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穎 艾布都西克爾· 阿布來提
大連民族大學,遼寧 大連 1166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自1978年我國恢復研究生招生以來,研究生教育迅猛發展,研究生招生規模、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多。其就業問題不僅關乎學生自身發展與學校教育產出,更關乎國家的科技進步。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仍難以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多樣性需求,且研究生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本文旨在了解大連民族大學2014至2021屆計算機技術領域畢業研究生的就業狀況,挖掘其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期能增強對學生的精準幫扶及高質量就業,從而推動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就業工作發展。
對大連民族大學計算機技術領域2014至2021屆畢業研究生進行追蹤調查。男生233人,女生195人,共計428人。其中已落實就業單位的有382人(89.25%)其中自主創業1人;升學、出國17人(3.97%);仍在求職中的有29人(6.78%)。
本次研究數據來源大連民族大學計算機技術領域2014-2021年畢業研究生《就業聯絡表》,使用SPSS統計軟件對前期收集整理的數據進行相關分析。
從追蹤近八年的就業去向統計分析,見表1,就業去向以直接就業為主,占比89.25%,升學、出國人數總計占比3.97%,自主創業人數八年累計1人。八年平均就業率達到93.30%(升學除外)。2019-2021年畢業生就業率較平均水平相差較大,除學制變化影響外,一方面是因為畢業時間短學生處于“慢就業”狀態,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了疫情對就業市場的影響以及就業競爭形勢日趨激烈的事實。表格中同時給出了與初次就業情況相比各年的工作變動率,結果顯示近幾年工作變動率較平均水平不低,這與疫情下就業市場變化較大和研究生本人的就業態度均息息相關。
數據表1顯示,近八年畢業生大量涌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47.64%),專業對口率相對較高,19.63%的畢業生選擇了教育行業,5.76%的畢業生步入了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企業,4.71%的研究生進入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樣有4.71%的研究生選擇了金融業,有7.59%的畢業生進入制造業。這與學生本科專業、個人興趣以及培養單位都有很大的關系。

表1 2014-2021年畢業研究生去向統計
對2014-2021年畢業研究生的就業錄用形式進行統計,近八年里,本校研究生畢業生選擇簽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就業的占比居高且接近半數,八年均值分別為44.12%和47.75%;近三年研究生畢業后的選擇增多,升學、出國、出境以及其他錄用形式占比三年均值達到了7.15%,另外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以及存有的疫情原因影響,近三年求職中的學生占比也逐年增加,分別為5.63%、6.54%、10.69%。
對2014-2021年畢業研究生的就業單位類型進行統計,比較近八年的就業類型占比均值,排在首位的是事業單位,占比均值為25.51%;其次是私營企業,占比均值為16.31%;排在最后的則是機關單位,且統計數據顯示只有近三年畢業的研究生就業單位類型才有機關單位,前五年沒有學生進入機關單位就業;另外,近三年研究生畢業生中選擇“國有企業”“升學”的同學占比高于均值。其中,國有企業近三年占比分別為當年就業單位類型的 11.27%、16.82%、16.79%。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年待就業的學生占比也逐年增加,分別為 5.63%、6.54%、10.69%,見表 2。因此,此時此際,在研究生就業上要拿出非常之舉。

