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萍
江西省景德鎮市中醫醫院婦產科,江西景德鎮 333000
母乳喂養是新生兒營養支持最佳喂養方式,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免疫因子和免疫抗體,能有效補充新生兒營養需求,提高新生兒免疫系統功能。然而產后乳汁的分泌是影響母乳喂養選擇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分娩后產婦機體雌激素分泌失衡,導致乳腺出現乳房腫脹疼痛情況,會對乳汁的分泌造成不利影響,從而對母乳喂養出現排斥心理。積極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尤為必要。穴位按摩能較好地止痛理氣、散瘀消腫、通經活血,對乳房穴位進行按摩,能有效刺激乳腺導管,提高乳汁分泌量。同時,配合低頻脈沖電能進一步利用微電腦模擬控制技術,通過離子導入、電脈沖、紅外熱輻射等方式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激活神經末梢興奮性,刺激乳房乳汁的分泌,進而有利于改善乳房脹痛情況。因此,本研究選取景德鎮市中醫醫院診治的120 例單胎妊娠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低頻脈沖電治療結合乳房穴位按摩在產婦產后泌乳及乳房脹痛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景德鎮市中醫醫院診治的120 例單胎妊娠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簽法將其分為研討組(60 例)和對比組(60例)。對比組中,自然分娩產婦40 例,剖宮產產婦20 例;年齡23~34 歲,平均(26.14±1.25)歲;孕齡39~42 周,平均(40.96±0.37)周;新生兒體重2.5~3.7 kg,平均(3.02±0.24)kg。研討組中,自然分娩產婦42 例,剖宮產產婦18 例;年齡21~33 歲,平均(26.28±1.37)歲;孕齡39~42 周,平均(41.02±0.41)周;新生兒體重2.4~3.8 kg,平均(3.04±0.29)kg。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景德鎮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倫理批準號:景中醫院字第20220020 號),產婦及家屬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有母乳喂養意愿者;②單胎妊娠初產婦;③足月分娩產婦。排除標準:①伴有精神系統疾病者;②有母乳喂養禁忌證者;③機體有激素紊亂情況者;④有感染性疾病者;⑤合并肝腎心等重要臟器器官者;⑥乳房發育異常者;⑦乳腺器質性疾病者。
對比組產婦實施常規手法按摩泌乳,具體內容如下:協助產婦取仰臥體位,常規通過手法泌乳,淋巴反向引流,于產婦乳房涂抹潤滑劑,通過按、揉、捏、推等手法,疏通乳房患處腫塊和結節,同時用手掌對乳房四周進行放射性按摩,按摩時間控制在40 min 左右,每日按摩兩次,連續按摩7 d。
研討組產婦開展乳房穴位按摩配合低頻脈沖電,具體如下。①乳房穴位按摩:主要以被動按摩和主動按摩兩種形式為主。被動按摩主要是由操作者食指、中指、無名指并攏,于乳房底部向乳頭方向進行放射性雙側對稱按摩,直至乳房腫脹發軟通暢,排出乳汁。對于有乳頭處乳汁淤積情況,可針對乳頭進行手指反復捏、掐操作,進一步促進乳汁的排出。主動按摩主要包括乳房按揉、乳腺管疏通,對肩井穴進行撥動,乳根穴進行按揉,檀中穴進行揉捏等,每日按摩1 次,每次30 min 左右。②采用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型號:G6805-2A 型;威海博華醫療)進行治療:協助產婦取平臥位,將導電膏涂抹在電極片上,于產婦雙側乳房固定電極片,與電源相連接后,調試雙側通道,能量逐漸由小到大,增加脈沖強度,以產婦耐受為宜,每次治療30 min 左右,1 次/d,連續治療7 d。
比較兩組產婦的乳房脹痛評分、泌乳效果及血清性激素水平。①泌乳效果的評價標準:顯效——產婦的乳房脹痛現象消失,泌乳后乳汁較多、自覺無脹感、排出通暢;有效——產婦的乳房脹痛顯著緩解,泌乳后乳汁較多,自覺乳房有張力感,但需用力擠壓泌乳;無效——產婦的乳房脹痛感受存在,泌乳后乳汁排出極少,乳房張力高,通而不暢??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分娩2、3、4 d 后,采取數字評價量表(number rating scale,NRS)對產婦的乳房脹痛情況進行評價,從0~10 分依次表示無痛到劇烈疼痛。NRS 分值越高,表示產婦的乳房脹痛越明顯。③分娩后即刻、分娩3 d 后,分別抽取兩組產婦的外周靜脈血,檢測雌二醇和血清泌乳素水平,檢驗方法為放射性免疫分析法。

