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的實踐及啟示*

2022-10-26 03:04:10李小紅楊文靜經建坤
高教探索 2022年5期
關鍵詞:國際化大學課程

李小紅 楊文靜 經建坤

一、引言

國際化是高等教育對外開放的鮮明特征,后疫情時代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需求升級。未來學生的國際化不再僅僅依靠出國出境,可能是依靠吸引優秀國際人才入境,通過國際生來源的多元,在本土生源與國際生源的交流中實現文化的碰撞、跨文化和國際性教育。要實現在地國際化,高校需要將國際和跨文化維度整合到其所有正式和非正式課程中,鼓勵學生發展全球思維、跨文化技能和國際理解,通過國際理念與跨境文化的學習來提升自身能力。因此,支持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的相關政策,須囊括機構策略、國際課程、學生融合等方面的內容。可以說,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將是今后學界關注的新課題。

后疫情時代全球高等教育格局有望重組,我國學生流出趨勢減緩,而吸引世界優秀學子的可能性變大,一種學生“國內留學”的新模式已經開啟。因此,滿足學生在地國際化的需求,保障在地國際化的質量,是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任務。教育部等八部門出臺《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主動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鑒,形成更全方位、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更加主動的教育對外開放局面”。在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的道路上,我國需要批判性借鑒國際經驗,同時體現本土特色。傳統以西方高等教育強國為代表的招收跨境流動學生的模式,不太適合當今及未來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的趨勢。馬來西亞在全球高等教育國際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實施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策略,鼓勵國內私立院校與歐美名校“課程轉移”合作辦學、引進全球一流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將國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本土化,既滿足了本國學生“在地留學”的需求,又吸引了各地的優秀學子赴馬留學,在本土生源與國際生源的交流中實現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如今,馬來西亞是全球十大留學生目的國之一,其高等教育質量獲得了國際認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全球第九。分析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的實踐,可為學界關注新的國際化模式、開展更具創新性的研究提供新視野,也為我國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戰略的落實提供啟示。

二、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的政策規制與城市服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亞洲高等教育的報告中強調,馬來西亞東西方文化交融、國際學校的性價比高、全英文教學語言和生活質量高。馬來西亞利用這一優勢,也在政策規制與城市服務等方面為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提供保障。

(一)政策引導與立法保障并重,確立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重要地位

馬來西亞政府認為經濟社會的發展、綜合國力與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都有賴于高等教育,因此政府著力于高等教育的變革及其國際化發展。1991年,馬來西亞政府提出了建成全面發達國家的“2020宏愿”,該宏愿針對教育領域特別指出:將馬來西亞打造成“亞洲國際教育基地”(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Base of Asia),努力使馬來西亞從高等教育輸入國轉為輸出國。2007 年,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頒布《面向2020國家高等教育戰略規劃》,明確提出打造“區域卓越教育樞紐”,并將提高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水平作為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七大重點之一。2010年,馬來西亞正式將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定位為經濟轉型計劃和國際教育樞紐的重要部分。2011年馬來西亞教育部發布了《2011 年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從教師國際流動、學生國際流動、課程開發和社會參與等七個方面論述了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國家政策,為馬來西亞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提供針對性的政策指導。2018年在“邁向世界”的高等教育國際會議上,馬來西亞教育部代表提出,計劃在2025年把馬來西亞建設成為擁有25萬國際學生的區域教育中心。

馬來西亞政府還通過立法來確立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地位。上個世紀90年代馬來西亞通過頒布《1996年教育法》(修訂案)、《1996年大學和學院法》(修訂案)、《1996年私立高等教育機構法》、《1996年國家認證委員會法》和《1996 年國家高等教育委員會法》,從高校辦學、管理、質量等多方面奠定了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合法地位。《1996年私立高等教育機構法》對私立高校的成立、注冊、管理、課程設置、學位授予做出了詳盡的規定,并鼓勵私立高校引進國際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促成國際項目合作、開發國際課程、吸引國際留學生。

(二)建立與健全質量保障體系,保證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質量

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持續國際化發展的根本保障,馬來西亞主要從三個方面構建完善的高等教育質保體系。

