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霞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文學素養、語文綜合能力以及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對推進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更是具有突出的深遠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傳承與思想價值。所以,將其有效地滲透于校園當中,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且規范的思想意識與價值取向。而小學語文作為弘揚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與途徑,通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深入探究,小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從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奠定積極正向的生命底色打下良好基礎。
語文是涵蓋我國傳統文化最豐富也是最殷實的學科之一,其中的詩詞歌賦雖然與現代文相比較過于含蓄和凝練,但是其內容所蘊藏的深意卻非常值得人深省,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雖然理解起來有些困難,但是憑借其朗朗上口的韻律感卻很容易被小學生所熟識與吟誦。隨著我國對國學文化的深度挖掘與發揚,而語文教學又是我國傳統文化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傳播手段,所以語文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在我國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想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地滲透,首先應該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早讀與午讀是學生吟誦古詩詞的最佳時間,學生既可以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專注地投入傳統文化氛圍的感受當中,同時這有利于學生更深入地去挖掘傳統文化背后的趣事。例如,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時,教師可以合理地利用早讀與午讀的時間。教師為了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學習當中,可以將早讀與午讀的學習內容進行合理有效地分配,如學生們可以在早讀的時間針對古詩詞進行精讀,學生可以通過討論與辯論的方式深入地去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精髓。當學生對古詩詞內容有深入的了解與掌握以后,在午讀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或者是組織學生自行創意文化經典的展示活動,而學生通過對古詩詞等傳統文化的不斷挖掘與了解,學生在古詩詞等傳統文化的熏染下,不僅激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探索熱情,同時也為學生創設了更為濃厚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想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利用多樣化的對接方式,從而來促使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形成有機的結合,在整個滲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切忌利用單一的閱讀教學方式,或者是只運用背誦教學方法。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僅無法真正地將傳統文化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同時還極大地打擊到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深入挖掘與學習的興趣,從而導致小學語文無法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有效的聯系與對接,阻礙了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對學生文學素養與語文綜合實力的提升也造成極大的阻礙。小學語文與傳統文化的對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而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也不是短時間就能夠實現的,所以,教師就應該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一點一滴的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學生的思想意識中。例如,在小學語文低年級的教學過程中,如學習《傳統節日》這一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傳統文化將傳統節日的那些習俗與文化都向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同時也讓學生對那些傳統禮儀有更深刻的意識與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與學生進行教學約定,例如以后每次上課之前教師與學生進行作揖禮來進行相互之間的問候,或者在小學的中高年級,教師可以在課前幾分鐘或者是臨下課的幾分鐘,與學生進行古詩詞的誦讀、背誦交流等。將傳統文化日常化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這樣更有利于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形成深刻的了解欲望與探索興趣。
想要保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更好地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有目標、有選擇性地對兩者進行對接,并且還可以基于補充拓展的角度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而將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進行對接,要確保基于小學語文教材為基礎與核心,再通過教師的科學合理引導從而來帶動小學生更好地去挖掘與探索教學。不過,雖然當下我國的小學語文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其內容得到了很好的拓展與擴充,但是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來講,教材內容還是過于狹窄,對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加強學生的綜合素養還是具有局限性。教師可以充分激發教材的輻射影響,通過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拓展、深入挖掘,從而以教材為基準將其與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融合,這樣才會讓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獲得更加全面且深層次的知識,讓學生對自然、對人文、對藝術、對生產等都有著更好地了解與感悟。只有這種具有指向性的教學內容,才能夠對小學生的成長與未來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在小學低年級學習“金、木、水、火、土”等字時,教師可以先將這些生字的由來以及由象形文字轉變的過程都向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并且還可以將這些生字的隸書體、小篆體等不同字體的寫法向學生進行趣味性的介紹。這種趣味性的講解與介紹既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生字有更好的了解,同時還能夠讓學生記住這些生字都是怎樣轉變過來的。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這些生字的時候發揮自己的想象,試著讓學生例舉與所學生字相關的成語,這樣通過一系列的例舉從而幫助學生進行了相關知識的拓展,同時也在學習生字的基礎之上讓學生在成語方面以及書法等方面有一定的涉獵。而這樣潛移默化地將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來講更容易接受同時也更容易加強記憶。
