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
(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1)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之間有本質區別,銀行帶有工業化思維的烙印,在長期發展中形成較大的組織規模與營銷規模,且銀行網點相對較多,在運營期間接受本部中心的指導,市場競爭優勢不對稱及特殊渠道壟斷實現的利潤主要依靠金融媒介與中心環節。但是在大數據時代,信息趨于透明化,且隨著用戶需求的多元化,傳統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受到極大挑戰。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傳統銀行的轉型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如何抓住時代機遇,實現二者的可持續發展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在最新科學技術的運用下得到極大創新,互聯網金融有了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第三方支付平臺或者App,比如微信與支付寶就推出了第三方支付,不僅能方便用戶取錢與存款,還能與傳統銀行業務進行兼容。同時互聯網金融也推出了儲蓄業務,比如支付寶的余額寶,具有較強的便捷性。在互聯網金融影響下,傳統銀行搭乘大數據的快車,也開始積極轉型,在發展過程中通過與傳統銀行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并為傳統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能有效促進傳統銀行的發展。
1.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創新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1)缺乏多主體融合創新。互聯網金融在發展期間缺少與傳統銀行、其他互聯網平臺的融合創新,比如支付寶與微信之間缺少融合性,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產生極大阻礙;(2)缺乏有效的監管與風險控制體系。互聯網金融迫切需要獨立、高效的監管與風險控制體系,但是就當下實際情況而言,由于傳統監管與風險控制局限于商業銀行,缺少對互聯網金融的有效監督,導致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相對較高;(3)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實現其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目前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用戶信息安全問題造成諸多安全隱患,且有可能導致用戶經濟損失;(4)人員素養有待提升。互聯網金融一般屬于民營企業,缺少與傳統銀行相類似的專業化、系統性培訓,導致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有待提升,這也是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必須關注的問題。
2.大數據時代傳統銀行轉型存在的問題
大數據時代傳統銀行轉型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1)未能完成數字化轉型。與互聯網金融相比,傳統銀行的數字化水平相對較低,缺少數字化技術、資金、人才等各方面支持,無法提升數字化水平;(2)缺乏客戶認知。傳統銀行在服務營銷方面有待提升,尤其是在大數據背景下,用戶有更多的選擇范圍,這對傳統銀行的發展造成極大影響;(3)大數據質量不高。傳統銀行在大數據時代,在挖掘與使用大數據時,大數據質量不高,無法為傳統銀行的轉型與發展提供可靠支持;(4)轉型步驟不合理。傳統銀行在大數據時代的轉型,要與自身實際情況、市場、用戶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慮,確保轉型步驟的合理性,但是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存在轉型步驟不合理,缺乏特色與科學性等問題;(5)缺乏綜合服務金融平臺。傳統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需通過綜合服務金融平臺的建設,深化大數據的應用,為銀行發展提供更加可靠與全面的支持。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1)缺乏重要性認識。無論是傳統銀行還是互聯網金融,在思想理念上未能認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導致在業務、管理、用戶服務等環節并未深入運用大數據;(2)缺乏綜合型人才。大數據的運用,要求人才不僅了解與掌握大數據技術,還能掌握金融、數學、計算機等多領域知識,但是由于缺少綜合型人才,對互聯網金融及傳統銀行的發展產生極大阻礙;(3)缺少投入。大數據的運用需要大量資金、人力與物力投入,但是由于資金投入較少,難以為數字化轉型工作提供支持;(4)缺乏業態環境。國內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尚未形成良好的業內環境,不僅造成金融行業缺少對大數據的重要性認識,更能以形成行業內的良性競爭;(5)缺乏先進技術。大數據技術更新速度較快,要求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在創新與轉型期間,能積極使用先進大數據技術,為其創新與轉型提供可靠支持。但是就國內現狀而言,大數據技術依然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距離,這就導致難以為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1.多主體融合創新
