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錫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胥寶玲
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關于思政課的改革創新,他提出了八組辯證統一關系。其中一條是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這一條突出強調在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目前,五年制高職思政課的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妨礙五年制高職思政課燃起來的問題及原因。
(一)課程開設情況。在“職教二十條”的指引下,五年制高職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環境,呈現出新的特點。思政課作為學校的必修課程,每個學期都開設不同的內容。江蘇的五年制高職校的學制要求涵蓋了中職和高職層面的思政教學要求,主要體現在思政課課程方面的設置。由于五年制學制的前三年與中職校一致,所以此階段套用中職類的課程體系。以我校為例,以往一年級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道德和法律》;二年級開設《經濟政治與社會》和《哲學與人生》;三年級開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四年級開設《心理健康》和《就業與創業》。隨著課改的進行,現在一、二年級開設必修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哲學與人生》和《職業道德與法治》。三、四、五年級開設必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形勢與政策》。另外還有選修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開設的課程來看,五年制思政課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基本涵蓋了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內容,也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旨在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識,了解我國的基本方針,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學會思考,善于思考,并培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教學情況。出發點是好的,但具體實施起來,效果并未達到預期。一是學生對待思政課的成見。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學習思政課沒有用,比較枯燥,有些課程理論性比較強,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有些學生對國家時事政治關注不多,缺乏一定的政治敏銳性,沒有足夠的政治意識。這點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使他們從內心得到認同。如今的學生過多地依賴于智能手機,平時很少有思考的機會,甚至有的同學不愿意思考,導致課堂氛圍不好,無論教師怎么引導,就是不愿意開動腦筋,只會說不知道,有時甚至會認為老師故意讓自己難堪。二是教師教學方面。教師運用現代化手段,結合當前熱點,盡可能地從學生角度出發進行備課授課。有時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有時不行。筆者發現,過分依賴現代化手段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在自媒體時代,學生平時已經接觸了很多,所以課堂上的視頻已經無法激發他們的興趣。三是五年制高職思政課的考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考核評價方式大多以傳統的考試為主,新課改思想的評價方式不多見。考核評價的重點是課本,檢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而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創新精神、工匠精神等無法考量,也沒有納入考核評價中。
(三)五年制高職思政課學生主體缺失情況。主要表現是學生參與五年制高職思政課自覺性不高。一是學生被動參與課堂教學。有的同學只有被點到名時才回答問題,甚至個別學生被點到名都不愿意回答。二是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積極性不高。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對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提不起興趣,好些人被動參與課堂教學。
妨礙五年制高職思政課燃起來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的影響,也有內部因素的影響。歸納如下:
(一)觀念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觀念屬于社會意識形態,它可以反映一定的社會存在,并具有相對獨立性。觀念一經形成,可以支配人們的行為。正確的觀念可以指導人們正確的行為,錯誤的觀念會指導人們錯誤的行為。教育觀念也不例外。首先,在新形勢下,大部分五年制思政課教師對思政課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地位是比較認同的。無論從教學效果,還是從教學方式來說,學生的積極參與遠比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要好很多。可是,教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方面有待改進。其次,一些消極負面的社會因素對五年制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影響越來越大。當今社會上存在著不健康的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的思潮,受此影響,人們的價值取向偏向實用,有的甚至是急功近利。受大環境的影響,五年制高職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得尤為“務實”。個別學生認為思政課的學習沒什么用,覺得在今后工作中也派不上用場;個別學生認為自己不去搞政治,好好學習專業知識,能夠找個好工作就行。這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弱化了五年制高職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給五年制高職思政課教學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再次,大部分學生認為上職業學校學好自己的專業課就可以了,文化基礎課尤其是思想政治課及格就行了。此外,學生對思政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生對待思政課存在錯誤觀念,認為五年制思政課就是“說教課”“念經課”,這樣先入為主的觀念導致五年制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很糟糕。
(二)教學方式問題。首先,學生是否喜歡或是愿意上思政課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密不可分。如果思政課教師一直采用某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學生很難對思政課形成持續的學習興趣。另外,長期的多媒體教學不一定能達到教師的預期目標。一開始學生會覺得比較新鮮,長期下去他們會覺得無趣。其次,學生采取的學習方法比較被動,部分學生缺乏主動的學習意識,一般很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課后更是鮮有人會去閱讀與所學課程相關的書籍,這點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
(三)考核評價方式問題。過去五年制思政課的考核評價方式是以開卷考試為主,學期末教師一般會給出一份復習提綱,相對而言,學生比較容易通過該課程的考核。這樣,有的學生只注重最后的復習提綱,平時上課幾乎不聽。即便之后學測的出現,思政課考試改為閉卷考試,由于其屬于合格證考試,都采取客觀題形式,缺少了體現學生自主思考的部分,再加上題目比較容易,通過率較高。部分學生認為,只要三觀正就可以通過考試,這同樣導致學生對思政課學習不重視。