一是建立專門機構來保障高等教育的高質發展。馬來西亞政府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構是馬來西亞學術資格認證署(Malaysian Qualifications Agency,MQA),MQA負責對全國的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質量進行全面保障。政府規定,馬來西亞所有高等院校開設的課程需經教育部及MQA的雙重核準來保證課程質量,這一舉措也成為該國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教學質量的立足之本。2010年,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開發出私立學院素質評估系統(My Quest),評估涉及學生質量、教學計劃、畢業生情況和其他資源管理幾方面。當前,該系統也是高等教育部致力于提升全馬高等教育水平關鍵業績的重要標準。健全的質量監督機制和科學的評估系統保證了與國外教育合作項目的質量,更多的國外名校也愿意將課程設置在馬來西亞各私立學院,并且長遠發展。

二是通過立法來制裁違反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行為。馬來西亞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對高校資格認證、課程審核、教師素質、文憑授予等各方面均做出具體規定,并對違反規定者實施嚴厲的法律制裁。如《1996年私立高等教育機構法》規定:在馬來西亞成立私立高校、國外大學分校均需得到高等教育部長的審批或邀請;私立高校以及其與合作院校開設的課程及其培訓項目均需部長批準,違反上述規定者均屬犯罪,經定罪后均處以不超過200,000令吉(約33萬人民幣)的罰款,或監禁不超過兩年,或兩項并罰。這些規定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高校弄虛作假,為保障高等教育質量奠定了法律基礎。

三是高校質量保障措施落地化。馬來西亞公私立高校都視質量為生存之基,它們都在外部質量保障的框架下建立符合自身發展的內部質量保障規章制度,并在內部設置專門的質保機構來監控本校教育質量和接受外部質量檢查。以馬來西亞大學為例,其在學校內部設立了質量認證處,設計了一個基于國家、國際標準并具有自身獨特質量標準的質量保障框架,其認證過程涵蓋學校的所有部分,包括教與學、人力資源的研究與支持服務、基礎設施和資產、財務、金融、商業化、學生事務、圖書館功能以及運動文化服務等方面。2007年,其質量保障體制獲得了MQA授予的自主認證資格,并通過采取審慎的步驟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經驗。

高等教質量保障體系為馬來西亞與國外名校合作辦學質量,實施在地國際化方案“托底”,通過合作辦學獲得的學位能得到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的許多世界知名大學的認可。

(三)提升國內城市的國際化水平,為國際國內學生融合做服務

一個城市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水平與所在國或所在地區整體發展狀況直接關聯。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集“花園城市”“購物天堂”“旅游勝地”“世界博物館”等美譽于一身,匯東方文明與西方色彩等多元文化于一體,擁有全球第九好的機場,學生們很容易去附近的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甚至去更遠的中國、日本和澳大利亞旅游。眾多低成本航空公司也為學生提供經濟實惠的旅行。馬來西亞政府歡迎和鼓勵外國投資,越來越多的世界500強國際化企業如華為等在此入駐,因而馬來西亞對人才的需求大幅度上升。吉隆坡在2019年進入亞洲最宜居城市十強,在2023QS全球最佳留學城市榜單中排名28位,高于當期我國大陸的最好城市北京(32位)和上海(33位)。這對于一個人口只有4000萬的國家而言難能可貴。

三、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的國際課程與機構建設

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的辦學范式,主要是“課程轉移”項目和海外名校“本土辦學”,最終實現課程的國際化和機構建設的國際化。

(一)“課程轉移”,方便學生“在地留學”

馬來西亞建設區域國際教育樞紐的主要途徑是與英、美、澳、新西蘭等國的著名高校進行“課程轉移”合作辦學,“課程轉移”大致上可分為:雙聯課程、學分轉移課程和遠程教育課程三大類。

1.雙聯課程

雙聯課程(Twinning Program)是指馬來西亞私立高校聯合國外著名高校在本校實行的“1+2”“2+1”“3+0”“4+0”的合作辦學模式。馬來西亞私立高校與外國合作高校簽署協議,學生先在馬來西亞學習1年或者2年,剩余年限到國外合作高校學習,畢業后被授予國外高校的學位證書。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馬來西亞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Malaysia)就致力于與澳大利亞、英國、美國等國家的著名大學實施“1+2”“2+1”雙聯課程。后來,其他如伯樂學院、英迪國際大學學院等私立高校紛紛與英、澳等發達國家的高校開始實施雙聯課程合作辦學模式。從1998年開始,政府為應對經融危機造成的重創及減少外匯流出,推出“3+0”及“4+0”模式。至今,馬來西亞與美、英、澳、新等著名高校合作開辦雙聯課程,數量眾多(見表1)。

表1 馬來西亞私立高校進行“雙聯課程”合作國外著名高校(部分)

