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王蘭鳳
蘇州位于長三角區域經濟中心,發展活力蓬勃、創新精神沛然,實體經濟土壤殷實、對外開放浪潮澎湃,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滋養著靈動、包容和厚重的金融業基因。植根姑蘇,立業金融,從扎根一隅到花開全省,從翻牌改制到A股上市,從起步于一家農信社到成長為長三角地區一股優質金融力量,蘇州銀行十余年孜孜耕耘,以獨有的“蘇式匠心”,書寫了一段牢記初心使命、勇于擔當作為、助力區域騰飛的奮斗歷史,在中國金融業版圖上踏出了引領革新的鮮明印記。
2010年9月28日,蘇州銀行“翻牌成立”,成為全國唯一一家由農商行改制為城商行的單位,也是唯一一家總部設在蘇州的城市商業銀行。肩負社會殷切期望與重托,蘇州銀行以開拓者的激情和勇氣,以探路者的智慧和力量,深耕蘇州,面向江蘇,融入長三角。十余年砥礪前行,堅守“服務中小、服務市民、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市場定位,在百舸爭流的銀行業競爭大潮中,蘇州銀行奮楫當先、立足本土、擁抱變革,以金融之實踐傳承工匠精神,以普惠信念見證城市發展,在專注、專業、特色化的發展大道上不斷前行。
第一,資產規模大步攀升。截至2022年6月末,蘇州銀行資產規模突破5000億元大關,相當于成立之初9個“蘇州銀行”的體量;存款規模超3000億元,是成立之初的8.4倍;貸款規模超2000億元,是成立之初的10倍。第二,盈利能力持續上揚。蘇州銀行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08.29億元、凈利潤32.87億元,與2010年相比分別增長6.76倍和4.38倍。第三,風險底盤不斷夯實。截至2022年6月末,蘇州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90%,較年初下降0.21個百分點,達到2014年以來最優水平。撥備覆蓋率達504.93%,撥貸比為4.56%,風險抵補能力充足。不良率控制和撥備水平已處于上市銀行第一方陣、江蘇省內法人城商行首位。第四,業務模式創新突破。開放式、平臺化業務“從無到有再到優”,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常熟服裝城項目、明智達平臺、三資監管平臺等一系列產品打響了蘇式平臺金融品牌。第五,經營版圖有序拓展。在江蘇省內下設12家分行,經營機構共170家,從城市一隅發展到基本覆蓋全省;發起設立4家村鎮銀行、蘇州金融租賃公司;2019年,跟隨蘇州國際化發展的步伐,新加坡代表處成立,尋求服務“走出去”的蘇企新路。
順應時代大勢,蘇州銀行于2015年率先啟動全面的事業部變革,“以客為尊”重構專業化、精細化的高效組織架構,成立公司銀行、零售銀行、金融市場、數字銀行四大專業化經營的事業總部“四輪驅動”,平臺化、智能化的中后臺服務體系“一軌支撐”的先進管理模式。2020年,蘇州銀行繼續推動“事業部變革2.0”優化升級,深化“總行管總、總部組建、區域主戰”的高效能組織。以“客戶體驗友好、合規風控有效、數據驅動轉型、特色專營突破、精準管理賦能” 五大戰略制高點為引領,圍繞“雙循環”新格局積極搶抓戰略疊加機遇,緊密貼合蘇州市和省內產業需求,在產品、服務、機制上加快創新,奮力向“蘇州市區主流銀行、蘇南蘇中特色銀行、蘇北質量最佳銀行”戰略目標邁進。
從農村信用社一路走來,改制成為城商行,蘇州銀行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始終以奮斗者的姿態直面一次次挑戰、一道道難關。終日乾乾,初心不改,蘇州銀行將“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鐫刻入血脈機理,始終致力于為蘇城百姓提供專業又貼心的金融服務。
在完善民生金融體系進程中,以自我發展反哺地方百姓,以自身專長擴充民生“內存”,是蘇州銀行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天然使命,也是不斷提升服務質效的本職動力。社保卡發卡作為民生工程的一出重頭戲,蘇州銀行始終以馳而不息、奮發前行的姿態,竭盡所能地扮演好自身的金融角色。自2011年起獨家承擔蘇州小市區域社保卡的發卡職能,持續打造完善的社保卡服務體系。面對社保卡全省統一的新趨勢,蘇州銀行第一時間響應政府關于第三代社保卡發行工作的相關要求,超前部署、精心籌備,以全身心、滿負荷的狀態迎接“三代卡”的到來。2021年5月20日,蘇州市全面發行江蘇省第三代社會保障卡的“第一槍”打響了!起跑就是沖刺,開局就要爭先。蘇州銀行凝聚奮斗合力,憑借永不言棄、敢拼能贏、眾志成城的蘇行精神,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經過一年多的奮斗耕耘,目前蘇州銀行已累計完成三代社保卡制卡327萬張,三代卡業務已遍布全省。
蘇州銀行秉承社保卡“記錄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的發卡初衷,積極推動社保卡功能及服務創新。深耕本地民生服務,以特色化優質服務為基礎,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圍繞智慧繳費、智慧醫療、智慧工會、智慧食藥監等特色項目,打造彰顯蘇州銀行文化內涵的智慧品牌。
