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華
學前教育是義務教育的基礎教育部分,具有顯著的基礎性、先導性的特點,是幼兒接受啟蒙教育,打下終身教育基礎的重要階段。對幼兒而言,學前教育對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有重要意義,將直接影響到后續教育。《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園要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要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深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而深度學習便是幼兒主動、積極地從外界汲取知識,并通過知識的積累與運用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在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將教師定位于“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幼兒深度學習中教師會擺正自己的“位置”,既不能讓幼兒毫無頭緒地“自學”,也不能事事親躬,過度干涉。因此,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圍繞幼兒這一主體,結合主體的發展特點和特殊性進行有效引導,例如借助外部環境的創設,促進幼兒主動、快速進入到深度學習狀態,通過師幼互動幫助幼兒掌握知識,學會知識的遷移與運用等,總之,教師在各個環節中有效引導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幼兒進行深度學習。
我國幼兒教育中倡導“在游戲中學習與發展”,建議“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在具體實踐中,幼兒園游戲的開發與建構仍處于簡單、重復的階段,致使幼兒對已經熟悉的游戲缺乏熱情,更無從談及在游戲中深度學習。但是,開放型自主游戲是幼兒自己“創造”的游戲,幼兒興趣強烈,可以快速融入游戲中,也是進行深度學習的有效渠道,但實際上幼兒園很少從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引導幼兒深度學習。基于此,文章將圍繞開放型自主游戲探討引導幼兒深度學習的有效策略和路徑,使幼兒在深度學習中獲得成長。
文章圍繞幼兒園開放型自主游戲幼兒深度學習的有效引導進行研究,研究方向和內容比較新穎,結合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的特征,以及教師在游戲中缺乏對幼兒深度學習的有效引導的歸因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幼兒深度學習的研究理論。研究分析中還形成一套完善的解決策略方案,也可以對現有關于幼兒園游戲中尤其是通過開放型自主游戲有效引導幼兒深度學習的研究理論進行補充、完善。
文章從幼兒園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的有效引導的相關理論入手,圍繞開放型自主游戲觀察、分析了幼兒深度學習的特征,基于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提出要進一步提高教師和幼兒園對幼兒深度學習的重視,使教師不斷豐富、拓展相關知識學習,提高教學能力及在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的引導能力,鼓勵教師不斷創新引導方式、豐富引導內容、把握引導時機、注重引導氛圍營造,在實踐研究中形成在開放型自主游戲中有效引導幼兒深度學習的策略建議。同時,文章研究還可以為一線幼兒教師在游戲中有效引導幼兒深度學習提供一些參考借鑒。
國外關于深度學習的研究最早于1976年由費倫斯·馬頓和羅杰·薩爾喬提出,結合學生個體對學習及知識加工的策略方法劃分為淺層學習方式和深度學習方式。1988年拉姆斯登正式提出深度學習理論,強調該理論的核心是建構知識的內在聯系。隨后范·魏格爾德定義了深度學習的定義,“通過探究性的學習共同體促進條件化知識和元認知發展的學習。”自此越來越多的學者研究深度學習,不斷完善深度學習理論。
國內關于深度學習的研究稍晚,最早是由黎加厚教授引入,他指出深度學習就是學習者通過剖析和批判獲得新知識與信息,從而拓展原有知識結構,并學會利用原有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郭元祥認為深度學習具有較高的主動性、較強的知識遷移與應用能力,對高階思維發展至關重要。段金菊認為深度學習是基于批判性思考和反思而形成的具有積極情感,復雜的認知結構。
關于幼兒的深度學習,尹江倩認為幼兒深度學習是主動投入,復雜且有意義的高級學習,以培養幼兒高階認知能為目標。冉甜在研究時指出幼兒深度學習存在主動建構獲得知識經驗、積極主動學習、實現思維發展、以問題為導向等特征。史楠和陳權在研究中指出外界環境創設、主題任務與目標、師幼互動關系、幼兒主動性等均是影響幼兒進行深度學習的重要因素。
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學中教師這一組織者可以通過教學對幼兒進行發展,而支持行為也是教學內容,游戲中教師有效的支持行為對幼兒發展至關重要。學者詹姆斯·約翰遜等人通過游戲設置研究幼兒深度學習,認為游戲中教師引導的時機非常關鍵,指出幼兒無法投入到想象或虛構游戲時、幼兒無法與其他幼兒一起游戲時、幼兒在想象或虛構游戲中無法繼續下去時都是引導的關鍵時機。
