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能夠筑牢學生的語文基礎,幫助學生準確掌握漢字的讀音、字形、含義和用法,但是在傳統的識字教學期間,部分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不當,導致識字教學存在一定的短板,對此,亟須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推動多媒體教學與識字教學的充分融合,關注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學習差異,把握識字教學的重難點并據此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通過多種措施共同推動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多媒體指的是利用先進的手段來制造、復制、傳遞、展示、共享信息的一種技術,運用現代電子設備實現對信息內容的開發、整理和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所用的多媒體技術往往與互聯網技術是互相聯結的,共同支持語文識字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而提升語文識字教學的現代化水平。在未來的小學語文教學期間,會有更多的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各類教學活動,并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
識字的重點主要包括認識漢字的發音、字形和含義,能夠準確掌握這三個重點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漢字在字詞、短句中的運用,才能夠充分掌握漢字。因此,識字是一個多方面的活動,包括讀、寫、講、用四個方面,而且只有將四個方面統一為一個整體,才能夠保障高效的識字效率。例如,在學習“水”這個漢字之后,如果學生只是知道水的讀音和字形,而不能將其與生活中的水聯系起來,那么便不能說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合理運用漢字知識。運用漢字的過程也是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漢字的認識、體會的過程,因此,必須將讀、寫、講、用結合起來,才能夠實現真正的“識字”。
對識字教學的定義,高琨認為:教育學生認識漢字的過程。李澤蕊則認為:識字教學是教師引導下的一個抽象的過程,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漢字的發音、字形,還需要理解漢字的含義并實現識字教學的融會貫通。田本娜給出的解釋更為具體:識字教學既要引導學生認識漢字,也要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能夠自主掌握學習漢字的技巧,鍛煉學生的漢字思維。
結合上述學者給出的解釋,筆者認為,識字教學應當是:教師在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下,應用合理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方法,帶領學生認識漢字、了解漢字并學會運用漢字,掌握漢字的發音、字形、含義和用法,并在這一過程中養成適合漢字學習的思維,具備自主識字能力,同時能夠對識字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
多媒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獲得了語文教師們的一致認可,尤其是在識字教學之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使漢字知識更加直觀、更加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尤其是借助動畫、圖片等形式,更能激發起學生的識字興趣。在傳統的識字課堂上,教師只是對漢字知識進行生硬講解,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在理解漢字知識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識字教學的低效化,而多媒體的應用則解決了這一問題。例如,在蘋果的“蘋”字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蘋”字拆分,草字頭化為蘋果樹的葉子,干字化為果樹的樹干,而兩個點則可以當作蘋果樹的果實。通過這一趣味性的漢字拆解方式,可以使學生對“蘋”字的認識更加深刻,方便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和理解,引導學生對識字學習充滿動力,在降低識字學習難度的同時可以提升語文課堂的識字教學效率。
多媒體在識字教學中的另一優勢是豐富語文課堂的識字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采取視頻、動畫、圖片、游戲等多種不同的方式來開展識字教學,而這種形式多變的識字教學也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當長期應用某一形式的識字教學方法之后,學生也會產生認知疲勞,而多媒體可以實現游戲、動畫、圖片等不同識字教學形式的變換,從而使學生時刻保持較高的注意力,使學生持續保持較高的興趣。與此同時,多媒體的應用還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并使學生思維得到放松,而在輕松的思維狀態下,學生對識字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提升,這對學生的識字學習而言是有極大便利的。
多媒體的應用和互聯網是分不開的,在應用多媒體開展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將其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并充分借助互聯網擴充識字教學的資源,使識字教學在充沛的教學資源支持下具有更高的效率,豐富的教學資源也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不僅可以推動課堂識字教學的有序開展,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后時間進行識字學習,教師可以將多媒體課件上傳至學校平臺上,學生可以在放學之后依靠父母的幫助,登錄學校平臺并打開課件進行識字學習。同時,借助學校平臺,學生也可以與教師進行實時互動交流,結合自己在識字學習之中遇到的困難向教師請教。
隨著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一些新型的、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也相繼而出,這些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有效推動了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則將這些現代化教學模式變為現實。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識字情境,從而讓學生具有身臨其境的識字體驗,提升識字的效率。除了情境教學之外,在多媒體的推動下,互動教學、問題教學、微課教學也實現了與識字教學的有效結合,而且借助這些新型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增加與學生互動的頻次,了解學生在識字學習方面的進度,并明確學生是否在識字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進而給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提升學生的識字效果,助推學生識字學習的有序開展。
1. 教師運用多媒體開展識字教學的目的不明確
將多媒體運用于識字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識字興趣,使教學活動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識字行為,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魅力,然而,結合識字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也喜歡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但是在將多媒體和識字教學結合的時候,部分教師對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工具的使用非常隨意,并未將漢字知識生動地展示出來,沒有對多媒體的應用形成明確的認知,將其作用簡單歸結為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2. 教師的多媒體制作及應用不合理
部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直接用網絡上的成品課件進行識字教學,這顯然不利于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價值。多媒體課件應當是教師準確把握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以及認真分析學生需求和學情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格所制作而成的,尤其是在小學識字教學期間,更應當凸顯出多媒體課件的差異性。因此,直接搬用網絡上的成品課件并不利于多媒體教學的有效開展。
