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鈴
(伊犁師范大學藝術學院,新疆伊犁 835000)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雙增政策也受到了很大的關注,雙增政策的落實為音體美等學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但是如何把握機會,借著國家雙增政策的東風促進美術教育的發展,以及我國中學美術教育應該向著什么樣的方向發展等問題是中學美術教育工作者亟需探究的問題。所以需要對我國近十年來的中學美術的研究狀況進行整理,分析我們已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之處,對近十年的中學美術發展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才能更好地為之后的研究與探索指明方向。本研究利用繪制科學知識圖譜的方式生成我國中學美術教育研究的熱點分布知識圖譜,以此達到研究目的。
進行熱點分析的文獻資料要確保真實且有代表性,所以在經過反復地比較斟酌后我選擇中國知網高級檢索,主題設置為“中學美術”,時間限制在2011年12月31日到2021年12月31日,檢索時間是2022年1月4日。文獻類型為學位論文,共檢索到457篇學位論文,全部作為有效文獻導出參考文獻,以notefirst格式保存并將其形式轉換成ANSI碼。
本研究使用的分析軟件是中國醫科大學醫學信息學系崔雷教授和沈陽市弘盛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Bicomb共詞分析軟件和SPSS22數據統計軟件[1]。
第一步在Bicomb中打開參考文獻分析出高頻關鍵詞,得到詞篇矩陣;第二步用SPSS22對詞篇矩陣進行高頻關鍵詞聚類分析,形成關鍵詞的聚類樹狀圖和相似矩陣;第三步用SPSS22對相似矩陣進行多維尺度分析,繪制出關鍵詞知識圖譜,最后對熱點分布知識圖譜進行分析[2]。
從457篇碩士論文中提取出的關鍵詞總頻次是1754次,對處理后得到的47個關鍵詞按頻次大小進行排序,得到表1。

表1 47個高頻關鍵詞排序表
從表1可以看出,所選擇的44個高頻關鍵詞在所選文獻中出現的頻次是562次,占關鍵詞出現總頻次的32%左右。表中排在前面的12個關鍵詞頻次14,依次為中學美術(48次)、美術教育(45次)、初中美術(42次)、中學(34次)、美術教學(30次)、中學美術教育(23次)、校本課程(21次)、民間美術(15次)、教學(15次)、初中(14次)、教學實踐(14次)、美術(14次),剩下的關鍵詞出現頻次在5次及以上。從表一可以看出,中學美術研究多以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學實踐的開展、民間美術的引進、美術教育教學等為主題,但是這些關鍵詞之間還隱藏著許多信息,我們還需進行下面的操作及分析。
要探尋關鍵詞之間更深層次的關系,就要用Bicomb對47個高頻關鍵詞進行共詞分析,得到詞篇矩陣。將詞篇矩陣導入SPSS22,選取Ochiai系數將其轉化為一個47×47的相似矩陣。采用相異矩陣=1-相似矩陣,產生相異矩陣。“相異矩陣中的數值越接近1,表明關鍵詞間的距離越遠,相似度越小;數值越接近0,表明關鍵詞間的距離越近,相似度越大。[3]”
從表2可以看出,各個關鍵詞距離中學美術由近及遠的順序依次為:校本課程(0.843)、美術教學(0.974)、美術教育(0.978)、民間美術(1.000)、中學(1.000)和初中美術(1.000)。這表明在檢索的文獻中,“中學美術”與“校本課程”“美術教學”和“美術教育”同時出現的研究成果比與其他的多。對表中的系數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中學美術”與“校本課程”常在同一篇論文中出現,“中學美術教學”與“民間美術”往往一起出現在論文關鍵詞中。由此初步說明,在學位論文中,經常論及中學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民間美術在中學美術教學的中的應用。

表2 高頻關鍵詞Ochiai系數相異矩陣圖(部分)
在SPSS22中打開已得到的高頻關鍵詞相似矩陣進行聚類分析,可得高頻關鍵詞聚類分析樹狀圖,可以更好地表現高頻關鍵詞之間的遠近親疏關系[4]。
中學美術研究的高頻關鍵詞可以分為6個大類,種類1是關于校本課程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方面的研究,有校本課程、開發與應用、課程資源等5個關鍵詞。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國家大力支持學校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各個學校可以充分發揮地方文化的優勢,因地制宜開發特色美術課程,既能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還可以更好地貼合學生的生活、興趣和需要[5]。
種類2主要研究的是美術課程的開發應用和傳統文化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包括應用、開發、美術課程、美術教學、傳統文化5個關鍵詞。傳統文化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占有極重的比例,是中學美術教育研究經常論及的問題,尤其是傳統文化課程的開發應用。在教育部制定的最新的課程標準《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每個階段都有單獨的傳統文化的學習任務,由此可見美術教育領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并將感受和理解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作為藝術課程的總目標。
種類3(圖1中標注)中又可以分成4個小類:小類1包含綜合材料、中學美術課堂、初中美術教學,研究綜合材料在中學美術課程和教學中的運用;小類2是關于開發美術課程資源建立美術校本課程的研究,包含美術課程資源、美術校本課程2個關鍵詞;小類3是中學美術社團的建立發展與課程開發的研究,有美術課程開發、美術社團、初中3個關鍵詞;小類4是農村中學通過美術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方面的研究,由3個關鍵詞農村中學、審美能力、美術教育組成。