表2 2014-2021年畢業研究生單位類型統計

續表2
大連民族大學計算機技術領域研究生培養單位有8個,分別是環境與資源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設計學院、土木工程學院以及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數據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培養單位畢業的研究生在就業單位的選擇上存有顯著差異(P<0.001)。由此可見,各學院研究生培養機制以及導師培養方式會對研究生就業選擇方向產生較大的影響。
用SPSS分析軟件對不同性別的研究生的就業單位性質進行差異分析,發現性別不同在對就業單位性質的選擇也存有明顯差異(P<0.001)。因此,學校、學院、研究生導師、輔導員應建檔立卡,形成“一人一表”,根據研究生性別提供不同方向的就業幫扶。
以上數據分析和可視化過程,給出了大連民族大學2014-2021年畢業研究生的就業情況,包括歷年就業率、與初就業相比的工作變動率,以及歷年單位性質、單位類型、就業錄用形式、就業去向等,多方面多維度給出了大連民族大學近八年研究生就業狀況分析結果。從分析結果來看,研究生就業需要我們拿出非常之舉才能保住這一“飯碗”。
研究生院要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實施“校院兩級工程”“導師負責制”“輔導員全程陪伴制”,建立畢業生就業保障機制;創新畢業生就業工作方法,如與各大企業取得聯系,建立“大連民族大學研究生就業指導”微信公眾號,學生可直接通過手機投遞簡歷,與心儀公司取得聯系;各培養單位應該針對所開設專業的實際特點,結合社會實際需求,及時開展好在校研究生的職業規劃教育,積極引導學生盡快盡早做好自身的職業規劃。三年的學習時光轉瞬即逝,研究生應該從低年級就開始進行職業規劃并做好就業準備,而這不僅依賴于學生自身意識的提高,更需要加強教育及引導。輔導員要通過班會、職業規劃講座、模擬招聘大賽等方式引導研究生盡早樹立職業規劃意識、挖掘自身的內在潛力、合理選擇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應注重引導學生樹立科學合理、適應社會大環境的職業規劃意識。各研究生導師應充分利用手中資源,把聯系、服務畢業生等校友工作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一方面,學院要了解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反饋意見,有利于學校及時完善和修改對學生的培養方式;另一方面,已畢業研究生更是確保學院在校學生就業的潛在優質資源。家長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堅強后盾,家校聯合則是促進研究生就業的重要舉措。在學生就業過程中家長要多聽取學生自身的意愿,根據學生自身意愿和學校反饋內容及時有效地對學生就業進行指導,積極引導學生就業,避免學生因其虛榮心、好勝心帶來巨大的就業壓力。
畢業生就業問題關乎個人成長、家庭的未來、學校的發展和社會穩定,需要學生、家長、老師、學校、全社會齊心協力,才能幫助其順利實現就業。
如今,高校輔導員大多與畢業研究生年齡相仿、專業相近,高度的同質性增加了彼此交流的融洽程度。輔導員要下沉一線,深入到學生中去,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根據學生的需求做好全程、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平等的溝通,了解學生就業的真實想法,主動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有效輔導,以期畢業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就業壓力。同時,以“早發現,早幫扶”為原則,充分利用好大數據,對學生就業心態和狀況進行排查摸底,制作就業調查問卷,分析學生就業意向,分類指導,精準施策。
研究生導師要在培養全程中做好與兄弟院校和就業單位的對接工作,了解當前專業培養和就業單位對專業知識和學生素質能力的要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就業技能提升、專業知識學習等點對點培訓,以此提升學生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同時,在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就業教育與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起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指導畢業生工作是一項長線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輔導員、研究生導師要綿綿用力,全程陪伴,幫助畢業生擺脫就業困境,實現穩定就業。
在研究生教育中,應將就業觀、職業規劃引導融入各科課程中,時刻向學生傳遞新的就業形勢和相關政策,進行國家關于就業的政策解讀和宣傳,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明確自己面對的形勢,引導學生多維度多角度地正確看待自己,認清自身的優劣勢所在,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
各培養單位可以通過建檔立卡,建立“一對一”和“多對一”幫扶責任機制,完成充分幫扶,同時加大對就業困難學生的資助和關愛力度。根據國家資助政策,鼓勵學生到基層去,到各行業一線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引導學生形成投身基層建設、報效及服務人民的擇業觀。
可以通過交流分享、參與比賽等,收集就業成功學生的案例,為準備就業的學生提供面試技巧、簡歷撰寫方面的實用性建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招生就業處、研究生處、各二級學院可以利用線上交流工具,聯系就業單位,邀請各單位進行云端講座,拓寬研究生就業渠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針對研究生就業工作,培養單位要做到全員參與、全程陪伴、全方位聯動,為學生實現滿意就業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共同助力研究生穩健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