第一,“智慧繳費”提供一站式支付渠道。基于蘇E付的“智慧繳費云平臺”,支持學費、物業費、黨費、停車費等各類生活繳費場景。第二,“智慧醫療”精準切入民生金融。“健康蘇州掌上行”和“健康園區”醫療服務平臺,集成預約掛號、掌上支付、報告查詢、專家排班等功能,“蘇醫慧”項目已對接全市34家醫療機構,10家社區衛生中心,累計服務5144萬人次。第三,“智慧工會”構建新型線上服務形態。配合市總工會,面向市工會會員搭建起“蘇工惠”頻道,通過專享保障、幫扶服務、教育培訓、專項服務、文化生活和消費優惠六大類共16項功能,提供移動便民服務。第四,“智慧食藥監”加碼食品安全。與市食藥監局聯合打造食品安全溯源平臺,以移動支付為媒介,建立農產品追根溯源、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機制,守護市民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相較于國有大行,中小銀行在資金實力、信貸資源、網點分布、創新開發能力等方面都不占優勢。中小銀行資金成本相對高于大行,面對國有大行的競爭,在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的同時,必須考慮商業可持續性的問題;在網點區域上受到限制,必須考慮地區行業風險的影響;自身的創新開發能力不如大行,必須考慮普惠產品及服務供給后勁的問題。但作為國家金融體系的“毛細血管”,中小銀行在普惠金融服務中也有著自身優勢。
一是具有打法靈活的主動優勢。相較于大行,中小銀行機構設置簡單,組織架構緊湊,自主可控性強,決策鏈條較短,能迅速對市場信息作出反應,更能滿足普惠金融方便快捷的要求。二是具有謀定后動的精準優勢。受經營規模、風險集中度等因素影響,中小銀行易于聚焦中小微客戶,獲取客戶的“軟”信息。同時,中小銀行區域性特點突出,更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精準優勢和文化優勢。三是具有區域科技金融圈的融合優勢。當前金融科技創新氛圍濃厚,中小銀行可以充分發揮區域性本土銀行的政策、地域、人文優勢,將現代科技力量融入本土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政務服務,以及市民百姓衣食住行、游教娛樂等民生場景,執金融科技之筆,重繪普惠金融生態圈,提升服務實體、服務民生的能力。
蘇州銀行作為蘇州本土的法人城商行,自翻牌以來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金融業務的支持保障力度,助推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一是深耕本土區位優勢。厚植長三角經濟圈核心區位發展土壤,良好的經濟環境帶動制造業、服務業、現代農業以及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環境、民生等社會事業的發展。依托“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和自貿區建設等國家發展大局,與江蘇各地經濟文化血脈相連,成為蘇州銀行高質量發展、構建中小服務、民生服務等普惠金融的不竭動力。二是以事業部變革構建組織架構優勢。蘇州銀行率先在城商行中試點事業部變革,前中后臺定位明確、責權利統一、管理層次扁平化、決策和創新反映高效快速的營運模式。事業部變革后,專業的人才聚焦專業的事,強化普惠金融垂直管理。三是搶占金融科技戰略高地。依托科技賦能,蘇州銀行不斷搶占金融科技戰略高地。一方面,發揮地方法人優勢,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以互聯網思維構建平臺化批量獲客模式;另一方面,借助新科技的開發運用,發展金融科技,促進創新,注重風控優先和科技賦能,達到降低作業成本、提升業務效率、提升競爭能力的目的。目前,蘇州銀行普惠金融貸款余額已突破500億元,迎來普惠金融業務發展新的里程碑。
近來,“碳達峰、碳中和”成為熱門詞匯,國家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一戰略目標正催生綠色金融領域的不斷創新。前不久,蘇州市被列入“十四五”時期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城市名單,“綠色”成為城市發展的最亮底色。
作為扎根蘇州本土地方法人銀行,蘇州銀行錨定目標,力求實效,秉持以金融服務支持綠色發展的理念,在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加快轉型發展步伐,聚力打造“綠色鄉村”“綠色智造”“綠色消費”,建成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綠色金融全面品牌序列,建立覆蓋綠色信貸、綠色直接融資與碳金融的多層次立體化業務體系,綠色融資規模和占比實現快速增長,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2022年5月,蘇州銀行正式簽署了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成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組織成員,“綠色銀行”成為蘇州銀行的一張亮麗名片。截至2022年6月末,蘇州銀行綠色融資余額為159億元,較年初增長46億元,增幅達40.57%。
