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杰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 上海 201102)
毯子功對大部分戲曲學生來說,是必須學習的課程,也是所有戲曲人需要掌握的基本功,隨著多元化的戲曲教學方法的快速崛起,毯子功的教學現狀也就成為戲曲界所關注的對象,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探索、不斷嘗試,總結和開拓出更多的教學思路,讓毯子功教學得到更好的發展。
戲曲毯子功的技巧類型較多,比如基礎項目、單筋斗項目、長筋斗項目、串筋斗項目、軟筋斗項目、高臺項目等,因此在毯子功教學中必須按照循序漸進的標準與理念,關注學生毯子功的基礎教學,制定相對規范的教學要求,需要對不同教學階段有針對性地講解,重點劃分為三個階段:
初級階段。中專1-2 年級是毯子功教學的基礎時期,此時必須關注學生健康素質、肌肉能力、身體柔韌度的鍛煉,加強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如基礎動作技巧:拿頂、下腰、甩腰、前橋、后橋、虎跳、踺子、單小翻、單前撲、撲虎、搶背等;身體素質練習:力量、速度、柔韌、協調、彈跳、爆發力等為重點訓練內容,根基相對扎實且綜合素質高的學生可以加快學習進度。
中級階段。中專3-4 年級是毯子功技巧項目開設的關鍵時期,在該時期,大多數學生經歷啟蒙時期的基礎訓練,肌肉素質能力較強,肢體能夠靈活支配和使用,在技術熟練度方面相對較高,教師需要參考學生現實狀況,開設毯子功常規技巧訓練內容,比如:踺子小翻、虎跳前撲、跺子前撲、跺子蠻子、跺子躡子、小翻甩脆、小翻提、小翻前撲、小翻蠻子、長軟項目等,在完成以上項目之后,逐步涉入劇目課程教學中所需的筋斗技巧,進一步提高學生舞臺表現力。
高級階段。中專5-6 年級,是學生毯子功學習飛速提高、發展的時期,此階段的學生已具備較強的身體素質及基礎跟斗的熟練掌握,此時教師在日常訓練階段必須加大訓練力度,調整合適的訓練強度,不斷練習之前學習的技巧,提高動作技巧的規范性和穩定性,對于能力較高的學生,可以增加高難度的項目,如:小翻躡子掛串、小翻蠻子掛串、小翻提回籠、小翻轉體、高臺項目等。劇目課中所需毯子功技巧日益增多,應將提升學生舞臺實戰能力作為重點,在上述前提下引導學生不斷增強技巧觀賞性、實用性,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狀態,在學生飛速成長階段起到強有力的助推作用。
與此同時,在日常教學階段調整內容重點,為了得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幫助學生在短期內熟練掌握動作要領,教師需要提早備課,確定具體的教學內容,且在要求時間內完成技巧練習。在訓練完結之后,教師必須記載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通過理論學習與基本功訓練兩部分的學習,持續加快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此外,教師還需要關注課堂的活躍度,防止學生發生厭煩、畏難等消極情緒,在訓練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自主性,提高教學能力。
戲曲毯子功是戲曲舞臺上的專業基本功,通過長期的訓練,可以解放身體的各個關節,大大增強力度、速度、柔韌、敏捷,達到四肢靈活,運用自如,進而使演員在舞臺上的一招一式,具有勻稱、和諧之美,為塑造各種人物形象提供必要的條件。要培養出優秀的戲曲人才,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深入研究。首先要尊重客觀規律,遵循教學法則來實施每一階段、每一步驟的教學,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完成各個難度動作的要求,制訂各階段教學的訓練計劃,有目的地培養高質量人才。“開法兒”力求規范,嚴格要求。每一門筋斗的“開法兒”開得不準確會影響學生一生,如果基礎砸歪了,落下一身毛病,很難改正過來。寧可開始教學進度慢一些,也要把“法兒”開正,一招一式,橫平豎直。可將一個筋斗整體動作分解成幾個小節,如:插手入翻的地位,騰翻的勁頭,落腳的位置,空中的姿勢等一一講清楚,并在訓練中反復要求學生按照標準來完成動作,久而久之,學生形成正確的條件反射,動力定型就建立起來了。這樣不但有助于學生開設新筋斗時快速掌握正確要領,更有助于學生在舞臺上過翻筋斗時的壽命和質量,達到高質量、高規格的標準筋斗。
