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巖 王 輝 聶亞平
(徐州醫科大學醫學信息與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今天的大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提升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急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素質改革、促進高校大學生高質量創新創業的重要措施[1]。
我國政府明確指出大學生創業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培養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必將我國高等教育推向一個基于創新型培養人才的新方式[2]。體驗式培養和素質式培養是提升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基本方式,它們的發展促進了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有效提升。
體驗式培養是常見的一種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方式,大學生創業者可以通過在實體經營場所內親身實踐操各個環節:物品購置、技術實施、人員管理、場景擺設、方案設計、銷售方式等,通過這樣的完整創業能力訓練,創業者可以了解整個創業過程,掌握創業技巧,為自己將來創業做好準備。
體驗式培養有很多實踐和方法,相較于傳統式的教學方法,它具有體驗性、互動性和實戰性,它是一種更主動的學習方式。培訓教師制定了詳細的活動方案與體驗內容,創業者針對主題學習內容從體驗中產生有意義的洞見。在創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大學生創業者對學習過程是全程察覺的,牽涉到心智、身體、想法、感覺和行動等多方面。體驗式培養流程分為體驗、分享、交流、整合、應用,見表1。

表1 體驗式培養流程表
素質式培養是指一種以提高大學生創業者多方面綜合素質為目標的培養方式[3]。它重視大學生創業者的思想道德水準、個性展示、綜合能力培養、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4]。它以有效提升大學生創業者的基本素質為首要目的,充分尊重大學生創業者的主體性和創新創業精神,以創業者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創業者的智慧潛能。素質式培養面向主流工作崗位,按照標準流程,組建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面向真實項目,搭建面向企業真實開發環境的實訓場景,可以快速提高高校大學生創業者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5]。
數字化學習的背景下,科學新技術的應用對傳統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帶來了極大沖擊,未來高等教育與技術的深度融合必將越來越密切[6]。積極探索創新創業環境和教育技術的融合創新,在學習空間的布局上進行靈活設計,在技術應用上突出開放性、智能性和集成化,更加全面、更加有內涵,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創意和創新的、面向體驗的、智慧的學習環境,符合大學生創業者培育的基本要求,是中國個體創新,推動全民創造,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最佳平臺[7]。
讓每個大學生創業者在自主、開放的環境里,輔以導師支持、技術支撐,便能更好地激發創業者的興趣,培養高校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新創業能力,充分發揮創意。此外,這個過程還可以培養創業者的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創業能力培養方式稱為平臺式教育。平臺式教育有很多優點。平臺式教育擺脫只靠聽和看的學習方式,讓大學生創業者真正動手去做一些東西。并且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 “做”上,而不是“準備去做”上[8]。
平臺式教育可以充分整合大學校園場地資源,利用現有的大學的科技園、高校實驗室、高校實訓基地、高校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業活動中心等場地,對各類閑置房間、場地進行改造升級,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專門場所。同時,提供開放共享式辦公場地、公共智能軟件、移動寬帶網絡、流動式工位、移動互聯網資源等基礎設施,鼓勵提供交流空間和科研儀器設備等設施。平臺式教育具有的優勢特點見圖1。

圖1 平臺式教育特點
平臺式教育有一個固定的空間。不僅應當具備開源硬件、3D打印機、激光切割機等設備,還要有大學生創業者可以合作和分享創新成果的位置和平臺。創意和創新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總是需要多次交流、思考、探索和完善。只有營造出這種群體創新空間,塑造起創業文化,才能形成大學生創業的氛圍,才能增強大學生創業者的信心。平臺式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業者流程,見表2。

表2 平臺式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業者流程表
平臺式培養搭建案例一: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開發者聯盟
一個開放式的環境里,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依靠3D打印機、CAD工業設計軟件、激光打印機、開源軟硬件平臺等,依托數字桌面工具設計產品,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推演、設計,制作出樣品模型,并分享創業結果。在開源社區中進行深度合作,分享創新創業成果,進行產品定制。根據相關平臺提供的資源數據,開展基于地理信息、可視化或知識發現等方面的資源數據分析挖掘研究,形成相應的創業成果[9]。
平臺式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助力大學生創業者實現從教育、實驗與創新環節的全面效果提升,通過建設創新實驗室讓全國各高校的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新實踐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讓大學生創業者通過認知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逐步深入學習的方式真正的鍛煉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出未來我國真正需要的大學生創業者。成立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開發者聯盟(流程見圖2),更好地對接大學生創業的需求[10]。

圖2 平臺式教育案例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開發者聯盟流程圖
平臺式培養搭建案例二:醫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醫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區域內各種應用的集成和信息交換,具有強大的開放性,有效支撐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長遠發展。
各醫療單位數據管理存在“分塊”“分離”“分隔”等明顯現象,海量的信息重復存儲、無法交換各系統中的海量數據,造成了資源的重復建設和嚴重浪費。以醫院患者為中心,對接區域內各大醫院,組建成一套智慧、互聯互通、惠民和可規模化的醫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非常有必要。
醫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是面向醫療、護理、康復等多個方面的大健康體系軟件平臺。平臺對醫院信息化進行頂層設計,醫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包含臨床數據中心、集成服務平臺、運營管理數據中心。實現數據集成,形成以病人為中心的數據庫,為患者、醫師提供患者統一視圖,滿足患者和醫師對患者信息的查詢要求,增加信息使用的方便性;對各醫院的運行情況進行分析,針對患者、成本、醫保、疾病譜、效率等開展回顧性研究分析,為醫院管理者提供一定決策依據。醫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功能見圖3。

圖3 醫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功能
醫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線上+線下”的全流程就醫服務。通過線上咨詢+線下就醫的方式為患者提供持續有效的健康智能管理,包括專家推薦、專家預約、規范電子檔案等。患者在線上與私人醫生溝通,私人醫生建議患者線下就診時,患者通過預約的方式與診所醫生約定時間就診。
通過平臺式教育的兩個案例,我們發現平臺式教育可以實現創新與創業的良好結合、線上與線下相融合、孵化與投資相切合,為眾多高校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優良的網絡空間、工作空間、社交空間和共享資源空間。
研究表明大學生創業者是我國科技資源的重要生產者和使用者。平臺式教育可以為培養大學生創業者科技創新實踐能力,共享科技資源,服務創新創業。加強大學生創業者對科技資源共享的認識,提高資源利用率。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優質科技基礎條件資源,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高大學生創業者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發掘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創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