第一,助力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綠色制造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蘇州積極探索綠色制造發展路徑。蘇州銀行積極響應市政府號召,以實際行動聚焦“綠色智造”,賦能中小企業綠色轉型發展,積極支持國家優先支持和扶持發展的綠色制造行業客戶,同時大力支持企業綠色直接融資。第二,賦能“三農”產業綠色發展。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推動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蘇州銀行深入研究全市各區域農業產業特色和政策導向,提供特色化“綠色鄉村”金融產品,增加金融資源供給,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第三,推動普惠金融低碳轉型。蘇州銀行將推動中小微企業低碳轉型作為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融合發展的重要方向,助力“蘇碳融”等特色產品推廣,在蘇州大市范圍落地首筆“蘇碳融”業務,以“綠色普惠”金融品牌切實解決中小微企業低碳轉型過程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第四,支持清潔能源產業發展。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命脈,發展新能源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重要支撐。蘇州銀行為支持綠色清潔能源推出了“光伏貸”等產品,貸款資金可用于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等所需資金。解決了新能源項目因投資回收期長、投資回報率低而融資難的問題。第五,推動“綠色消費”服務創新。蘇州銀行積極開展綠色消費信貸產品創新,開發綠色住宅按揭貸款等,助力節能環保產品消費升級。推出蘇州銀行RUN卡,以步數兌換碳減排量,進而兌換信用卡積分,構建綠色低碳動態權益,引導客戶綠色出行。同時,結合網絡商城等平臺建設,積極支持網絡和實體零售企業擴大節能環保產品銷售。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蘇州是長三角經濟圈重要節點城市,與上海、浙江共建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并以上海為龍頭,深度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不僅如此,蘇州也是國內制造業體系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為完備的城市之一,蘇州市委、市政府加快智能制造升級與數字化轉型,高端制造、生物醫藥、納米新材料等領域已經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蘇州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全國第一。
蘇州銀行始終堅持深度融入區域發展,扎實推進改革創新,優化服務方式,立足區域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地區工業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釋放,以傳統產業升級、新動能企業成長為契機,積極服務長三角制造業集群。蘇州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和監管導向,持續加大制造業貸款的信貸投放和金融支持,重點聚焦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四大先導產業,作為服務制造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優先支持小微、民營、制造業企業融資與各類金融需求,積極服務地方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大對工業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研究探索,以及制造業產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發展方向,圍繞制造業客群做好綜合服務。