身體素質是戲曲毯子功訓練的基礎,假如缺少良好的身體素質,學生就無法掌握高難度的技巧,因此身體素質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學生提高肌肉力度、協調性、柔韌度、關節靈活度等。其實提高身體的素質(肌肉能力),可以更好地保護關節、骨骼不受損傷,避免日常訓練階段的身體傷害。此外,強大的肢體協調性、身體柔韌度和關節靈活度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高難度的技巧,提高毯子功的訓練質量,比如在學習單提技巧的時候,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提前進行腹肌、腰肌、上肢力量和運動速度的日常訓練,確保學生可以把身體的每一個部分的力量都發揮出來。可以說如果學生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那么在訓練的時候教師和學生也不會出現過于吃力的問題,教師很輕松地就可以幫助學生完成高難度動作的學習,在掌握高難度技巧的同時,師生雙方都會有著極強的自信心,這非常有利于學生訓練、掌握毯子功技巧,快速提高學生的戲曲綜合實力。
傳統戲曲毯子功教學方式一般是口傳心授,存在大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內容,學生必須經歷不斷地反復練習,深入感受、摸索規律以及精華內容,這種傳承形式是存在一定弊端的。幾十年來,大量教育家、戲曲家整理歸納毯子功教學的理論內容,編撰豐富的教材,作為教師群體,需要珍惜專家學者積累的經驗,要不斷深化學習、加深體會,在實踐中合理使用教學內容,不能簡單地依靠個人經驗和感受開展教學,必須科學使用高質量的教材和理論內容,只有如此才可以確保教學工作的規范性,作為一名戲曲教師,必須重視規范統一的課程內容,才能發揮對學生未來成長和發展的價值與作用。積極汲取專家學者的經驗,根據現實情況不斷深入探究和挖掘,利用日常教研、實踐、討論等不同方式增強學科知識的科學性,這也是學科教學的未來發展方向。在教學中把口傳心授和科學指導相結合,讓學生可以迅速地領會動作要領,加深對理論學習的理解。
隨著信息技術在戲曲教育里的迅速崛起,教學模式改革是整個領域中所有專業學科都要重視的問題,而且改革是毯子功教學的發展趨勢,在關注傳統訓練的同時也要不斷嘗試和創新,比如在毯子功教學過程中,采用視頻拍攝的方式,把學生掌握的動作技巧呈現在大屏幕上,進行慢速度、慢動作回放,幫助學生更直接、全面地了解個人學習進度,形成清晰的認知,方便后續的調節和訓練。例如毯子功教學階段的“示范”,一般教師只進行分解動作示范,只有少部分年輕教師可以進行難度技巧示范,然而教師處于舞臺的教學崗位中,距離舞臺下學生的距離相對更遠,所以有很多學生很難看清動作。科學使用立體教材、視頻資料等各類素材,可以確保學生清晰地了解技巧動作,熟悉動作的基礎形態、使用方式、所處情境等內容,進一步彌補教師示范的不足。在長期教學實踐過程中,戲曲毯子功在教學方式上需要進行創新和優化,在信息化技術不斷豐富的教育領域,毯子功教學必須嘗試不同的方式,持續提高教學效率以及質量,發揮其具體的作用,持續改善和優化教學方法。
加強學生對人體運動解剖學理論內容的掌握和使用,必須掌握人體的內在結構和組成,從人體解剖學著手,掌握運動解剖學的基礎知識,利用長期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人體關節在技巧運動時發揮的作用,科學管理人體關節的運動區間以及幅度,遵從人體運動規律籌備合適的教學實踐活動。與此同時,假如毯子功的技巧動作違反了運動規律,嚴重的會影響人體的健康。比如在翻跟頭的時候,如果不注重腿部、腰部的用力和筋骨活動規律,則會出現扭傷和拉傷的情況,也會傷害膝關節,這也是我們必須掌握的身體運動規律。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將運動規律正確地使用到技巧練習中,例如在進行側身單躡子的時候,動作一般依靠上肢力量進行,下肢力量發揮的余地不大,雙腿雙臂的屈和直必須將關節運動規律作為重點。在不斷增強力量的時候才能順利地完成技巧,很多時候技巧與身體要相輔相成,要把兩者結合到一起,因此可知,人體運動解剖學知識對戲曲毯子功教學來說具有深遠的影響,教師要提高學生對于解剖學的深入度。
綜上所述,戲曲毯子功的教師必須秉持從淺到深、循序漸進的正確理念,關注不同時期的動作要領,開展長期的練習。通常來說,在日常訓練階段,必須順利完成前一時期的目標,才可以開展后續的教學工作,只有夯實基本功,才能確保后續訓練正常進行,才可以呈現出戲曲藝術的視覺美感以及角色特色,假如進行超階段的訓練,很有可能就無法保證毯子功教學和表演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