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
(甘肅省金塔縣第四中學,甘肅金塔 735300)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德育在初中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教育階段,教師既要做好智育,也要重視德育,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知識水平。在大思政背景下,德育的實踐性與應用性更加凸顯,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和國家認同。因此,在新的教育時期,初中教師應將德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引入主題德育活動,從多個角度積極滲透德育方面的內容,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喚起學生的道德情感,營造濃郁的學風和校風,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做好鋪墊。
要想落實德育教育,學校的教師和領導必須要重視開發德育活動,給學生提供參與德育的機會,將德育貫穿到日常教學的始終。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初中學校依然把德育當成附屬品,給予德育的課時量較少,學生在德育中獲得的知識更是少之又少,長此以往,不利于初中生良好德育品行的形成。有些學校雖然按照上級要求積極進行德育宣傳,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偷工減料,這樣的做法違背了德育教育的初衷,讓初中生感到德育可有可無,阻礙了初中生的長遠發展。
初中生正處于“拔節孕穗期”的緊要關頭,在這個時期形成的道德品行將會影響學生的一生。隨著大思政教育觀的推行,初中德育教育被提上日程。但是目前的德育模式過于單一,初中教師沿用傳統的德育活動方式,只給學生灌輸德育思想,沒有落實到實踐活動中,讓初中生出現眼高手低的現象。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應該與智育相統一,而初中教師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卻忽視了德育,不了解初中生的思想動態,思政教育陷入僵局,教書與育人成為兩個獨立的環節,使得初中整體教育水平大打折扣。
如今,初中學校都堅持德育為先的育人對策,想方設法地為初中生設計德育活動,旨在提高初中生的道德水平。但是初中教師實施德育后并沒有進行相應的評價,學生不能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德育問題,也沒有找到自己在德育方面的優勢,找不到提升的方向。還有的初中教師總是評價德育活動中的積極分子,對于消極的學生根本不關注,導致班級中出現兩極分化。科學的評價標準應該是堅持“全員評價”“全過程評價”,而部分初中教師只是機械地點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較少,很難在學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初中時代的學生思想活躍,可塑性強,他們的認知和三觀正處于發展時期,只有保持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指導學生客觀地看待世界,看待生活。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受到廣泛關注,而主題德育活動正是重要的舉措之一。初中生在活動中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開拓他們的視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他們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教師在德育活動中要扮演組織者的角色,給學生提供幫助,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為學生的成長創建和諧的環境,真正實現德育目的。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初中主題德育教育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許多新穎的德育活動形式被引入到實際教學中,滿足了初中生的求知興趣,讓他們明白德育是人生當中的重要一課。新課程強調在傳授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滲入德育內涵,通過開展團隊活動、課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區活動等豐富德育形式,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表達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由此可見,主題德育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健康、安全的成長條件,增強初中生對社會的了解,使其感受時代的進步,發揮每個初中生提高道德修養的主觀能動性。
1.調整德育機制,把握學生人格特點。從學校層面來說,應該把主題德育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強化德育改革意識,及時調整德育機制,向初中生滲透“德育養心,運動健體”的思想,搭建良好的教育平臺,使每一個初中生都能夠在德育活動中受到啟發。從教師層面來說,應該把握初中生的人格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德育的時代性和活動性,實現活動引領、知行合一的目標。在工作中,教師要將德育與各科教學融合起來,縱向銜接,橫向貫通,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力和覆蓋面,還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活動管理方案,發揮榜樣的率先示范作用,使初中生在五彩繽紛的主題德育活動中形成勇于進取的精神。因此,必須要多位一體地推進德育實施,讓德育深入學生的心中,使其樹立學習和生活的自信心。
2.改善德育環境,引入網絡教育資源。以前,教師開展德育活動都是依靠口述的方式,先給學生講述活動的要求,然后讓學生按照固定的步驟進行實踐,容易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德育環境缺乏生機與活力。在大思政背景的影響下,初中教師要做好改革和創新,改善枯燥的德育環境,以自我教育為著力點,引入網絡教育資源,實現多元化的育人效果。如在每次主題德育活動開始前,初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相關的背景介紹和活動規則,使學生獲得直觀、清晰的了解,增加了參與活動的熱情,使學校的德育不斷踐行大德育觀。初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先進的網絡資源制作主題德育微課視頻,供學生隨時隨地觀看學習,消除了時間和空間限制,讓學生產生正確的行為動機,加大對德育活動的監督力度。
1.提升教師德育意識,培養使命擔當。主題德育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教師的規劃,在日常工作中,初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學習前沿的德育思想和知識,提高德育教育意識。學習教育并不是學校教育的唯一目標,初中生不僅要成才還要成人。教師要利用網絡資源、專業書籍等充實自己,積極觀察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行為和品德,做好記錄和整合,使每一個主題活動都能夠凸顯時代特色。初中教師還要具有使命擔當,強化為學生服務的意識,端正教學思想,掀起主題德育的新高潮,促進教育的和諧發展。在開展主題德育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用公平、公正的思想對待學生,努力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對于德育活動中表現不佳的學生,教師要做好心理引導,引導他們及時調整自身思維,落實整體化德育工作綱要。