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金融需實現多主體融合創新,能有效加快互聯網金融發展。首先,要強化多部門協同創新,實現物聯網金融,在物聯網技術對支持下,推動互聯網金融創新。其次,需要確保互聯網金融與實體經濟同步發展,確保互聯網金融能服務于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反作用于互聯網經濟發展。最后,互聯網金融雖然與傳統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屬于競爭者,但是依然要加強與傳統銀行的融合,通過差異化競爭,提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水平。
2.完善監管與風險控制體系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面對的安全風險更加嚴峻,所以需要通過監管與風控體系的完善,確保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通過法律制度的完善,能從法律上強化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與約束。同時也要積極構建內部控制體系,落實內部職責,確保在出現問題后能有人承擔責任。在對互聯網金融監管期間,要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強化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尤其是在消費者與互聯網金融產生糾紛時,一定要保護用戶隱私,能讓用戶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為保證信息安全,第三方交易時需使用簽名與密碼的形式保護信息安全。
首先,海西州草場面積較大,分布廣泛,在短時間內了解整個區域內草地的發展動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但因為工作經費短缺、人員配備不足,嚴重影響全州鼠害測報工作的有效開展;其次,當地農牧民群眾對鼠害防治意識不強,對生物防治技術缺乏了解,防治工作并不能深入基層,不能使廣大農牧民群眾真正認識到鼠害發生的嚴重危害;最后,草場超載放牧、過量放牧現象屢禁不止。人為過度放牧,使草場覆蓋度下降,地表裸露,為老鼠打洞提供了條件,同時近年草場病鼠害發病較為嚴重,老鼠沒有天敵,繁殖能力極大提升,單位面積內的鼠害密度較大。
3.提升互聯網金融的信息化水平
互聯網金融在大數據背景下,需構建起完善的信用機制,并能協同央行建立信用共享體系,確保讓企業與網絡金融能形成共同的信用體系。用戶權利保護在大數據時代需得到互聯網金融的重視,尤其是對于信貸市場,更要強化監督,加強對失信人員及失信行為的打擊力度,并能嚴格按制度要求進行處罰。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網絡安全問題愈發嚴重,所以需通過信息安全保護體制的建立,制定信息安全標準,并能通過認證體系的建立,進一步保障信息安全。互聯網金融需極大信息化建設力度,為信息安全投入更多資金。在運用大數據時,可以對原始日志或者原始交易的行為、業務操作軌跡等數據進行分析,并形成信息報告。通過數據分析,及時發現安全漏洞與安全 風險。
4.提升人員綜合素養
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與參與者綜合素養、創新能力有直接關聯,所以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同時也要保證師資力量的創新能力,要確保人才掌握更多知識,要從金融、法律、管理、信息化等各個方面進行培養,確保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能推動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實現互聯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5.金融業務模式創新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要利用好以大數據技術為主的金融科技,確保金融業務的模式開始場景化、標準化、數字化轉型。在風險控制方面能利用高質量的數據,精準分析與判斷潛在風險,主要內容有信貸審批模型與準入標準等。數字化運營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方向,所以互聯網金融需在大數據背景下,不斷提升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1)場景的開發與合作能力。互聯網金融不可能擁有全部場景,所以需積極與傳統銀行合作,為互聯網金融運營模式的創新與優化提供幫助;(2)數據整合和分析能力。互聯網金融需具備大數據分析能力,需在各類先進技術的應用下,強化對大數據的分析與整合能力;(3)數字開發運營能力。要能夠實現完全的、數字化運營。
傳統銀行在大數據時代一定要向數字化轉型,是大數據時代傳統銀行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數字化轉型,能為客戶提供良好的體驗,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與體驗。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是用戶中心性與開放式創新,要求數字化轉型要利用好數據信息,強化大數據的作用。銀行數字化轉型中以客戶為中心,要求能了解與關注用戶體驗,并能對傳統銀行分支機構的作用進行分析。銀行實施數字化轉型期間,了解客戶體驗,能在金融產品、服務、文化等方面進行創新,確保各項業務開展符合客戶預期與期望。為給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與體驗,要積極利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分支機構在傳統銀行業務開展、文化傳播、品牌化建設中作用明顯,所以需認識到分支機構的作用,通過分支機構員工的培養,讓其能創新思維理念,主動了解數字化轉型,樹立起服務意識。傳統銀行的開放創新,要求能組建數字化團隊,為用戶提供創新性方案,滿足用戶的個性化發展。所以傳統銀行需組建一支專業隊伍,隊伍包括IT和營銷人員,通過對用戶需求的了解,不斷創新服務模式,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2.大數據與客戶認知