通過與國外著名高校合辦“雙聯課程”,馬來學子在國內可獲得由外國高校頒發的學位證書,馬來西亞本土大學的國際競爭力也明顯增強。成立于1986年的馬來西亞雙威大學(Sunway University)便是以雙聯課程為開始與西方高等教育機構合作,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在馬來西亞高等教育評級制度(SETARA)中獲得“五星最優秀教學獎”、在QS世界大學排行榜的教學、就業和設施類別都取得“五星”。在雙威大學所擁有的雙聯課程項目中,最著名的是與英國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創辦的。

2.學分轉移課程

為了使學生具有更多選擇權,馬來西亞的私立高等院校一般會與一所或多所國外著名大學簽訂學分轉移課程協議,允許學生在馬來西亞本土院校學習該協議中的部分課程,向與其所在院校簽訂協議的國外大學申請入學資格。國外大學對申請者的成績考評合格并完成學分互認后,申請者就可以在國外大學就讀,繼續完成協議規定的剩余學分課程,并獲得國外大學頒發的學歷文憑和學位證書。

學分轉移課程在馬來西亞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開設學分轉移課程的院校中最成功的當屬是西亞英迪國際大學(INT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其設立了專門的服務中心來幫助學生獲得國外大學的名額,嚴格把控學分轉移課程的教學質量,使在該院校獲得的學分能夠得到國外大學的認可。2011年MQA首次執行學分轉移政策,政策包含學習成果認定、專業學術水平技能評估及學生信用評級等。目前,英迪國際大學已經與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瑞士、荷蘭等國家的知名大學和學院建立了學分轉移互認的協議合作關系。同時,英迪國際大學依靠其卓越的學分轉移課程吸引了大批留學生,該校所有在校生中的1/4 的學生來自新加坡、中國、日本、韓國等40多個國家,使得英迪校園具有濃厚的國際化學習氛圍。英迪大學為本地學生與國際學生跨文化交流提供平臺,形成良性的教育生態循環。

3.遠程教育課程

遠程教育課程(Distance Learning Program)是指馬來西亞高等院校與國外大學合作進行遠程教學。學生在國外大學注冊后,在國內通過信息化手段學習國外正式課程,馬來西亞高等院校教師提供面授或者遠程輔導性課程,在畢業之后學生可獲得國外大學的學歷文憑和學位證書。馬來西亞精英大學(Higher Education Learning Philosophy University,簡稱HELP University)便與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簽訂了此類遠程教育課程協議。此類課程主要為國內在職人員提供繼續教育和終生教育的機會。

綜上,馬來西亞私立高校與國外大學的“課程轉移”項目形式多元,質量保障,吸引了國內學生和國際學子同時就讀,實現跨文化交流。“課程轉移”項目的申請資格、教育大綱由外國合作大學制定或審核,教學設施、師資、教學語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歷學位申請等需要外國合作大學的評估和認證以及MQA的鑒定。國外鑒定機構有:澳大利亞大學質量機構(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AUQA)、英國東倫敦大學戰略策劃與質量增強部(Strategic Planning and Quality Enhancement -UEL)、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局(Quality Assurance agency(QAA)-United Kingdom)等國際學術機構。

“課程轉移”滿足了各類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時節省了支出,還極大地提高了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課程轉移”取得的學位被國際社會認可,也提高了人才的國際競爭力。

(二)引入世界名校“本土辦學”,實現高等教育機構國際化,打造留學品牌

為提高本國高等教育水平,滿足當地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減少人才流失,也為打造亞洲國際教育樞紐,馬來西亞政府支持建設依斯干達教育城(Educity Iskandar Malaysia)和吉隆坡教育城(Kuala Lumpur Education City,KLEC),邀請世界名校到馬來西亞創辦分校。前者實行與英、美、澳、新加坡等多國大學聯合辦學的教育體制,集嚴謹英式教育和開放的美式教育于一體;后者向世界展示馬來西亞是一個環境友好、高能效和網絡化的知識型高等教育樞紐,以此吸引留學生。根據C-bert官網的統計,截至2020年11月,馬來西亞共有13所世界名校的分校(表2),是世界名校在亞洲的海外分校集聚地,這些分校主要招生留學生。低廉的費用、優質的教育為這些分校打響了留學品牌。與在名校母國接受高等教育相比,學生在馬來西亞的分校留學費用大大減少,如在馬來西亞莫納什大學讀本科,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約為3-5萬元人民幣。

表2 世界名校馬來西亞分校一覽表

(續表2)