2.加強家校合作力度,使德育深入人心。教師在設計主題德育目標時應該考慮到家長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邀請家長參與到主題德育活動中,給學生增添動力,發揮出家校合作的力度,提高育人的實效性。平時,教師要多與學生家長交流,獲取學生在家中的表現以及學生的愛好等,根據這些內容設計更有特色的主題德育活動,使學生一邊參與活動一邊獲得啟發,為德育教育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特殊家庭的學生有時候會形成錯誤的思想和心理,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做好輔導,溫暖學生的心靈,提高他們抵抗挫折的能力。而且初中教師要多選擇團隊協作型的主題活動,讓這些特殊家庭的學生能夠學會與人相處,分享心得體會,使他們更加相親相愛。
1.開展國學經典進校園活動。德育工作不能只注重表面,要在初中教育教學中有明確的實施成果。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變說教為實踐,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汲取營養,逐步形成現代公民必備的素養。教師可以開展國學經典進校園活動,讓學生身穿漢服進行朗誦,如此不僅增長了誦讀經典的自信,還展現了傳統經典文化的美感和意蘊,便于其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在德育活動結束后,初中教師要評選出“誦讀之星”并且頒發證書。這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激勵,能對初中生在習慣養成和人格塑造上產生積極影響。教師還可以開展道德知識競賽活動、道德主題班會活動、道德講堂活動、道德征文活動等,充分發揮德育的核心輻射作用。
2.開展崇德向善主題活動。中華兒女一直都在奮發向上,崇德向善。隨著社會的發展,初中德育教育也應該以此為標準,開展崇德向善主題活動,使初中生明禮知恥,學會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緒,養成正確的行為規范,成為適應新時代的人才。初中教師可以舉行“書香校園”主題活動,鼓勵初中生以講故事、攝影、社會宣傳等方式,更好地展現學習環境和校園特色,加深對校園的熱愛之情;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初中生要學會把禮儀帶回家,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成為傳播文明的使者;還可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手抄報活動,讓學生將生活中的感悟畫出來,使初中生的思想永葆青春。
1.融合心理健康教育,養成良好素養。德育并不是孤立的,應該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效銜接,初中教師要認真學習大思政教育理念,圍繞現代教育觀點,將主題德育活動發揮到極致,促使初中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打造學校德育品牌。在教育實踐中,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實踐活動方式,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質和潛能,實現互補和共贏。初中生面臨著中考的洗禮,他們會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心理壓力,都想考取一個好的高中。此時,初中教師可以開展成功典范教育,教會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和人生規劃,正確面對挑戰。初中階段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有了新的發育,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不愿意與人溝通。對此初中教師可以開展心理健康宣講活動,給學生介紹成長中出現的身心現象,做好心理干預和咨詢。
2.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提升辦學品味。新時期的德育教育一定要體現寓教于樂,營造開放、包容、自信的發展環境,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樹立自尊、自立和自強的意識,為全面打造和諧校園提供有力保障。如為了弘揚法制精神,學校可以開展法制教育主題活動,邀請法律方面的專家到學校進行演講,一方面給學生擺事實講道理,另一方面解答學生出現的困惑。這樣的演講既有思想高度,又有實踐意義。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社會,網絡的盛行給初中生學習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弊端。有些初中生沉迷網絡,荒廢了自己的學業。為此,初中教師可以舉行校園歌謠主題互動,鼓勵初中生自主創編歌曲,在歌詞中融入對學生文明上網的教育信息,不斷凈化校園文化環境。
1.推行星級評價模式,激勵學生成長。主題德育活動結束后,初中教師要做好評價活動,堅持具有多元化和準確性的評價,建立健全評價體系,積極推行星級評價模式,讓初中生盡情享受德育活動的樂趣,獲得成長的動力。學校可以實施“雛鷹爭星”德育評價活動,給初中生設置五個評價之星,分別是“禮儀之星”“衛生之星”“誠信之星”“愛國之星”和“特長之星”。教師應按照標準和細則落實評價,給學生提出相應的分值,在學生之間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初中生會根據教師的評價標準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行,班級中的學困生也能夠積極活躍起來,參與到主題德育活動中,學生的進取精神得到激發。
2.建立學生成長檔案,促進自我完善。一提到德育,有些教師會認為就是常規管理,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德育的內容很豐富,也很深奧,需要進行持續的研究和實踐,挖掘有效的德育資源,提高德育的地位。初中教師要為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將初中生在德育活動中的表現、態度、成果記錄下來,并且錄制活動的視頻,將他們作為期末評價的依據,促進其自我完善,以先進帶動后進。教師要定期更新成長檔案,使德育教育更加規范化、人性化,使學生仔細審視自己的成長經歷,將自身潛力充分挖掘出來。教師可在期末舉行學生成長檔案展示活動,為每個學生的成長檔案寫上寄語,設計成精美的成長檔案冊,給其成長留下美好的記憶,促進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在現代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對德育教育提高關注度。初中教師應該以“大思政”理念創新育人格局,優化人才培養目標,關注德育實踐操作,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同時,應該積極實施多樣化的主題德育活動,實現全員參與、全方位推動,打好“組合拳”,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使初中生感受到學校文化所帶來的感染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