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項奎,費 偉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 商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指出,在職業院校開展“1+X”證書試點,同年物流管理專業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專業開展“1+X”證書的人才培養。關于“1+X”證書試點的研究成果逐漸形成了體系,涉及課證融通、校企合作、教學標準等多個方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孫善學教授認為,職業教育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力本位、德技并修、工學結合、雙元育人、育訓并重、面向人人為主要特征,“1+X”證書制度是未來指導職業教育活動的基礎性制度,是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的重要機制,也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覃川教授認為,將“1+X”證書課程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后,應實現知識與技能的融合,而不是簡單地替換或累加。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趙堅博士認為,“1+X ”證書制度試點實施的要點在于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多途徑融入證書標準,積極地探索專業建設與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改革。
隨著國家部委《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關于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的發布,“1+X”制度試點受到寧夏政府部門和高校的高度重視,在寧夏現代物流產業和寧夏中高等職業院校得到全面推進,企業的認可度亦越來越高。從2019年物流管理“1+X”證書首批試點開始,經過三年的實踐,寧夏高校試點學生的規模日益擴大,已全面覆蓋了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及相關專業,成效顯著,逐漸形成了具有寧夏地方特色的證書試點體系和案例,試點成果也是對國務院2019年發布的《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職教二十條)的探索與實踐。
經過調研統計與分析,包含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寧夏交通學校在內的8所中高職院校開設了倉儲配送課程,大多院校中該課程的開設時間長達10年以上,擁有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課程改革經驗。同時,伴隨教育部“1+X”證書試點的推進,寧夏中高職院校不斷開展“課證融通”試點,將物流管理“1+X”證書試點內容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相融合。各學院不但開設了“1+X”證書培訓課程,而且將物流管理“1+X”證書的大綱體系與倉儲配送實務課程融合互通,實現倉儲配送課程教學的實踐創新,逐漸形成“基于課證融通,以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為核心”的倉儲配送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成果和體系,并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當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推動了物流管理“1+X”證書試點與“三教改革”的創新發展。
2022年,寧夏要構建“六新六特六優”現代產業體系,這將是寧夏今后的產業發展重點,其中“六優”指的是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文化旅游、健康養老、電子商務、會展博覽。報告指出寧夏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企業家們也將立足于本地區、本行業的實際,圍繞寧夏“六新六特六優”產業布局,以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為抓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作出貢獻。當地政府將物流業作為當地產業總體布局中的重要一環,并將其提升到戰略地位,物流業將是寧夏未來經濟與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結合當地2022年發布的物流產業和物流企業公報及數據,分析發現寧夏現代物流業中以倉儲配送為主營業務的物流企業占絕大多數,倉儲配送相關產業業務量比重最大,從事倉儲配送業務的從業者也呈現出逐年增加的態勢。所以,當地政府對物流業的戰略定位和產業發展以及對人才的新要求,會對寧夏中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倉儲配送人才的培養產生積極作用,并對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依托寧夏職業院校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倉儲配送實務課程,積極開展教學改革研究,實現“1+X”證書試點與課程教學的內涵相統一,即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實現學生職業能力和基本素養的融合發展與成長。結合物流管理“1+X”證書試點實踐,倉儲配送實務課程的教學改革主要涉及以下關鍵要點,包括課程定位、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創新、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設計四個部分。
依托寧夏當地物流產業的發展現狀,對寧夏3A級及以上物流企業經營業務和崗位進行分析,結合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的國家教學標準和物流管理“1+X”證書考核大綱的要求,最終確定倉儲配送實務課程為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課程主要面向倉管員、配送員、信息員、分揀員等崗位,學生通過學習倉庫的基本概念、倉庫布局與設計、倉庫設施設備、倉庫入庫作業、倉庫出庫作業、倉庫在庫管理、配送作業等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承擔倉儲與配送各個作業環節的基礎工作能力,具備不怕吃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擁有細心、耐心、愛心的服務意識和服務品格,具有獲取有效信息資源、較強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他人交流、溝通的能力,能夠安全操作和自我保護,形成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持續學習的精神,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并培養其良好的職業素養,這也是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能力本位”的內在要求和最終目標。
簡而言之,物流管理“1+X”證書除了強調倉儲配送的基本知識之外,更加重視企業職業能力的導入和考核,這就要求倉儲配送課程在課程定位、內容模塊設置、教學組織、學生能力培養等方面應深化校企合作,與產業深度融合,在學生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貼近企業工作實際。即以企業倉儲配送崗位為導向,重點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和職業能力。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已成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流,但是寧夏部分院校教師仍然采用落后的課程教學模式—“傳遞—接受式”“自學—輔導式”等傳輸式教學,這類“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顯現出較多弊端,培養的學生表現為沒有思想與主見的高分低能者,這些模式也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在企業的具體工作中易出現各種問題而不受重用。同時,物流管理“1+X”證書“以能力為本位”,要求在培訓過程中引入企業內訓制度,教師需要按照企業內訓師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面對這些客觀存在的矛盾,為了達到“學生職業能力持續發展與成長”的課程教學目標,倉儲配送實務課程引入了英國的瑞恩斯(Reginad Revans)教授提出的“行動導向教學法”。結合以往倉儲配送實務課程教學實踐和學生學情分析,將教學過程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為基本知識講授,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第二階段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包括六個步驟:信息獲取與學習、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個步驟,亦被稱為六步教學法。
