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芬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師在講解教學知識的同時,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然而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發現初中數學在教學中仍存在部分問題,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要構建高效課堂,在講課時,應以學生為出發點,根據以往教學經驗和新政策要求,制定合適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鉆研教學知識中能夠有效增強數學綜合素質。
新課改與應試教學理念不同,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將傳統以教學知識為中心的講課觀念,轉變成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教學目標。然而在調查中發現,部分教師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無法在短時間內轉變個人教學觀念,在初中數學課堂上仍舊側重理論知識講解,不能從學生視角出發了解其學習需求,在教學中與學生缺乏有效溝通,導致學生在聽課中產生的疑惑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影響了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教學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初中生的升學壓力仍舊較大。教師為了在短期內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成績,通常會在課堂上為學生灌輸大量理論知識,并在講解完知識點時,為學生布置大量背誦任務和習題,整個課堂基本上是以圍繞知識點傳授為中心進行,很少融入實踐活動,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課程中形成固定的學習思維,阻礙了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部分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會為學生設計互動討論活動,但是在具體開展中,存在課堂結構設計不合理的問題,有的教師會將重心放到答案講解上來,忽視了對學生探索學習過程的引導,在提出問題后為學生留出的思考時間較短,沒有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探索學習方法,課堂教學時間掌控力度不足,從而導致部分學生存在懈怠心理,不能積極地參與到互動討論中來,不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改,強調了學生的學習地位,要求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但是調查發現,現今部分地區的初中數學教學中,仍存在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以個人為教學中心,習慣根據教學經驗制定教學目標和講課內容,整個課堂教學內容都由教師負責講解,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課,長此以往容易弱化學生學習能動性,導致學生對數學課程產生疲倦感,挫傷學生聽課積極性,不利于構建高效數學課堂造成不利影響。
目前,有的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基本上是要求學生獨立地學習教學知識。在布置自學任務和課后習題時,明確要求學生之間不能互相抄襲答案,雖然這種教學要求可以提升學生習題完成質量,但是限制了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課程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缺乏正確的溝通方式,降低了學生數學學習質量。
教學觀念在教育教學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正確的教學觀念能夠幫助教師理清重心,對提升教學效率具有積極作用。新課程標準提出初中數學的教學目的不是提高學生考試成績,而是需要學生在掌握教學知識中探尋數學課程學習規律,總結數學課程學習思維。因此,當教師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時,應以新型教學政策為思考重點,立足新課程標準要求,制定分層教學目標,根據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分層教學,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參與學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到《有理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以往的學習表現,把全班學生分成不同學習能力的類型,比如不足、一般和較強三種類型,然后結合教學任務設計教學目標,在為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求學生在聽課中掌握判斷正負數的方法;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聽課中全面掌握這節內容的基礎概念,讓學生利用正負數表示互為相反的意義;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學習和領悟方面具有較大優勢,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總結引入負數的原因,分析這節教學知識的特點,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在教師設計好教學目標后,可以將其發送到學習群里,使學生在閱讀學習目標時,結合個人學習能力制訂聽課計劃,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良好基礎。
現階段,我國信息技術水平逐步提高,大多數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已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講解教學知識。相比借助黑板教學而言,多媒體技術更具有靈活性,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上的文字內容,在網上挑選相關的圖畫和視頻,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視聽播放功能進行展示,促使學生在觀看圖畫和視頻中能夠形象理解教材上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充分利用好每個課堂學習時間。因此,在新課改中,教師要想建設高效課堂,就應順應教育發展方向探索教學模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豐富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理解能力選擇合適的教學視頻,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挑選好的視頻,通過顏色絢麗多樣的圖畫和輕松動聽的音樂,在班級內部給學生營造生動的聽課環境,全方位調動學生神經系統,使得學生能夠集中個人注意力進行學習,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幾何圖形》時,這節課需要學生在觀看大量圖片的過程中,能夠系統掌握分辨不同幾何圖形的技巧,了解平面圖和立體圖的異同,并能自主繪畫幾何圖形,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和推理能力。教師可以在備課時期系統梳理這節內容,將需要講解的幾何圖形羅列出來,按照教學內容在網上一一查找相關資料,利用剪輯視頻的軟件,將搜索到的資料制作成滾動播放的視頻,整理成文件夾。課堂上,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中的視聽功能,給學生展示制作好的視頻,要求學生在觀看中總結不同幾何圖形平面圖和立體圖之間的關系。在視頻播放完畢后,教師可以隨機選擇部分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講解自身對這節幾何圖形的看法,讓學生從中挑選一個幾何圖形,在黑板上展示相關幾何圖形平面圖和立體圖的繪畫過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講解情況和繪畫步驟,分析學生對相關幾何圖形的了解情況,并在學生展示完畢后,結合多媒體技術中的視頻為學生詳細講解每個幾何圖形,加深學生對這節知識的理解程度,力求實現高效數學課堂教學目標。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構建高效初中數學課堂時,應激勵學生大膽闡述個人觀點,這樣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個人看法,反向思索課堂教學內容是否合理,從而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合理的教學內容,逐步引導學生探索學習。在組織教學時,應根據教學環境制定講課方法,借助提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探索學習能力,根據學生數學學習實際設計難度適中的問題,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問題,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自由發表個人看法,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能夠深入鉆研教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