研討組產婦治療后的泌乳總有效率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產婦泌乳效果的比較(例)
兩組產婦分娩3、4 d 后的乳房脹痛評分均低于分娩2 d 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討組產婦分娩2、3、4 d 后的乳房脹痛評分均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產婦分娩2、3、4 d 后乳房脹痛評分的比較(分,±s)
兩組產婦分娩后即刻的性激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分娩3 d 后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分娩后即刻,而雌二醇水平低于分娩后即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討組產婦分娩3 d 后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對比組,而雌二醇水平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產婦分娩后即刻、分娩3 d 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比較(±s)
由于母乳中生長因子和天然物質的營養含量豐富,新生兒吸收量相對較好,能為其生長發育提供良好基礎保障,具有較高的喂養安全性。而產后良好泌乳是開展母乳喂養的首要步驟,但由于部分產婦在產后生理、心理均存在多方面的損傷,可能導致其泌乳效果不佳,同時引起乳房脹痛等情況,均會對產婦及新生兒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產婦產后及時泌乳十分必要。
低頻脈沖治療儀與傳統經絡理論穴位按摩相結合治療,能充分利用微電腦模擬控制技術,通過離子導入、紅外熱輻射等方式,在病變部位有效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局部免疫功能,促進神經末梢興奮性,有效改善乳汁的分泌,還能有效改善乳房脹痛等情況。通過乳房穴位按摩與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聯合治療,能對乳頭進行牽拉,有效促進垂體分泌催乳素,以改善乳汁分泌情況,加強對乳房的排入刺激,能疏通乳腺管,在較短時間內使產婦泌乳量明顯增加,滿足新生兒喂養需求。同時還能有效調節產婦機體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有效改善乳房脹痛等情況。通過手法對乳房對應穴位進行有效按摩,能夠顯著促進氣血運行,改善乳房組織血液循環,疏通乳房經絡,并促進乳汁的分泌和排出。通過此種排乳措施,還能有效避免出現產后乳汁淤積、奶脹等情況,提高乳汁分泌量,避免出現乳腺增生、乳房下垂等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討組產婦治療后的泌乳總有效率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討組產婦分娩2、3、4 d 后的乳房脹痛評分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針對產婦開展乳房穴位按摩配合低頻脈沖電治療能有效提高總體療效,改善乳房腫脹情況,減輕產婦疼痛。對原因進行分析可知,通過手法乳房穴位按摩對乳房、乳頭進行刺激,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乳汁的分泌,疏通乳腺管,進而有效保證乳汁的排空,提高泌乳效果。此時配合低頻脈沖電,能迅速通過對乳房的刺激,疏通乳腺管,改善乳房腫脹情況,進而有效減輕乳脹導致的疼痛感受。同時本研究對兩組治療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展開了分析,結果顯示,研討組產婦分娩3 d后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對比組,而雌二醇水平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乳房穴位按摩配合低頻脈沖電治療能有效提高產婦血清泌乳素水平,降低機體雌二醇水平。分析原因可知:乳房穴位按摩配合低頻脈沖電可較好地改善乳房硬結、腫痛等癥狀,使乳汁分泌量增加,進而有效控制乳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機體血清性激素指標,提高母乳喂養效率。
綜上所述,對產婦實施乳房穴位按摩配合低頻脈沖電治療能有效改善產婦產后泌乳情況,緩解產婦乳房脹痛狀態,改善產婦血清性激素水平,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