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德權(甘肅:寧縣太昌鎮聯合小學)
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推動下,教師積極踐行生本理念,自覺創設一個人性化、趣味化以及實效化的認知環境,為小學生的信息獲取、知識詮釋以及能力訓練,提供一個主體參與、循序漸進的科學認知階梯。教師在積極踐行核心素養理念過程中,逐漸發現單元整體模塊教學的可行性與有效性,開始將單元整體模塊教學應用于數學課堂,為小學生提供一個體系化、漸進化、設計化以及高效化的科學認知方式,助力小學生的知識學習、信息積累、能力訓練與素養發展。
單元整體模塊教學,是指教師立足數學教材中的單元知識范疇以及知識體系架構,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有效地引導小學生完成某一知識模塊的整體探究任務。在單元整體模塊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前將單元整體知識模塊中內含的知識脈絡整理出來,并將此轉變為有條不紊、循序漸進的教學思路,用以指導小學生的知識學習、信息交流與互助成長。單元整體模塊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數學認知的整體性、漸進性以及實效性,因而有助于小學生主體能力與核心素養的實踐訓練、整合發展。
首先,開展單元整體模塊教學能夠為學生輸送體系化、有序化、設計化與漸進化的數學認知信息,因而能夠促進學生認知環境的科學化構建。教師的精心布局能夠有效優化學生的探究質量、思維方式、交流層次以及認知方向,自然能夠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快樂互動、互助成長。
其次,開展單元整體模塊教學能夠為教師優化數學教學,提供一種新思維與新方法,為學生創設一種新型的數學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新的思維導引、信息刺激與學習模式。因此,開展單元整體模塊教學能夠指引教師進行課堂轉型以及提質增效,為教師的教學創新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拓展途徑。
最后,開展單元整體模塊教學能夠為新課程改革提供一個行之有效的成功案例,切實將科學育人觀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因而非常有助于小學生數學認知環境的優化。因此,開展單元整體模塊教學為教師保質保量地完成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力抓手,有助于教師高效完成教書育人的時代責任。
核心素養明確了數學課堂的教學任務,而單元整體模塊教學又為數學課堂提供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平臺,因而需要教師積極尋找二者的融合點。
支架教學,是指教師以個人的難點知識講解為教學支架,幫助學生完成攻堅克難的重任,也對學生認知方向以及思維方式施加積極影響,引導學生進入良性發展軌道,促進其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支架教學中的難點講解,既是學生的認知支架,也是單元整體模塊教學的真正起點,以此開啟學生的體系化認知,也按照教師的方法導引與思維指導完成單元整體模塊教學。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分數乘法”的支架教學中,教師以分數乘法規則為教學支架進行難點攻克,如,“分子與分母先約分,然后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整數看作分母為1 的分數,進行計算”。這樣,教師就立足分數運算的整體要求進行技能展示,完成了教學支架的科學構建。學生會在后續的分數乘法演算過程中,對教師的運算規則進行運用與感悟,自然能夠達到深度學習的良好認知效果。同時,教師的知識講解也為后續探究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以及分配律應用于分數乘法的范疇,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與信息輔助,更預留了足夠大的主體探究空間與理論拓展余地。因此,教師以支架教學為單元整體模塊教學的起點工程,能有效提升與優化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方式以及探究習慣等,為后續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以及分配律融入數學教學過程,做好充足的運算準備與信息鋪墊,展示出明顯的體系化、關聯化與設計化,為單元整體模塊教學的體系建構提供了良好的開端,更為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論指導、主體實踐以及成長空間。
教師借助支架教學啟動小學生的體系化認知以后,還要借助趣味教學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及互助成長,借助學生的生命活力與主體能動性去完成預設的各項探究任務。因此,趣味教學能夠借助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單元整體模塊教學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支持與能力保障,切實推動學生將教師的預定任務、教學意圖以及設計活動優質完成,提升核心素養。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圓”的趣味教學中,教師引入許多趣味元素,借助趣味元素引導小學生進入積極快樂、輕松愉悅的良好狀態,煥發生命活力。如,在介紹“圓的半徑”時,教師引入多人跑步競賽,以最先觸摸到紅燈開關的人為第一名,讓學生去設計多人的等距離起跑點。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只有讓這些人分散地站在同一個圓的圓弧上,將紅燈開關設計在圓心位置上,才會讓所有人等距離、互不干擾地進行跑步競賽。再如,在引入“圓的面積公式”時,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將一個圓分割成若干個小扇形,然后又拼接成一個類似于長方形的圖案,以此得出“圓的面積公式”,從而使學生在趣味橫生的直觀畫面中,深度感知到“圓的面積公式”的由來與使用方法。