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譽川,謝 宇,李 晶,王 潔
(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婦科,廣東深圳 518109)
生殖道沙眼衣原體(GCT)為常見的性傳播疾病病原體,早期感染無明顯癥狀,若未能及時治療,不僅可在性伴間傳播,還會導致女性宮頸炎、盆腔炎或不孕等[1-2]。隨著性觀念的逐漸開放,育齡婦女人工流產數逐漸增高[3]。GCT感染對妊娠及先兆子癇、復發性自然流產等生育問題的影響也逐漸收到臨床重視[4]。本研究測定GCT感染產婦氧化應激指標及炎癥因子水平,分析影響終止妊娠產婦合并GCT感染的危險因素,以期為有效預防提供新思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收治的230例終止妊娠產婦的臨床資料,根據產婦是否發生GCT感染分為GCT陽性組(26例)與GCT陰性組(204例)。本研究經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均為20~45歲的女性受試者;②無子宮手術史;③均通過藥物或手術手段終止妊娠;④臨床資料完整;⑤入院前近28 d內未使用抗生素;⑥GCT陽性組產婦符合GCT感染的診斷標準[5]。排除標準:①精神或意識障礙者;②酗酒者;③視聽缺陷者;④凝血功能異常;⑤合并免疫功能障礙者;⑥惡性腫瘤者。
1.2 研究方法 入院時收集產婦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GCT感染知識、最近1年性伴人數、收縮壓、舒張壓、體質量指數(BMI)等一般資料。所有產婦術前均采取預防性用藥,予阿奇霉素(海南天煌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786,規格:0.25 g/片)1.0 g頓服,記錄兩組產婦抗生素后手術時間。采集兩組產婦入院時空腹肘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轉速離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分析法測定總抗氧化能力(T-AOC)、8-羥基-脫氧鳥苷(8-OHdG)、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10(IL-10)、γ干擾素(IFN-γ),試劑盒由上海聯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產婦臨床資料。②分析8-OHdG、IL-2、IFN-γ、IL-10預測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的價值。③分析影響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通過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8-OHdG、IL-2、IFN-γ、IL-10預測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的價值;多因素分析采取非條件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的單因素分析 兩組產婦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抗生素后手術時間、GCT感染知識、最近1年性伴人數、收縮壓、舒張壓、BMI、T-AO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GCT陽性組產婦IL-2、IFN-γ水平顯著低于GCT陰性組,8-OHdG、IL-10水平顯著高于GCT陰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的單因素分析
2.2 8-OHdG、IL-2、IFN-γ、IL-10預測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的ROC分析 ROC分析顯示,8-OHdG≥1064.108 pg/mL、IL-2≤7.498 μg/L、IL-10≥2.741 μg/L、IFN-γ≤8.343 μg/L 是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的最佳截斷值,均有P<0.05,見表2。8-OHdG、IL-2、IFN-γ、IL-10預測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的ROC曲線,見圖1。

圖1 8-OHdG、IL-2、IFN-γ、IL-10預測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的ROC曲線

表2 8-OHdG、IL-2、IFN-γ、IL-10預測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的ROC分析
2.3 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上述單因素分析中存在差異的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行量化賦值。因變量為終止妊娠產婦是否發生GCT感染(否=0,是=1),自變量為示8-OHdG(<1 064.108 pg/mL=0,≥1 064.108 pg/mL=1)、IL-2(>7.498 μg/L=0,≤ 7.498 μg/L=1)、IFN-γ( > 8.343 μg/L=0,≤ 8.343 μg/L=1)、IL-10( < 2.741 μg/L=0,≥2.741 μg/L=1)。Logistic回 歸 分 析 顯 示8-OHdG≥1 064.108 pg/mL、IL-2≤7.498 μg/L、IL-10 ≥ 2.741 μg/L、IFN-γ ≤ 8.343 μg/L 是 影響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衣原體為原核生物,GCT易侵犯尿道、生殖道,不僅會導致盆腔炎,嚴重則損傷輸卵管,導致不孕。生殖道GCT感染前期無明顯癥狀,隱匿性較強且易遷移,其致病力與基因型、宿主個體差異及遺傳等有關[6]。孕婦為GCT易感人群,且妊娠后免疫功能紊亂,導致GCT感染致病力增加,本研究則測定GCT感染患者氧化應激及炎癥因子水平,分析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的危險因素,以期為有效預防該情況發生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結果顯示,GCT陽性組患者IL-2、IFN-γ水平顯著低于GCT陰性組,8-OHdG、IL-10水平顯著高于GCT陰性組,提示8-OHdG、IL-2、IFN-γ、IL-10均為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的危險因素,原因分析如下:Th1細胞在GCT感染中起免疫作用,而Th2細胞則會增加GCT易感性,加重感染免疫損傷程度。IL-2、IFN-γ為Th1細胞,IFN-γ可通過色氨酸代謝途徑起抵抗GCT感染作用;IL-10為Th2細胞,其水平升高提示IFN-γ對GCT的清除作用降低,生殖道炎癥加劇。申鑫鑫等[7]研究表明IFN-γ通過影響巨噬細胞活化而介導GCT感染后的免疫應答。GCT感染后超敏反應出現,大量IL-2生成,同時活化巨噬細胞、釋放炎癥因子,加重宮頸黏膜炎癥反應,GCT持續感染則會導致Th1細胞被抑制,Th2/Th1細胞失衡,IL-10水平持續上升,IFN-γ持續被抑制,從而加重病情。GCT感染會損傷患者輸卵管,其病理機制可能與GCT感染可導致患者炎癥反應,活化多形核白細胞與巨噬細胞,引發機體活性氧增加,活性氧的過度增加又導致了氧化應激的產生有關。而8-OHdG可反映患者氧化應激反應[8],GCT感染通過刺激氧化應激的產生而上調8-OHdG水平。本研究,證實8-OHdG≥1 064.108 pg/mL、IL-2 ≤ 7.498 μg/L、IL-10 ≥ 2.741 μg/L、IFN-γ≤8.343 μg/L是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的危險因素,提示今后針對GCT感染的防治可從炎癥因子、氧化應激反應等方向入手。
綜上所述,終止妊娠產婦發生GCT感染與炎癥因子、氧化應激反應關系密切,臨床應加強重視與針對性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