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北科技學院 張德碩
2021年10月下旬,十一屆湖北省委第九輪巡視向8所被巡視的省屬地方高校(簡稱“高校”)反饋了問題,主要包括選人用人和干部監督管理不夠嚴格、紀委監督責任履行乏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廉潔風險較大、黨風廉政建設存在短板等等。由此可見,鍛造一支忠誠干凈有擔當的紀檢監察鐵軍隊伍,對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等意義重大。
(一)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2020年6月,湖北省紀委監委印發《關于全面推開省屬高校監察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全面推行湖北省省屬高校監察體制改革。保留原高校紀委,撤銷監察機構,設監察專員辦公室,與紀委合署辦公,兩套牌子一套班子,湖北省紀委監委任命高校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為“湖北省監察委員會駐某某大學(學院)監察專員”。相較于改革前,確實存在一定的優勢,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缺乏絕對獨立性。紀委、監察專員辦公室并未真正意義上實現其獨立,因為除紀委書記(監察專員)人選提名考察以省紀委會同省委組織部為主(為省管干部),由湖北省委組織部任命外,其他專職紀檢監察干部的編制仍然在其就職的學校,其工資發放、考核、調動、提拔等均由其所在學校的同級黨委負責,在工作中很容易受到同級黨委的掣肘。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是年輕基層紀檢監察干部更沒“話語權”,往往滋生“不敢監督”“怕監督”“難監督”的情緒,從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年輕基層紀檢監察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削弱了紀檢監察部門的權威性。
二是內部監督不健全。2020年6月出臺的《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高校紀委、監察專員辦公室一般應當設置綜合室和紀檢監察室,有條件的可以增設案件審理室”。并未提及關于“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的設置,事實上,高校紀委、監察專員辦公室在內部機構設置上也沒有設置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因此,內部缺乏對紀檢監察干部最為直接的監督。
(二)缺乏對基層紀檢監察干部的教育。紀檢監察干部不具備天然免疫力,需要不斷地“思想教育良藥”才能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加強年輕干部教育管理監督,教育引導年輕干部成為黨和人民忠誠可靠的干部”;湖北省紀委十一屆六次全會要求“教育引導年輕干部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然而,高校在黨風廉政建設宣教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思想教育活動中,其教育的主體主要是高校中的中層干部,缺乏對基層科級紀檢監察干部的思想教育,但他們又是具體工作的實施者和執行者。
(三)職責界限偶爾模糊?!氨O督執紀問責”是紀委的主責主業,“監督”是紀檢監察工作的前提,“執紀”是核心,“問責”是關鍵?!叭D”后,在轉職能方面,要求全面清理高校紀委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回歸主責主業。然而,現實工作中,由于其他部門對紀委工作了解不深、認識不足,導致紀委在工作中偶爾被動地出現“協調等于牽頭,牽頭等于主抓,主抓等于負責,監督等于把關”的不良局面。比如在落實“兩個責任”上,紀委被迫越位履行“主體責任”。另外,《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中規定,堅持審查調查與審理相分離的原則。但由于高校紀檢監察人員力量相對比較薄弱,并非所有高校嚴格設置案件審理室,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現查審交集的現象。
