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超 邵蓮
摘要:小學教育資源的空間分布影響著基礎教育配置的公平性,文章基于地理學空間角度,采用黑龍江省2019年小學教育資源統計數據,運用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通過加權求值得出省內十三個地市(區)小學教育資源配置指數,并通過相關性分析得出主要影響因素。結果表明:一是小學教育資源水平整體呈現“北高南低”的趨勢,并集中連片;二是小學教育資源配置水平與城鄉就業人口比重呈正相關,與人口密度呈負相關。
關鍵詞:小學;熵值法;教育資源;空間配置
中圖分類號:G65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7-0067-03
小學教育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對實現區域內教育優質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國外對教育資源分布的研究主要在社區教育資源的組織結構方面,Hashir Tanveer通過GPS技術建立公立學校系統與居民區之間的聯系,運用最近鄰、K函數、Spearman分析等完成對教育資源的空間重構;Donald R·Winkler通過研究亞松森20歲~24歲成年人受教育的年限來判斷城市與鄉村教育資源分配差異;Siegel Hawley通過研究里士滿校區劃分與種族社區之間的關系,判斷出不同種族享有的社區基礎教育資源差異。
國內對教育資源分布的研究主要在空間優化布局方面,蔡文伯利用DEA模型來估算教育資源配置效率,趙林利用熵值法與多目標加權求和法測量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水平,于璇通過建立Dagum基尼系數以及擴展的分布動態學模型來評價教育資源地區分配差異,岳昌君運用基尼系數法研究省際間的教育發展水平差異。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以黑龍江省為例,通過建立熵值法與多目標加權求和法測定省內13個地市(區)小學教育資源指數,并利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來判斷影響省內小學教育資源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為完善黑龍江省基礎教育資源配置、提升省內教育發展水平提供參考依據。
1.數據來源
本文所選取的指標數據由黑龍江省統計局 2020年統計年鑒和黑龍江省教育廳提供。
2.研究方法

3.指標評價體系
本文以黑龍江省小學教育資源的地區分布為主題,從教育資金投入、師資隊伍、辦學條件三個方面,選取小學的教育資源配置情況進行區域差異分析。教育資金投入決定了辦學的總體條件和發展潛力,目前基礎教育資金投入主要是來自地方政府,教育支出是地方政府公共財政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師資隊伍是教育人力資源的重要參考,是教育優質發展的重要保障,師資隊伍水平可以通過師生比例、專任教師比例、教師學歷合格率、中級以上職稱占比等指標來體現。師生比是反映教育結構是否合理的關鍵性指標,專業教師比例是反映教職工的整體結構的重要參數,教師學歷合格率和中級以上職稱占比則反映區域內優質人力資源的情況。基于以上情況,參考國內外對教育資源評價已有的研究,本文構建了黑龍江省小學教育資源配置評價指標體系(表1)。

1.小學教育資源配置水平結果
按標準差分類可以將小學教育資源配置水平指數等級分為四類,指數標準差在1.5std以上為高等級、0.5-1.5std為較高等級、-0.5-0.5std為中等級、小于-0.5std為低等級。
從總體上看,黑龍江省小學教育資源配置水平呈現“北高南低”的特點,大興安嶺地區教育資源配置水平為高等級,較高等級的是伊春市、黑河市,中等級的是鶴崗市、綏化市、雞西市、雙鴨山市、牡丹江市,低等級的是七臺河市、哈爾濱市、佳木斯市、齊齊哈爾市、大慶市。
從空間分布上看,小學教育資源配置等級具有中心性原則。北部以等級最高的大興安嶺地區為中心相連成片,包含黑河市、伊春市形成北部較高等級區;南部則形成以大慶市為核心的“齊齊哈爾市—大慶市—哈爾濱市—七臺河市—佳木斯市”帶狀小學教育資源配置低等級區,低等級區所處的地市是嫩江、松花江流經的主要地區,因此也可以稱為“松嫩流域低等級區”,而在低等級區的南北兩側形成西南部“牡丹江市—雞西市—雙鴨山市”中等級區和中部與較高等級區相鄰的綏化市、鶴崗市中等級區。幾大區域彼此相連,共同形成了黑龍江省小學教育資源配置等級圖。
從二級指標上看,9類二級指標中大興安嶺地區在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生均建筑面積、生均儀器設備資產、生均圖書4個分項省內排名第一,伊春市、綏化市、七臺河市、齊齊哈爾市、鶴崗市分別在師生比、專任教師中級以上比例、專任教師占比、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生均教育經費上省內排名第一。
在高等級區內,大興安嶺地區的辦學條件是全省最好的,生均建筑面積是哈爾濱市的二倍,生均儀器設備資產是齊齊哈爾市的三倍,生均圖書數量是齊齊哈爾市的二倍,生均教育經費排名第四,但是在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上僅排名第十二位,和專任教師占比排名相同,是影響其小學教育資源配置水平指數的主要因素。
較高等級區內,伊春市在生均教育經費、師生比、學歷合格率以及辦學條件中排名靠前,但是在專任教師占比和中級以上職稱占比排在第十三名,是影響其總體排名的主要因素;黑河市在生均教育經費、師生比、教師學歷合格率、中級以上職稱占比和生均建筑面積五項排名靠前,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比例排名第九。
在中等級區內,鶴崗市在專任教師占比、生均儀器設備資產和生均圖書三項排名靠后;影響綏化市小學教育資源配置指數主要是辦學條件三個分項;雞西市和雙鴨山市各項指標在全省均處在中間水平,分布在第三至第十位;牡丹江市在生均教育經費、學歷合格率和中級以上職稱占比三項排名靠后,這是影響其小學教育資源配置指數的主要因素。
在低等級區內,七臺河市在生均教育經費、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師生比、學歷合格率、生均儀器設備資產排名靠后;哈爾濱市生均教育經費排名第十一位,師生比和中級以上職稱占比排名第十二位,生均建筑面積排名第十三位,只有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比和教師學歷合格率排名第三,處在靠前位置;佳木斯市只在生均建筑面積和生均儀器設備資產兩項排在第五位,其他指標都處在中后位置上;齊齊哈爾市除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最高外,其他指標均在第七名之后,尤其是師生比、生均儀器設備資產和生均圖書三項排名在最后;大慶市9項二級指標中僅專任教師占比排在全省前五位,而影響大慶市小學教育資源配置指數最大的分項是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僅為1.42%,比最高的齊齊哈爾市低了10.9個百分點。
2.影響因素分析