國內陳睿曦以建構主義為核心探討了建構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的支持策略,認為建構游戲本身便具有創造性、探究性,一旦與幼兒深度學習結合便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創造性游戲,發揮游戲的最大教育價值。張陽以大班結構游戲為例,基于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的現狀及問題分析,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在豐富游戲內容的同時提高幼兒游戲水平,促進幼兒的發展。張敏以科學區為例研究幼兒深度學習中教師的支持策略,建議教師要開展多元化的分享計劃,創設科學探究的學習情境,激發幼兒內部動機,加強科學區與其他區域之間的聯動,拓展幼兒科學經驗。吳文茹則圍繞角色游戲指出在幼兒深度學習中教師要多層面學習相關理論,深入理解角色游戲與深度學習,尊重幼兒興趣與需要,激發主動性和積極性,創設外圍環境,支持幼兒人際互動,提高觀察與介入能力,促進幼兒高階思維發展與主動反思。
綜上所述,國內外關于幼兒深度學習的研究較為廣泛,涉及內容較為豐富,縱觀現有研究,幼兒園游戲多為建構游戲、科學區活動等本身具有教育性質的游戲,而很少從開放型自主游戲中的角度研究幼兒深度學習,因而文章抓住這一空白,將重點探討幼兒園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的有效引導策略。
文章在厘清了現有研究理論與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運用訪談、觀察等多種研究方法分析了幼兒園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的特征及引導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和建議。
文章圍繞研究內容篩選某一幼兒園中的教師和幼兒為研究對象,對幼兒在開放型自主游戲中深度學習時教師如何實現有效引導進行探討。
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文獻檢索、圖書館查閱資料,全面了解幼兒深度學習的相關研究,并對如何在游戲中進行有效引導的研究資料進行歸納、梳理,為后續研究論述打好理論基礎。
2. 案例分析法
本研究以具體的開放型自主游戲為研究個案,通過案例梳理探析如何對幼兒深度學習進行有效引導,在不斷的研究反思中探索有效的策略方法。
3. 訪談法
基于研究內容設計了針對教師的訪談綱要,并對教師如何在游戲中對幼兒深度學習進行有效引導深入訪談。在研究中也會根據具體的實施內容進行開放式訪談,以便全面剖析并針對性地探討解決對策。
4. 觀察法
研究采用參與式和間接式兩種觀察形式,對游戲中教師與幼兒在深度學習方面的各自表現進行觀察、記錄和分析,分析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探討策略路徑。
幼兒在游戲中的深度學習是基于某個區域活動場景進行的,如在科學區中的游戲活動必然涉及相關的科學知識,促進幼兒對科學知識進行學習、新舊知識聯系重構,并學會在不同的活動中遷移運用等。開放型自主游戲活動自主,學習形式也多元化,當幼兒快速進入到深度學習的狀態時一般都會對游戲充滿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配合教師的引導,如教師可通過幼兒行為觀察及時投放材料、語言介入、與幼兒互動等使其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深度學習中。此外,幼兒在選擇開放型自主游戲時教師會對游戲及深度學習的主題進行篩選,既要重視幼兒興趣所在,同時也要確保“興趣有價值”。基于以上要求最終選擇的游戲活動兼顧興趣與學習價值,可以有效促使幼兒在游戲中進行深度學習。
幼兒園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就是一種內部動機引發的學習過程,在開放型自主游戲中教師將游戲活動的“策劃”交給幼兒,讓幼兒依據興趣去設計游戲,教師在此過程中會善于觀察,適時設定教育目標,及時投放材料,互動指導,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與材料、教師、同伴互動,在自主、自由、和諧的氛圍中學習。觀察中發現幼兒在游戲中可以創新活動內容,結合興趣愛好選擇靈活學習方式,自主創設活動環境,自行投取游戲材料,自由選擇互動同伴,在整個過程中一邊游戲一邊探索學習。可以說,在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幼兒的活動與學習是自由的,可以為了滿足某個內部需要而去摸索、去學習。
教育學家郭淑珍先生認為: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包括知識、態度、技能和學習規范等多方面的內容,就是將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運用的形式轉移到新的情境中。幼兒在遇到問題時首先會從腦海中提煉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嘗試解決問題,既實現了知識的遷移與運用,也實現了知識和經驗的情境化轉化。所以,知識的遷移與運用也是幼兒深度學習的一個典型特征。在自主游戲中幼兒由于自身積累有限,對某種事物或現象的感知度較差,教師便要發揮有效引導,指導幼兒學會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如在建構區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不同形態的積木進行組合,搭建成新的圖形,使幼兒將簡單的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菱形、圓形等拼成房子、花、樹等圖案,還可以將科學區學到的知識遷移到生活中。總之,在自主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可以將掌握的知識進行遷移、運用,在此過程中提升幼兒知識積累與整合能力、批判思考能力、理解建構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創新創造能力等,逐漸形成高階認知能力。
