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翠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廣東 廣州 510225)
在高校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黨建工作是高校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的重要抓手。“三全育人”在黨建育人的融合機制將這種育人模式擴大到全員參與、全方位關注、全過程控制,可以同時解決如何開展高校黨建工作,如何培養高校學生全面發展的問題。以學生黨支部為載體,統籌推進“十大育人”體系建設,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條線分工負責、全員協同參與”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引導高校全體教職工當好“育人者”,集聚高校、企業、校友、家庭等資源形成育人工作合力。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關鍵,突出重點、建立規范、落實責任,構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育人工作體系,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雖然大部分教師熟悉并認同全員育人的理念,但由于缺乏貫徹落實的保障機制,部分教師對工作規范和崗位職責并不十分清楚,導致育人功效大打折扣;也有部分專業課教師由于肩負科研和教學的雙重壓力,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經常心有余而力不足,未能充分發揮課程育人、科研育人的效果;有些老師認為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發展完全是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以及輔導員的工作,并非自己的職責范圍,從而導致“重教書輕育人”的現象。
學校要遵循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學生在校期間全過程。學生黨支部在發展和培養黨員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重發展前的教育考察,輕發展后的教育、考察及管理工作,在學生當中也普遍存在“入黨前加把勁,入黨后松口氣”的思想,容易導致學生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缺乏對學生的全程性指導和培養。全過程育人要聚焦青年大學生的成長特點和成長訴求,根據不同學習階段的身心特點,結合各階段培養工作重點,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專業培養的全過程中,發揮引導、激勵和監督的作用。
學生黨支部黨內學習制度缺乏長效機制,學生黨員大部分為高年級同學,往往因為學業、實習、就業等原因,學習時間得不到有效保證,黨支部組織生活會形式比較單調或流于形式,缺乏針對性,內容枯燥,缺乏活力,從而削弱了黨組織的政治影響力和領導力,導致凝聚力不強,宗旨意識、責任意識淡化。雖然有各方面的素質提升活動,但參與積極性還不夠高,育人工作載體創新不夠,工作沒有特色,全方位育人效果不夠突出。
3.1.1 明確教師崗位定位,調動育人能動性
建立健全教職工入門、考核、晉升、獎懲、離崗等各項制度,不斷完善制度體系,為教師提供良性發展平臺,讓大家在進口、過程和出口方面都有暢通的機制和渠道,充分調動教職員工在育人實踐中的主觀能動性。
3.1.2 健全思政隊伍保障
選優配強黨務工作人員、輔導員等專門工作隊伍,培養選樹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不斷完善班主任、輔導員、黨支部書記、學業導師等制度,進一步擴展教師育人渠道,突出教師的育人作用。
3.1.3 開展師生支部共建,專業教師聚焦課程思政
積極開展教工黨支部牽手學生黨支部開展共建活動,建立良好的服務溝通機制,在黨內活動、民主生活等方面得到專業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強化學院專業教師立德樹人意識,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創新育人方式,整合專業資源,以專業導論為引領,將“課程思政+專業思政”融入教學全過程,達到春風化雨育人的效果。引導教師樹立課程育人的理念,將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融入教學全過程,涵育學生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3.1.4 嚴格黨委委員聯系制度
學院黨委需總攬全局,全程領導,扎實做好“鑄魂育人”工作。黨委書記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其他領導班子堅持“一崗雙責”,學院黨政領導班子帶頭踐行黨委委員聯系學生黨支部的工作制度,確保聯系黨支部全覆蓋,通過黨委委員列席參與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切實加強學院黨委對黨支部工作的指導和監督。聯系學生思想實際,把釋疑解惑工作做到學生心坎上,引導學生自覺把自身成長、進步與社會發展進步和國家前途命運結合。
3.1.5 廣泛開展黨員學習幫扶活動
建立教師黨員與“高關懷學生”的結對幫扶機制。以輔導員、行政管理人員、班主任等為主力,為支部每一位成員配備“學業導師”,進行專業知識、大學規劃等方面的指導,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黨支部定期開展“學生黨員一對一”幫扶活動,搭建黨員學業互助平臺。一方面學生黨員能夠幫助有需要的學生,解決他們學業困難、就業困難等方面的疑惑,提升困難學生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促進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形成支部學習互助的優良氛圍。促進學生成長為有理想信念、有奉獻精神、有專業素養、有遠大抱負、有陽光心態的“五有”優秀人才。