傳統銀行在轉型過程中,需利用好大數據,通過大數據構建數字銀行,而數字銀行建設則要以客戶為中心,也就是要站在客戶視角,利用大數據技術,確保在業務開展中提升大數據的價值。大數據應用于用戶服務,雖然大體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但是依然可以通過細分確定不同維度。比如靜態屬性,在傳統銀行通過大數據應用中的靜態屬性,對固定客戶進行分析,比如客戶的興趣、年齡、愛好、消費水平等。傳統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針對用戶需求,要求能從產品與服務等方面出發,為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同時也要在大數據的應用下,對各類信息進行整理,按照用戶訴求,能不斷提升服務質量。
傳統銀行的業務經營需求反映在基礎層屬性中,傳統銀行的營銷、決策、風險預警等都可以通過數據分析與挖掘實現。但是在客戶融合視域下,不僅僅是要求數據分析與挖掘的精準性,更要求在深層次認識客戶的基礎上,能實現傳統銀行的數據化運營。衍生層關注的焦點是情緒屬性等幾個方面,也就是對客戶情緒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冷靜、警惕、確信等不同的類別。傳統銀行在營銷時,可以使用用戶情緒信息提供個性化營銷服務。但是銀行傳統數據倉庫中的數據難于分析判斷客戶的價值觀傾向或者道德觀屬性,這需要更多的外部數據支持。
3.數據質量是關鍵
大數據時代傳統銀行在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數據,運用好這些數據才能為其經營管理提供參考與服務。傳統銀行需要將數據體現出周期性,放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段內,這樣才能體現出波峰和波谷。傳統銀行的數據量雖然尚不能對其未來發展方向進行預判,總結出規律,但是通過數據分析對客戶進行分析十分有效。傳統銀行在大數據應用過程中,要重視數據質量,只有挖掘與分析高質量的數據,才能從中獲取有用價值。
4.傳統銀行的轉型步驟
傳統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互聯網金融的極大挑戰與沖擊,所以在大數據時代一定要通過數據分析與挖掘,促進傳統銀行的轉型升級。傳統銀行的轉型步驟分為三步:(1)差異化、特色化。傳統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在業務與服務方面存在交叉地帶,這時就會出現服務同質化現象,所以傳統銀行需實現差異化與特色化,利用大數據制定個性化服務,并能發揮交叉領域中資金成本、風控等方面的優勢;(2)數字化銀行。傳統銀行需在大數據背景下,積極打造數字銀行。傳統銀行需對客戶進行感知,利用大數據實現客戶感知的數字化,傳統銀行的運作也要利用好大數據,實現運作流程的數字化,利用大數據實現客戶資產增值數字化。同時,傳統銀行在大數據背景下,更要關注先進技術的應用,比如區塊鏈技術、智能技術等,關注傳統銀行向投行轉型中先進技術的作用與價值;(3)以人為核心。傳統銀行在轉型期間,不僅要加強大數據的應用,更要以人為核心,通過人才引進與培養,良好的企業文化等,為人才創設良好的環境,確保人才在傳統銀行的發展。
5.構建開放、敏捷和可持續的金融科技生態
在大數據背景下,傳統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需利用好金融科技,要從用戶需求出發,打造可持續的金融科技生態。傳統行業需對業務的支持力度進行升級,夯實數據金融的基礎設施,確保數字金融發展中業務、產品、服務的創新能力。同時也要在整個金融科技生態中發揮大數據的作用,確保大數據能有效服務于金融科技生態建設,并能形成金融科技的邏輯,強化數字金融的發展。綜合服務金融平臺在大數據背景下出現,要求傳統銀行要利用大數據,實現全數據支持,確保綜合服務金融平臺的自動化與智能化。綜合服務金融平臺可以通過數據分析與挖掘,確保深度學習算法在應用中的質量與效率,為構建開放、敏捷和可持續的金融科技生態提供可靠支持。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是實現二者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無論是互聯網金融還是傳統銀行,都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嚴峻挑戰,如何更好地服務于用戶,為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成為人們關注與思考的重點。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創新活動,要重視網絡信息安全,強化網絡安全監管,確保信息安全。傳統銀行需利用好大數據,實現其數字化轉型,精準描繪用戶畫像,了解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滿足用戶發展需求。同時,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在業務上會產生交叉,所以為確保二者的可持續發展,需利用好大數據,制定個性化發展方案,為互聯網金融及傳統銀行的互補提供可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