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璐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融合;教學目標;模式;評價;環(huán)境
基于素質教育的有序推進,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打造智慧、高效的語文課堂,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化教學手段廣泛應用于語文教學中,教師也逐漸認識到信息技術應用的優(yōu)勢,積極借助信息技術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豐富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增強師生互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但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有的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研究缺少主動性,對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融合方面的探究深度不夠,信息技術應用的模式單一、固化,很顯然,這不利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另外,部分學校也沒有為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融合教學提供良好的平臺。可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之路任重而道遠,既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優(yōu)化設計、積極參與,同時也需要家長、學生等的共同參與、配合,這樣才能形成完善的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融合體系,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意義
語文課程教學中, 教師針對性地引入信息技術,將語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模式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可以提高語文課程整體教學成效,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可見,探究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意義深遠,具體體現(xiàn)如下。
1.有利于推動語文教學改革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緊緊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探究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更注重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信息技術融入語文課程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是推動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教師在教學中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主動性、能動性等視角出發(fā),積極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模式,優(yōu)化語文教學情境,進而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語文課程教學成效,并以此為素質教育的有序推進提供強有力的基礎保障。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針對性地引入信息技術,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全面加強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設計, 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課程教學中可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讓學生認識到語文課程的魅力,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出創(chuàng)新意識, 在主動學習的同時,積極拓展思維,不斷提高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3.有利于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在語文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針對性地引入信息技術,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研究,從而進一步夯實語文知識基礎。另外,教師通過全面加強語文課程的綜合設計,推動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不斷優(yōu)化教學結構,可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從而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促進語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師針對性地引入信息技術,還可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語文課程涉及的知識多,內容豐富,對于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學習困難。而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可打造豐富的教學情境,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生動性,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學習。這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還可讓學生輕松上陣,在快樂中實現(xiàn)語文知識、技能水平的提升以及語文知識遷移、應用能力的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圍繞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等領域,教師不斷探索研究,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和教學方法應用于課程教學中,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融合更加深入。但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還存在一些問題, 如教師的探索深度不夠、融合的模式不豐富、語文信息化教學成效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具體問題如下。
1.教學資源沒有充分、合理開發(fā)利用
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圍繞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有的教師存在濫用資源的情況。在運用多媒體課件以及網絡教學資源時,部分教師沒有考慮到如何將其與語文課程緊密銜接,即沒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把握適度性的原則進行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設計。這就導致信息技術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存在濫用的情況,不利于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
2.教學內容缺乏內涵
在語文課程教學中,要想更好地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合理把握信息技術的應用要點,并針對性地開展信息化課程教學,以此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目前在語文課程教學中,部分教師圍繞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融合教學方面,雖然進行了探索研究,但過于注重課件的時尚性和外在形式,忽視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融合的內涵。有的教師在融合教學中,過于依賴信息技術,而沒有從挖掘語文知識內涵的視角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沒有從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等角度進行語文課程教學資源體系化建設。這樣就難以提高語文整體教學成效。
3.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對于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部分教師缺乏深刻認識、深入思考,沒有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從挖掘學生潛能、加強師生互動的視角,探究科學的教學理念和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模式,只是簡單地從網上下載相關資源進行整合。另外,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圍繞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配置水平要進一步提高。但部分學校在教學資源優(yōu)化、教學設施以及軟硬件設備設施配置上以及后續(xù)維護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問題, 或扶持力度不夠,或保障機制不完善。有的學校也沒有結合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評估,沒有就如何促進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深度融合進行創(chuàng)新性探索,導致教師在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探索的主動性不足。這就難以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三、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
在語文課程教學中,要想更好地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推動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有效融合、全面融合,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針對性的探索研究。
1.科學確定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融合的教學目標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面對新課改下語文課程教學面臨的新挑戰(zhàn),深刻把握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總結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方面存在的問題,圍繞如何更好地推動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進行深入探究,不斷提高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并以此為基礎制定明確的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效融合的教學目標。對此,教師要把握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的科學性、多元化、適度性和系統(tǒng)性原則, 合理設計語文課程整體教學目標,從而保證語文教學活動的有序推進。
2.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育