分校名稱 母國新加坡管理發展學院馬來西亞校區(Management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Singapore,Malaysia)新加坡赫瑞瓦特大學馬來西亞分校(Heriot-Watt Uni-versity Malaysia) 英國牛斯卡大學馬來西亞醫學院Newcastle Universi-ty,Medicine Malaysia) 英國諾丁漢大學馬來西亞校區(University of Not-tingham,Malaysia Campus) 英國雷丁大學馬來西亞分校(University of Reading,Malaysia)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馬來西亞校區(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Malaysia campus) 英國

為適應馬來西亞的政府規制,海外名校馬來西亞分校在一般采取共治與融合治理策略,例如馬來西亞莫納什大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有效地協調了各方利益相關者的訴求,遷移母體高校的質量保障機制以保證聲譽,適應馬來西亞的政府規制,聘用經大馬允許的教師持證上崗,也讓國際學生修讀保護馬來西亞本國文化和價值觀的必修課。這一方面保證了引入的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在本土的良性運轉,另一方面實現了文化的碰撞與交流。

四、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的學生融合

(一)吸引國際學生流入,為師生提供跨文化氛圍

馬來西亞的高等教育通過引進世界一流高等教育資源,使得馬來西亞自1996年實施高等教育改革以來,國際學生的流入大于流出,為本地學生國際化提供了跨文化資源。2014年到2019年,馬來西亞流出與流入的國際學生分別為:2014年流出62505人,流入99648人;2015年流出64725人,流入111443人;2016年流出65087人,流入124133人;2017年流入63253人,流入100765人;2018年流出61352人,流入97765人;2019年流出59144人,流入81953人。僅有4000萬左右人口的馬來西亞每年會有來自100個左右國家的留學生。可以說,在地國際化使馬來西亞成為一個區域國際教育中心,學生正是在這種跨文化氛圍中受到跨文化熏陶,接受國際理念、鍛煉跨文化技能,從而提升自身能力。

(二)全英文課程為學生交流融合提供語言媒介

馬來西亞官方語言以英語為主,英式高等教育在馬來半島占統治地位。獨立后的馬來西亞利用這一優勢,要求私立高校采用英語授課,既方便引進與國際接軌的課程,也為大多數國家的留學生提供方便。如學生的英語未達到入學標準,就讀學校也為學生提供培訓英語通識課和專業課的語言培訓。如雙威大學為學生設置了專門英語語言學習中心(Centre for English Language Studies,CELS),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學習中心的課程由強化英語課程(the 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me,IEP)和專業學術英語課程(the 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ESAP)兩部分組成:IEP是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英語技能;ESAP則是為了學歷學位課程而特別設置的英語語言課程。

(三)校園學生生活區功能設置復合化,方便國際學生多元互動

為鼓勵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交流碰撞產生火花,馬來西亞高校學生生活區的設置重視交往和開放化,讓不同背景、不同民族、不同專業和年級的學生住在一起,滿足多元聚合的需要。一般情況下,大學在學生宿舍區提供多功能配套設置,如公共廚房、運動健身、購物超市,增加人際交往的機會;在學生生活區植入有學習功能的共享空間,如自習室、小型討論室、小組會議室、圖書室。另外,為了讓不同文化的學生通過活動加強認識,馬來西亞私立高校還設置了課外活動必修課學分,學生必須通過參加社團與協會,在不同的活動中互相交流交融,合作解決問題,才能獲得學分。學生社團活動配套設施,就在學生生活區,如學生音樂室、演講廳等。學生學習生活的復合化設置,使學生在智力、情感、藝術、創造性等方面得到發展,也為學生的跨文化交往融合、找到歸屬感提供實現可能。

五、對我國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謀略的啟示

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要把握全球高等教育格局重構的戰略機遇,引領全球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模式,但是我國高校的國際化能力建設仍然不足。因此,我們需要借鑒他國經驗,優化城市教育國際化服務,增強城市國際化能力,發展“本土留學”與“留學中國”相結合的特色化策略;引進世界一流高等教育資源,保障國際課程質量;創新合作辦學方式,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加強文化引領,以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有競爭力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一)優化城市教育國際化服務

