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藝霏 肖亞紅 張曉龍 曾鑫
(1.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湖南 株洲 412001;2.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株洲 412001;3.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5)
面對新時代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機遇和改革的新挑戰,深化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創新團隊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提高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實踐動手能力,優化教學創新團隊教師隊伍結構,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和“教練型”教師隊伍,是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發展改革的一項迫切任務。職業教育之所以有較高的就業率,原因就在于其鮮明的職業特色,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既然職業院校要求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強,那么職業院校對教師的要求就應該更高,比如要求汽車類專業教師能在實訓室里進行實訓操作示范,同時也要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訓項目中,這就需要通過企業實踐等多種方式來提高汽車類專業教師的動手能力。
2019 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提高職業院校教師的動手能力,要求教師每五年有6 個月的實踐經歷,在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要提高有企業經歷教師的比例,為達到此目的可以采取以下四種途徑:第一,引進企業技術人才進入學校擔任專職教師。企業人員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學校教學改革大有裨益,但企業人員的學歷和理論知識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學校花一定時間培養。第二,柔性引進一批企業人員到學校作為兼職教師。兼職教師的到來可以彌補專職教師缺乏實踐能力的問題,但對企業兼職教師的管理難度大,且教學水平參差不齊,需要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約束。第三,請校企合作品牌的培訓師來錘煉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通常校企合作企業會通過企業師資水平認證,提高學校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但通過企業認證的教師往往是少數,而且有時實踐深度有待加強。第四,選派相關教師到企業實踐。專任教師在學校已過了教學關,其理論水平、教學能力、綜合素質都達標,唯一欠缺的就是動手能力,通過到企業實踐的方式對其進行錘煉,教師的動手能力會達到一個新高度。為了解決“雙師型”教師隊伍中部分教師存在的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往往采用這四種途徑來解決,但前兩種途徑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校企合作培訓師的方式又非常有限,所以到企業實踐是職業院校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一條最有效的途徑。
汽車類專業教師企業實踐首選是4S 店和綜合性汽修廠,此類企業可以提升教師的汽車售后服務實踐能力,綜合性汽修廠和汽車4S 店的汽車營銷、機電維修、配件管理、服務顧問、汽車金融等都是崗位實習的主要崗位,教師可以通過在這些崗位的實習得到實際工作經驗。為了增強學生面對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需要教師言傳身教,若是教師沒有在企業從事過相關工作,在進行實訓項目演示時底氣會不足。而大多數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企業的歷練,沒有相應崗位的實踐經驗,也不能親自示范操作,這樣就會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汽車類教師到企業實踐需要教師在維修車間真正頂崗,開始時可以跟著師傅跟崗鍛煉,接下來就需要承擔一名主修師傅的工作。比如,要由教師作為主修帶著幾位學徒工工作,教師要能夠做到指派工作、恢復故障維修、與客戶進行良好溝通;在銷售展廳要作為銷售顧問頂崗,開始時可以做銷售顧問的助手,接下來就要作為銷售顧問單獨接待客戶。
汽車類專業教師的企業實踐還可以選擇科研院所或企業研發部門,這個崗位可提升教師的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在科研院所教師可以加入科研團隊或項目組,參與企業科研攻關或成果轉化,在項目組內擔任具體研發或課題研究工作,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后,成為項目組核心成員或骨干。
