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幼清
教師在課堂上重視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改變了傳統的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促使其形成了一種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通過對教學方法的研究,提高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考查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潛力,充分利用他們的潛能,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對小學語文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進行了研究,從而確保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教學方式的有效性。
從學習的角度來看,在小學語文測驗中,閱讀占據了很大的比重,其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使他們在測試時能夠正確地理解和回答問題,并獲得高分。從個體發展的角度來看,小學是重要的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通過課外的閱讀,可以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更多的個性,增加對美的認知。文章認為,在小學階段,課外閱讀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教師應從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以促進課堂教學觀念的更新。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使學生有機會產生主動的閱讀動機,從而增強他們的閱讀意識,使他們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觀念,并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來培養他們的課外閱讀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貫徹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這一基本準則,使他們能夠在課外的高效閱讀中,不斷地積累新穎、高效的學習方式,從而使他們在課外閱讀中獲得豐富的成果,形成自己的閱讀價值觀。課外閱讀理念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有效地積累和使用知識,從而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
目前,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和自律能力較低。小學生的思維活躍,且非常容易受誘惑,導致他們難以專心閱讀。學生只顧著看明星八卦、漫畫和趣聞,而在課堂以外,他們很難接觸到真正有意義的東西。教學活動可以創造一個很好的氣氛,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若教師不重視教學活動,會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
教師要營造一個有利于小學生專注于閱讀的良好環境,以克服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對學習興趣的喪失。教師應以學生的不同偏好及興趣為主,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可以選擇可承受的課外讀物,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品質,讓學生從課外閱讀中獲益,提升學生的整體印象。比如,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表現:首先,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安排一些特殊的課程,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在學生讀書的時候,老師會給他們放一些輕柔的音樂,用音樂來創造一個良好的氣氛,使學生能夠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周圍的環境中,同時也要注重營造環境氣氛。在課外閱讀時,要注意保持教室內外的安靜,避免老師在課堂上做別的事,或者讓學生在教室里來回走動。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可以讓他們自由選擇,也可以由老師介紹不同的讀物,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課外閱讀的相關知識。同時,還應落實家庭與學校合作的思想,使父母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家里也要有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在閱讀的過程中,應該有父母陪同,在一個充滿家庭氣氛的環境中閱讀,讓學生了解到讀書的意義,從而獲益。教師與父母的雙重輔導,有助于提升學生在課外的閱讀水平。實施“家校共學”的思想,可以在校外進行親子閱讀,父母與學生在同一時間閱讀相似的書籍,父母和學生按照自己的寫作方法、主要內容、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故事情節,結合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力,對同類圖書的閱讀進行歸納,并與學生進行探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主動探究的精神,從而提高閱讀的質量。通過有效的親子閱讀,能增進學生與父母的感情,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另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建立親子閱讀和演出的展示平臺,在開放日開展親子閱讀演出,以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
老師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正確的閱讀方法下,能從中獲益。所以,在安排學生課外閱讀活動時,應注重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學生掌握了適當的閱讀技巧,可以減輕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費時費力、成績不佳的情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提升他們的文學品位。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的先決條件是老師用科學的方法引導。首先,老師要讓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對女生而言,教師推薦閱讀散文、詩歌和各種題材的圖書,而男生則要指導他們閱讀體育類、科幻類、宇宙奧秘類、太空旅行類圖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安排他們在課外閱讀各種圖書,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不足的現象。其次,老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記筆記,從而加深他們的印象,進而為日后的學習積累更多的知識。通過一步一步地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實踐活動的開展,將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們進行了高質量的課余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參與來激發其積極性,引導學生復習和反思閱讀的書籍,使其善于記錄和看到自己取得的不同成果。比如:老師們可以組織“書香伴我成長”。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然后,學生可以通過簡單的方法交流,并報告自己的閱讀心得。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各種單詞和句型,并與學生交流自己的課外閱讀經驗。