例如,在講到《全等三角形》這章中的三角形全等判定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判定三角形全等的途徑有哪些?在提出問題后,結合學生以往的課堂學習質量,分析學生探索學習能力,并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在分組中盡量確保每個小組的綜合實力保持平衡,為提升學生探索學習能力創造有利條件。為了確保提問教學順利實施,教師應明確學生交流時長,并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走到不同小組進行旁聽,如果發現學生出現解題思路偏題的情況時,可以為其傳授正確的解題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當學生將問題處理完畢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選擇一名代表回答問題,每個學生思考角度不同,學生的回答內容可能不盡相同,教師應尊重每位學生的答案。在學生回答結束后,帶領學生系統鉆研這節教學知識,為學生提供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式,使學生在聽課中可以對比分析自身在解答中是否存在不足,逐步培養學生探索學習能力。
過去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基本上是由教師負責講解教學知識,課堂學習時間由教師根據教學進度進行規劃設計,這種講課方式雖然可以確保教學任務順利完成,但是沒有將學生作為教學中心。因此,基于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時,應大膽創新課堂教學思路,積極轉換教學主體,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將教學知識的講解任務留給學生,要求學生以教師的思維鉆研教學知識,分析教學知識的講解方法,促使學生在參與講課中能夠充分掌握教學知識。
例如,在講《一次函數》時,這節課需要學生掌握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的含義,了解這些函數之間的關系,能夠結合所給條件寫出一次函數表達式,力求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中建設函數模型思想。教師可以根據這課的知識與技能,在黑板上為學生展示講課大綱,將全班學生分成多個隊伍,讓學生在分隊中協商制作講課思路,促使學生在設置講課內容中能夠自主學習這節教學知識,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在學生設計好講課內容后,教師可以讓每個隊伍輪流講課,并按照學生的講課效果進行打分,在全體學生講課結束后,教師應及時贊賞得分最高的隊伍,分享該隊講課思路,并帶領學生全面學習這節教學知識,完善學生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質量。
合作能力以后天培養為主,需要學生在多次實踐中總結合作學習技巧。初中生已經進入青春期,大多數學生具有較強的個人主觀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利用課外實踐,加強合作能力培養,在課前全面挖掘教材內容,尋找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的契合點,結合學生實踐能力設計實踐活動規則,并將其以文件的形式發送到學習群里,讓學生在課前以陣營合作的方式完成,力求學生在完成實踐任務中有效提高合作能力。
例如,在講到《統計調查》時,這節課需要學生掌握數據收集和整理技巧,能夠運用圖表展示數據。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觀察家庭在不同時間段的用水量,并在觀察結束后,將各自記錄的數據在陣營中共享,要求學生利用現有數據制作圖表,對圖表風格不做具體要求,使得學生在參與課外實踐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培養個人合作學習意識。在學生將圖表制作完成后,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讓每個陣營相互交換圖表,要求學生檢查其他陣營的圖表是否存在問題,促使學生在觀看其他陣營圖表中,回顧自身是否存有同樣缺陷,加深學生對這節教學內容的理解。當學生相互檢查結束后,教師可以從中挑選一份圖表,為學生全面講解這節教學知識,在黑板上為學生詳細展示圖表制作過程,使得學生在聽課中能夠系統掌握這節內容,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教學評價,需要教師在教學結束后,及時反思課堂教學情況和學生聽課狀態,指出學生在學習中的缺陷,這樣學生在今后學習同類型課程時,能夠有目的地改正個人不足,提高聽課效率。因此,新課改下教師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時,應提高對教學評價的重視程度,完善教學評價,引導學生定期反思,根據學生學習表現和進步情況,積極將分層點評和對比評價應用到評價中,確保每位學生在評價中都能充分意識到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在今后學習中有計劃地進行糾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質量。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進行分層點評,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應贊賞其在學習中的積極表現,并為學生提供其他學習方式,這樣學生在今后學習數學時,可以按照學習需求選擇不同學習方法進行探索;對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教師應指出學生在聽課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現場展示正確的學習方法,逐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從學生聽課態度出發,贊賞學生身上的優點,然后結合教學知識為學生講解合適的學習技巧,不斷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其次,學生在每個階段的進步情況不同,教師在教學評價中還應對比分析學生的進步情況,對進步速度較快的學生,教師應及時給予獎勵,組織這部分學生分享數學學習方式,促使其他同學在聆聽中能夠找到自身在學習中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從而在今后學習數學課程時,不斷糾正個人學習方式;對進步速度較慢的學生,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在學習數學課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運用溫和的語言引導學生,促使學生大膽闡述個人想法,分析學生在學習數學課程中存在的不足,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傳授合適的學習方法,力求學生在下一階段能夠有效提高綜合能力。
綜上,基于新課程標準,需要教師積極轉變傳統講課觀念,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制定教學策略,立足新課標要求,制定分層教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豐富教學方式;借助提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探索學習能力;轉換教學主體,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利用課外實踐,加強合作能力培養;完善教學評價,引導學生定期反思,運用多種講課方式優化數學教學,確保學生在鉆研教學知識中能夠提高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