幼兒的深度學習是對知識的理解批判與聯系建構,對新知識的獲取并非單純的接納,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思考,進行批判、質疑,繼而與舊知識建立聯系,并在嘗試、操作與實踐中重新建構知識體系。當幼兒遇到問題時不會人云亦云而是在求知欲和好奇心之下自主結合已有知識和經驗進行探索、分析,對新知識和經驗進行思考、批判、質疑,并嘗試解決問題,在不斷的探索中以達到對新知識和經驗理解與建構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3~6歲幼兒的學習圍繞具體形象思維展開,在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幼兒會與材料這一具體事物進行互動,并在互動中對知識和經驗進行理解與建構,如在不同的區域活動中幼兒可以將從不同主題中獲取的知識和經驗進行聯系整合,如將科學區與生活實踐聯系,構建區與繪本區聯結等以新舊知識的整合,加深理解與建構,形成新的知識和經驗。
幼兒園開放型自主游戲中,若教師不能理解幼兒深度學習的內涵,便很難評判是否具有深度學習的價值,若不能真正明白深度學習是什么,那么就很容易忽視自主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的開展。調查中發現,教師忽視自主游戲中的深度學習一方面與自身認識水平不高、缺乏專業的理論支持等有關。雖然幼兒園都會重視教師的培訓,但卻很少涉及深度學習,在缺乏專業引領的情況下教師對幼兒深度學習的引導也只停留在“表面”。另一方面,幼兒園一日活動豐富且緊湊,開放型自主游戲的時間很短,幼兒多會選擇興趣深厚的簡單游戲,本身教育價值不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教師無法找到引導幼兒深主學習的契機。
從調研分析中發現,有些教師對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理解不到位,對自主游戲中學習主題的挖掘、思考比較匱乏。在一些自主游戲中雖然教師也會圍繞某一教育目標給予幼兒支持、指導,但是主題目標比較淺顯,缺乏對深層次目標的設定及主題的思考。例如當幼兒玩自主游戲“影子”游戲時,幼兒發現影子長度、方向會隨著時間變化時,并沒有深入挖掘游戲中蘊含的測量、記錄、影子等知識,不能深層次思考與影子相關主題活動。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與教師日常工作繁忙,無暇思考深度學習主題,對深度學習認知不足有關。
事實上,在開放型自主游戲中當幼兒處于深度學習狀態時教師對其知識遷移與運用的指導并不到位,致使幼兒在知識移動與運用過程中因能力水平不足而無法有效地解決問題,新知識的獲取也勢必受到影響,同時也對幼兒發散性思維培養有影響。例如當幼兒對教師提問形成習慣性回答時便很容易在不思考的情況下“脫口而出”。在自主游戲中這種情況通常表現為幼兒習慣回答“是什么”“知道了什么”,而很少從“我要怎樣”“應該這樣”的角度結合自身現有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去回答、去探究,這不僅與幼兒自身知識和經驗積累不足有關,也與教師對幼兒知識遷移與運用指導不足有關。
深度學習中幼兒可以通過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問題解決能力,這也是深度學習的一個根本目標。若要讓幼兒學會發現和解決問題,教師的有效引導至關重要。但從實踐調研結果來看,教師很少在自主游戲中鼓勵、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單純地讓幼兒以興趣參與游戲,幼兒無法從游戲中發現問題又將如何談起解決問題。例如在戶外游戲“我是汽車小司機”中“小司機”都知道“靠右行駛”,因為這是基本規則,而有些幼兒分不清左右站錯隊伍,此時教師多會單純地提醒站錯了,但并沒有引導幼兒討論思考“為什么只能站右邊”的問題,失去一次向幼兒講解靠右行駛與中國行為習慣有關的機會。
對教師而言,在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對幼兒深度學習進行有效引導必須提高對深度學習的重視。一是提高對自主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意義的深層認識,從網絡、書籍等多種渠道搜集,厘清深度學習的含義、作用及意義,明確深度學習對幼兒發展的作用,以及教師對幼兒深度學習有效引導的作用,從思想意識的角度提升對幼兒深度學習的重視。二是提高對幼兒自主游戲中深度學習的重視程度,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正確看待、深入挖掘深度學習,認同、重視自主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的價值,積極、主動地更新深度學習的相關知識和理論,掌握幼兒深度學習的有效引導策略,挖掘游戲中的教育元素,注重對幼兒深度學習在自主游戲中的主題思考,充分發揮自主游戲媒介作用引導幼兒深度學習,學會知識的遷移與運用,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建構,通過深度學習實現全面發展。
豐富教師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的相關知識變得急切而迫切。首先,要進一步學習幼兒深度學習的相關知識,熟知深度學習與淺層學習的關聯與區別,了解幼兒深度學習的特點,分析幼兒行為表現判斷是否進行深度學習,學會利用方法策略有效引導幼兒深度學習,同時運用科學的評價方式全面評價,以便有效引導幼兒深度學習。其次,加強對開放型自主游戲相關知識的學習,其內容主要涉及開放型自主游戲的特點,所蘊含的教育意義和價值,自主游戲中教師的組織、環境創設、材料投入、幼兒組織,以及與其他區域活動的關聯等。只有充分了解開放型自主游戲后,教師才能抓住游戲中的教育契機,及時介入,對幼兒深度學習進行有效引導。最后,教師要重點梳理自主游戲與幼兒深度學習的關系,如何在自主游戲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導幼兒深度學習,同時對最后的游戲活動進行總結、評價,以評價結果反思自主游戲中是否對幼兒深度學習進行有效引導,以便下一次改正。