一是堅持戰略,傾斜資源,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蘇州銀行集中各項資源,優化考核激勵機制,加大制造業企業的支持力度。2022年繼續將制造業作為重點投放領域,并對先進制造企業設置了獨立的準入標準、審批通道和風險容忍政策。打造專業化服務團隊,滿足先進制造企業金融服務需求。二是創新產品,優化服務,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蘇州銀行推出智改數轉專項金融產品“蘇智貸”,通過“銀行+擔保公司”的風險分擔模式,對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積極協同對接各區縣工信局、財政局、金融局等主管部門,制定具有區域特色的定制化服務方案與產品。同時,積極配合蘇州市制造業“智改數轉”宣傳推廣工作,協助市工信分層開展各項政策培訓。三是加強客戶走訪,落實科技中小企業對接專項行動。蘇州銀行積極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銀企融資對接專項行動”,逐戶走訪、精準賦能,根據企業需求量身定制專屬金融服務方案,提供“創業有為”“成長有為”“財資無憂”“生活無憂”四位一體綜合服務。線上線下、多點觸達,通過微信“小蘇銀號”小程序收集企業金融需求,在線匹配專屬顧問,一鍵直達。同時,全力打造“一卡一貸一平臺”人才金融服務體系,打造“衣食住行+金融”五大類貼心暖心項目,營造人才企業發展的金融生態圈,做人才身邊有溫度的銀行。
作為中小銀行,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自身重塑、加速升級迭代成為擺在蘇州銀行面前的一道“必選題”。蘇州銀行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早在2016年就提出數字化轉型構想,并從單點業務痛點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初步探索。自2020年起,蘇州銀行從董事會層面提出了全面數字化轉型要求,制定數字化轉型整體規劃,明確將數字化轉型定位為全行的“主軸戰略”及“主席臺工程”,建立完整的數字化轉型推動組織機制,董事長親自掛帥,推動全行數字化轉型。蘇州銀行將數字化轉型定位為支撐其他戰略目標達成的主軸戰略,以“人+數據”雙輪驅動,提出了“三優三提三化”的轉型目標。對客戶實現“三優”,即優化客戶體驗、優化價值產出、優化客戶關系;對員工實現“三提”,即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個人獲得、提升工作體驗;“三化”即以數據驅動,強調數據基礎現代化、數據應用智能化、業務經營數據化。
公司金融領域。蘇州銀行解鎖公司客戶深度經營密碼,依托行業專精實現高質量獲客,通過客戶綜合化經營深挖集群綜合價值,并通過產品服務定制化綁定客戶進行長周期經營。一方面,打通部門豎井,強化業務協同與聯動,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綜合服務方案,提升客戶價值貢獻;其次,根據不同客戶的特點,洞察客戶需求,提供適配產品,提升客戶體驗,深度融合企業經營過程與場景,增強合作黏性,從而幫助一線從短期“做單”向長期“做客戶”轉變,從“供給側思維”向“需求側思維”轉變。
個人金融領域。蘇州銀行從客群經營范式、系統配套支撐、場景落地速贏三個層次打造零售客戶智慧經營體系,全方位整合客戶數字化經營鏈條,實現在客戶經營理念層面,從依靠擴網點、增人力的線性增長模式,向總行賦能的乘數增長模式的轉變;實現在客戶經營打法層面,從關注產品銷售向關注客群經營轉變;從各部門散點式、隨機性的數字化嘗試,向零售條線體系化、規模化的數字化經營的轉變,深度挖掘個人客戶價值。
數字人民幣總體運營框架采用“央行—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公眾”的雙層運營體系,即“二元體系”,中小商業銀行在該體系中處于2.5層。蘇州是數字人民幣的首批試點城市,多措并舉不斷鞏固和擴大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成效,提振消費信心,構建發展新格局。
發展數字人民幣是國家的一項重要金融戰略。積極參與數字人民幣,不斷豐富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尤其是服務地方經濟和普惠金融方面的應用場景,是蘇州銀行作為一家區域性金融機構義不容辭的責任。蘇州銀行始終保持創新性與敏感性,搭上試點城市快車,成為全國首家參與數字人民幣流通領域的非運營機構城市商業銀行。積極配合蘇州市委、市政府落實數字人民幣的各項深化試點工作,以用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以實現為目標,先行先試,通過對接多家運營機構來提升自身數字人民幣的對客服務能力,在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對公錢包和商戶受理等各個領域做到多家運營機構互備,積極探索數字人民幣子錢包與硬錢包應用,加強對數字人民幣業務管理和風險控制,不斷深化場景應用與推廣,形成蘇州銀行數字人民幣的特色服務優勢。
為進一步鞏固蘇州地區數字人民幣先發優勢,蘇州銀行與長三角數字貨幣研究院合作共建數字人民幣生態服務實驗室,進一步促進區域生產生活場景與數字人民幣環境體系的有機融合;與長三角量子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共建量子科技數字金融應用聯合實驗室,探索打造金融與量子科技相融相生的生態范式。蘇州銀行致力于整合金融生態場景,協同本地科技企業,共同探索孵化硬核創新科技。蘇州銀行和蘇州清聽聲學聯合實驗室合作開發“智能防干預柜臺對講系統產品”,目前已投入使用。
蘇州銀行將堅持高質量發展步伐,堅持深化改革之路,繼續回歸金融服務本源,始終將客戶和科技作為發展核心,不斷摸索、勇于創新,爭當支持實體有為銀行、市民百姓貼心銀行、金融科技伴飛銀行,全力打造新時代最美普惠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