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新疆財經大學體育部 新疆烏魯木齊 830054)
2021 年7 月24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提出,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提高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范校外線上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簡稱“雙減”)。這意味著要遵循教育規律,學校教育和教學服務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升。素質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而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對體育教育的要求有了較大提升,因此,在“雙減”政策下體育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非同小可。
愛崗敬業就是在工作崗位上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奉獻精神和敬業精神,要有創新,勤思考,善于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求真務實,高標準、嚴要求地完成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
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承擔著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責任。在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不僅要重視教育的成果和發展,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博學篤行,為人師表,在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體育教師應展現個人智慧,發揮個人的創造能力,通過言傳身教,借助榜樣的力量,感染并帶動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用耐心、信心、愛心,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指導和教學,使學生掌握技能,培養學生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精神,并樹立團隊意識、擔當意識、大局意識等,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同時要秉承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相處較多,這也對教師的指導、表達、溝通、組織、臨場指揮能力等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不僅要做好日常教學工作,還要有責任心地管理好學生,熱愛自己的學生,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有愛崗敬業的精神,才能認真對待工作,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自由是人們在處理和看待事物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思考,所采取的實踐行動和思維狀態,而自由教育是在充分尊重學生和教師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實施的教育活動,是以人為本,以培養人和完善人為培養目標,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理解、模仿、性格、技能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并積極地引導和鼓勵學生學習并掌握技能,塑造獨立的人格,使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得到全面發展,達到身心和諧自由狀態的教育。教師的體育教學活動是一種創造性的智力活動,要把自身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教師的教學狀態,尤其在教學中所體現的精神將直接影響智力活動的效果。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每位學生身體所能承受的運動負荷、心理壓力等方面的差異性。在同一項目訓練中,要隨時觀察每位學生的訓練狀態,針對不同學生制訂相應的訓練計劃,以確保學生在安全的教學組織中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掌握運動技能,通過學習能夠自主思考,進行實踐。教師在教學安排中要有人文關懷和人文氣息,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對教學的努力,從而使學生喜歡體育課并主動積極地參與體育運動。
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包含體育學科知識、教育、自身素養三方面。體育學科知識是體育教師的根本,自身要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教育是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習能力、教學能力、工作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的集中體現。自身素養包括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和心理素養。其中,道德素養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表現為愛崗敬業、廉潔從教、熱愛學生、有團隊協作精神、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知識素養是指體育教師要具有政治理論修養,扎實的專業技能,相應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生活知識,以及教育學、心理學、各教材教法的教育管理知識。能力素養主要包括體育教師的表達能力、教學教育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心理素養是指體育教師的高尚師德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愉悅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抗壓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要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手段,因材施教進行教學。教師要積極、熱情、主動地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運動能力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在模仿練習的過程中將所看和所學的技能內化為個人能力。教師擅長教學示范,積極帶領學生進行練習,提高學生的模仿和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練習中主動思考,并在思考中提高學習能力,掌握運動技能。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在教學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體育教師是學生模仿和學習的榜樣,能夠對學生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體育教師的反思實踐能力是指教師課后進行課堂梳理,找出不足之處,以便改進后續教學,通過回看教學視頻,如參加教學說課比賽、教學技能大賽、日常教學等,對自身的教學實踐、言語表達、教育思想和觀念等進行總結。通過與同事之間的交流,聽取同事的反饋意見,了解自己在課堂中的教學表現。通過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教學進度等,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學習他人所長,彌補自身短板,不斷提高教學技能,在反思實踐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找到促進學生進行積極有效學習的方法,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具備團隊協作意識、吃苦耐勞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讓教師的榜樣作用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為后續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在“雙減”政策以及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學校要對體育學科提高重視,加強體育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根據學校體育課程發展需要,優化體育教師的培養和職稱結構配置,同時,做好人才引進工作。根據應聘者的文憑、年齡、職稱、運動經歷等,對體育教師進行選拔,優化師資結構。在招聘時,優先選擇個人專項與學校學科建設相吻合的體育教師,明確崗位職責,為體育教師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這有助于師資隊伍建設。另外,體育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使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在“玩”的過程中,轉變學生自覺、自愿參與體育,充分體會跑、跳、投、踢、拋、接等身體協調動作,通過組合形成獨具魅力的游戲,使體育課趣味無窮。不僅讓學生“玩”出強健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而且能使學生充分體會團隊協作意識以及克服困難的精神和勇氣,這就需要提高對體育課的重視。
