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雅敏(甘肅:寧縣新寧鎮龍一小學)
核心素養理念喚醒了教師的質量意識與效益訴求,廣大教師開始致力于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發展、科學轉型,自覺優化小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成長環境,助力小學生的主體參與和集體成長。數學課堂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認知交流、情感溝通、信息交互的重要平臺,因而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轉型必將實現小學生認知方式、參與途徑、合作空間、探究體驗、學習效果的大幅度優化。
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立足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為小學生的數學認知、信息交流以及互助成長創設一個生活化、實物化、游戲化與體驗化的主體認知環境,實現小學生的直接參與、主體互助以及科學發展。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因而生活化教學能夠實現數學知識的“再次回歸生活”,以此引導小學生的主體實踐、切身感悟、逐漸理解以及高效掌握。生活化教學能夠為小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悅、親切自然、熟悉溫馨的認知環境,助力小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五章“認識人民幣”的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室內建構一個非常簡易的“文具小超市”,為小學生提供鉛筆每支1元、橡皮每塊6角、直尺每個5角、文具盒每個4元4 角、圓珠筆每支1 元3 角、碳素筆每支2 元1 角、練習本每本1元2角、修正帶每個3元7角等文具。然后,再給予小學生一定數額的樣幣,讓其自主選擇三件商品,并計算出自己的消費總額以及找零數額。這樣,小學生就會饒有興趣地進行購物、計算、找零等活動,從而將枯燥乏味的人民幣加減法計算活動轉變為快快樂樂的超市購物活動,在生活化教學情境中開開心心地進行實物認知與高效探究。
游戲化教學是指教師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活動之中,讓小學生在游戲中感知、在游戲中理解、在游戲中悅納、在游戲中成長,實現小學生的主體參與、快樂互助、合作探究與集體成長。游戲化教學能夠給予小學生非常強烈的情感體驗,以此激發小學生的生命活力與主體能動,煥發強大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與交流能力,自然能夠實現小學生的快樂互助、科學發展。因此,游戲活動能夠推動小學生積極主動地認知、快快樂樂地成長,實現小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二章“100 以內的加法(二)”的游戲化教學中,教師可為小學生準備大量的加法卡片,讓一名小學生自主抽取加法卡片,并進行加法計算活動,其他所有小學生扮演評委,也跟著進行計算活動,并大聲地給予對錯評判。如果計算正確,則還可以再次進行抽選,直至出現錯誤,則為挑戰失敗,換人,直到全部小學生都成為游戲主角,再啟動下一輪。這樣,所有小學生都會參與加法計算以及游戲活動,或主角,或配角,而且,大腦一直處于高度興奮、快速計算、開心快樂的良好認知狀態之中,自然能夠推動其主體計算能力以及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電化教學是指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有效弱化數學知識的理論性、概括性、抽象性與深奧性,順承小學生習慣于直觀思維與形象思維的認知需求,用聲光電三維信息載體滿足小學生進行直觀學習、簡易思維的主體偏好。小學生生活在信息時代,對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等多媒體設備司空見慣,自然也渴望得到科技化、電子化、先進化的虛擬認知方式,滿足獵奇心理。因此,電化教學能夠為小學生提供一個直觀化、趣味化、實效化的認知環境,實現核心素養發展。
以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章“圖形的運動(一)”的電化教學為例,本節課小學生主要學習“軸對稱圖形”“平移現象”與“旋轉現象”,因而非常適合開展電化教學。教師可以在大屏幕上展出一些軸對稱圖形,如機器人、小汽車、花蝴蝶、樹葉、紅蜻蜓、臉譜、雙喜字等,還可為小學生提供旋轉視頻,如小木馬、風車、方向盤、開關等,更可為小學生提供一些平移視頻,如纜車、電梯、滑梯、推拉門等。這樣,教師就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小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實例,讓其更好地理解“軸對稱”“平移”與“旋轉”,提升核心素養。
支架教學是指教師先通過知識講解為小學生解決知識難點,為其預留下認知難度一般的自主探究任務,為小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與互助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認知起點。支架教學實現了教師講解的攻堅克難,也實現了小學生的主體參與、廣泛交流、合作探究、自由互助以及集群成長,因而找到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小學生主體作用的完美結合點。因此,支架教學以教師的知識講解為教學支架與認知起點,借助教師的匠心智慧推動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章“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的支架教學中,教師首先進行加減法運算展示,為小學生展示如何使用加法中的“滿十進一”和減法中的“借一來十”。教師展示完成后,讓小學生進入較為獨立自主的合作探究與集體演練之中,借助教師講解與集體智慧在實踐應用與齊心協力中共同交流、一起成長。這樣,教師關于“滿十進一”和“借一來十”的知識講解就成為教學支架,助力小學生進行主體實踐與實訓認知,提升其核心素養。
翻轉教學是指教師為小學生創設課下預習活動,做好課堂交流準備,并在課堂交流過程中將自主學習成果展示出來,借助合作探究與集體智慧實現小學生的再次探究。翻轉教學實現了小學生對探究內容的兩次感知與重復理解,也給予了小學生充分的自由探究空間,自然能夠展現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生命發展潛能,實現認知效果的大幅度提升。因此,翻轉教學為小學生提供了非常廣闊的主體探究空間,必然能夠在實踐認知、互助探究中促進其核心素養的科學發展。
分組教學是指教師將小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進行小范圍的集體討論、合作探究,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參與機會、互動空間以及交流頻率,讓小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互助成長中快快樂樂地成為認知主人。為了提升分組教學的實效性,教師要將“組長”拓展為“小先生”,暫時代替教師組織與掌控本組的探究活動,實現“多點開花、齊頭并進”的良好教學態勢。分組教學是小學生真正成為認知主人的必由之路,能夠借助集體智慧有效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展示教學藝術與教學智慧的試金石,也是小學生展示生命活力、主體能動、發展能力的演武場,因而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轉型與小學生的知識學習與主體成長息息相關。因此,教師要立足核心素養理念,積極推動數學課堂教學轉向生活化教學、游戲化教學、電化教學、支架教學、翻轉教學與分組教學,努力為小學生建構一個有設計、有參與、有合作、有探究、有效果的主體互助成長空間,切實促進小學生主體能力與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