如何讓五年制高職思政課燃起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上好開學第一課,讓學生轉變刻板觀念。心理學研究表明,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知覺主體與陌生人第一次接觸或交往后的所得印象。它對人們形成對人或事物的總印象具有較大影響,即先入為主。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是否定的。因此,只有在學生愿意學習思政課的前提下,才談得上發揮學生在五年制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對于五年制高職思政課教師來說,如何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成功上好開學第一課,先聲奪人,讓學生改變對思政課的刻板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學生的心理,對癥下藥。五年制高職學生看待思政課的心理,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如互聯網時代的青年,有著“網絡即是真理”的意識。“00后”是在互聯網中泡大的年輕人,接收到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加上比較優越的物質條件塑造了獨立個性,成為視野開闊的青年,他們熟悉互聯網。對于社會熱點事件,有些人認為網絡上看到的就是真相,缺乏一定的鑒別能力。對此,五年制高職思政課教師首先要做的不是講授教材內容。而是要在第一次課上厘清對思政課的誤區,不要一味地排斥。多結合熱點和學生身邊的事例,提升教學效果。在五年制高職思政課開學第一課中,教師可以從當下熱點或是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入手,讓學生產生共情心理,讓他們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先不急于對他們的觀點下定論,鼓勵不同的聲音,在大家共同探討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發現什么才是比較合理的觀點。如在《職業道德與法律》的教學過程中,當時的熱點是翟某某學術不端事件,于是在開學第一課,我從這一熱點入手,學生非常感興趣,為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后期與同學的交流過程中也發現正是這開學第一課的事例,讓他們覺得這門課還是有點用的,改變了原本課程留給他們的印象。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學第一課上得如何,是否能吸引學生以及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關鍵。這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思政課接受程度的高低。開學第一課的成功往往可以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產生內在動力,提高五年制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式方法的多元化。1.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及時給予鼓勵。部分學生由于學法不當,導致花了大量時間但是效果不佳,慢慢地,他們對思政課學習失去信心,從而產生了厭學情緒。這樣的情形并不少見,特別是五年制高職學生。要想改變這樣的情況,作為教師,要教學生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各知識點進行及時歸納總結,將其納入整體知識框架體系中,這種情況下,學生覺得思路清晰,條理分明。同時,學生需要教師給予及時肯定鼓勵,這樣可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從而獲得成就感。比如《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中,讓學生自行分組,結合本學期課程內容,各組分工合作尋找一個主題做成PPT,每次課上展示,慢慢地學生變得大方、自然起來。2.教學方式方法的多元化。怎樣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呢?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被動變為主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情景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和問題式教學這三種方法對提高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有幫助。如在《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中,關于禮儀部分的內容,我讓學生根據給出的“文明十字用語”,自編自演,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在課上每組都上臺展示,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文明用語的教學。又如在《心理健康》這門課程中,在“追求健康的情與愛”這一章中,讓學生四人一組,分工合作思考三個問題:(1)搜集一個愛情故事,講述并談談感想; (2)推薦一首有關愛情的歌曲,說出推薦理由;(3)你們小組比較認可的戀愛觀,簡單闡述。圍繞這些問題搜集資料,下次課上展示。由于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他們愿意參與,實施起來效果比較好,有些班級的同學能夠非常認真地準備,還制作了精美的PPT,比較害羞的學生也能上臺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匯報的過程中,我能了解同學們對于愛情觀的看法,大部分學生的觀念是比較正面的,有些同學愿意把他們的經歷加入發言中,這樣達到了教學目的。過去說得多的是教師用傳統方式上課,而現在更多的是教師過多地依賴多媒體教學。不可否認,多媒體教學有著傳統教學達不到的效果,能結合多種因素,能刺激和吸引學生的感官和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愿意進入課堂教學中來。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如持續不斷地展示,學生會產生審美疲勞。我們要認識到多媒體教學只是諸多教學手段中的一種。每種教學手段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在教學中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各種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取長補短。
(三)考核評價方式的改革。五年制高職的思政課與初高中、高校不完全相同,結合五年制高職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五年制高職教育的特點,目前開設了七門課程:一年級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道德與法律》; 二年級的《經濟政治與社會》和《哲學與人生》;三年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以及四年級的《心理健康》與《就業與創業》。針對各課程,考核評價方式也應有所不同。除了傳統的筆試之外,可多種方式相結合。如寫小論文、辯論賽、心理劇排演、主題小報制作等形式,結合過程性評價和最終性評價進行綜合評定。我校思政教研室已經在嘗試多種考核方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也普遍能接受。如《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平時讓學生通過各種測試了解自己的性格、職業興趣等,學期結束時不再采用傳統的開卷考試的形式,而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和專業完成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書。讓他們保留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書,隨著專業課的學習,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及時調整。好的作品可以推薦參加江蘇省聯院組織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比賽,也可以參加江蘇省文明風采大賽中的“職業生涯規劃類”比賽。《哲學與人生》課程中,我校邱老師在其任教的旅游管理班級進行了哲學考試方式的嘗試。她事先準備了四套題型:詩歌賞析“品”哲學、小品演繹“話”哲學、歌曲串聯“釋”哲學、唇槍舌劍“辯”哲學。讓每位學生抽簽決定考試題目,讓學生分組演繹,然后運用所學的哲學原理對表演內容進行分析,最后將自己的感想形成文字稿。這樣的考試形式看似比較復雜、困難,但是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就業與創業》課程中,讓學生自己制作個人簡歷和自薦信,進行模擬面試,遠比傳統的考核方式效果要好。另外,考試方式可以和專業特色相結合。比如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專業的學生在信息化設計制作方面具備一定的能力,因此在考試形式方面,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專業的特色,選擇一個哲學原理,完成一份電子哲學小報。這種方式筆者曾經嘗試過,效果不錯,學生都比較喜歡這種考試方式,普遍覺得比以往的開卷考試好。
思政課對五年制高職學生的成才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雖然目前五年制高職思政課教學的現狀不太樂觀,但分析其中的原因,我們可以找到一些解決對策,為今后的五年制思政課教學提供一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