(四)面臨“熟人社會”之困?!爸v人情”“給面子”是“熟人社會”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動邏輯,這與以強調信念、規矩、責任和原則為價值取向的從嚴治黨邏輯構成根本沖突?!笆烊松鐣笔歉咝iL期存在的內部監督難題,也是紀檢監察干部繞不開的話題。筆者對某高校2018~2021年招聘錄用的輔導員進行統計分析,其中,2018年錄取的12名輔導員中,10名為本地籍,占比83%;2019年錄取的12名輔導員中,8名為本地籍,占比66%;2020年錄取的12人中,9人為本地籍,占比75%;2021年錄取的9人中,7名本地籍,占比77%。不難看出,本地籍考生更愿意回到家鄉的高校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更容易出現“老鄉圈子文化”的現象。同時,筆者隨機對某高校中50名專業教師、行政人員進行統計分析,第一學歷為本校畢業的有29人,占比58%。這說明,高校中“師生關系”“同學關系”較為普遍。高校有家屬小區,地級市生活節奏慢,教師休閑時間充裕,信奉“閑適文化”,享受“慢生活”,同事之間的交流更頻繁,感情更加深,關系網編織更密更牢,高校成為名副其實的“熟人社會”。錯綜復雜的“熟人社會”,使新時代高校紀檢監察干部面臨更為艱巨的挑戰,也對其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業務能力有待提升。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綜合素質有待提升。在涉及財務、基建、招投標等方面的問題線索時,專職紀檢監察干部必須具備相關專業知識才能更深層次地剖析案件、了解案情,監督執紀問責工作才能提質增效。然而,高校中大部分紀檢監察干部在從事紀檢監察工作之前并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其專業知識結構與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理論學習有待加強。紀檢監察工作業務性強,需要一定理論基礎,而基層紀檢監察干部忙于本部門的辦公室業務和高校內部事務處理,缺乏時間進行理論學習。
三是執紀方式單一。高校紀檢監察干部辦案實踐經驗少,不善于精準、靈活運用問題線索四種處置方式。另外,監察體制改革后,省紀委監委授予高校監察專員辦公室部分監察權限,面對公職人員違法行為時,高校紀檢監察干部需要進一步學習新的監察權并靈活運用,做到有的放矢、精準施治。
四是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湖北省高校已基本實現紀檢監察內網全覆蓋,按照省紀委要求,高校每位紀檢監察干部應當熟練掌握和操作案管7.0系統、黨風政風系統、派駐檢舉舉報平臺、公文傳輸系統。因省紀委監委人員充足,分工細,所以案件監督管理室和黨風政風室分別由專人專崗負責案管7.0系統和黨風政風系統;而在高校里,由于人員配備不足,一般是一個人掌握多個系統,信息化水平與省紀委監委要求還有一定距離。
(六)校紀委委員和二級黨委紀檢委員作用發揮不明顯。校紀委委員、二級黨委紀檢委員是高校紀委對基層黨委監督的有力抓手,但是目前來看,作用發揮不夠明顯。他們在兼任紀檢監察干部的同時也是各二級單位正副職領導,平時忙于自身院部工作,對紀檢工作無暇顧及。另外,高校紀委對其培訓力度不夠,自身職責不明,僅僅停留在對紀委文件的閱覽以及相關會議的參加上,主動參與高校紀檢監察工作的意識不強,工作能力不足。
(七)組織保障不足。具體表現如下:
一是辦案交通保障不足。省市紀委會給每個廳處(室)配備一臺辦案公車,而高校由于申請學校公車的程序繁瑣沒有配備辦案公車,如在市內辦案的情況下,紀檢監察干部寧愿“私車公用”。
二是缺乏信息技術保障。目前,雖然紀檢監察內網系統和保密電腦已全面覆蓋各高校,但內網和保密電腦不同于工作時使用的互聯網和電腦,需要專業隊伍進行維護,一般高校沒有為紀檢監察部門單獨設立專業化的信息技術保障中心,某些地方高校遠離武漢,在系統頻繁出現故障的情況下,省紀委監委信息技術保障中心派人來維修需要多日,一定程度上影響高校紀檢監察工作效率。
(一)優化頂層體制機制。相較于湖北的“專員模式”,可以借鑒“天津模式”(紀檢監察雙派駐)的創新體制機制:
一是身份獨立。天津市向各試點高校派駐組派出組長1名,1~2名副組長,組長不從駐在高校中產生,組內處級干部通常亦不從駐在高校產生,同時,根據駐在高校教職工人數的實際情況,配備不少于3~9名的專職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其身份均為“派駐”身份,真正意義上實現全員身份獨立。而“專員模式”中僅“監察專員”(紀委書記)為“派駐”身份,其身份絕對獨立,而其他成員均是校內產生,并非絕對獨立。
二是領導體制獨立?!疤旖蚰J健辈扇〉氖恰按怪鳖I導體制”,派駐組受天津市紀委監委的直接領導,對其負責,不再受在駐高校黨委的領導,派駐組和駐在高校黨委的關系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從領導體制上實現了獨立。而在“專員模式”下的監察專員(紀委書記)與高校黨委是被領導與領導的關系。