現代社會,高等教育與城市社會融合一體化發展是一個重要趨向。縱觀世界強國的發展,都有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作為重要支撐,而每個城市群的背后都有世界級的大學集群,為城市群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創新動力。馬來西亞通過創建大學城,將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建設融入城市的國際化建設之中。我國幅員遼闊,可以通過創建更多高等教育國際化名城,提高城市的創新活力。當前,我國是全球第一跨國教育大國,然而QS2023的139個全球最佳留學城市榜單中,我國僅有北京(29位)、上海(36位)、南京(80位)、武漢(98位)和西安(138位)入選,這與全球第一跨境教育資源大國身份不匹配,高等教育國際化能力不足顯而易見。我國應綜合主要城市的高教力量,加強杭州、蘇州、寧波、廈門、廣州、深圳、西安、成都、重慶、天津、大連、哈爾濱及合肥等區域中心城市的教育國際化建設,優化城市特色及文化內涵建設,加強城市留學服務機構建設,完善留學生培養從“入口”至“出口”相互銜接的綜合服務機制構建。

(二)增強“本土留學”能力建設

1.在國家全面創新試驗區創建世界名校分校

依據對國內不同地區高等教育力量的評估,可在創新試驗區創建世界著名高校在華分校,近期可減少因疫情及主要留學生目的地國收緊留學生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長遠能促進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根據C-Bert對世界高校境外分校定義和統計,目前我國與世界著名學府合作,創建各類分校或學院53所。但課程模式較為單一,地區分布不均衡。所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國分校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未來,我國還可在11個國家級創新試驗區吸引更多世界著名學府建立分校。優先支持創新試驗區的“雙一流”高校與世界名校合作創辦分校,增強“本土留學”實力,平衡我國中部、東部、西部和東北的高等教育力量。借助世界名校的辦學經驗,發揮創新試驗區的勞動、信息、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方面的優勢,使得創新試驗區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各類創新主體融合合作,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2.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教育示范區“本土留學”品牌

疫情仍在持續,國內學生本土接受國際化高等教育的需求大幅增加,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擁有很好的高等教育國際化基礎,可主打 “本土留學” 特色,應對國內人民群眾對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國家可給予大灣區中外合作辦學先行先試的靈活支持政策,重點建設廣州南沙科學城和深圳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兩大“示范點”,大力引進國內外一流高等教育資源,將之打造為科創特色鮮明的高等教育國際化辦學試驗區。給予大灣區高校在辦學模式、專業設置等方面更多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將國際視角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高校教師和學生的活動和學習,促進知識創新,擴大國際合作的機會,提升整體區域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三)做強“留學中國”品牌,增強區域教育國際化能力

1.持續做強“留學中國”品牌,鞏固高校的國際化氛圍

吸引留學生,是增強我國高校國際化能力、增加國內學生在地國際化來源的重要途徑。然而全球新冠疫情嚴重沖擊了國際學生,大大影響了我國大部分高校的國際化氛圍,也少了國內學生跨文化學習和交往的機會。鑒于目前情況,我們還需要做強“留學中國”品牌。首先,可分階段分國家,允許國際學生來華復學,優化來華留學生結構,提高學生群體的全球代表性,豐富我國高校的國際文化來源。其次,繼續推進趨同化管理,將國際學生培養融入學校整體人才培養體系,鼓勵中外學生同課,支持教師通過教學活動,引導國內國際學生交流互動,提升國內學生跨文化能力,增強留學生的中華文化認同意識和傳播中華文化的意愿。再次,利用全媒體的優勢,打造彰顯中國文化的包容多元的實體和虛擬校園,組織國際學生通過實地和多媒體了解中國改革發展成就,特別是抗擊新冠疫情、脫貧攻堅等方面成就,增強我們“在地”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2.打造海南創建國際教育創新島“留學中國”品牌

可利用國家支持海南創建國際教育創新島的機會,打造“留學中國”品牌。海南具有吸引外國游客的自然環境,可探索“學校+”辦學模式,將海南教育創新島打造為一個國際教育社區。利用中央鼓勵國內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在海南設立分支機構的政策優勢,以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海口桂林洋教育園區、博鰲先行試驗區為重點,建設好目前確定將進駐的上海交通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十多所名校的分校項目,促成這些高校與英、美、澳、新加坡等多國大學合作辦學,打造“留學海南”品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 明確提出“允許境外理工農醫類高水平大學、職業院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 的政策,有序引進具有留學品牌效應的境外高校在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辦學,增強對留學生的吸引力。對標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確定學費價格,吸引大量周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

(四)完善國際課程質量保障體系,加強國際合作文化引領

未來的高等教育國際化重點將關注教學質量與跨文化能力,我國以中外合作辦學為抓手的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也要以高質量發展為標準,以質取勝。