2.2.1 信息獲取與學習
教師經過前期準備,分解寧夏當地物流企業的倉儲業務,結合第一階段學生的學習到的知識,確定項目任務主題,并對任務主題進行解釋說明,以方便學生小組設計解決問題的流程、方法和內容。學生小組收到教師發布的任務后,制定解決方案,確定任務解決流程,說明獲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徑,對個別專用術語做注解,對資料進行初步整理,整個學習過程有利于訓練學生的團隊合作、交流溝通、主動學習、信息獲取與加工等方面的能力。
2.2.2 計劃、決策
學習小組結合項目任務和收集的信息資料,制定項目計劃以及明確分工,確定項目任務的工作流程,從而完成可執行的實施方案。
2.2.3 實施、檢查
學習小組根據制定的實施方案進行實踐檢驗,準備方案實施的場所、設備、材料等,按照實施方案執行各環節中的工作任務,對實施過程和環節進行檢查,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改進,最終形成與企業工作實際一致的工作流程和解決方案。在整個過程當中,教師應處于引導或咨詢的地位,學生通過自我學習不斷提升職業能力。
2.2.4 評 價
學習小組完成任務后進行自評和他評,計算方案的成本投入,分析經濟性和質量。教師在整個過程處于引導地位,不能對學生進行定性評價,學習小組完成后進行匯報,其他小組對其進行客觀評價,學習小組再結合評價結果完善自己的方案。
在學習小組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起到引導作用,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項目任務,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知識能力、自主意識、展示能力、判斷能力、實踐能力、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等。學生可以通過書籍、電腦、調研、教學材料、實驗、專家訪談、視頻、觀察、工作過程等方式加以學習,在不斷反復學習與解決問題的重復實踐過程中實現自我學習,最終實現提升職業能力的目標。
結合“行動導向教學法”與物流管理“1+X”證書“企業內訓師”制度的特點,將倉儲配送實務課程教學項目與企業的真實業務模塊進行深度融合,教師發布的任務來源于企業的具體工作任務。以企業的業務單據為依據,模擬企業工作過程,為學生提供物流企業的真實運作環境,讓學生能夠在接近于真實的運作環境中,按不同的崗位、不同的角色,對物流軟件和設備進行操作實踐,熟悉物流企業的運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依據企業培訓模式進行,以提高學生的倉儲配送業務能力為主線,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融合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學習主動性,實現學生的學習過程與企業工作任務處理的同步融合,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職業能力培養的過程。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課證融通”是現如今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流內容,教學內容體系的設計是最關鍵的落腳點和載體。首先,結合寧夏職業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倉儲配送實務課程的教學改革現狀,不斷深化“三教改革”,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將物流管理“1+X”證書試點內容融入倉儲配送實務課程中,并將其作為項目化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內容構成分為單元教學和項目化教學兩篇,見表1。

表1 倉儲配送實務課程教學內容框架體系
其次,依托寧夏現代物流職教集團合作企業資源,通過分析企業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將知識、技能、素養、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中,形成“面向工作一線、立足崗位流程、注重綜合素質、強化物流實踐、課程融通”的課程內容框架體系,見表2。

表2 倉儲配送崗位對應職業能力與思政要求
第三,借助物流管理學徒制項目的合作契機,不斷加強校企合作,與本地龍頭4A級倉儲企業寧夏新華百貨現代物流有限公司共建實景化VR仿真平臺,將倉儲配送實務課程知識點和任務作為知識熱點鏈接進VR仿真平臺,從而全景展示企業倉庫作業的真實業務和每一個工作環節。第四,項目化教學內容部分以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與企業合作設計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標準、教學進度計劃、教案等文件,實現企業業務流程與倉儲配送實務知識體系的對接融通。
課程教學融合企業業務、“1+X”證書、教材教輔知識三大模塊形成“課證融通”的內容體系,教學過程應按照不同模塊采用單元教學和項目教學法,將“教-學-做”“做-教-學”“做-學-做”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過程。同時,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學情以及教學重難點等,借助智慧課堂、學習通等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學過程中采用課堂講授、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演示法、仿真實訓、生產性實訓、網絡在線教育和企業實踐等多種教學組織方法和手段,突出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達到學生“動手能力強、適應崗位快”的目的,推動以激發學生積極性為要點,以實踐教學為主線的多渠道教學方法的形成。
依托省級高水平專業群、省級教學團隊、現代學徒制項目、寧夏現代物流職教集團的優勢,對深度合作的倉儲企業進行調研,共同制訂人培方案,確定倉儲配送崗位群,明確課程培養的目標和內容體系,培養學生的中長期職業技能和職業能力。
首先,以企業業務為依據,開發課程教學資源,研制課程教學實施的崗位能力標準和各崗位所需的技能。其次,以崗位為導向,將衡量崗位能力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融入課程設計之中。第三,從教學標準的制定、課程組織與內容模塊、學時的分配到教學與實踐的全過程,緊緊圍繞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第四,根據《倉儲配送實務》這門課程的特點,將教學內容按不同任務分為教材教輔、“1+X”證書、企業三個模塊。教學內容采用“企業工作任務+相關理論+知識鏈接+課堂實訓+點評”的模式進行設計,使學生既學會了專業知識,又掌握了職業技能。
在課程中引入兩大類崗位群,涉及四個具體的項目任務,由學習小組協作完成整個工作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不同物流企業的倉儲業務及相關技能,同時也能切實感受企業的工作氛圍,磨練學生的團隊合作、自主學習和解決困難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
在國家大力推動“1+X”證書制度的環境下,作為培養寧夏物流倉儲配送人才的高職院校,不斷對倉儲配送實務課程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不僅能滿足寧夏高職教育的需要,也能培養出適應企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倉儲配送實務作為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持續不斷地開展教學改革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有助于寧夏職業院校物流專業開展“1+X”證書試點;另一方面,形成倉儲配送實務課程“課、證、企”融通的新模式;第三,提升校企融合的深度;第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