教師企業實踐是提高在校教師動手能力的有效途徑,但目前在高職院校推行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存在某些困難,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普遍比較欠缺,存在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職業院校教師的工作強度很大,因而很多學校難以招錄到足夠數量的專業課教師。同時,近幾年大規模擴招,學生數量增加的速度遠遠高于教師數量增加的速度,造成教師數量滿足不了學生數量增長的需求,特別是汽車類專業課教師更是如此。
教師企業實踐的積極性不高,造成實踐效果欠佳。一是與學校績效考核相關。有些學校課堂質量的高低對教師績效沒有太大影響,所以教師就沒有到企業實踐的積極性,因為無論去企業實踐與否,課時津貼的高低區別不大,而且去企業實踐期間還可能無法完成學校的工作量,造成收入降低,這樣勢必影響教師企業實踐的積極性。二是尋找對口的企業較難。對于汽車類專業的教師來講,多數可以尋找4S店,但由于多數教師實踐能力不強,而去企業實踐時間又短,只能走走看看,不能真正參與作業,造成實踐的效果不太理想。三是教師多數不適應企業的嚴格管理。高職院校的教師多數不需要坐班,進入企業后需嚴格遵守企業的作息時間,一些教師不能很好地適應。
一些企業不愿意接受教師來廠鍛煉,一是教師到企業不能夠長期工作,一般是做一兩個月或是五六個月,而且按學校的要求需要定期輪崗,剛剛熟悉的工作流程還沒有完全掌握就要到下一個工序,不能給企業創造效益,有時反而會影響企業的生產秩序和經濟效益。二是有些研發企業的技術工藝和核心技術涉及技術保密,企業會擔心技術外泄,對教師到企業實踐不能做到積極支持和配合。三是教師來到企業后因食宿等相關問題有可能還會給企業增加負擔,教師的安全等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解決汽車類專業教師企業實踐面臨的問題,需要校企政師四個方面同時發力。
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發布的大背景下,學校要有相關頂層設計,要從政策層面挖掘人力資源的潛力。比如要盡量減少管理人員,增加一線教師的數量,只有將教師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學校才有可能做教師企業實踐的安排,這就需要完善學校的治理體系。同時,學校要出臺相關教師企業實踐的激勵制度。例如,在動員、管理、考核、待遇、評價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特別是到企業實踐的教師待遇不應該比在校上課的教師低,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應該比在校教師更高,因為到企業實踐的教師付出了更多勞動和個人時間,要在課時津貼等方面有所體現。教師到企業實踐不應該是走過場,應該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到企業實踐的前、中、后期都要有考核指標。
企業要從社會責任感和用人需求上給予教師到企業實踐相關優惠政策。校企合作和信息化建設是目前職業院校發展的有效途徑,職業院校要做好校企合作,就需要多出政策、多出機制,吸引企業積極參與。當然,企業從自身長遠發展考慮也要和學校合作,因為企業永遠需要人力資源,需要學生不斷補充到企業中去。同時,學校教師還可以利用自己的科研能力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達到校企雙贏的目的,因為盡管學校教師不能直接為企業創造效益,但教師可以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企業,發現企業自身難以發現的問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指出要以制度創新為目標,平臺建設為抓手,推動建立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改革推進機制,通過幾年努力,建設50 個產教融合城市,一批產教融合行業,一萬家以上的產教融合型企業。國家層面有政策,需要各級政府在建設產教融合型城市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政府部門確實落地執行“金融+土地+財政+信用”的組合式激勵,完善政府投資、企業投資、債券融資、開發性投融資和產業投資基金等支持,要給企業政策傾斜和經費支持,要讓那些為職業教育做出貢獻的企業受益,要讓那些真正支持教師實踐的企業得到實惠。
教師本人要端正到企業實踐的態度,從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層面考慮,激發出自身的內升動力。企業實踐應建立在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是教師自身的意愿,而不是被強迫去企業鍛煉和學習。企業實踐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雙師型”教師,學校和教師本人都應重視。