為了分析小學教育資源配置影響因素,本文結合黑龍江省教育資源配置基礎現狀,參考國內相關學者的研究,選取了人均GDP、人口密度、城鄉人口就業比重作為分析項,利用Pearson相關性進行分析。
結果表明黑龍江省小學教育資源水平與城鄉就業人口比重相關性最大,呈顯著正向強相關,與人口密度負向強相關,與人均GDP弱相關。這種結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城鄉就業人口比重代表著一個地區的城鎮化率,結合黑龍江省的人口分布特點,北部地區人口稀少,居民城鎮化水平高,南部地區人口稠密,居民城鎮化水平低,從而形成了小學教育資源配置指數“北高—南低”的特點。二是地市級經濟水平未能有效轉化成教育資源水平。從全國角度來說,經濟水平很大程度上可以影響教育資源水平的提高,而從黑龍江省地市級層面來說,人均GDP最高的大慶市,其小學教育資源水平排在全省最后一名,生均教育經費排名第十,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也排在十三個地區中的最后一名,未能實現社會經濟產值向教育支出費用的轉化;而作為人均GDP排名第二的哈爾濱市,其小學教育資源水平則排在全省第十位,雖然其教育經費占到公共事業經費中的10.84%,但是生均經費不足13 000元,排在全省倒數第三位,因此人均GDP與小學教育資源配置水平聯系不緊密。
(1)空間格局上:黑龍江省小學教育資源配置水平形成明顯的“北—南”分層結構,并且具有集中連片的特點,配置水平等級依次對應為“北高—南低”,處在中南部地帶的“松嫩流域低等級區”小學資源配置水平最低,成為影響省內小學教育資源配置均衡高質量發展的關鍵。(2)影響因素上:影響省內小學教育資源配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區內部的城鄉教育資源的差異。城鄉從業人口比重成為最大的影響因素,其次是人口密度,而與人均GDP關聯性較弱。因此,加大南部地區的城鎮化水平以及增加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比例,將會對省內小學教育資源配置均衡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HashirTanveer,TimoBalz,Neema Simon Sumari,Rafi-us Shan,Haf saTanweer .Pattern analysis of substandard and inadequat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in urban-rural areas of Abbottabad[J].Geo Journal,2020(05).
[2]Donald R Winkler.Th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Paraguay: Implications for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J].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1980(01).
[3]Siegel-Hawley G.Race,choice and Richmond Public Schools: New possibilities and ongoing challenges for diversity in urban districts[J].The Urban Review,2014(04).
[4]蔡文伯,宋登嬌.我國縣域小學教育資源配置的空間特征測量與分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1(05).
[5]趙林,呂曉,于偉,王志慧,吳殿廷.山東省基礎教育資源配置時空演變特征與影響因素[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8(06).
[6]于璇.我國高中階段教育資源配置的地區差異、動態演進與趨勢預測[J].教育與經濟,2021(03).
[7]岳昌君,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差異對教育資源配置的影響[J].教育與經濟,2003(01).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Allocation of Primary Education Resourc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Entropy Method
Song Zhichao, Shao Li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Mudanjiang 157011, China)
Abstra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education resources affects the fairness of basic education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geographical spati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uses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primary education resourc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2019, uses the entropy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index weight, calculates the allocation index of primary education resources in 13 cities (districts) in the province by weighting, and obtain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through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 the overall level of primary education resources shows a trend of "high in the north and low in the south", and is concentrated and continuous; second, the allocation level of primary education resource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mployed population,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pulation density.
Key words: primaryschool; entropymethod; educationalresources; spaceconfigu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