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晉國
微課是從本質上分析遵循人類認知常識上依據科學技術產生的一種產物。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微課教學,不但能夠整合網絡平臺上大量的教學資源和內容,還能夠不受時空限制借助碎片化時間有效學習,精心設計為學生提供優秀教學案例、教學內容和難易程度不同的化學習題等。將此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引導到高中化學教學中,不但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還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主動預習,不斷將知識內化為自身基礎知識,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更好發展,從根源上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效果和質量。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引入微課導學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吸引學生注意力,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教師借助微課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成為學習的主體。在開展化學教學前期,教師可將微課轉入到平臺中供學生進行學習,學生通過短視頻的學習,掌握基礎知識,針對不會的內容進行研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標記,課堂上更有針對性的傾聽,便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預習,分清重點難點,后期不斷深入學習和推進。便于學生針對性提出問題,針對性提高,教師的講解更加輕松,提升學生聽課效率的同時,不斷強化化學教學效果。課后復習階段,學生可以反復傾聽短視頻內容,通過微課教學資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不斷鞏固,從而內化知識,深入理解。
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運用微課導學模式對教師來說是全新機遇也是巨大挑戰,資歷深厚、年齡較大的高中化學教師學習和適應先進科學技術需要一段時間,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需要一個較長的適應期,因此在開展微課導學教學模式過程中以及教學方案設計期間需要全方位了解教學內容,精準提煉,認真分析,不斷濃縮借助網絡資源融合成短視頻。在復習階段,教師也需要借助終端進行操作,整個過程中,需要教師掌握現代化先進技術,在操作過程中,對平臺中的資源進行整合,因此對教師來說要求較高,將微課導學教學模式和化學教學融合,需要提升教師自身業務能力,不斷學習先進科學技術,以上工作更方便教師開展科研工作,為后續教學工作提供有利條件。要想在化學教學中進行不斷創新首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通過課堂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操作能力,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換言之微課導學模式的運用,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便于教師更好地進行科研工作。
教學資源就是指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所擁有的一切資源內容,新課改后,要求著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實踐操作運用和創新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基礎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目的,保證教學更具有操作性。與此同時,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化學素養。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響,化學資源無法滿足新課改后的教學要求,化學資源包括實驗資源和教學資源,由于教師缺少實驗經驗,仍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展,除此之外,部分教師不注重提高自身修養,自身能力根本無法符合新課改下的基本要求。另外,學校提供資金不足或其他因素等導致化學實驗器材短缺,不能引入先進設備,嚴重影響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學生獨立創作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更好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新課改實施后,高中化學教材不再是傳統內容,針對新課改進行調整和改進,特別是支持模塊的構建上,各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存在著邏輯性關聯,不同教學模塊存在著獨立的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與此同時,教材知識偏向人文教育,淡化了原本知識教育的同時,也引起了部分教師的不適應。除此之外,在新課改下,教材內容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教學課本中,選修和必修存在重疊內容,更加復雜,導致師生不知如何掌握真正的難點和重點。課本上針對基礎知識的介紹詳略不得當,容易導致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不能體現針對性,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在高中化學課堂上,要想保證教學效果不斷提升,滿足新課改教學要求,需要教師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和思想,強化認識的同時,有效引入微課導學案,首先需要教師自身加強認識,強化對微課導學案內涵和概念的認識,將其有效運用到化學課堂中,充分發揮導學案的作用,滿足新課改發展的要求。教師首先需要深入學習微課和導學案的教學理念深入結合,充分掌握。教師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深入挖掘網絡上有價值有用的微課導學案,充分分析微課導學案存在的內在關聯,按照學生特征設計符合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清晰的意識到在微課導學模式實施中,要突出知識的重點難點,做好對重難點知識的引導,內容上知識點是核心,要與教材章節密切連接。導學案的引入,不但能夠輔助學生做好預習工作,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串聯存在關聯的知識,在腦海中構成框架。所以說,導學案的設計需要建立在教材基礎知識之上,有利于教材設計符合學生基礎認知的同時,起到良好的串聯和引導作用。也就是說,高中化學教師在開展微課導學教學模式時,首先要清晰的掌握教學目標的指向性和針對性,將微課重點內容設計的詳列得當,符合學生實際要求,滿足課本知識的需求,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在課前預習階段,一旦遇到比較抽象或者無法理解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預習過程中,通過短小精悍的視頻學習,積極主動加入到學習中,掌握知識點后,針對不理解的問題做上標記,反復研究,課堂上針對性聽講,不但能更清楚地理解知識內涵,并能夠了解化學概念之間的關系,全面掌握化學知識點,便于學生課后合理運用和延伸,為學生積極主動自學構建良好平臺。并且,此種教學模式能夠給予學生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保證學生所學知識十分完整和全面。