再如,在引入“扇形”知識時,教師為學生引入一個三兄弟平均分一張大油餅的趣味故事,最后利用“圓心角”知識將大油餅平均分成了三份。教師利用趣味教學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探究熱情以及求知動機,借助學生旺盛的生命活力助力單元整體模塊教學的持續開展、務實發展,也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師不僅要利用趣味教學為單元整體模塊教學輸送源源不斷的生命活力,還要利用生活教學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悅、自然親切、快樂互助的友好認知環境,持續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交流主動性,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生活教學是單元整體模塊教學體系中的加油站,能夠有效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認知熱情與探究欲望,借助學生良好的主體狀態與認知,優化單元整體模塊教學。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二)”的生活教學中,教師將現實生活中的“臺風預報”引入數學課堂,像玩游戲一樣,一邊畫圖一邊計算,最后利用詳細的數據確定“臺風”的具體位置。在確定“臺風”位置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注意格式化的語言。如,“東偏南30度”,是指以指示正東方向的線為角的起始邊,向南方向的30 度為夾角,這樣的角才是真正的“東偏南30 度”。只要學生能確定角度的起始邊,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畫動物園布局圖”的探究任務,為學生提供“獅虎山”“蛇島”“羊駝館”“熊貓館”“猴山”“鱷魚池”等具體地名以及詳細的數據,讓學生根據每一個地點的具體數據,在網格紙上正確標注出上述的所有地點。教師以現實生活中的“臺風”以及“動物園”為探究任務,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利用教學內容,多次實踐、反復驗證,非常有助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促進學生主體實踐能力以及核心素養體系的科學發展,也可將單元整體模塊教學體系持續推進。
小學生歷經三大教學模式的有效淬煉后,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此時教師可以開展分組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自由空間,展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分組教學中,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認知主人,在互幫互助、合作探究、友好交流中,慢慢主導數學認知,并逐漸形成良好的主體能力與核心素養,充分展示單元整體模塊教學的實用性與實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分組教學中,小數的加減法與整數的加減法一樣,只需注意將兩個數的“小數點”上下對齊,然后按照整數的加減法運算法則進行計算即可。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通過集中探究與互助交流,共同在主體實踐中慢慢掌握小數的加減法運算方法。如,在“5.68 + 3.4 = ?”中,小學生將小數點對齊以后,將“4”與“6”相加,“5”與“3”相加,然后按照“滿十進一”進行計算,得出9.08。教師將較為簡易的探究任務完全放手,讓學生借助學習小組的集體智慧進行探究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意識以及合作探究習慣,切實促進學生主體認知能力以及核心素養的發展,推動單元整體模塊教學的持續開展。
翻轉教學是單元整體模塊教學體系的終極模式,學生在課下預習、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中獲得對探究任務的初步感知,然后在課堂交流中合作探究,再次對探究任務進行主體感知與互助交流,借助集體智慧,高質量地完成探究任務。在翻轉教學中,學生良好的主體能力與思維素養都得到了很好訓練與提升,自然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優化單元整體模塊教學。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簡易方程”的翻轉教學中,“方程思想”是數學課程內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簡易方程”具有一定的認知難度,需要小學生將“未知數x”借助等式的基本性質得出具體數值。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預習中借助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初次感知與理解“方程思想”,然后在課堂交流中再次感知與掌握“簡易方程”的具體解法與運算技巧。另外,教師還可在課堂小結的時候,再次簡述“簡易方程”的具體解法。小學生能夠三次獲得感知、理解與掌握“簡易方程”的探究機會,自然能夠較好地掌握“簡易方程”的基本運算方法。學生還在翻轉教學中充分鍛煉與提升了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探究能力,有效促進了自身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也推動單元整體模塊教學的完善。
核心素養理念是指導教師設計與實施數學教學的考量標準與教學任務,而具有較強體系性與設計性的單元整體模塊教學則是教師培養學生主體能力與核心素養的有力抓手。因此,教師要以核心素養理念為指導思想,以單元整體模塊教學為工作平臺,為小學生的習慣養成、能力訓練以及素質發展傾注教學智慧以及教學藝術,為學生創設一個主體參與、友好交流、互助成長的生命樂園,加速小學生的信息獲取、信息整理與信息提取,真正成為認知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