三是財務獨立。“天津模式”明確派駐人員工資和日常運行經費由天津市財政下撥到駐在高校,高校按照一定標準代為發放。而湖北省高校紀檢監察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日常運行的經費均依附于所在高校。
身份獨立、領導體制獨立、財務獨立,使得紀檢監察干部腰桿更直,底氣更足,有利于充分激發紀檢監察干部內生動力,真正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有力解決了高校“熟人社會”監督難題。同時,在內部監督方面,應效仿省市紀委,在高校紀委、監察專員辦公室內設機構中增設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堵住風險點,嚴防“燈下黑”。
(二)加強對基層紀檢監察干部的教育。高校在黨風廉政建設宣教月進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活動時,應當把基層科級紀檢監察干部納為主要教育對象。多組織年輕干部“走出去”參加中央省市思想理論培訓班,或者邀請省市紀委骨干專家來校為高校年輕紀檢監察干部做思想理論培訓,給予年輕干部一定空余時間,主動學習,補足精神之鈣,筑牢思想之基,增強自身拒腐防變免疫力。
(三)明確職責界限。高校紀委書記要率先垂范,堅決抵制人情干擾,面對困難不畏懼、堅持原則不讓步,把深化“三轉”作為踐行“兩個維護”的具體實踐,在“兩個責任”上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敢于對不屬于紀檢監察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工作說“不”。大力推進紀檢監察工作規范化、法制化、正規化建設,要完善機構設置,讓案件審理室成為標配;還要明確職責界限,嚴格按照查審分離原則,真正做到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
(四)增強業務能力。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提高紀檢監察干部綜合素質。建立紀檢監察干部定期輪崗制度,選派紀檢監察干部到財務、基建、招投標、后勤等崗位輪崗學習,提升綜合素質。
二是加強理論學習。通過開展知識測試、座談會、讀書會、培訓班等活動,給年輕紀檢監察干部創造學習機會。同時,要積極為其創造學習的物質條件和時間條件。
三是提高辦案能力。不折不扣落實《“室組地”聯動核查重要問題線索和辦理專案的“協作區”工作機制》,選派年輕優秀紀檢監察干部到省市紀委跟案學習,通過以案代訓的方式,提升高校紀檢監察干部邏輯思維能力和辦案能力,創新監督執紀問責方式方法,培養辦案骨干人才。
四是提高信息化水平。領導親自抓,帶頭學習,熟練掌握黨風政風系統、派駐檢舉舉報平臺、公文傳輸系統等。
(五)優化隊伍結構。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請求地級市(州)紀委監委協助駐地高校紀委、監察專員辦公室開展干部隊伍建設等相關工作。比如,抽調市州紀委監委中業務能力強的紀檢監察干部到駐地高校紀委、監察專員辦公室任職或者掛職。
二是從校內選優配強專職紀檢監察干部隊伍。一方面,嚴格準入機制,從校內吸納政治素質高、工作作風實、業務能力強的優秀青年干部充實隊伍;另一方面,建立有效退出機制,將不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紀檢監察干部及時調離紀檢監察工作崗位。
三是明確校紀委委員、二級黨委紀檢委員責任,制定獎勵約束(考核)措施,激發干事創業主動性。
(六)完善組織保障。高校應為紀檢監察部門配備辦案專車或簡化用車程序。聯合信息部門,建設一支專業素質強的信息網絡保障隊伍,為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信息技術保障。
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能否在高校落地生根,并始終不折不扣得到貫徹落實,師生員工幸福感、歸屬感能否得到滿足,與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的質量緊密相關。新的時代呼喚新的作為,高校紀檢監察部門要深刻認識到自身隊伍建設的局限性和緊迫性,努力戰勝困難,提高工作質效,切實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的作用,努力營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建設清廉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