教材與教學息息相關,教材的使用和選擇直接考驗體育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所以,教材影響著教學,而教材的選擇直接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在教材的選擇、設置和使用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相關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而且要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在授課過程中,所選的體育教材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心理、性別、年齡特點等,站在體育美學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相關課程的安排和輔導,尤其是初高中女生,在身體和心理上都有不同的變化,女生在生理期常常會出現腰酸乏力、頭痛、痛經、脾氣暴躁等不適癥狀,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使用合理的教材,調動女生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將教材中的趣味性最大化地挖掘出來,增加課的吸引力,提高體育課的實效性。體育課不僅能給學生傳授體育知識,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還能激發學生的潛能,端正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促進學生能夠自覺參加體育課和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性。
提高體育教師學歷是素質教育工作的重點,也是全民健身發展的有效路徑。“雙減”政策是減少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和培訓負擔,因此要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和輔導,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這就需要在提高體育教師學歷的同時,優化專業結構,結合中考體育需求及長遠發展,在滿足各項體育活動開展的同時,重點引進籃球、足球、排球和田徑專項的專業教師或優秀退役運動員,有助于學生運動基礎的發展,提高身體素質和中考體育成績。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且有助于體育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
師德是教師在教學和培養學生各項環節中遵守的基本準則和規范,是教師對職業規范的認同,從聽、看、想到思維觀點經過實踐所悟出的具有客觀價值認知體系,形成個人道德和品質,是教師的知識涵養、文化學識、為人處世等多方面的體現。師風是教師的行為風尚和思想作風,集中體現在教師的言行舉止中,是內在師德的外在表現。師德師風是評價師資隊伍的重要標準之一,教師要愛崗敬業,遵紀守法,遵守學校相關規章制度;以身作則,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德育為先,懷有仁愛之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高尚的師德,是學生心靈的明鏡,好筍出好竹,好師出好徒,所以教師是引導學風方向,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集中體現。
在體育教師師資隊伍建設中,要培養骨干教師和專業負責人。骨干教師是教師的代表,能開展課程開發、對教材進行優化、上好公開課、獨立進行教學研究,能協助專業負責人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把握專業發展方向,研究和探索專業發展內容和發展模式,從而達到團隊建設的目的。一支優秀的隊伍必須有領頭人,專業負責人帶領教師制訂培養方案和發展規劃,培養年輕教師,帶領教師隊伍開展各體育項目理論與實踐的交流,參加教學技能大賽等,加強教師的教學經驗,增進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形成一支團結向上,積極進取的團隊。因此,培養骨干教師和專業負責人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
體育測試已經納入中考,因此體育課受到重視,學校更應該注重引進優秀青年教師和培訓,保留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以老帶新,相互交流。要想確保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各中小學的領導就要給予體育學科建設大力的支持與鼓勵,可以定期組織校內體育教師進行教學交流和研討,積極組織與高校教師進行線上或線下的學術交流研討會。通過互換體育教師到對方的學校進行體育教育分享學習,學習對方學校體育教師的優勢,及時進行溝通學習,找到本校體育教學的不足之處,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通過這種互換的形式,加強學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彌補各自學校體育教學的不足,更好地促進學校體育發展,促進中考體育成績的提高以及學生的長足發展,促進學校體育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
“重文輕武”的傳統思想觀念從古至今影響著人們的社會意識,人們對體育產生了偏見。在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強國,國家逐步加大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校園足球、陽光體育活動等在校園內逐漸得到開展,這也體現了體育教師的重要性。新聞媒體要加強對體育教師職業的宣傳力度,可以采訪學校優秀體育教師,并進行積極宣傳,讓人們對體育教師有新的認識和了解,使體育教師的教育成果得到社會的認可,營造尊重體育教師的良好社會氛圍。讓體育教師不僅在學校發光、發熱,而且在群眾體育中也受到歡迎,更好地帶動和服務于全民健身。學校還可以邀請與體育學科建設相關的體育名人與師生進行互動和交流,對學校體育發展和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起到鼓勵和促進的作用,同時加大媒體宣傳,提高社會的關注度。
體育教師的規范管理,能提高體育教師師資隊伍的活力,因此,在體育教師師資隊伍建設中,要制定并完善考評制度,加強和改進管理制度,從而形成良性的競爭局面。建設學習型教師隊伍,為體育教育發展培養人才。合理發放薪酬和獎金,規范化管理,使體育教師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并不斷挖掘其潛能,調動積極性;針對不同級別和職稱,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使考核制度更加貼近于教學實際,從而增強體育教師師資隊伍的活力,促進師資隊伍建設和發展。
終身學習的教育觀在教師發展中舉足輕重,執教年限較長的教師,無論是教學經驗,還是掌控課堂的能力,都是不可低估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素質逐漸下降。因此,需要年輕教師挺身而出,雖然年輕教師精力充沛,技能嫻熟,但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心理變化、與學生溝通,以及如何使用恰當的方式方法教學等尚不能熟練掌控。通過培訓學習,可以拓寬年輕教師的專業知識面,提高他們的教學技能水平、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體育教師師資隊伍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建設平安校園的中堅力量。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體育教師師資隊伍建設要奮起直追,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實踐能力對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能夠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應對體育課給予高度重視,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骨干教師和專業負責人,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加強培訓學習,打牢基礎,培育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