1.完善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體系

引進境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依然是當前中外合作辦學的主要方式。近年來,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學相繼成立,截至2020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和備案的各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近2300個,其中本科以上機構和項目近1200個。在中外合作辦學由規模擴張轉入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完善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保障體系實為必要。這既能使國內學生“本土留學放心”,又可為他國學子提供高品質留學教育。可以說,完善辦學質量保障體系是我國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的關鍵任務。

在保障中外合作辦學質量方面,要加強中外合作辦學的政策供給,明確政策目標,提高政策效能。一是政策國際化,即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要對標國際標準,將是否通過國際權威認證機構的專業認證,作為衡量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最直觀的參考依據。另外,中外合作辦學高校應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合作,提高中外合作辦學的資源引進標準。二是創新工作機制。中外合作辦學政策目標要落實到人才培養質量上,服務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同時完善評估和退出機制,兜住中外合作辦學的條件和質量底線,推進中外合作辦學的優化升級。三是鼓勵先行先試,鼓勵和支持區域創新試驗區中外合作辦學,探索適當放寬合作辦學主體和辦學模式的限制,緩解我國高等教育布局不均的矛盾。

2.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加強文化引領

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重要目標應為促進文化融通,而非照搬某國模式。馬來西亞實施的 “課程轉移”范式促進了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但不可避免產生了對西方大學模式乃至西方文化的依附。當前國際格局今非昔比,教育國際化模式多樣,我國應敏銳捕捉時代變化,揚長避短,開展本土行動。具體來說,我國通過引進世界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增強課程國際化,不能照搬他國模式,而應堅持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加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再創新”,通過優質高等教育力量多對話、多合作,擴大我國高等教育的對外影響力。再次,一體化融合中外優質資源,推倒合作機構與舉辦方母體高校之間的“藩籬”,建立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師資力量、教學資源、科研團隊與舉辦方母體高校之間的交流融合機制,發揮“1+1>2”的效果,以此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融通,在中外教育的融合創新發展中深度參與國際高等教育評價標準、規則等的制定,在教育合作中提升我國的國家形象。

我國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過程中,還應加強文化引領,通過國內的教育國際化活動,對外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與高等教育理念、思想、模式等。我國高等教育的在地國際化舉措,需要加大吸引國際生源和國際人才,并以他們為載體促進文化傳播,增強文化互信。因此,我國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應從剛性的指標性辦學轉為柔性的文化引領,通過有效的制度和政策設計形成新的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發展模式,并對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發展理念、過程、標準進行重塑,真正達成通過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發揮文化引領的目標。

結語

中國將成為后疫情時代全球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新生力量,應積極布局后疫情時代的高等教育國際化路向,把我國的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放置于以下幾個新背景中考量: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兩大大局交織激蕩;二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格局;三是“一帶一路”的布局;四是國內在線教育迅猛發展的新局。通過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建設,一方面,確保聚集人才和知識創新;另一方面保障“本土留學”質量,塑造“留學中國”品牌,從而為我國加大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制度與政策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發展模式創新服務,探索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的中國理念、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和中國話語體系,引領本輪全球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進程。

①馬來西亞公立大學在國際高等教育資源中并不占優勢,且公立大學優先為土著居民馬來人服務。見YEAN T.S.Internationalizing Higher Education in Malaysia :Understanding,Practices and challenges[R].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2013:51-56.

②C-Bert的定義是:至少部分由外國高等教育提供者擁有的實體機構,以外國教育機構的名義經營,并提供完整的現場學術課程,從而獲得由外國教育提供者授予的學位。見International Campuses.http://cbert.org/resources-data/intl-campus/.

③這些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世界名校中國分校有:西交利物浦大學、昆山杜克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上海紐約大學、溫州肯恩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

④國家在對地區和城市創新力評估的基礎上,自2015年9月7日以來,相繼確定了京津冀,上海、廣東、安徽、四川、武漢、西安、沈陽、成都、杭州和重慶等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

猜你喜歡
國際化大學課程
聚焦港口國際化
金橋(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中國外匯(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h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91国内在线观看|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欧美日韩第二页|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日韩国产 在线| 91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三区在线视频|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天堂|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的一页|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97|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国产激情第一页|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av无码久久精品|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在线播放国产99re| 性欧美在线| 成人亚洲天堂|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性爱网站|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在线精品自拍| 午夜丁香婷婷| 欧美无专区|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日韩第一页在线|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欧美午夜视频|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资源站| 欧美区一区| 国产在线欧美|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成人夜夜嗨|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嫩草国产在线|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专区第一页|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日韩a级毛片| 亚洲无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