如何保障汽車類專業教師企業實踐的順利實施,國家層面有《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但首要的是校級頂層設計如何做,也就是需求分析和政策導向。目前,盡管學校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上下大力氣做事,但培養出的學生與企業需求脫節仍是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主要瓶頸,同時職業院校師資缺乏的問題依然嚴重,在這種背景下,如何規劃學校教師的企業鍛煉就尤為重要。除此之外,還要考慮以下問題:學校應不應該讓教師到企業實踐、學校有沒有能力讓教師到企業實踐、學校的教師愿不愿意到企業實踐等。首先,解決學校層面的頂層設計問題,學校要建立激勵制度,讓有到企業實踐積極性的教師能夠實現到企業實踐。如果一個教師一年的排課量是300節以上,教師便沒有到企業實踐的時間條件,如果暑假或寒假到企業實踐,那么可能一年只能在企業待上一個月,對于汽車類專業教師而言作用不是很大。這種到企業實踐鍛煉至少需要三個月以上才會有比較好的效果,所以學校要制訂規劃,什么樣的教師需要到企業實踐,比如某些骨干教師。學校需要在教學任務分配上合理安排、合理配置,才能讓一部分教師騰出時間去企業實踐。其次,在學校頂層設計上,需要擴大教師數量,讓一部分教師有余力去企業實踐,如果專任教師都忙于應付在校學生的課程教學,去企業鍛煉和學習就變成了一句空話。讓教師數量達標,使學校有余力去安排一些教師到企業鍛煉或做科研,同時還要建立教師企業實踐的機制,讓在企業實踐中成果顯著者為典范,要讓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學質量突出的教師脫穎而出,甚至應該讓此類教師的課時津貼比沒有到企業實踐的教師高。學校頂層設計的另外一個方面是要保護教師企業實踐的積極性,要有政策導向讓教師愿意去企業。讓教師真正愿意去企業,這是源于教師自身愿望,因為從生理和心理角度講,只有激發出本身的內生動力,教師才能真正去做這件事,而在企業的階段遠離原來的學校,更多的是靠教師本身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要制定企業實踐考核標準。制訂和明確職業院校各專業課教師企業實踐的目標、內容、標準和考核評價體系等,有利于學校和企業共同明確培訓要求,促進企業實踐體系的完善,確保企業實踐的實效。湖南省制訂了《職業院校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培訓與考核指南》,先行先試了八個專業,其中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就是首批八個專業之一。以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為例,汽車類專業教師企業實踐能力通過5個模塊19 個項目,給出了企業實踐的考核要求。從職業素養、崗位基本能力、崗位核心能力、專業教學能力和專業發展能力五個維度對考核要求進行了闡述。職業素養包括企業文化、企業制度、崗位規范和行業政策;崗位基本能力包括車間安全與車輛檢查、汽車維護與保養作業、汽車零部件拆裝作業;崗位核心能力包括發動機檢測作業、底盤檢測作業、電氣系統檢測作業、發動機故障診斷作業、車身修復作業和新能源汽車檢修作業等十個項目;專業教學能力包括市場調研、分析典型工作任務、開發課程體系和收集開發教學資源;專業發展能力包括應用技術研究和崗位新技術。通過校企共同開發企業實踐培訓與考核指南,可以厘清汽車類專業課教師企業實踐能力要求,明確一個階段的企業實踐培訓目標、內容、任務和預期成果,同時科學地選擇企業類型和場所,合理地設計實踐項目,規范進行實踐培訓的過程考核和終結評價。
汽車類專業教師企業實踐要有考核評價指標,教師企業實踐重要的因素在教師自己,更重要的因素在其所在二級院系,二級院系是否周密計劃統籌安排這項工作至關重要。因此,第一,需要考核二級院系在這件事上是否作為,二級院系安排什么樣的教師去企業鍛煉,如何鍛煉,鍛煉多長時間,鍛煉什么內容,這些都需要二級院系安排部署。只有二級院系了解哪些教師有時間去企業,哪些教師需要在學校承擔教學任務,教師哪些地方是短板,需要什么方面去鍛煉,需要到什么地方去,是去4S 店還是去科研院所。因此學校應該對二級院校進行相關考核,考核其“雙師型”教師的比例,考核其能承擔實踐教學教師的比例,考核其人均每年去企業實踐的天數,考核其整體教學質量。第二,教師個人要做自我評價,要看企業經歷是否對自己職業成長有幫助,能否完成企業實踐考核標準的相關任務,自身實踐動手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是否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是否做了專業調研,是否參與了企業的技術研發工作,是否能提高在業界的影響力等。第三,要求企業對教師進行評價,要評價教師考勤,要評價其實踐動手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要評價該教師是否可以頂崗獨當一面,要評價教師是否為企業做出突出貢獻。第四,通過企業實踐考核標準對教師進行測評,在湖南省《職業院校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培訓與考核指南》指導下,對到企業實踐教師的企業文化認知、職業素養、崗位基本能力、崗位核心能力、專業教學能力和科研發展能力進行考核,教師職業素養通過學習匯報心得來考核,崗位基本能力和崗位核心能力通過抽查技能考核項目考核,專業教學能力通過一節示范課及教學分析匯報考核,科研發展能力通過成果匯報來考核。
綜上所述,在國家職業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部提出“落實教師五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制度”,鼓勵職業學校制定相關企業技術人員到學校工作等措施,教師到企業實踐是高職學校建立“雙師型”和“教練型”師資隊伍的重要手段,也是汽車類專業教師提升動手能力的必由之路,汽車類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可以通過去4S 店或研發類企業。為了更好地激勵教師到企業實踐,要從源頭解決教師數量與學生數量不匹配的問題,需要政府和學校發力,盡快解決學校編制和教師數量的問題;從學校、企業、政府和教師個人四個維度發力,分別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時在四個方面做好實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