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風云
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對高中生物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生物作為一門理性學科,所學習的知識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涵蓋了很多學生在生活當中了解不到的深層次知識內容。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創新教育教學方式,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以此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吸收和理解,在潛移默化當中對學生自主學習、思維能力的提升,培養創新思維意識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需要在教育教學中深化改革,習得知識,優化素養,促進綜合素養的提升;更新理念,深化知識,凸顯個性,強化綜合素質。雖然新的理念提出并得到落實,但是受到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無法真正剔除,導致教育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學生的個性也得不到較好的發展,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但是缺乏責任意識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現象的存在,也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高中生物教學中要能夠基于教育教學,滲透核心素養,具備生物思維意識,深化認知,感悟知識,基于已有知識,構建知識體系,對后續的學習和成長也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在核心素養氛圍下,也有助于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科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教學中很多教師負擔比較重,而在短時間內,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機械、單一地灌輸,學生主觀能動性并不強,卻能夠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取得一定的學習成績,能夠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除了關注學生的成績,也要注重學生其他素養的提升。除了采用傳統的知識灌輸的方式方法之外,也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為生物教育教學帶來更多的活力,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也讓學生更多地感受到生物知識學習所具有的魅力。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要能夠深層次地解剖新課程教學理念的豐富內涵,基于自身學科的特點和需求,設計教育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習得知識,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的提升,真正體現生物學科所具有的學科價值,提升學生生物素養,同時也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和成長做好相應的鋪墊。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應該不斷的改進,多媒體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是一種比較好的輔助工具,對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可以借助現代化方式直觀展示知識,如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的形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去理解所學習的知識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進一步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活躍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進而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染色體變異》的相關知識內容時,通過創新的方式展示知識,深化知識內涵,為了能夠得到有效的教學效果,可以讓學生去詳細地了解染色體的具體概念,學生通過形象生動的視頻學習,會發現染色體在水果變異前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植物的外在體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在視頻觀看的過程當中,可以適當地提問,染色體的數目增多了導致水果的體型增大,那么它們的營養物質會是一樣的嗎?設置具體問題,為學生思考學習提供載體,強化主觀能動性,強化興趣。最后,教師要向學生舉例說明染色體的具體變化,讓學生認識到水果都發生了哪些改變,例如四倍體的葡萄果實比二倍體的確實大了很多,導致這一結果出現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都會通過人工誘導的方式來獲得多倍體獲得水果的新品種。基于新穎的方式,學生能夠深化對知識的感知,激發興趣,優化教學,提升效率。基于此,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并在結合知識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延伸,通過對知識進行聯合的拓展,從而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內容,知識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讓學生融入知識學習,拓寬視野,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解讀生物知識本質內涵,更好地感受生物知識所具有的魅力。另外,在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核心素養的滲透,對知識內容進行擴展的同時,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嚴格要求自己,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植物的光合作用》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可以針對這一內容適當地擴充。通過背景知識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有更多的靈感,也會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植物的光合作用與植物生長本身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在光合作用當中所產生的氧氣不僅可以為自己所用,也可以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另外,植物的光合作用與酶的催化作用也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可以適當引入這一部分的內容,也為后期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高中生物教學中有很多經典的案例,在教育教學中,可以成為教師較好的輔助工具,可以利用實驗的方式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基于趣味元素,強化主觀能動性,深層次解讀知識,挖掘本質,內化知識,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在鍛煉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如學習《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內容時,應將學生融入具體的認知情境中,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展示知識,并以教師的引導為輔助,讓學生自主做實驗,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動手實踐所具有的樂趣,調動學生參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將抽象的概念更加的具體化。通過實驗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知識的本質,從而增強教育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制作蘋果醋的相關知識內容時,可以先讓學生了解制作的具體過程并進行操作。在制作葡萄果醋的過程當中,需要掌握好溫度、時間,還要注意適時的充氣。基于各個環節的落實,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觀察力,提高學習能力。如果學生一旦哪一個步驟沒有掌握好,可能會毀于一旦。而學生一旦制作成功,也能夠獲得巨大的成就感。
