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琛
在自媒體時代,微信、微博、微視頻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為自媒體時代的不斷變革創造了更多條件。自媒體是指在全球知識體系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普通市民可以借助各種數字科技進行有效的網絡聯系,將自己的觀點、看法和新聞體驗進行分享和傳播。因此,隨著自媒體的不斷發展,媒介傳播的形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隨著對自媒體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意識到自媒體不僅是單純的傳播手段,同樣也可以成為組織知識的有效方式,這就為自媒體進入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文章將對自媒體優化高中生物教學的方式進行有效探討,以期為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更多案例參考。
美國學者丹·吉爾默在書中第一次提出了自媒體的概念,認為自媒體傳播具有點對點和點對面的雙向互動特點。隨著對自媒體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自媒體的定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丹·吉爾默進一步深化了自媒體的含義,認為自媒體立足于網絡技術的發展,是一種全新的交互式媒體報道方式,轉變了傳統媒體的點對面傳播方式,走向了點對點的傳播方向。我國學者在對自媒體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同樣形成了對自媒體的研究共識,認為自媒體是以現代化的電子技術手段為基礎,通過個人或多數人進行有效的信息傳遞,實現了信息傳遞的自由化和普及化。雖然目前針對自媒體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界定,但是人們對自媒體的傳播主體和傳播方式都有較為清晰的認識,認為自媒體突破了傳統媒體的局限性,不僅完成了信息高效傳遞并且實現了雙方的有效互動。同時,自媒體的即時性也日益凸顯,進一步加快了信息的更新頻率。
首先,自媒體具有較強的自主選擇性,能夠站在大眾的角度進行有效的信息分享,根據大眾的實際需求實現不同的信息發布。每一個人都可以利用自媒體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并接收自己所需的各類信息資源,實現信息的再度加工和有效傳播。
其次,自媒體具有高效借用性的特點。傳統媒體受客觀條件的限制與社會公眾始終保持著較遠的距離,一些傳統媒體中的專業技術需要接受過專業培訓才能夠有效地運用,不能實現信息傳播的普及發展。但是自媒體打破了這一局限,現在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移動終端實現信息的采集和發布,無需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或深度處理,滿足了普通大眾對信息的采集和傳遞需求,為自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再次,自媒體具有較好的協商對話性,能夠實現一對一、一對多或者多對多的信息傳遞,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雙方可以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進一步提高了人們在信息采集和傳遞過程中的參與度,也能夠讓人們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信息進行二次加工,使信息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同時,自媒體憑借即時對話的特點,能夠實現更加高效的信息反饋,人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借助移動終端進行信息的快速傳播,讓自媒體主體和信息接收人員能夠真正實現零距離的即時互動。
最后,自媒體具有建議操作性的特點。傳統媒體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復雜性,因此建立一個媒體往往需要經過層層審核,門檻和測評要求都很高,使得媒體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但是在自媒體時代,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每個人都可以憑借網絡平臺建立自媒體,而且通過網絡就可以實現足不出戶看遍世界美景、體驗新聞事件、購買美食和商品的目標,也能夠從其他人的評價和討論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在各類平臺上人們只要按照程序完成注冊就可以發布各種圖片、視頻和文字,建立起屬于個人的“媒體”,這就為自媒體的建立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使自媒體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要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從生物知識中獲取價值理念和情感態度,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正確方式。因此,教師需要積極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在生物課堂上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才能夠更好地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在自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可以通過各種自媒體工具和微視頻為學生創設更加豐富的學習環境,向學生提供各種探究類的題目,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由地在生物世界探索奧秘和生命的本質,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鍛煉學生利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從豐富多彩的自媒體生物資源中獲取正確的價值理念和情感態度。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突出,教師也能夠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方案和教學手段,不斷提高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生物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課堂效率的提升,而且需要注重與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讓教師的授課能夠與學生的學習實現更加高效的統一。由于高中生物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特點,并且不同知識之間具有很強的邏輯性,還需要借助各種生物實驗幫助學生探索和研究。因此通過自媒體的幫助,教師不僅可以將一些復雜和危險的生物實驗通過視頻等形式展示出來,還能夠在課中與課后及時了解學生對生物實驗和知識學習的反饋情況,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和問題,及時為學生引導思考的正確思路,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和嘗試,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對生物學習產生更加強烈的興趣,也能夠幫助教師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教師能夠真正成為學生生物學習上的領路人,促進學生生物學習質量的不斷提升。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生物核心素養培育的重點內容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提出各種創新的問題和探究內容,進一步挖掘學生的生物學習潛力,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創新意識。因此在自媒體的幫助下,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生物案例引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好奇和探索,也能夠激發學生對未來生物發展產生興趣,依據自己學過的知識對生物的發展趨勢提出猜想和假設,并引導學生進行資料查閱和實驗探究,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學好生物的自信,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使學生能夠真正成長為創新應用型人才。