如何恰當使用多媒體課件并使其發揮出應有的價值,是教師所必須關注的重點問題,目前來看,許多教師制作的識字課件都較為簡單,識字教學的形式較為單一,并不能持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之中感到枯燥。此外,部分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停留在PPT的層面,導致多媒體的教學應用效果不理想。
3. 忽視學生認知特點,忽視學生個性需求
部分教師在制作、應用多媒體課件的時候,忽視了學生的認知能力、認知特點,反而以自己的教學經驗去制作課件,并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每一位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學習需求是存在一定差異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制作課件的時候應當適當突出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如果教師未能做到這一點,就可能導致多媒體教學效果不理想。
例如,在學習《金木水火土》的時候,教師利用多媒體屏幕展示漢字,然后帶領著學生一個接一個地讀下去,部分學生在讀“水”和“金”兩個漢字的時候,沒有準確區分平翹舌和前后鼻音,如果教師無法發現這一問題,就導致這些學生的發音不標準,未能達到識字教學的預期目標。
4. 識字教學目標偏頗,未能突出識字重難點
部分教師在將多媒體和識字教學融合的時候,存在識字教學目標偏頗的情況,過度重視漢字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識字能力的培養,教師只做到了“授之以魚”而并未實現“授之以漁”,因此,優化教學目標是多媒體能夠有效應用于識字教學的重要前提。
準確把握識字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是推動多媒體在識字教學中運用的重要前提,然而部分教師并未突出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內容,不清楚識字教學的重點,自然無法利用多媒體順利開展識字教學,也無法引導學生對漢字知識進行分類掌握。
1. 教師教學觀念保守
綜合來看,教師運用多媒體目的不明確、識字教學目標偏頗以及教師忽視學生的個性需求,這些根本上都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保守,沒有形成適合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教學觀念。例如,教師過度主導識字教學活動,說明教師并未利用學習主體理論指導教學活動的開展,也并未將學生作為識字學習的主體。如果教學觀念趨于保守,那么即便再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也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此外,部分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為了應用而應用的情況,導致多媒體的應用存在一定的形式主義傾向,并未使多媒體真正發揮其應有價值。
2. 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有待提升
多媒體主要用來展示識字課件,而識字課件的制作效果則影響到多媒體的應用效果。從前文的論述之中不難發現,現階段部分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相對不足,無法制作出精美的課件,也無法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課件內容。學生期望教師能夠使用豐富有趣的形式展示漢字知識,但是教師能力欠缺,就會導致學生期望下降。與此同時,部分年齡較大的老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信息技術水平不足,無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課件,并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而另外一部分年輕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但是其教學經驗相對不足。因此,教學經驗與信息技術水平之間的沖突是阻礙多媒體應用于識字教學的另一重要因素。
3. 教師的學情把握不到位
教師在運用多媒體之前必須對學情進行準確分析,能夠準確把握教材內部的知識點,并做好備課活動,明確自己應當怎樣開展教學,能夠制定怎樣的教學目標,才能夠推動識字教學的有序開展。但是部分教師對學情把握不到位,未能準確了解小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學習需求,自然無法給出科學的教學課件和合適的教學目標。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不到位,無法準確把握小學生在學習期間遇到的困難,無法給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這也是影響多媒體應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接觸現代化的教育理論并用其指導識字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時也能夠用來指導多媒體在識字教學之中的應用。教師需要意識到多媒體的應用是為了提升識字教學的效率,應當服務于學生的識字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漢字知識的理解,不能為了應用多媒體而應用。在明確教學目的的前提下,才能夠實現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之中的有效應用。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借助學習主體理論來指導教學活動的開展,將學生真正作為識字課堂上的主體,讓學生成為識字活動的主人,通過多媒體的應用激發學生在識字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學生以主體的身份參與識字活動,才能夠在識字期間準確把握漢字的讀音、字形,同時能夠深刻理解漢字的含義,從而做到準確掌握漢字知識。
教師應當制作具有創意的、多樣性的、符合本班學生特點的多媒體課件,而非直接套用網絡上的成品課件,在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之前,教師需要準確把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師可以將成品課件下載下來,而后對其進行借鑒,主要借鑒成品課件的制作思路、表現形式、制作技巧,而在制作課件內容的時候,則需要結合教學的具體要求,并考慮學生對多媒體教學的期望,從而使得多媒體課件更加形象,更符合課堂教學實際情況,更能突出教師的風格和特色。
為了提升教師的課件制作水平,教師之間也可以進行相互交流,老教師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而年輕教師則可以提供信息技術支持,新、老教師互幫互助,共同制作出精品課件,并將其應用于識字教學之中。教師不僅需要掌握PPT,還需要掌握Flash、X-Mind、Imovie等多種信息技術軟件,從而共同應用于課件制作之中。此外,課件制作水平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之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并針對多媒體的教學應用措施進行優化,才能夠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應用價值并推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有序開展。
在多媒體應用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到認真分析學情,結合學生的整體學習需求和差異化需求制作多媒體課件,以此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順利學習漢字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日里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并能夠從學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判斷學生的學習進度。教師需要準確剖析課本,并能夠根據課本內容制作相應的多媒體課件,通過游戲、視頻、動漫等多種形式展現漢字知識,實現知識性與趣味性的融合。
文章從多媒體教學和識字教學的概念出發,分析了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在此基礎上探討了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中多媒體應用問題的原因,具體包括教師教學觀念保守、信息技術水平低下以及未能準確把握學情。因此,在未來的識字教學之中,教師要能夠利用先進教育理論為指導,明確識字教學的目的和教學目標,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并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制作出精美的課件,在準確把握學情的基礎上推動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