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揚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趙雅斐
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發展優秀知識分子入黨,并努力發揮高知識群體在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中的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注重從產業工人、青年農民、高知識群體中和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中發展黨員”。2018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到,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重視做好優秀青年教師、海外留學歸國教師中黨員發展工作。健全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干的“雙培養”機制。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指出,要加強高校黨建工作,重視在青年學術骨干、拔尖人才、學科帶頭人和海外留學歸國教師中發展黨員。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做好人才工作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不斷加強和完善高知識分子工作,鼓勵人才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這些都體現了新時代黨中央高度重視高知識群體黨員的發展工作。
高知識群體廣義上可以理解為掌握較高知識水平和學術研究、技術創新能力、具有較高學歷或職稱的知識分子群體,這個群體一般思維活躍、個性獨立,相對于一般社會人群來說,擁有更強的思辨精神。他們擁有先進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是體現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和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重要載體,是發展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主力軍。高校作為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其核心骨干力量一般由高知識群體構成。
高知識群體作為珍貴的人才資源,是高校師資力量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科技育人的主力軍,是高校改革發展的中堅力量,在業界有廣泛影響,在高校發展中承擔著特殊使命,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強高校高知識群體黨員發展工作,有利于新時代黨員質量的提升、有利于黨組織隊伍的結構優化,是保持和發揚黨的先進性,落實把優秀人才凝聚到黨的隊伍和事業中的重要舉措。對于黨和國家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推動黨的教育方針落地生根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高校非常重視發展高知識群體黨員工作,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把吸納高知識群體加入黨組織作為學校黨建工作的基礎性工作,認真踐行黨的組織路線,不斷提升發展黨員質量,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和積極作用,經過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但是,隨著高校基層黨建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校教師黨員隊伍的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具備博士等高學歷層次的青年教師不斷增多,并在科研和管理方面擔任重要角色。堅持黨管人才、強化引領和吸納高知識群體成為黨建工作一項富有挑戰性的任務。針對發展高知識群體黨員工作制定合適的目標計劃和具體措施,創新形式、改進方法刻不容緩。
(一)政治熱情和入黨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高校對教師的績效考核在科研和教學方面所占比重較大,更看重發表論文、申請課題、項目成果和學術影響力,政治思想方面所占比重較小,導致部分教師普遍把精力集中在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發表論文和申請項目上。繁重的科研和教學任務使他們無暇顧及追求政治進步,導致他們對黨的政策了解不夠、入黨熱情不高、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識不強,弱化了追求政治進步的愿望。高知識群體教師的入黨申請人和積極分子比例有待進一步提高。
另外,在多元化背景和選擇下,高知識群體一般具有較鮮明的個性,大多有國外學習或者進修背景,民主自由思想濃厚,獨立自主意識較強,善于接受新事物,富有創新精神。黨組織對高知識群體的思想動態有待進一步深入了解。需要加大宣傳馬克思主義,讓高知識群體愿意主動學習黨的理論,積極加入黨組織。
(二)主動性和創新性有待進一步加強。高校教工黨務工作在二級黨組織層面設有專職工作團隊,在基層黨支部層面則沒有專職工作者,因此,對高知識群體的政治吸納和黨員工作不夠主動。教師黨支部往往重管理輕發展,容易忽視對青年教師的發展規劃和引導宣傳,出現對發展目標謀劃不夠充分、對發展對象了解不夠深入、跟蹤不夠主動的態勢。在業務和黨務雙肩挑的模式下,教師黨支部的工作容易流于固有程式,組織生活形式較為單調,他們不太愿意投入精力深入思考和研究高知識群體的黨員發展目標和舉措,并有針對性地制定黨員發展計劃。
發展高校高知識群體黨員是一項綜合性和復雜性的工作。要通過認真分析、精心設計制定適合高知識群體培養特點的黨建工作制度,致力于創新黨建工作與高校教學、科研等事業發展融合,主動吸納高知識群體,早選苗、早教育、早培養,引導高知識群體自覺把個人理想和事業發展融入黨的發展和國家建設、民族復興的大業中來。