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外閱讀分享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讀書的價值與意義。同時,也能有效地運用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他們的眼界,使他們成為一個勇于實踐的人。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可以使課堂教學的內容得到有效的拓展。在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同時,運用多媒體技術,建立互動式的教室,通過圖片、錄像等多種形式的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從而保證學生在課外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把信息技術與課外閱讀活動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的綜合思考能力。比如:在安排學生的課外閱讀時,可以使用資訊科技為他們提供一本書的背景簡介,或者讓他們看一看這本書所包含的內容。學生在閱讀自然主題的課外圖書時,可以通過配圖的方式來展現課文的魅力、使用價值、描寫的力度、角度,同時,還可以運用科技手段,將相關的科學影像、天文影像展現出來,縮短與閱讀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保證他們的學業成績。在小學語文課上,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以外進行閱讀實踐,使學生由“愛讀”進入“會讀”的境界。這是為了讓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如何學習閱讀。當前,由于大量的課外讀物,必須讓老師指導學生自主設計課外活動,并學會運用課外閱讀的方式,培養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在教學中,老師要對學生所制訂的教學計劃進行監督和執行,經常使用的方式是查閱讀書筆記和舉辦讀書交流會。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學會語文的閱讀,這對提高課外閱讀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外語文閱讀中,要明確其目標與任務,使之與課外閱讀活動相匹配。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材料的總體認識,掌握其整個閱讀過程。所以,老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反復練習,使他們適應并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此外,教師應時常表揚學生在課外讀書的好習慣,并在課外向學生介紹自己的讀書方式。
在小學語文課上,教師要把握好語文課外閱讀的規律和方法,旨在使學生在語文的課外閱讀中,達到由“我能讀”向“我要讀”的過渡,這是一個學習語文的基本方式。因此,教師要朝著鼓勵學生“舉一反三”的目標前進,提高學生的思維轉換能力。在課外閱讀時,以精讀課文為基礎,訓練學生的語文技能,但學生一般不做記錄,包括摘錄、評論、模仿、標題和段落。學生如果利用這些技巧來改善他們在課外閱讀時的注意力,找出文章中寫的內容,就會知道如何分析文章的寫作方式和原因。同時,老師要讓學生從課文中提煉出優美的句子和節選,充分利用所學到的知識,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參考和借鑒。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課外不用筆墨,就能積累課外閱讀的知識,自然而然地就能充實和積累起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持續的學習,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水平一定會有明顯的提升。
下課前,一些老師對學生說:“回家要多讀一些課外書。”但是,老師沒有提到學生在課外應該閱讀哪些書。當被問及學生“課外讀什么書?”時,有的語文老師甚至回答“只要是書就行”。小學生心理發育不夠成熟,判斷能力較弱,市場上的讀物品質參差不齊,很多休閑類書籍都有一定的年齡限定。教師沒有事先告知學生應該閱讀的書籍,會對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另外,在課余時間里,如果學生常常看一些不太明白的書籍,就會對課外閱讀產生厭煩感。因此,教師要使學生了解所讀的內容,并在教學以外的時間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老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性格、心理特點進行閱讀材料的廣泛篩選。比如,語文教師在教完愛國主義和革命精神的課文后,可以向學生推薦《紅巖》《閃閃的紅星》《劉胡蘭》等非教學書籍。在講完有關于歷史人物的課文之后,可以給學生推薦《三國演義》《西游記》等課外書籍。需要注意的是,推薦不等于必修,換言之,語文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課外書籍。
“閱讀”并不要求學生朗讀,而是讓他們通過競賽來表現他們的閱讀水平。在開始上課前,教師會給學生推薦一到兩個星期的課程。在課外閱讀相同的書后,學生可以自發地結成團隊,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大聲地朗讀圖書中的某些章節,老師應該讓全體同學都積極參加。教師在小組討論的時候,給學生一個評價,閱讀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閱讀、記憶、想象、表達、創新和協作的機會。在教師層面,可以通過評價找出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適時地調整閱讀教學方案,除班級內部的競賽外,班級之間的競賽和學校競賽也是可以的。競賽成績優異的同學,將會被授予“閱讀達人”“閱讀之星”的稱號。
“內外結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相融合。在閱讀過程中,教會學生多項技能:閱讀、搜索、繪圖、提取、思考和記憶。這里的“閱讀”是指學生必須閱讀文章的內容,知道文章的意思;“搜索”是指學生查詢遇到的生詞;“繪圖”指的是學生要學習畫出幾個重要的句型和有深刻含義的句子;“提取”是指要讓學生學習挑選出幾個漂亮的句子;“思考”是指在讀完之后,要學習如何去思考;“記憶”是指要讓學生記住漂亮的段落,并嘗試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這些方法的運用對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有積極的作用。此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還必須掌握精讀、跳讀和瀏覽。對課外閱讀,精讀是最常用的方法,因為學生只有把文章讀得透徹,才能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最終促進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提高。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與寫作常常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引導學生閱讀時,教師可以采用如下兩種方式:表格式和心得式。對小學生來說,一般采用表格式的方式來做筆記,即把自己的閱讀點、日期、標題、作者、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重點放在一張表中。對已經有一定寫作基礎的同學,在閱讀后,會記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和體會,加深對文章真正含義的理解。總的來說,無論是表格形式,還是心得式方式,這些都是學生讀書和寫作的有機結合。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要強化引導,使其逐漸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自主性。
總的來說,課外閱讀能力是加強學生基本語文能力、開闊視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通過活動的開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進而幫助其找到學習語文的正確途徑。通過思想和模式的有效實踐,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形成知識學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