3.2.1 加強政策制度建立,強化協同制度保障
按照“三全育人”建設規劃,不斷健全黨支部“三全育人”工作標準和指標體系;重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教師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各類型崗位的育人工作標準和規范。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學生“四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機制,共同承擔育人職責,為學生成才提供全方位服務。黨支部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研判形勢、解決問題、推動工作。
3.2.2 加強政治理論學習,錘煉黨性修養
學生黨支部嚴格遵照“第一議題”的要求,固定在會前對黨的理論知識進行集中學習。增強支部生活的吸引力,搭建溝通平臺,通過創新黨支部生活的形式,讓黨支部生活既嚴肅又活潑,切實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帶動支部黨員以“四講四有”為標準,牢固樹立黨員意識。
3.2.3 加強專業學習,提升專業素養
引導大學生黨員樹立“創先爭優”意識,加強專業學習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示范。通過開展優秀黨員事跡交流和專業教師專訪和講座等活動,使學生黨員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樹立模范與標桿,不斷在專業學習上有更大的進步與發展。積極鼓勵并組織支部成員參與國際、省級、校級等各方面的學科競賽。
3.2.4 投身社會實踐,專業知識活學活用
積極引導學生黨員在專業成績優良的基礎上,也要積極致力于社會實踐工作,利用專業特點和優勢,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建設當中,開展鄉村振興調研、黨的理論宣講,探尋紅色基因,支教服務等活動,使學生黨員學有所用、用有所思、思有所獲。
3.2.5 重視第二課堂,強化價值引領
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一院一品”的特色活動,用品牌活動傳遞青春正能量;堅持“紅色文化”主題,結合重大時間節點,將理想信念教育、革命精神、愛國主義精神融入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人生目標。
3.3.1 將全過程育人貫穿黨員發展和管理工作
以加強黨員意識為工作中心點,抓住黨員發展的主線,以點帶線,以線成面,通過“點、線、面”的相輔相成、互促互進,加強支部黨員在學習及服務的兩個方面模范引領,提高學生的黨員意識。
3.3.2 將黨建評先評優融入日常工作
黨支部可根據學生黨員的日常表現、學習、志愿服務情況以及違紀情況等綜合考慮進行“黨員先鋒”的推薦工作;同時,支部將黨員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調查報告作為發展黨員和黨員民主評議的重要考察依據。
3.3.3 積極發揮黨員的學習引領作用
發動優秀黨員在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大會上作學習心得分享。組織預備黨員每個季度在黨支部或黨小組中開展一次讀書報告會,并將個人報告表現列入發展黨員工作考評指標,營造良好的理論學習氛圍。
3.3.4 打通正式黨支部與臨時黨支部的聯系,建章立制,規范工作
充分考慮學生社區及學科專業劃分支部的人員分布特點,整合原有的正式黨組織設置,實現正式黨支部、黨建工作站、臨時黨支部、樓層黨小組以及黨員宿舍的有效聯通;明確各自職責和定位,實現建章立制,規范工作內容和流程,構建“社區臨時黨組織——正式黨組織”相融相生的工作體系。
3.3.5 在志愿服務中樹立黨員標桿作用
搭建黨員志愿服務平臺。組織黨員志愿者開展對困難同學的關心幫扶,提升學生黨員的服務意識,將學生的志愿服務表現列入發展黨員工作考評指標。
3.3.6 強化監督執紀,發揮黨員服務引領作用
通過黨員宿舍門牌和宣傳欄,亮明黨員身份,增強學生黨員對自我身份的認同感。組織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以及黨員開展課堂的紀律紀檢和宿舍衛生作息的監督檢查,促進黨員參與志愿服務積極性,切實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黨支部書記是黨支部戰斗力、凝聚力的關鍵所在,對于黨支部書記隊伍要重視加強理論武裝,堅定理想信念,打造一支作風扎實、思想過硬、積極適應新常態、新形勢、新要求的黨支部書記隊伍。建立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制度,將“三全育人”作為考核內容。實施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工程,積極開展“樣板支部”申報和“一支部一品牌”創建工作,著力培養黨支部“雙帶頭人”,不斷夯實黨建工作基礎。
堅持和完善黨支部黨內學習制度,推進黨員教育常態化,把黨的理念貫穿于從學生進入學校到畢業的整個學習和生活過程,增強學生黨員政治學習的自覺性和系統性。學院黨委加強對各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落實情況的督查,嚴格落實黨建工作“一崗雙責”制度,積極參與和監督支部組織生活。加強預備黨員的教育培養,增強黨員的宗旨意識和黨性觀念。堅持集體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深入學習重要文件和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提高理論修養和政策水平。
順應新時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構建以研促學、以賽促學、以練促學育人體系。依托科研平臺,凝聚科研育人合力,充分發揮科研育人功能,推進學生科研實踐能力;以賽促學,加強學習指引,提升學生專業素養;以練促學,構建創新實踐平臺,培養學生專業興趣;整合實踐資源,拓展實踐教學、社會實踐、公益活動、創新創業、志愿服統籌推進的工作格局,搭建“黨員教育實踐基地”,豐富大學生黨員實踐內容,創新實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