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鵬,沈云亨,王金鑫,田賽賽,徐希科*
(海軍軍醫大學藥學系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 上海 200433)
科學研究和教學是高等院校兩個最主要的職能,“科學是源,教學是流”,二者互相協調并相互促進。科研成果是高等院校最寶貴的資源,是教師們在長期科研過程中的理論探索和經驗總結。而理論及實驗教學是本科、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學生通過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可初步了解學科的根基,幫助其了解問題,發現問題,實驗教學則賦予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高校的教學模式都太過固化,多停留于教科書層面上,這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且與實際科研脫軌。把科學研究與教學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當前院校改革的關鍵,教學培養研究型人才,是科研的基礎,而科研成果反哺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中藥學專業是我國中醫藥院校的特色專業,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及中藥材的加工炮制、性能、功效、適應證等。不僅在科學研究領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研究成果和相關技術在新藥開發、質量控制及臨床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該專業的迅速發展,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和新應用不斷涌現出來,對中藥學專業學生掌握專業知識以及科研能力的要求愈來愈高。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教師應該將科研思維、科研技術、科研應用引進中藥學專業課程,實現科研成果向教學資源的轉化,讓科研成果為教學服務,提高教學質量。
中藥學課程包括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等內容,是一門涵蓋了中醫藥基本理論、中藥物質基礎、中藥藥動學規律、臨床用藥經驗等方面的系統性學科,旨在培養一批現代化中醫藥人才,要求學生掌握中醫藥理論基礎及中藥用藥防治疾病等能力。中藥學具有內容繁多、信息量大、覆蓋面廣的特點,授課教師通常使用高等院校的統編教材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約五年更新一次,內容基本沒有大的改變,這就導致教學偏書本化,不能完全反映該學科的研究現狀,與實際科研進展存在一定的脫節。教師采用這種傳統方式授課,意味著內容局限于教材里的知識,容易造成照本宣科的結果。在這種單調的模式下,內容的枯燥無法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習積極性受挫,厭學情緒上升。另一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按照講義機械地完成既定實驗,往往導致學生沒有自主思考的機會,只想著完成任務,科研思維與創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鍛煉。且教學內容的更新跟不上該學科領域的最新發展,許多新知識、新技術無法展現,學生的知識面被限制,思維難以拓展,這對培養現代化中醫藥人才十分不利。
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存在許多弊端,新的教學改革是高等院校培養高質量人才的迫切需求。科研成果引入課程是其中一條有效途徑,不僅可以彌補常規教材的局限性,還可以更新以及豐富教學內容,理論結合實際,拓展學生眼界,加深對該領域的認識與思考。實際的科研成果展示與講解更能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與實際創新能力。不再單調地按照生硬的講義授課,對教師的科研思維與科研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及教學能力。
中藥學是一門實驗性和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與實際的科學研究關系密切。理論指導科研實踐,反過來在科研過程中積累的經驗與成果也可以驗證理論的正確性,為理論教學提供應用案例。通過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學科的發展現狀及科技發展動態引進課程,為教學增添許多新知識、新技術,豐富教學內容。教師通過對科研成果案例的講解、設問、剖析,不僅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還活躍了課堂氣氛,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對科研的興趣。這樣一來,原本枯燥且抽象的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掌握,教學更加生動、貼近實際,教學效果大大提升。
科研成果引進中藥學課程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本身對中醫藥基礎理論熟悉掌握,而且對該領域的科研進展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引用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的話,“不會搞科研的教師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與教學能力外,還應該具備不錯的科研能力。教師只有不斷查閱文獻、參加各種學術會議,才能把握最新的科研動態。也只有不斷地從事科研工作,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科研思維與學術水平。只有對理論體系與科研工作都十分熟悉,才能靈活地把講義知識與科研成果案例結合起來,把理論如何指導實踐講清楚、講明白,通俗易懂地讓學生理解該學科的知識與應用。引領學生,撥開對該學科的迷霧,為其指明方向,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因此,教師本身也需要不斷提高自身學術水平與教學能力,來滿足在課堂上展示科研成果的要求,向學生們闡述科研工作的思路,用到的新方法、新技術以及其中運用了哪些理論知識,從中得到什么啟示等。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按照教材內容授課,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使得學生缺乏自主思考和發現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學生文獻檢索、資料搜集、語言表達和勇于創新等方面能力的培養。這與高校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新時代高質量創新型人才的宗旨相背離。科研成果引進教學的模式打破了這一拘束,學生可以通過科研成果案例了解科研工作,鍛煉科研思維。正如美國芝加哥大學前校長赫欽斯所說:“自由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導年輕人所有他們需要知道的知識,而是培養他們繼續自學所需的習慣、觀念和技巧。”學生的學習能力高低往往取決于他們是否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與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科研成果引進教學,一方面能開拓學生的科研眼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研究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科研案例讓學生了解科研是一項實事求是、邏輯嚴謹的工作,培養學生嚴謹治學、堅持不懈、敢于質疑的科研品質。引領學生帶著科研問題去學習科研案例,有利于學生把自己代入研究者的角色,更好地理解實驗目的、實驗設計、實驗方法、實驗成果這一完整的科研流程,培養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科研思維。并通過分析科研案例,總結其成功的經驗或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可改進的地方或討論該科研成果給予的啟發,可以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充分思考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創新的能力。
