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青,謝洪昌
(嶺南師范學院,廣東 湛江 524000)
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關系著個人、家庭的生活質量與幸福水平,也關系著國家的未來。黨和政府歷來重視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建立了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以下稱體測)制度?!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提出《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25%以上的目標,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成為從小學至大學各階段學生畢業的硬性要求,學生體質測試制度成為國家政策決策的重點、社會關注的熱點。為提高學生重視程度,不少高校將大學生體測成績與評優評獎掛鉤,成績不達到一定的分數,取消大學生評優評獎資格。各類學??己恕⒄J證往往將大學生體測達標率、優良率作為考查指標,教育、體育主管機關在做與大學生體質相關的決策時,必須參考體測執行與大學生得分情況??梢?,體測得分對大學生個人、學校及政策決策機關都具重要意義。
以嶺南師范學院為例,對男、女大學生體測得分進行研究。
從中國知網、嶺南師范學院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支持與方法指導。
對2020年廣東省教育廳學生體質抽測嶺南師范學院515名被抽測大學生進行測試,測試對象詳情見表1。測試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50m跑、800m跑(女)/1000m跑(男),全部采用機測與人工監測方式進行,所用儀器由廣東省教育廳提供,符合相關標準。測試當天天氣良好。

表1 測試對象詳情
向參加測試的大學生發放問卷515份,回收475份,有效問卷448份,問卷回收率為92.2%,有效率為87.0%。其中,男大學生有效問卷216份,女大學生有效問卷232份。有效問卷大學生詳情見表2。

表2 有效問卷大學生詳情
用IBM SPSS 2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統計,用ExceL 2016制作相關圖表。
統計顯示,男大學生體質測試總評平均分為65.75±7.85分,女大學生總評平均分為72.61±8.13分,女大學生總評平均分較男大學生高出10.4%,達6.86分。經t檢 驗,P=0.00<0.01,表明在統計學意義上女大學生得分高于男大學生,且呈極顯著差異(表3)。

表3 男、女大學生體測得分差異
統計顯示,BMI指數、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1 000m跑(男)/800m跑(女)、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的得分,女大學生顯著高于男生,這5項加權均分差對男、女大學生總 評均分差的貢獻率分別為8.42%、16.21%、7.56%、16.77%、77.22%。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對男、女大學生得分差異有最大的貢獻率。男大學生50m跑的成績顯著好于女大學生,其加權均分差對男、女大學生總 評均分差的貢獻率為-25.03%。男、女大學生肺活量得分沒有顯著差異。(表4)

表4 男、女大學生各體測項目得分
(1)女大學生較男大學生更加在意身體形態。統計顯示(表5),男大學生對身體形態在意(包括非常在意與一般在意)的共有188人,占比87.0%;女大學生在意者共有216人,占比93.1%。經檢驗,P=0.027<0.05,說明男、女大學生對身體形態的在意程度差異具有顯著性,即女大學生較男大學生更在意自己的身體形態。多數女大學生平時會通過控制飲食等方法對身材進行管理,男大學生在此方面關注較少,長時間的積累最終在BMI指數得分上體現出來。

表5 男、女大學生對身體形態的在意程度
(2)女大學生較男大學生更加看重體測分數。統計顯示(表6),共203名男大學生在意(包含非常在意和一般在意)體測分數,占比94.0%;共225名女大學生在意體測分數,占比97.0%。經檢驗,P=0.016<0.05,說明男、女大學生在體測得分的在意程度上有顯著差異,女大學生對體測得分的在意程度更高。

表6 男、女大學生對體測得分的在意程度
(3)男、女大學生體測努力程度不同。因男、女大學生對體測得分的在意程度不同,因此不同性別大學生在體測過程中的努力程度也有所不同。統計顯示(表7),有45名男大學生在體測中未盡全力,占比20.8%;有30名女大學生未盡全力,占比12.9%。經檢驗,P=0.042<0.05,說明男、女大學生在體測努力程度的差異具有顯著性,女大學生體測努力程度更高。努力程度對1 000m跑(男)/800m跑(女)這種費時較長、對意志品質要求較高的項目發揮著關鍵作用,女大學生較男大學生有著更高的努力程度,可解釋此項目得分的男女差異。