在微課導學教學模式開展之前,需要教師研究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設計合適的微課內容發送到微信群、QQ群等平臺上,便于學生課前針對導學案進行觀看和學習,重點標記便于學生掌握。導學案制定后,教師要針對本章內容進行方案和目標設計,如對氫腐蝕和吸氧腐蝕基本原理進行探討,在微課平臺上觀看短視頻并進行教學資源共享,學生通過短視頻的觀看后,能夠將導學案中的內容進行填寫,標記出存在疑問的地方,便于課后針對性評價,強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化學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前期需要依據學生實際心理需求進行探索,保證制作的教學內容存在針對性和操作性,與此同時,要確保制定的動態化教學內容充滿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有效的內容制作,不但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學習,還能夠為學生梳理出有效的學習思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長時間便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此不斷提高化學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制作出微課導學教學內容,引領學生在上課前期做好課前預習,通過預習,不但能夠對課堂教學內容充分了解,還能夠針對預習存在的問題進行標記,帶著問題進行學習,使學習更有針對性,知識深刻烙印在腦海中。這一過程,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有效鍛煉,通過微課導學的融入,學生可根據操作實驗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和研究。并且通過觀看短視頻,讓學生充分了解化學實驗產生的各種現象,帶領學生思考為何化學反應會是這樣的,產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涉及的物質的性質是怎樣的。在不斷思考中,使得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學習更加主動。與傳統教師灌輸式教學模式相比,這種教學模式更加靈活,不再局限學生的思維,教學效果的收益更好。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好引導者,引領學生課前做好預習課后做好復習,不斷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反復鞏固,徹底吸收內化為自身知識,真正了解化學知識,形成知識網絡框架。因此,借助微課導學內容,不但能夠有效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還能夠提高化學實驗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與傳統時期教師開展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被動學習相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保證學生對學習充滿動力,積極主動融入教學中,這樣的教學模式更有效果。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融入全新教學理念,不再作為教學主導者,轉變為引導者,引領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自主前行。而微課導學作為一種良好的教學輔助手段,可以通過微課十分鐘短視頻的有效觀看,充分了解化學課堂的基礎知識,在導學案和教師的引領下更好、更出色、更有效地完成課堂內容的學習。當學生在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進行思考,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或者分成小組進行探討和研究,在學生的自主努力下,保證化學問題得以解決。在整個過程中不斷引導和指點,保證學生明白問題的關鍵解決點在哪里,不斷將課堂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相信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將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來,自主解決問題,不斷探索和分析,充分發揮自身學習主動性,對學習更有信心,感受到學習化學知識的樂趣和快樂,不斷提高化學成績。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化學知識點制作成微課進行展示,保證學生真正弄懂,理解生活與化學知識點存在的關系,便于學生在腦海中建立完整、充實的知識框架,為學生引領學習化學的方向,快速融入學習中,促進學生頭腦中新舊知識之間進行有效融合,形成正確的觀點和態度,不斷提高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情景教學模式、問答教學模式、實踐探究小組合作、歸納總結等步驟開展教學工作。例如,教師通過微課為學生展示腐蝕的金屬,引領學生進行金屬腐蝕危害的學習,與實際生活存在的腐蝕現象進行關聯,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在不斷查閱資料和公開視頻中,保證學生掌握更多化學基礎知識,而后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帶著問題在小組中進行探討和分析,選一名學生作為小組代表,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和知識點以及存在的疑問,教師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搜集。然后在課堂上進行重點講解。如電化學腐蝕這一部分,可以引領學生在討論中進行探究式實驗操作,學生使用兩支不同的試管進行硫酸和純鐵粉以及碳粉的加入,通過實驗觀察現象后提出疑問,兩支試管所放的材料不同,產生的氣泡為何有所不同?原因是什么?要求學生對實驗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最后進行總結歸納,教師進行實驗現象原理的總結,便于學生更好地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
培養學生創造力是高中教學工作的主要內容,學生在化學課堂上要從無到有操作,不但能夠真實感受實驗現象和反應,并能感受相同實驗呈現的不同實驗結果,并討論背后出現的原因。例如,在進行滴水生煙趣味實驗時,可以在肝臟吸引中加入碘片,然后磨成粉末之后再加入鋁粉,不斷搖晃均勻后倒入柑竭,形成小丘基本形狀,在頂端挖出小坑,借助滴管進行滴水,然后進行觀察,發現小丘出現發光發熱,并出現棕色煙霧現象,還夾雜著紫色的碘蒸氣。在做此實驗時,學生會認為碘和鋁在常溫下不會出現反應,可借助這樣的趣味實驗,利用其他物質改變環境,完成趣味實驗。這樣的實驗既可以制作成微課視頻供學生觀看,也可在化學課堂上進行親自操作,能夠改變學生原有思維,站在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和研究。能通過親自試驗,能夠真正學到改變,并且教師在借助微課開展實驗教學中引導學生課前進行實驗步驟的學習,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觀察,引領學生親自操作,在整個過程中做好監督工作,保證學生的創造意識充分發揮。微課作為一種優化教學資源和改變傳統課堂的輔助手段,能夠有效解決以上問題,和傳統教師灌輸式課堂模式相比,微課具有眾多優勢,保證實驗操作過程演示更加直觀,步驟更加鮮明,能夠確?;瘜W實驗效果達到最大化,并且體現學生主體性。但以上工作對教師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教師提高專業教學能力,有效把握和掌控教學整體課堂的能力。
綜上所述,微課是滿足新課改下倡導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之一,運用在化學教學課堂上,不但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夠改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意識?;谝陨蟽瀯?,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思想,不斷完善和創新教學模式,保證化學理論知識內容更加簡化,將實驗內容進行生動形象化的展示,吸引學生注意力,保證學生積極主動融入化學教學課堂中,借助微課這一輔助手段,不斷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提升教學質量。微課導學教學模式注重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滿足學生基本要求,是未來教學活動的主流輔助手段,要求教師具備先進的教學觀念和思想,對教學課堂不斷整合,對教材進行分析,整合教學資源,制作成5~10分鐘的微課,供學生進行欣賞和學習,學生可提前利用微課進行預習,掌握淺顯知識,不懂的內容進行標記,課上聽講更有針對性,學生創造能力、操作意識更強,化學教學效果更好,最終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