(一)加強政治引領,完善工作機制。高校黨組織應明確發展規劃、規范工作程序,提升發展質量。建立高校高知識群體信息資料庫,翔實準確摸清并梳理其政治面貌和思想狀況,認真研究和制定發展高知識群體入黨工作的長期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對青年教師早關注、早培養、早動員,通過談心談話、組織活動、老黨員結對等形式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弘揚正氣,激發政治熱情,積極引導早日向黨組織靠攏。善于把握和抓住高知識群體引進報到的有利時機,在填報基本信息資料的同時,登記了解其政治面貌、入黨意愿和遞交入黨申請書等情況。對于在校學習期間已經遞交入黨申請書的群體,要更加注意黨員培養教育的銜接,避免入黨積極分子的流失。高校黨組織要從團隊建設、實驗室建設、項目申報、教育教學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指導,加強引領吸納,支持他們參加學校重要會議和重大決策,賦予他們發聲的機會,增強認同感、歸屬感和成就感,從而提高黨在高知識群體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揚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黨委高度重視對高知識群體的“雙培養”制度,扎實推進培育工程。充分發揮“雙帶頭人”先鋒模范作用和組織引領作用,在高知識群體中建設業務能力突出、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的黨建隊伍,有機結合黨建與教學科研,切實形成和發揮基層黨組織培養和吸納的優勢。在培養的過程中,成立“雙帶頭人”后備教師庫,建設“支部工作室+科研項目+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創新性、協同化、服務型黨支部,讓關心黨務工作、教學科研能力突出的高知識群體黨員擔任教師黨支部副書記或支部委員,協助黨支部書記開展工作,充分發揮責任擔當意識。教師黨支部積極探索“黨建+學科競賽”“黨建+教學改革”“黨建+產教融合”模式。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系第一黨支部組建研究團隊,由高知識群體指導學生申報相關的科創項目,參加數學競賽、數學建模競賽,并取得優異成績。大學數學黨支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思政課程的深度與廣度。學院黨委以數學學科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切入點,廣泛開展黨建合作實踐,主動與相關地方機構合作開展交叉學科研究項目、黨建和教育培訓項目、思想和文化傳播項目、志愿服務項目等內容,切實提高黨建合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效能。
(二)健全談話制度,完善關懷機制。高校黨組織要充分信任和熱情關懷高知識群體,善于并及早發現和確定優秀的培養對象,積極主動地聯系他們,開展談心談話。揚州大學建立數學科學學院黨委委員和基層黨支部書記帶頭聯系高知識群體制度,黨委委員定向聯系一到兩位青年教師,建立起二級黨組織與基層黨支部聯動工作機制,做到政治上交心、業務上培養、生活上幫助,全方位關心他們的成長進步,同時做好反饋追蹤工作。增強對青年教師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健全工作和服務平臺,在教學科研、業務進修、職稱評聘、社會保障、子女教育等各項工作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并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和服務,加強高知識群體之間的信息溝通和思想交流,確保工作落實到實處。為了更好地幫助高知識群體應對工作壓力、舒緩職業倦怠,應把高校心理健康服務保障體系納入黨建體系,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黨建教育培訓計劃,為高知識群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提供職業發展與身心健康的“雙關懷”。
積極推薦參加黨校學習培訓,激發教師入黨積極性。主動邀請參加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加強黨性鍛煉。在教師的訪學深造、職稱評聘、評獎評優等工作過程中,堅持把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工作能力進行評價,引導教師積極參與投身到學校的發展建設中。
(三)創新工作方式,強化保障機制。高校黨組織要進一步加強高知識群體黨組織的制度化、特色化和亮點化建設,進一步改進和創新工作方法,充分尊重和考慮高知識群體的特點和工作、生活節奏,合理設置培養方案,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有效提高發展質量。在組織發展的某些環節,可以在堅持原則的條件下根據個體情況進行靈活變通,體現人文關懷。
高校高知識群體黨建工作要立足時代需求和國家重大發展領域,結合學術優勢和時代主題,不斷創新組織工作思路,有針對性地開展黨組織生活和培養活動,精心設計教育專題和學習內容,激發教師的思想政治學習熱情,切實做到教學科研服務時代和社會發展,實現黨建與業務同向發力、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取得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雙提升”的良好效果。積極為高知識群體開展社會服務搭建平臺,選派高知識群體掛職鍛煉,鼓勵他們深入基層參加產學研項目,鼓勵高知識群體擔任班主任、社團指導老師、創新創業導師,積極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揮他們在其中的積極作用,推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高知識群體黨建工作要積極引入信息化手段,探索“高校黨建+互聯網”的模式,推送黨建的相關信息和政策,注重發揮“雙帶頭人”和本校教師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優秀黨員、專家教授的思想引領作用。強化對高知識群體的精神感召,深入挖掘和整理優秀老黨員愛國奉獻精神和教書育人情懷的先進事跡,在基層黨組織廣泛開展學習教育,傳承老一輩高知識黨員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嚴謹治學態度。通過建設一批優質黨建專欄,筑牢“線上線下”兩個陣地,進一步發揮新媒體平臺對黨建工作的促進作用。揚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結合建黨100周年、“四史”學習、校慶等主題開展優秀黨員系列宣傳片拍攝活動,營造濃厚的氛圍,為廣大黨員和積極分子提供鮮活生動的學習樣本,增強入黨積極性。此外,學院官方網站黨建工作專欄及時發布相關新聞報道,官方微信推送黨日活動、優秀黨員先進事跡等內容。
根據高知識群體的特征,同時考慮到疫情常態化方案,高校要充分認識網絡優勢,利用學習強國、騰訊會議等線上平臺開設線上黨校,采取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的形式開展理論學習和在線討論,解決他們因科研任務繁重,難以集中參加培訓的問題,筑牢高知識群體的理想信念根基。中共揚州大學委員會專門開設網上黨校,發布電子課程資源,學員可根據自身需求和實際情況在線進行黨課學習,參與討論交流。
高校作為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高知識群體的主要聚集地。要把高知識群體黨員發展工作作為一項戰略工程,準確認識到工作的政治性、系統性、復雜性和長期性特點。樹立積極培養、主動發展的理念,加大培養力度,通過完善工作機制、關懷機制和保障機制等措施不斷加強對高知識群體的政治引領和吸納,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營造高校高知識群體黨員發展工作的良好環境,保持和發揚黨的先進性、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為新時代培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才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