表7 男、女大學生體測時的努力程度
(1)身體形態與機能的差異。男、女大學生在身體形態與機能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一般而言,女大學生較男大學生身高低、下肢短、體脂百分比較高、關節活動幅度大。身體形態與機能上的差異決定了不同性別大學生在坐位體前屈、50m跑項目得分的差異。關節活動幅度、下肢較短,使女大學生在坐位體前屈項目上可以拿更高的分數。下肢短、體脂百分比較高是導致女大學生50m跑得分不如男大學生的因素之一。
(2)評分標準差異。身體形態與機能不利于女大學生在立定跳遠項目獲得高分,這種一次性發力項目,在意程度與測試的努力程度均非得分關鍵因素。評價標準差異是造成立定跳遠項目女大學生得分高于男大學生的主要原因。經檢驗,同年級男、女大學生立定跳遠得分呈正態分布,可認為單獨來看,男、女大學生的評分標準都能反映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下肢彈跳能力。因大學一、二年級,大學三、四年級有著不同的評分標準,因此本文針對結果分開進行討論。圖1、圖2分別是大一、大二年級與大三年級男、女大學生立定跳遠得分的分布情況。圖1顯示,大一、大二年級的學生在70分及以上分數段,女大學生人數明顯多于男大學生,在40分及以下分數段,男大學生人數多于女大學生;圖2顯示,大三年級的學生在70分及以上分數段,女大學生人數明顯多于男大學生,在60分及以下分數段,男大學生人數多于女大學生。立定跳遠男大學生普遍得分低于女大學生,說明在此項目男大學生標準高于女大學生標準,造成男大學生得分更加困難。應適當降低男大學生標準,使男大學生得分難度降低,得分分布曲線右移,與女大學生曲線趨于一致。

圖 1 男、女大學生立定跳遠得分分布(大一、大二年級)

圖 2 男、女大學生立定跳遠得分分布(大三年級)
男、女大學生對體測得分在意程度不同,反映了大學生對體質健康、體質健康測試制度的認識深刻程度不同。針對大學生主觀認識上的不同,學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特別是男大學生的教育,幫助其真正在思想上、行動上認識到強健體魄對個人、家庭、國家的重要意義,使其重視鍛煉身體、重視體測。學校應注重體育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體育態度與體育行為。嚴格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中“學生測試成績評定達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參加評優與評獎;成績達到優秀者,方可獲體育獎學分……《標準》測試成績不達到50分者按結業或肄業處理”的規定,強制大學生重視體測。
對大學生的體測得分進行合理的分析,在保證強項的同時,加強弱項的教學與訓練,爭取均衡發展,全面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取得更好的體測成績。在當前的評分標準下,男大學生應加強引體向上、1 000m跑、立定跳遠的練習,女大學生應加強50m跑、仰臥起坐的練習。體育教師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教學,組織訓練。另外,學校應為大學生課余鍛煉提供足夠的場地設施。
現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發布于2014年,經過幾年的測試暴露出評分標準尺度不一等問題。已有學者自發地開展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修訂的探索性研究,但官方的修訂暫未開始。教育部應該盡快啟動《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的修訂工作。修訂時,應組織專家學者就項目設置、評分標準進行全面的考查,在以標準評價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引導學生科學鍛煉的同時,極力避免不同性別評判標準尺度不一等問題。
不 同性別大學生的體測得分存在差異,女大學生體測總評平均分比男生高6.86分。在各 小項上,肺活量男、女大學生得分差異不具顯著性,BMI指數、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4個項目女生得分高于男生,50m跑男大學生得分高于女大學生。導致不同性別大學生體測得分差異有主客觀兩個方 面的因素,主觀因素包括女大學生較男大學生更在意身材、更在意體測得分,女大學生體測時更加努力。客觀因素包括男、女大學生身體形態與身體機能的差異、評分標準尺度不一等。
加強教育,提高大學生,特別是男大學生對體質健康、體質健康水平測試重要性的認識;嚴格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相關規定。
開展更具針對性的教學與訓練,在保證強項的同時加強弱項的訓練;學校應提供足夠的場地與設施。
啟動《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的修訂工作,使不同男、女大學生得分難易度相同,使體測結果更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