幼兒深度學習就是一種對知識遷移與運用、理解與建構的學習方式,在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對幼兒深度學習進行有效引導,教師不僅要提高重視,具備豐富的相關知識,同時也需要提高對幼兒深度學習的有效引導能力。
1. 明確有效引導的內容
教師在自主游戲中對幼兒深度學習要結合其內涵在幼兒獲取知識、聯系整合構建的過程中利用幼兒的內在學習動機引導其投入到深度學習中。圍繞發展高階段思維的目標引導幼兒在積累知識和經驗時遷移運用舊知識,學會批判性理解,重構知識和經驗結構,從而進一步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根據不同主題和內容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再結合深度學習中的知識遷移與運用,解決問題,從而將新舊知識整合,形成新的知識體系,發展高階思維,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
2. 篩選有效引導的方式
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與興趣有一定的關系,每個幼兒興趣不同,個性不同,教師在引導時也要采取差異化的方式。一是教師針對自主游戲的類型篩選不同的方式,如科學區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注重語言引導,角色游色區教師可以參與其中直接引導,表演區教師要扮演“聽眾”,適時觀察,及時介入,巧妙引導。二是基于3~6歲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篩選不同的引導方式。心理學家認為幼兒的發展呈特殊性、階段性,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所具備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和發展能力存在差異性,教師要采取多元化的支持手段。例如動手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要投放復雜的材料,布置較難的任務,對喜歡重復某一動作的幼兒要善于調動其好奇心,以新奇的材料、內容和任務吸引注意力。
3. 把握有效引導的時機
教師在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引導幼兒深度學習的時機要“剛剛好”,首先,要基于有效觀察,把握時機,有效引導。有效觀察強調對幼兒興趣、活動動向及隱含問題的重點觀察,在觀察中教師不能“緊盯著不放”,要適時、適宜、適量,仔細、深入、有效地觀察。例如對自主游戲中幼兒的行為、語言、表情等進行觀察了解其興趣所在、問題所在,再以有效的方式在適當的時機介入、引導。其次,對幼兒觀察時要注意觀察方法的多變,做好定點觀察、區域觀察、追蹤觀察等,不能一成不變地“盯著”,要及時把握介入契機。例如在繪本區自主閱讀時幼兒對某種未見過的動物好奇時,教師要把握好幼兒的提問時機,與幼兒共同討論,一起查閱,認識這種動物。再如幼兒對游戲失去興趣時也需適時介入,重新調動幼兒興趣,引導幼兒繼續探索。但是,教師的介入要把握好“度”,不能過度地參與到幼兒的游戲活動中,切記把握好時機,為幼兒深度學習找到切入點即可。
4. 注重有效引導的氛圍營造
學習活動中一個和諧、自由的氛圍環境可以使幼兒快速進入學習角色,因此,在幼兒深度學習中同樣也需要注重有效引導氛圍的營造,讓幼兒在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借助真實的、隱藏問題探究和學習的情境進入深度學習。例如在創設科學區環境時教師可以投放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科研工具,如種子、放大鏡、鹽、糖等,讓幼兒結合類似于生活實踐的真實情境對發現的問題深入探究,并結合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去解決問題,獲得新知識,加深知識理解與建構。另外,還可以將幼兒與教師、與同伴建立一個學習共同體,構建良好的師幼關系,而和諧的外界關系也可以為幼兒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提升幼兒在自主游戲中參與深度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幼兒園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的實現與教師的有效引導密切相關,而教師如何實現有效引導便需要明確在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的特征,結合特征及時介入、有效引導。文章圍繞開放型自主動游戲重點剖析因教師因忽視自主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的開展,缺乏對幼兒深度學習在自主游戲中的主題思考,對幼兒深度學習中的知識遷移與運用指導不足,以及引導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深入學習不到位等導致幼兒深度學習缺乏有效引導,最后針對問題找出解決建議,以實現教師在開放型自主游戲中對幼兒深度學習進行有效引導,讓幼兒快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