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瑞欣(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 712000)
百年風雨兼程,百年砥礪前行。中國共產黨用實踐匯成了一部厚重的黨史,細細品讀,受益匪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2021年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闡述了“三牛”精神的內涵,激勵億萬人民在新的一年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精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勇前進。
牛作為農耕時代主要的生產力與人類一起創造了燦爛的農耕文明。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征,它更蘊含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砥礪奮進的精神內涵。百年艱辛歷程,孕育出“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三牛”精神,中國共產黨所秉持的初心使命、所堅守的鮮明品格、所展現的奮斗狀態,與“三牛”精神高度契合。
回望來路,在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斗爭史里,無數英雄以鮮血染紅旗幟,拯救國家于危難之際。李大釗,青年時代就立志要為苦難的中國尋求出路。他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是中國系統研究這一思想的先驅者。十月革命勝利后,他以極高的熱情在中國大地播撒真理“火種”,用唯物史觀來探索適合中國的革命道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他積極建立黨的組織,發展壯大黨的隊伍,掀起了北方地區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李大釗的一生奉獻給了革命,為人民的解放而不畏犧牲,可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百年征程上,我們黨團結帶領億萬人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國人素來勇于拓荒,歷史上的“走西口”“闖關東”,就是奔著拓荒去的。回望百年,在建設祖國,改革開放的奮斗史里,無數改革者和建設者開拓進取,創造著舉世矚目的“世界奇跡”。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深圳經濟特區勇敢地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偉業先行先試,勇做改革開放的“拓荒牛”。要成功拓荒,需要有強大的創新能力。作為在一片荒蕪中開山鋪路,拓荒造城,來到深圳參加特區建設的創業者們,他們以敢為人先、開天辟地的創新精神牽引著深圳用40年從小漁村變身為世界大都市。
40年時光穿梭,拓荒歷史新時期“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十三五”期間,我國先后研制完成“深海勇士”號和“奮斗者”號大深度載人潛水器等一批先進潛水裝備,建成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穩態強磁場、中國散裂中子源等一大批科學裝置,“天問一號”“嫦娥五號”等科學探測實現重大突破,這些成就彰顯了廣大科研工作者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開拓創新精神,展示了中國科技創新領域的卓越成就,展現出泱泱大國的萬千氣象。
20世紀50年代,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審時度勢,果斷作出獨立自主研制“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在經濟落后,工業、科研基礎薄弱,資金、設備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眾多隱姓埋名的“兩彈一星”元勛,肩扛國之重器,攻克技術難題,在戈壁大漠、密林深山揮灑汗水,用生命和智慧默默無聞地創造著震驚世界的奇跡,充分展現了艱苦奮斗的“老黃牛”精神。
2021年,我國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成果;“十三五”圓滿收官,我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糧食豐收、“嫦娥”奔月;克服突發影響、抵御洪澇災害……這些成就,正是我們以艱苦奮斗的老黃牛精神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新時代新征程中,還有無數默默無聞的“老黃牛”用實際行動正詮釋著“老黃牛”的內涵。
百年征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走的每一步都鐫刻著為民的信念、創新的激情、奮斗的艱辛。輔導員作為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主力軍,要堅定職業信仰,秉承“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宗旨,砥礪“三牛”精神,將學生記在心中、把責任扛在肩上,創新學生工作、踏實肯干實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夯實思政工作。
為民服務孺子牛的精神在一代代共產黨人的傳承弘揚中歷久彌新。作為新時代的高校輔導員,我們肩負著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我們要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心態,以身垂范,教會學生投身于為民服務實踐當中。2020年以來,很多英雄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為民服務的實踐力量,工院學子們也紛紛運用他們的專業技能、責任擔當、初心使命投身各類志愿服務中,充分彰顯為民服務的情懷。作為離學生最近、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輔導員直接影響到青年學生能否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對待學生要真愛、真做、有真本領。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學生,都應當關照愛護,精心培養,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俯下身子甘為“孺子牛”,真正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70多年辦學歷程中,始終傳承“用革命的精神創辦革命的學校”這一紅色基因,開拓出一條“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名校、文化榮校”的發展道路。作為輔導員,要在思想上引領學生秉承我校優良傳統、紅色基因,加強創新思維訓練,參與創新發展研究。“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時代發展的源泉。我校在2020年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全國總決賽獲得職教賽道金獎、在2020年“挑戰杯”陜西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得4金1銀1銅,并獲職業院校組最高榮譽——“挑戰杯”,創造了我校載入史冊的歷史佳績。作為輔導員,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在各類創新創意比賽、“互聯網+”“挑戰杯”大賽中練就創新實踐能力,有效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挑戰。
面對朝氣蓬勃、思維活躍的“00后”大學生,也應當積極踐行“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三因”理念,準確把握學生成長規律,創新性地做好新時代的學生工作,做好高校學生工作創新發展的“拓荒牛”。努力拓寬眼界、更新思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超越過往、超越自己,跟隨新形勢不斷提升為學生服務、為學生解憂、為學生辦事的水平,減少“代溝”影響,增加共同話語,使學生工作真正能夠做到有理有據、出新出彩。
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艱苦奮斗對于青年學生來說有著當下最實的內涵——勤學求知。首先,輔導員要教育引導學生堅守學生本職,在勤奮求學中不斷儲備知識技能,為今后投身祖國建設,轉化知識為生產力,實現自身價值做好充分準備。其次,勞動過程是體現艱苦奮斗的重要環節,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在校參加實習實訓、勞動教育課、“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及第二課堂發起的各類實踐活動,在勞動實踐中精益求精,充分淬煉作為一名職業院校學生的一顆“匠心”、充分練就不怕苦、能吃苦的“老黃牛”精神。
輔導員隊伍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依托,是實現大學生價值引領的骨干力量。然而,十年樹木易,百年樹人難。要真正成為學生遇到困難時第一個伸出援手的人、學生取得成績時第一個分享喜悅的人、學生迷茫無助時第一個指向引路的人,則并非易事。如果沒有躬身入局、一個猛子扎下去的決心,沒有迎難而上、歷盡艱難志更堅的信心,就不可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長伙伴。因此,輔導員要有“老黃牛”精神,一步一步走、一寸一寸進,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擁護,從而引導青年學生與祖國同向同行,為社會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征途漫漫,唯有奮斗。我們要以“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奮斗姿態,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勁牛力,大力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三牛”精神,立足崗位敬業奉獻、矢志拼搏不懈奮斗,夯實思政工作基礎、提升思政工作水平。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貢獻青春力量,用青春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歷史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