準[4]:分值為1~6分,分值越高,說明鎮靜效果越好。④比較3組患兒分離焦慮評分、小兒麻醉誘導合作評分(ICC)。分離焦慮評分標準[5]:評分范圍為1~5分,患兒安靜無反應記為5分;患兒安靜記為4分;患兒嗜睡保持安靜記為3分;患兒清醒狀態下哭泣記為2分;患兒哭鬧掙扎記為1分。分值越高,說明患兒焦慮程度越低。ICC評分標準[6]:評分范圍為0~10分,患兒出現各種負面情緒,如哭鬧、掙扎、完全處于被動狀態、不配合等情況均各記1分,評分為各項分數總和,患兒若未表現出負面情緒則記為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兒依從性越低。⑤比較3組患兒不良反應情況。不良反應包括低血壓、蘇醒期躁動、呼吸抑制及心動過緩。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多個樣本率的多重比較采用Bonferroni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不同時間點結果比較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組患兒手術、拔管及蘇醒時間比較 3組患兒手術、拔管及蘇醒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兒手術、拔管及蘇醒時間比較(min,)

表1 3組患兒手術、拔管及蘇醒時間比較(min,)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 拔管時間 蘇醒時間鼻噴A組 40 170.41±20.53 5.14±1.23 25.84±8.79鼻噴B組 40 171.21±20.24 5.11±1.19 26.37±8.96靜脈泵注組 40 167.62±20.75 5.09±1.17 26.93±9.15 F值 0.338 0.018 0.148 P值 0.714 0.982 0.863
2.2 3組患兒各時間點HR、SpO2水平比較 3組患兒在T0、T2時HR、Sp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鼻噴B組、靜脈泵注組患兒T1時HR水平均低于同組T0、T2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鼻噴A組患兒在T1時HR、SpO2水平明顯高于鼻噴B組、靜脈泵注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鼻噴B組與靜脈泵注組患兒組內各時間點HR、SpO2變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患兒各時間點HR、SpO2水平比較()

表2 3組患兒各時間點HR、SpO2水平比較()
注:與A組比較,aP<0.05。HR:心率;SpO2:脈搏血氧飽和度。T0:給藥前;T1:給藥15 min;T2:給藥30 min。
組別 例數 HR(次/min) SpO2(%)T0 T1 T2 T0 T1 T2鼻噴 A 組 40 98.42±4.31 97.02±2.13 98.13±3.24 97.68±2.74 98.63±2.15 97.62±3.14鼻噴 B 組 40 98.39±4.26 95.65±1.81a 97.88±3.21 97.64±2.71 97.22±1.36a 97.55±3.13靜脈泵注組 40 98.25±4.24 95.71±2.07a 97.94±3.15 97.53±2.68 97.19±1.24a 97.38±3.25 F組間,P組間 0.018,0.982 0.033,0.968 F時間,P時間 5.946,0.003 10.144,0.008 F組間×時間,P組間×時間 1.950,0.147 0.392,0.721
2.3 3組患兒Ramsay鎮靜評分比較 3組患兒在各時間點Ramsay鎮靜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組患兒在T1時Ramsay鎮靜評分均高于同組T0、T2時,T2時Ramsay鎮靜評分均高于同組T0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組患兒Ramsay鎮靜評分比較(,分)

表3 3組患兒Ramsay鎮靜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T0時比較,*P<0.05。T0:給藥前;T1:給藥15 min;T2:給藥 30 min。
組別 例數 T0 T1 T2鼻噴A組 40 1.23±0.12 2.21±0.55*1.75±0.27*鼻噴B組 40 1.24±0.13 2.16±0.37*1.83±0.38*靜脈泵注組 40 1.25±0.14 2.13±0.36*1.84±0.41*F組間,P組間 0.344,0.709 F時間,P時間 74.007,0.024 83.870,0.015 F組間×時間,P組間×時間
2.4 3組患兒分離焦慮評分及ICC評分比較 鼻噴B組分離焦慮評分高于鼻噴A組、靜脈泵注組,鼻噴A組高于靜脈泵注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靜脈泵注組ICC評分高于鼻噴A組、鼻噴B組,鼻噴A組高于鼻噴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3組患兒分離焦慮評分及ICC評分比較(分,)

表4 3組患兒分離焦慮評分及ICC評分比較(分,)
注:ICC:小兒麻醉誘導合作評分。
組別 例數 分離焦慮評分 ICC評分鼻噴A組 40 3.15±0.41 4.53±0.36鼻噴B組 40 3.43±0.34 4.22±0.13靜脈泵注組 40 2.94±0.42 4.87±0.65 F值 15.762 22.292 P值 <0.05 <0.05
2.5 3組患兒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3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3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鎮靜藥物的使用是低齡兒童牙病治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適當鎮靜藥物的使用對緩解兒童牙病診治過程中焦慮情緒有積極意義。臨床上常見的鎮靜藥物是咪唑安定,具有抗焦慮、鎮靜等作用,但研究發現咪唑安定經鼻噴給藥會導致鼻黏膜激惹不良反應的發生[7]。右美托咪定不僅鎮靜、鎮痛作用良好,可運用于術前術后等臨床鎮痛中的各個環節。近年研究顯示,右美托咪定低劑量用于兒童口腔科中具有可行性[8]。
本研究結果顯示,3組患兒給藥后各個時間點HR、SpO2水平均在正常范圍內,但是在給藥15 min時鼻噴B組、靜脈泵注組患兒HR、SpO2水平明顯降低,且各時間點HR、SpO2變化幅度較大,鼻噴A組患兒HR、SpO2水平變化幅度較小。提示鼻噴1.0 μg/kg右美托咪定對患兒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較低。同時,3組患兒各時間點Ramsay鎮靜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3組患兒都獲得了良好的鎮靜效果。研究顯示,右美托咪定對α2受體產生激動作用,通過抑制交感神經,減少疼痛物質的傳遞,從而產生鎮靜鎮痛作用,且起效快,對患兒心臟不良影響較少[9]。相對于靜脈注射右美托咪定,鼻噴更容易被患兒接受且用藥簡單,雖然藥物吸收率、利用率與患兒鼻黏膜狀態有關,但是通過兩側給藥,提高藥物吸收率,也達到了較好的鎮靜鎮痛作用[10]。
本研究結果表明,3組患兒手術時間、拔管時間、蘇醒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全身麻醉前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并不會延長患兒蘇醒時間,對手術影響較小。同時,本研究中,鼻噴A組、鼻噴B組患兒分離焦慮評分和ICC評分均優于靜脈泵注組,說明鼻噴給藥方式用于患兒全身麻醉前具有優勢,患兒接受程度更高,且鼻噴2.0 μg/kg右美托咪定鎮靜效果優于1.0 μg/kg。此外,本研究顯示,3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是靜脈泵注組患兒心動過緩不良反應明顯多于鼻噴A組和鼻噴B組,同時還出現了1例呼吸抑制的患兒,可能是由于鼻噴給藥的藥物利用率、吸收率低于靜脈給藥,所致的不良反應較輕。另外,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因此在今后應開展多樣本、多中心的研究,以便在兒童牙病治療術前給藥方式和劑量選擇上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鼻噴右美托咪定在兒童口腔門診全身麻醉前給藥,具有良好的鎮靜效果,對患兒的心率、血氧飽和度影響較小,同時也降低了患兒分離焦慮,提高患兒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