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利民
余東農民畫根植于浙西傳統民間藝術的沃土,不斷吸收鄉風民俗豐厚的營養和民間傳統文化的精髓。作為一名長期扎根鄉村一線的鄉鎮文化員,從2003年我開始嘗試農民畫創作,力求通過農民畫特有的審美情趣、獨特的藝術視覺以及傳達出的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藝術之美來感染更多的人。回顧我的農民畫創作之路,有失敗、有成功、有彷徨、有欣喜,在近20年的創作實踐中,逐漸探索出了一條農民畫發展的新路徑。現結合農民畫創作經歷,簡要地談幾點感受:
余東農民畫之所以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關鍵在于它的創作主體來源于農村,特別是近年來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新農村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創作者對農村生活非常了解,對農村的人、事、景物有情感共鳴。農民畫構圖獨特,往往不留任何空間,這種繪畫構圖的方法使人聯想到農民對每一寸土地的珍愛與利用。農民畫色彩濃郁,它所表現、傳達的激情,是農民粗獷、直爽的性格的藝術寫照。農民畫內容豐富,從農家生活到田園景致,無不表現了農民貼近自然的純樸氣質,以及對生活執著的熱愛與期望。我希望通過農民畫創作來表達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更多的人了解農村、了解民間文化、熱愛鄉村生活。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對于農村司空見慣的生活情景,創作農民畫不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感悟力和表現力,更要對看似平凡的生活賦予新的、獨特的意義。農民畫根植農村百姓的“心間”,傾注著勞動人民純真質樸的情感,其創作題材源于鄉間,形式新穎大膽,洋溢著奔放的激情,表現了民風、民俗、民情,反映了社會現實生活。筆下描繪的都是自己所體驗到、看到的民俗生活場景,既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也有明晰的中國民間特色,塑造出的農民畫更具有“農民”個性的鄉土特色。沒有這種鄉土“文化基因”就很難創作出高品質的農民畫。
余東農民畫創作是一個藝術創造的過程,而創造的“底色”在于創新,沒有創新,農民畫藝術就沒有生命力。余東農民畫體現出創作者對鄉間生活強烈的執著和熱愛,畫面造型簡練又生動,擅長用符號剪影式的手法來表現人物動態的神情意趣,這種平面性繪畫,猶如中國剪紙、蠟染、皮影、木刻等,明顯增強了農民畫的裝飾效果,造型淳樸、稚拙而又天真,從而體現了飽滿平和構圖的特點。余東農民畫敢于突破固有的創作模式,以創新思維來審視農民畫創作,在藝術觀念、形式、內容等方面大膽突破,不斷展現出農民畫旺盛的生命力。
余東農民畫創作所反映出的情感就是鄉村生活中最自然、最樸素的生活情感。農民畫創作者本身是土生土長的鄉間人,他們在熱火朝天的耕作中勞動、生活,在辛勤耕耘的同時,也享受著勤勞生活的樂趣,鄉間的生活顯得健康、豐實、充滿生機。農民筆下的農民畫有著濃郁的鄉土氣息,也有著明晰的中國民間特色,這就是農民畫更具有“農民”個性的魅力所在。

↑鄭利民/生態新村80cm×120cm 2012年

↓鄭利民/生態家園100cm×120cm 2011年

鄭利民/奔小康80cm×80cm 2020年

鄭利民/雨水時節80cm×80cm 2018年

鄭利民/美好生活80cm×80cm 2009年

鄭利民/文化廣場120cm×80cm 2008年

↑鄭利民/今日新村80cm×80cm 2014年

↓鄭利民/立春(九華立春祭)80cm×80cm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