基于科研成果引進教學帶來的種種好處,加快落實實施是大勢所趨,如何把科研成果引進教學成為高校進行教育改革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其主要思想理念是把教師多年積累的中藥學知識與科研經驗靈活地運用到中藥學課程教學中,實現教學與科研的緊密結合,相輔相成,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培養具有科研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
中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把理論和實驗教學與科研工作成果相結合能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更生動易懂,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靈活引用或借鑒一些科研成果,把最新的學科發展前沿、發展動態引入課題,豐富教學內容。并根據自身承擔或參與過的科研項目進行舉例講解,闡述自己的科研歷程,循序漸進,讓學生身臨其境般地體會科研工作,訓練學生邏輯嚴謹,條理清晰的思考方式,讓學生從汲取知識到學會運用知識。同時把科研工作中的部分實驗引入實驗教學中,更新實驗內容,更貼近實際,改善傳統實驗的局限性與滯后性。鼓勵教師積極申報課題,并為學生提供參與科研工作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地接觸學科領域,讓教學體系更全面、更完善。在不斷的科研探索中,激發學生對科研的興趣和求知欲,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定期舉辦科研競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查閱文獻進行選題,獨立設計實驗內容。通過對實驗的不斷探索,還能鍛煉學生處理實驗數據、撰寫實驗結果報告的能力,為其以后的畢業課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科研平臺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資源,高水平的科研平臺往往聚集著一批優秀的科研人員,這些科研團隊承擔著許多科研項目,具有相當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應該把這一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資源。因此,開放與共享科研平臺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有力手段。首先,學校可以定期舉辦科研團隊的科研成果學術沙龍,讓科研團隊分享他們是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給科研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啟發。定期邀請專家進行學術講座,進行線上或線下的實驗技能培訓,也能促進學術氛圍的營造,開拓學生的眼界,了解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熱門方向。其次,通過開放與共享科研平臺資源,并教導學生如何使用該平臺查找所需文獻,了解學習、預約使用各種儀器設備,以及后續實驗數據的處理,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能動性與動手能力,科研思維與科研技術兩手抓,培養能適應實際科研環境的高素質人才。同時,校內科研團隊可以招募符合一定條件的學生加入,進行科研技能培訓、項目研究、參加科技競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學生既能獲得實驗技術的鍛煉,又能為學校取得科研競賽榮譽,還能帶領下一屆師弟師妹,把科研精神延續下去。通過科研平臺把學術交流、科研訓練、科技競賽連接起來,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極大提高,有利于構建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
在信息時代,信息資訊呈爆炸式增長,人們可通過各種途徑搜索、閱讀、獲取自己想了解的知識。除了在教學課堂上向學生們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外,教師們還可以利用發達的網絡工具向學生們分享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課外科研知識,包含傳統的文字以及圖片、視頻等方式,更加自由、靈活、方便。其中,微信討論群是國內使用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廣的網絡交流方式之一,利用微信討論群進行課外科研知識的分享具有可行性。一方面,教師在網絡瀏覽相關科研知識時,把有教學意義的網站、文章、視頻等資源分享到微信討論群中,豐富學生的科研知識。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把往日枯燥的內容更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學生還可以通過教師的分享接觸到一些專業的微信公眾號、科研平臺等科研資訊來源,自主學習中藥學相關知識,并利用網絡的便利,找尋自己感興趣的科研方向,以及下載相關科研工具軟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微信討論群的方式能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通過分享課外科研成果,將中藥學知識融合其中進行梳理與講解,并根據該科研成果進行一些專業知識的提問,引導學生把課本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當學生通過課外途徑學習相關科研知識遇到涉及中藥學專業領域的問題與困難時,也可通過微信討論群向老師提問,這樣良性循環的授業與解惑過程,有助于提高中藥學教學質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和鍛煉創新科研的思維。
教學與科研是高等院校的兩個最主要任務,教學是科研的基礎,科研反過來補充教學內容,更新與豐富教學。把科研成果引進中藥學專業課程教學是將教學與科研結合起來的紐帶,把中藥學理論融入科研成果中,理論指導實踐,同時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傳統教學更為靈活、高效。科研成果同樣可以反哺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開展創新性研究,鍛煉科研思維和創新思維。中醫藥院校在培養中藥學專業人才的工作中,要注意不可把教學和科研分割出來,唯有將二者緊密聯系起來,相輔相成,才能有效促進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