圖1 中學美術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種類4包含2個小類:小類1是關于課堂教學創新現狀和策略的研究,所含的關鍵詞是創新、課堂教學、現狀、策略;小類2是關于美術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有中學美術教育、民間美術、初中美術、教學實踐4個關鍵詞。如何通過美術教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中學美術教育需要長期研究的一大議題,在實踐中如何設計教學環節等都需要所有美術教育工作者通力合作深入研討。為了適應時代的需求,廣大的美術教育工作者們努力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和創新各種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比如大單元教學、問題引領教學、項目式學習等,其中項目式學習更是落實核心素養目標的最好載體和路徑。所以在近十年的研究中關于課堂教學創新策略和美術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非常受重視。
種類5是本研究中最大的種類,包含3個小類14個關鍵詞;小類1是關于中學美術通過當代藝術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方面的研究,包含批判性思維、當代藝術、教學模式、中學美術教學4個關鍵詞;小類2是關于核心素養和美術鑒賞方面的研究,由教學策略、美術鑒賞、核心素養、教學方法4個關鍵詞組成;小類3是中學生審美教育方面的探索,關鍵詞分別是中學、美術、審美、中學生、課程、教學。
種類6是關于中學美術教學效率方面的研究,由素質教育、有效教學、新媒體藝術、美術教師4個關鍵詞組成。美術教育要達到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目的,就要進行有效的教學,使學生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其中美術教師在其中所起作用至關重要,美術教師要學會創新并且巧妙地運用新媒體藝術這個資源來豐富美術課堂教學,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利用Spss22對關鍵詞構成的相似矩陣進行多維尺度分析,操作中標準化方法選擇Z分數。結合多維尺度分析圖和前面的聚類分析圖,繪制出中學美術研究熱點分布知識圖譜(見圖1)。“多維尺度繪制出的坐標稱為戰略坐標,它以向心度和密度為參數繪制成二維坐標,可以概括地表現一個領域或亞領域的結構。戰略坐標中,各個小圓圈代表各個高頻關鍵詞所處的位置,圖中圓圈間距離越近,表明它們之間的關系越緊密;反之,則關系越疏遠。影響力最大的關鍵詞,其所表示的圓圈距離戰略坐標的中心點越近。坐標橫軸表示向心度,即領域間相互影響的強度;縱軸為密度表示某一領域內部聯系強度。[6]”
觀察圖1可知,關于初中美術課程的開發應用(領域1)、美術課程資源開發與校本課程的研發(領域2)和中學美術校本課程開發與應用的研究(領域3)大部分位于第一象限,領域內的關鍵詞之間緊緊聯系在一起,位于研究網絡的中心,所以是中學美術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中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策略(領域5)在第二象限,其研究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具有研究的潛力,但是關鍵詞間聯系松散,容易受其他領域研究的影響。位于第三象限的評判性思維、核心素養、和作品美術鑒賞等關鍵詞之間聯系緊密,有機構對其進行正規研究。位于第二三象限的有效教學、新媒體藝術和美術教師(領域6)等的研究活躍,內部聯系緊密有研究的價值。位于第三象限的關于美術教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研究是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之一,但是處在研究網絡的邊緣地帶。而教學實踐、現狀等關鍵詞位于第四象限(領域4)表明相關的研究在中學美術的研究中處于邊緣地帶,相關的研究成果較少,重要性較小。
對中學美術研究熱點的知識圖譜進行分析后,會發現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校本課程的建立在近十年的中學美術教育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成果豐富。通過有效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方面的研究相對豐富但還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美術課程的基本任務,但是如何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精神的相關研究卻較少。教師應該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建立對美術作品的審美判斷標準,形成自身的審美品位[7]。關于美術教師、新媒體藝術、核心素養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研究相對邊緣可以作為今后研究的方向。通過上述分析發現我國中學美術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課程開發、核心素養和傳統文化方面,缺少教學實踐和教學評價方面的研究,缺少和其他學科融合方面的研究,所以可以加大對綜合課程的研究,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