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要正確定位自己的教學角色,積極探索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內涵,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并開展新領域、新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在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方面,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 加強信息技術以及語文課程相關教學方法等的學習,研究和探索多元化的教學路徑,并加強與其他教師以及家長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學情,以此為基礎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積極參加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訓, 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在課程教學中,積極發(fā)揮自身作用,為學生營造和諧、開放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
3.優(yōu)化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模式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如何最大程度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如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開展深入探究。在信息技術應用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并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進行積極的師生互動交流,以此提高語文課程整體教學成效。(1)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的興趣設計教學活動, 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和啟發(fā)。例如,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制作微課,讓學生認識到信息載體的優(yōu)勢,或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 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 讓學生帶著興趣去自主預習, 深度學習,從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2)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加強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認知基礎,從訓練學生思維的視角出發(fā)設計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形象化的教學情境。語文課程涉及一些語法知識,對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巧妙地應用相關元素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探索,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3)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信息化教學工具優(yōu)化教學過程,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有的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習慣于依賴教師,對此,教師可充分借助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認識到語文教學的難點和重點,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語文知識的實踐應用,從而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4)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圍繞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要善于加強語文教學模式和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探究,既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入問題教學法,訓練學生的思維,還可借助信息技術引入小組合作學習、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豐富的情境中互動交流,在知識分享的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能力的提升。
4.加強語文教學資源的持續(xù)、適度開發(fā)
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語文教材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豐富語文教學資源, 以此拓展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教學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教學《靜夜思》時,基于學生已經能夠熟練背誦的學情,教師可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初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上,激發(fā)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首先,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思鄉(xiāng)曲》,引領學生進入古詩的意境中,讓學生理解詩歌的情感基調。然后,教師再借助生動、形象的電子課件,介紹李白的生平以及《靜夜思》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此加深學生對作者李白的認識,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為學生整體感知詩意做好情感鋪墊。在課堂教學的最后,教師可讓學生在背景音樂中齊聲有感情地朗誦《靜夜思》,以此將學生引入詩的意境中、詩人的情緒里,與詩歌產生情感共鳴。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教師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建立信息交流平臺,為學生針對性地發(fā)送語文學習資料,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自主閱讀、校外拓展活動,以此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語言知識把握、理解和創(chuàng)造性吸收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圍繞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方面,教師要選取合適的角度設計教學活動,在閱讀教學、寫作教學以及語法知識講解等環(huán)節(jié),都可以針對性地穿插相應的信息技術,以此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推動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活動的全面融合。例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制作相關的微課,讓學生在豐富的情境中進行交流、對話,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資源搜集或者情境創(chuàng)設、教案設計等活動。在第二課堂開發(fā)等方面,教師也可以結合實際,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研究。例如,在課后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資源體系,讓學生在課后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關的學習資源進行學習,以此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提高學習自信。另外,教師要營造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辯證地認識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和弊端,如通過講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認識到過度使用網絡信息技術的危害,認識到信息技術對自身學習成長的積極意義。教師還可以通過家校互動等方式開展相應的信息技術應用與方法宣傳教育,或借助相關的節(jié)日主題開展實踐活動, 讓學生在課后閱讀、寫作以及思維訓練等各環(huán)節(jié)積極應用課堂習得的語文知識、技能,以此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斷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
5.完善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的評價體系
在語文課程教學中, 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如何,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分析。對此,學校應當完善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的評價機制, 通過開展教學案例研討或教學評比等活動,鼓勵教師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的新模式和新路徑。然后,教師圍繞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情況,制定相應的考核評價標準,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語言知識應用等各方面情況進行全面評估,總結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融合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以此針對性進行優(yōu)化、完善。教師還可以借助家長的力量, 引入家長評價等方式,讓家長對學生在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反饋, 以此不斷完善語文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推動語文教學活動有序開展。
6.營造開放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
除了在課堂上探究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效融合的技術和模式外,教師還應結合實際情況從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視角出發(fā),為學生打造開放的學習平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提高他們對語言要素的把握和運用能力。對此,教師可營造豐富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借助校園廣播、校園微信公眾號以及校園論壇等方式鼓勵學生在課后實踐活動中不斷加強語文知識的遷移應用,或圍繞如何更好地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開展話題討論、意見征集,鼓勵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信息技術對自身學習、成長的重要意義。教師還可以通過設置線上線下意見箱的方式, 鼓勵家長、學生圍繞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方面提出更多建設性的意見, 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語文課程教學體系,推動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
四、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中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在語文課程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需要教師科學把握應用原則,緊密結合語文課程的整體教學目標,從明確教學目標、完善教學體系、豐富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評價機制等視角出發(fā), 探索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效融合的新機制、新模式,以此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應有的功能和價值,為提高語文課程教學成效、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提供強有力的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