通過對比的方式可以促使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更清晰,因為通過對比可以讓人們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質。而將這種對比的教學模式有效地運用于教學當中,通過將教學內容中那些有關聯或者是有相似點的內容進行歸納與匯總,從而進行更明顯的對比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觀察得更細致,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思想引導在國家的綜合實力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方面。例如,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學生的人文素養與文學底蘊的培養都有著重要作用,但是隨著中國的逐漸強大與發展我們可以看出,必須將中國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地發展,通過與多國跨文化領域的對比,讓學生通過借鑒與深刻認識,從而意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勢與特點,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魅力。
完善創新教學方式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手段,有效地將傳統文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而激發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性格特點過于活躍,其專注力的時間有限,所以教師應該基于學生興趣點的角度,從而對教學方式進行完善與創新,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的熱情。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極大地激活課堂活動的教學氛圍,最終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雙提升的目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從生活當中提取與凝練而得來的,所以,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方式從而將傳統文化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深化記憶同時也可以極好地拉近學生與傳統文化間的差距。例如,在學習《姓氏歌》這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傳統文化中姓氏的由來,以及例舉那些比較特殊的姓氏,或者教師還可以向學生講一些關于姓氏的傳統故事,這樣既可以吸引學生的關注,同時還可以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一起玩一些關于姓氏的小游戲,然后讓學生來介紹自己的姓氏,可以讓學生通過介紹來進行一定知識的拓展,例如自己姓氏的由來、名字的由來,在中國歷史當中有哪些名人與學生的姓氏是一樣的。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自己的姓氏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讓學生對自己的姓氏產生強烈的自豪感。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有一定的思維與行為能力,但是其思想還不夠成熟、社會經驗還很欠缺,所以其大部分的思維意識與行為都是依靠模仿他人來完成的。學校與家庭作為學生生活時間最長的場所,而教師與家長對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所以,為了更好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學生的思想意識當中,可以充分運用家校合作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為學生文化素養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礎。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培養與滲透,不能一味地依靠在校園當中形成,教師應該積極地尋求家長這個重要的合作伙伴,為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形成有效的合作與聯系。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班委會或者是現代化的聯系方式,與家長形成更多元化的交流方式,與家長就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形成常態化的交流與溝通。家長也可以在教師更加科學有效的指導下,在家里與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親子互動活動,通過在家庭中營造溫馨和諧的親子文化氛圍,實現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的目標。教師除了與家長就學生的傳統文化培養形成良好的互動,還可以設計一些傳統文化校園活動,讓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這樣既讓家長與學生實現良好的親子互動,同時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更加切實可靠。例如,冬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與家長在校園參與冰糖葫蘆的制作活動,冰糖葫蘆作為中國傳統飲食中必不可少的一樣小零食,在很多人的童年記憶中都是揮之不去的,同時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代表。學生與家長通過整個制作過程從而對這種傳統零食有很好的了解,同時也讓學生與家長在活動過程中的親子關系變得更加親密。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觀博物館,讓學生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形成深刻的印象。
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就是活潑好動且獵奇心理很重,所以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時,教師需要積極地融合多樣活動,從而有效地拓展學生獲取傳統文化的途徑與渠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將傳統文化元素或者是傳統文化知識融入教學內容當中,還可以組織學生在多種多樣的節日活動中將兩者有效的融合。例如,在開展《傳統節日》這一節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傳統節日的一些活動來加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感受與感悟。例如給學生講到中秋節的時候可以先向學生講述中秋節的由來以及一系列的傳統故事,再帶領學生一起制作月餅。學生通過參與制作月餅的活動其動手能力以及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中秋節的記憶與理解,而參與制作月餅的活動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整個節日特色與風土人情。又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一節內容時,為了強化學生對母愛的認知,教師可以將母親節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連接,讓學生對母親節文化有更深刻的認知。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地將教學內容與傳統節日進行有效的對接,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這樣通過實踐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不同主題傳統文化的記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可以體驗到更深層次的感悟,從而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綜合實力,讓學生的文學底蘊與民族精神都得到很好的培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入校園融入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當中,對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有著深遠的影響與重要的意義,同時還可以極大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為了推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同時也為了學生的長遠發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都是當下教師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教師也需要不斷從自身教學角度出發,不斷地完善和創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與教學水平,并且通過不斷地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科學合理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