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 厚,張悅淋,張路行
(湖南工業大學商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8)
隨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三農”工作逐步轉移至鄉村振興戰略,其中農業與物流業的協調發展是推進鄉村振興、農村現代化進程和產業融合的重要因素。《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多次強調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并指出要加快構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絡。一方面,物流業作為生產服務業,為農業提供采選、分揀、包裝、流通等渠道,物流業的規模化發展有利于集中化處理農業物資供應和農產品銷售問題,是促進農業種植規模化和區域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另一方面,農業發展能推動農村經濟水平提高,帶動農村居民消費能力提升,為物流業打開新市場。因此,提出推動兩業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對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系統理論,以有序度反映復雜子系統內部無序或有序的發展趨勢,結合多個子系統有序度的變化趨勢體現復合系統整體狀態、結構和功能效應的波動變化。通過構建復合系統協調度模型,將兩業復合系統看作一個有機整體,分析農業子系統與物流業子系統之間及其各要素的關系特征,具體復合系統協調度模型構建如下。
數據權重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復合系統協調度的準確度,本文通過反熵法[1]確定客觀熵值與權重。一方面能夠克服極端情況下指標失效,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體現指標之間的差異,測量大致分為三步:①計算各指標所占比重rij。②計算各指標熵值Rj。③計算各指標權重wj。
(1)
(2)

(3)
由于數據性質與度量標準存在差異,本文采用極差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具體公式如下:
(4)
采用線性加權與法集成計算子系統i的有序度,具體公式如下:
(5)

(6)
(7)
借鑒弓憲文[2]采用的10區間協調度劃分法,依據協調度區間確定農業與物流業的協調狀態。
統計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03—2019》《湖南省統計年鑒2006—2019》《湖南省交通運輸廳-湖南省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6—2019》。文中所用運算過程均采用MatlabR2018b、Eviwes10完成。
產業組織理論的核心框架“結構-行為-績效”(SCP分析模型)提出了產業結構決定產業行為,產業行為進而影響產業績效的產業過程研究模型[3]。產業經濟學進一步從產業布局、產業結構、產業發展、產業政策等角度探析產業發展過程。基于此,本文對國內現有研究成果[4—10]中反映農業子系統與物流業子系統的指標作頻度分析,在考慮數據可得性的基礎上,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其中農業子系統指標包括:蓄水工程、農業拖拉機、配套農具、有效灌溉率、肥料使用強度、農業產值占GDP比重、農業總產值、農業機械總動力、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力度、農業人力資源投入力度、主要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和農業貢獻率。物流業子系統指標包括:農村投遞線路、載貨汽車數量、交通工具總里程、郵政業務總量、物流業產值增長率、物流業產值占GDP比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貨運量、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力度、物流業人力資源投入力度、港口貨物吞吐量、物流業貢獻率。
在測度研究過程中,設定極值調整幅度為1%,使極大值與極小值的功效系數盡可能趨近于0與1。
2.3.1 農業與物流業波動發展且發展程度存在差異
湖南省農業子系統與物流業子系統有序度波動上升,且呈現交替發展趨勢,這與中國宏觀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政法環境方面,湖南省落實種植農民糧食直補、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推進農業有序度持續發展;國務院發布農村物流等九大物流業工程、湖南省公布《湖南省農產品冷鏈物流三年實施計劃(2015—2017年)》等物流業三大政策、湖南省白沙洲等八大物流園試點工程逐步推進物流業現代化和規模化發展,推動了兩業子系統內部有序發展。自然環境方面,由于湖南省處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與三面環山的地形區,氣候變化大、地勢低平、河道彎曲等自然條件易導致冰凍災害、洪澇災害與干旱災害,影響農業子系統內部穩定。其中兩業子系統有序波動發展過程中,農業有序水平相對更高,可見與物流業相比,農業發展受外部宏觀因素的影響更大。
2.3.2 農業與物流業之間協調水平較低
湖南省農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協調度介于-0.08~0.30,且出現明顯波動性。一方面體現出專業化分工水平較低,農業自給自足,形成小規模經濟,物流業運輸不發達,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成本高、效率低,導致兩業關聯少、協調度低,協調發展緩慢;另一方面體現出兩業協調度從弱度失調向低度協調發展,說明隨著農業與物流業發展水平的提升,農業及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對流通體系產生了較強的內在需求,加速了農業與物流業協調度的提升。
2.3.3 農業與物流業的發展與二者之間的協調水平相匹配
總體上,2004—2019年期間農業與物流業協調度可劃分為兩個階段。2004—2011年農業與物流業子系統有序度波動發展、交替滯后,制約了兩業協調發展水平的提升。2011—2019年,兩業子系統有序發展,共同推動了兩業協調水平持續上升,可見某一子系統有序度的提升并不能拉動整個復合系統協調度的明顯提升,復合系統協調度整體的時序變化由兩業聯動關系共同決定,如圖1所示。

圖1 農業與物流業復合系統協調度及子系統有序度演化趨勢
本研究應用復合系統協調度模型和計量經濟學方法定量測度并分析了湖南省2004—2019年農業與物流業的子系統有序度與復合系統協調度。結果發現:其有序度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但有序發展程度尚存差異;兩業復合系統協調度由弱度失調向低度協調過渡,其協調狀態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因此,應繼續堅持以政策為導向,一是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加大對農業與物流業的扶持力度與資金投入,一方面完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根據地域資源優勢和農業產業基礎,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培育和發展特色農業,拓展農業功能,另一方面推動湖南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交易平臺建設,構建高效率信息資源的互通互聯平臺,實現物流業的高度信息化,進而為兩業協調發展提供保障;二是完善人才吸引政策,以人才為軸心,提升相關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農業和物流業協調發展,需要既懂得農業知識又要熟悉物流運作的人才,政府應實施物流人才培養計劃,加強農業物流人才培養,重視和支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建立完善人才引進和激勵機制,加大農業與物流業相關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力度,為兩業協調發展提供人才支持;三是完善市場管控機制,在“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指導下,放寬對農業和物流業的企業準入門檻,構建完善的行業標準與相關法規,營造良性市場競爭氛圍,發展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提升現代服務業高端化水平并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生態圈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