任何學科知識的學習,不僅是讓學生習得相關的知識內容,更為重要的是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滲透,以此發揮學科服務社會的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通過對生物的起源進化進行認識,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然改造,自然服務于人類生產的過程。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往往僅是對學生基本知識的傳授,重視生物教學中實驗所發揮的作用。但是在這種教育教學模式中,卻忽略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尤其是在當前社會轉型時期,如果缺乏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有可能造成學生的發展誤區。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融入知識氛圍中,優化知識學習,樹立正確理念,尤其是為社會發展服務的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除了讓學生習得知識,還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理念,對學生進行生命價值層面的情感教育,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在情感層次有所升華。例如,在學習《生態環境的保護》相關知識內容時,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野生動物被迫害的相關視頻內容,讓學生能夠了解到生態環境的真實狀況。隨著學生對視頻內容的深入了解,學生可以認識到人類為了一己私欲,亂砍、濫伐,捕殺野生動物。而這樣做的后果會導致人類生存的家園環境會不斷地惡劣,臭氧層被破壞。事實上,這些動物也都是有生命的,我們應該去保護,而不是盲目地去傷害他們。通過這種視頻的播放,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迫切性,并提出相應的問題,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接下來,讓學生基于自己的經驗保護環境,強化學生深入到知識學習中,明確目標,提升效率,為學生后續學習做好鋪墊。
高中生物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去學習相關的知識內容,教師要能夠了解學生的身心特征,對所學習的資源進行深層次的挖掘,為學生設置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融入知識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引領學生在合作中對活動進行探究,在自主探究中,深化對知識的認知,加強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很多的結論都是在生活當中進行實踐所形成的一些生物概念。生物學習中,通過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其中,豐富知識內容,融入學生特色,充分發揮知識學習所具有的作用,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讓學生體會到知識學習所具有的重要意義。通過深層次的挖掘生物知識內容,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習得更多的生物知識。例如,在學習《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比較熟知的三精牌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廣告語融入課堂當中,這是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但是學生基本上沒有思考其中所包含的元素。這時,教師可以提出相關的問題:在葡萄糖酸鋅口服液當中都包含有哪些金屬離子呢?學生會快速地進入思考狀態,并結合相關的課文知識內容進行認真的分析,增強教育教學效果。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融入生活化的方式,引入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改變傳統課堂導入教學模式的不足,進而可以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融入其中,增強教育教學效果。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要能夠設置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討,挖掘出其中更多有用的信息。對教學問題進行設置時,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性,保證內容前后銜接一致,形成知識的串聯,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優化問題意識,強化其熱情,讓學生體會到知識學習所具有的魅力,構建完善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細胞物質的輸入和輸出》相關知識內容時,為了更好地探討物質具體的跨膜運輸過程,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引導學生在合作中有所收獲,在小組合作中互幫互助,在知識學習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知識系統中能夠有所收獲。教師分配明確的教學任務,學生一定要進行自主探究。在教育教學開始之前,教師要能夠認真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解決,并合理地設置相關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具備探究意識,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學習。同時,在教育教學中,也要充分發揮多媒體信息的作用。例如,播放視頻、文字、圖片等,從而讓學生對跨膜有更加形象具體的認知,激發學生對生物知識學習的興趣。教師在生物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實踐,也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基于學生提出的疑問,對學生詳細地解答,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能夠對知識內容有更加深層次的認知。
生命是奧秘的,生命的存在使得宇宙生生不息。人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一直都是困擾人類的問題,從人的起源、發展和終局進行探究,加強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和敬畏。教師和學生通過分析身邊觀察得到的生命現象,并了解與之相聯系的生命特征和存在的現象,更深入理解生物學和與之相關的事物,增強學生生命觀的意識。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對課本進行全面的學習和探究,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深入地了解生物體系和生物概念,幫助學生更好進入生物課程,在這些基礎理念和書本知識上,使學生具備生命理念意識,發揮各種載體的作用,深化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在知識學習中有所收獲,有所提升。植物的莖葉、動物的皮毛、人的毛發和體液等,觀察、記錄從低等生命到高等生命的不同物種的狀態以及發展變化,了解生命適者生存的規律。在進行實驗時,對生命發出思考,發現生命的規律和生命的本質,用生命觀念來認識世界,解釋生命的現象。例如,在學習《細胞膜結構》的課程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將細胞膜的結構圖片展示給學生,運用顯微鏡讓學生直觀感受細胞的結構,通過觀察引導學生分析:細胞膜上的分子排列,與細胞膜的功能有什么相關。通過問題幫助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
教師在教學中也不能單單依賴課本上的知識,還需要拓展知識范圍,將課本與實際經驗相結合,來解釋生命現象,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比如在學習《細胞呼吸》時,可以讓學生將生活實際和課本知識相結合,拓展學生聯想的空間,引發思考:為什么水果要盡快吃完,為什么存放得越久就越沒有甜味。讓學生大膽想象,進行小組分析和討論,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總結各組學生回答的情況,選出最正確或最接近答案的回答,然后進入課堂教學。讓生活進入課堂,讓課堂學習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的事物,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更好地服務于生活。
要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還可通過對生物做出重要貢獻的學者進行學習和了解,他們在對生物的研究過程中一定留下了很多的經典案例和經典的故事。例如: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曾經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把一只小白鼠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璃罩里,結果小白鼠很快就死了。他又把另一只小白鼠放進另一個密閉的玻璃罩里,不同于前者的是,這個密閉的玻璃罩里多了一盆綠植,并將它們置于陽光下,結果小白鼠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從實驗可以得知:密閉玻璃罩內的小白鼠由于氧氣有限,迅速將氧氣消耗完,所以小白鼠很快就死了。與綠植在一起的小白鼠因綠植進行光合作用可以釋放出氧氣,所以小白鼠短時間內不會死亡。這些經典實驗是培養學生生命意識的經典案例,從這些學者身上能讓學生了解生物學家進行實驗探究的艱辛,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知識,強化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也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做好鋪墊。
隨著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提出,在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中要能夠緊隨時代的發展需求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通過深層次挖掘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不能單單依賴課本上的知識,還需要拓展知識范圍,將課本與實際經驗相結合,來解釋生命現象,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設置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討,挖掘出其中更多有用的信息。融入生活化的方式,引入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改變傳統課堂導入教學模式的不足,進而可以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融入其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