在高中生物課的教學過程中,一些實驗探究往往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因此在較短的課堂時間內無法向學生展示實驗變化的趨勢,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探究效果。例如,通過一臺可以持續拍攝的手機或DV設備拍攝,在拍攝完成后對素材進行加速處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由于時間相對較長,教師可以每隔一小時記錄一段30秒的鏡頭,這樣可以有效地縮減教師的拍攝時間和素材量,避免出現大量無效鏡頭浪費后期剪裁的時間。在進行視頻處理時,教師可以通過各種視頻軟件將視頻素材中的關鍵變化段落剪輯在一起,讓種子的生長情況能夠縮成一個幾分鐘的微視頻,有利于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清晰直觀地看到。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知識,也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自媒體的龐大資源為學生提供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實現多種知識的融會貫通,有利于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微博作為典型的自媒體平臺之一,對教育改革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微博平臺進一步創新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有效的優化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還能夠讓學生克服內向、孤僻的心理,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生物學習中,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實現不同學習思維的碰撞,與他人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關系,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微博具備的大屏幕功能為學生打造互動性更高的教學環境。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大屏幕功能可以將微博上的信息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通過微博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在大屏幕上同步顯示。此時根據顯示的內容學生可以展開激烈的討論,從而形成與生物知識相關的各類頭腦風暴會議,使學生真正實現知識的內化吸收和融會貫通。教師通過微博大屏幕還可以直接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糾正,幫助學生更好地找到學習生物的正確方向,避免出現無效學習的情況。學生通過微博大屏幕還可以了解其他同學的觀點和意見,對自己不贊同的意見提出反駁,或對其他學生不完善的觀點進行補充,讓學生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對生物問題進行思考,從而進一步實現知識的有效融合。微博大屏幕讓傳統的課堂變成了“多對多”的教學模式,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微博微話題功能,帶領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討論。通過微話題鏈接的申請功能,教師可以成為微話題的主持人,對微話題中的各種討論內容進行有效管理。教師可以在微話題中發布討論主題,讓其他學生根據微話題的主題內容展開辯論,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熱烈的討論過程中加深對生物的理解。同時,微博的微話題具有開放的屬性,因此除了學生之外其他生物專家和學者也可以參與到話題的討論中,有利于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生物視野,也能夠促進學生生物研究嚴謹性和嚴肅性的提升,為學生的生物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
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微博上的互粉功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題和困惑。在實現了有效的互粉之后,教師一方面可以及時發布各種與生物學知識相關的趣味視頻或科普文章,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微博中學生的各種觀點和情感抒發,掌握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思想動態,從而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橋梁,幫助學生及時走出學習的瓶頸,讓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網絡調查是自媒體時代一種有效的調查方式,能夠實現調查的在線化和智能化,促進信息采集效率的提升。生物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自媒體網絡調查的優勢,讓學生能夠真正進入生物的研究性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微博投票引導學生進行微調查。微博上的投票功能操作十分簡單,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通過投票功能進行研究課題調查問卷的發布。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立一些簡單的探究性問題,比如“青少年近視的原因”“感興趣的生物學領域”“對綠化破壞行為的看法”等,讓學生通過有效的投票選項設計收集人們的觀點和意見,讓學生在調查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入生物學知識的探索,并通過采集到的數據認識到生物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樹立起學好生物和擔負社會責任的基本意識,有利于促進學生生物素養的全面提升。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調查平臺引導學生展開生物學綜合調查活動。在如今的網絡平臺上,如問卷星、知己知彼網等平臺的發展日益成熟,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網絡調查活動。例如知己知彼網作為一個免費的網絡調查平臺,能夠為學生提供12種不同類型的調查問卷形式,幫助學生更加快捷地實現調查問卷的設計,并且能夠在數據采集完成后自動生成各種統計圖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調查效率和調查質量。因此在進行生物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不同的探究主題,讓學生設計調查問卷,深入生物學知識的探索。例如在學習激素調節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糖尿病的調查主題,讓學生圍繞這一主題設計不同調查問題和選項,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實現問卷的有效優化。在完成了問卷調查之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形成研究性的學習報告對調查結果進行深入探究,提出針對問題的有效改良策略。這不僅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也能夠鍛煉學生的數據采集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讓學生樹立起腳踏實地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有利于學生生物學習質量的不斷提升。
綜上所述,隨著自媒體發展的不斷成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媒體的優勢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生物學習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實現生物教學質量的飛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