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勤
廣東培正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故宮文創的成功,現今文創產品浪潮興起,許多博物館都根據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或館藏珍品來打造自己獨特的文創產品,《文化產品設計》課程就順應了社會需求。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深入,三地同根同源的文化優勢正不斷凸顯,共同努力建設世界級人文灣區離不開廣府文化這一重要根基。[1]作為廣府地區的學校乃至學生,廣府文化作為地域文化特色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
《文化產品設計》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課程,旨在利用實踐課時讓學生將文化產品設計出來。但是,實踐過多也會出現一些教學問題。
現有課程教學內容大多數包含文化產品設計的概述、文化產品設計的功能與分類、文化產品設計的構成要素、文化產品設計的創意表達、文化產品設計的表現方式、文化產品設計的創作程序、文化產品設計的案例解析。
在進行文化產品設計的時候,產品重要但文化更重要,因為這是區分文化產品設計與產品設計的關鍵。現有教學內容中主要還是根據產品設計的程序進行實踐教學,學生沒有理解文化內涵,只是根據文化圖案進行現代化審美的設計,并賦予一個日常載體,很容易產生同質化。例如,鑰匙串、日歷、臺歷、抱枕等等。
課程類似的課程有《文創產品設計》《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文創產品設計與實踐》,這些課程大多開設在視覺傳達專業或者工業設計專業。由于大多開設在設計專業,所以導致了本門課程偏重于實踐,理論處于較弱的位置。倘若沒有設計理論的支撐,實踐也將是蒼白的。[2]理論知識對于實踐提供指導意義,而實踐為我們檢驗理論。所以,我們需要好好學習理論知識,這樣我們才能做出一個好的文化產品設計。
課程教學實踐大致包括尋找亮點故事、明確設計理念、思考設計載體、提煉設計特征、開展設計探索。教學內容與教學實踐完全脫軌,知識點與實踐完全分開,不利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也不利于實踐的開展。
將廣府文化資源融合進《文化產品設計》課程,可以提高文化在教學內容中的比例,達到重視的作用。
在進行文化產品設計對廣府文化資源查找的時候,我們就在深入了解廣府文化,根據現代審美對廣府文化資源進行產品開發。無論是作為產品設計的設計者還是作為產品的使用者,都在幫助我們活化傳承廣府文化資源。
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利于夯實學生的文化底蘊,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有利于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意識。[3]在進行廣府文化調研的時候,學生會觀看大量的文獻資料去認識它,從而加強人文素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與意識,幫助樹立文化自信。
明確以“服務地方發展為導向”的專業人才定位與培養方向[4]的趨勢很重要,所以選取了廣府文化資源作為本門課程的切入點。廣府地區的學生一直受廣府文化的熏陶,對廣府文化比較熟悉,以此開展教學會比較順利。
1.教學對象
本門課程教學對象為廣府地區的文化產業管理學生,由于文科生較多,所以對于設計步驟較為陌生。但是,他們對于文化調研以及挖掘部分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
2.教學目標
本門課程希望學生能在掌握文化產品設計的方法與程序的基礎上,突出廣府文化資源特色開發廣府文化特色產品,并能產生良好的文化傳播意義。
3.教學方法
本門課程以項目教學法為主,由于學生實踐能力較弱,所以需要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幫助學生達到“知行合一”。項目教學法是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以社會實際需求為導向,由教師設置真實情境,將工作項目貫穿在整個課程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提升自身專業技能。[5]
4.教學思路
以廣府文化資源的傳播為主貫穿課程中,將教學內容與教學項目實施進行結合(表1)。

表1 《文化產品設計》課程教學設計
1.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化,有一些文化資源已經無法滿足當代人的應用以及審美,對于文化資源,我們的態度應該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文化資源的挖掘就是這一步,挖掘文化資源中最重要以及不可替代的部分,將其轉變為現代化的形式展示給大家看,最終達到傳承與創新的效果。
2.文化產品的設計與轉化
根據文化資源的挖掘找到其最重要以及不可替代的部分后,以及尋找到了了解其文化的受眾群體。我們則需要根據部分了解文化的受眾群體的消費情況來虛擬目標客戶,調研他們的喜好以及習慣,然后將我們的文化資源與其相結合。在結合的時候,需要從原點將思維發散出去。在考慮文化產品是否可行的時候,考慮呈現效果是否能夠在現實中實現出來的時候,再回歸一個想法,將其細化、落實。
3.文化產品的傳播與認可
在文化資源的設計與轉化后,需要有消費者喜歡并認可它,這樣才能進行文化傳播。所以在文化進行傳播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傳播的效果如何,利用什么樣的展示方式才能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在本門課程中,文化資源傳播的主要對象為學生,會讓學生之間相互傳播并以個體為單位繼續發散開。
1.廣府文化資源調研
在進行廣府文化資源調研之前,要先選擇物質文化資源還是非物質文化資源的類型,它們都可以轉化為產品設計,但是各有的優缺點。將物質文化資源加工成文化產品設計的優點很明顯,因為可視,所以在進行設計轉化的時候比較容易,也容易讓人感受到原有的物質文化。但也正是因此,所以想進行新的創新往往也很難,因為大眾對它已有了一個既定的印象。非物質文化則與之相反,轉化比較難,且需要耗費大眾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如何把握好這個尺度就很重要了,衡量文化與產品之間的關系,如何在產品中體現文化價值。
在進行廣府文化調研的時候,可以進行調查問卷,廣府地區應該屬于廣府文化普及度最高的地區。了解最真實的數據,幫助自己了解大眾對于廣府文化的態度以及印象,以及后期可以推廣普及的可能性,為后面的文化資源設計與轉化做好鋪墊。
2.廣府文化資源挖掘
在整理的廣府文化資源的基礎上,讓學生對自己喜愛或者熟悉的一些廣府文化資源進行挑選。對該文化資源進行大量的資料收集,并找到該文化資源與其他同類型文化資源所不一樣的地方。例如,陳家祠與其他嶺南建筑相比,最有特點的就是屋脊的灰塑。所以,在文化產品設計中也需要把最具有價值的東西呈現出來。
3.廣府文化產品設計訴求
隨著市場上的產品數量越來越多,產品的同質化也越來越嚴重,也導致了消費者購買心沒有那么強烈。文化產品與產品的區別就在于文化性,如何讓消費者認同我們的文化并為此買單非常關鍵而重要。所以,文化產品對于目標受眾的定位越來越清晰,我們需要知道目標消費者對于文化產品的訴求是什么,市場上較為常見的文化產品類型是什么,對于開發出創新型文化產品這些都很重要。
4.廣府文化產品設計思維發散與整合
在對廣府地區文化產品設計進行思維發散的時候,不能只圍繞一個文化資源進行發散,這樣對于產品的設計而言會比較生硬。在圍繞中心詞進行發散的時候,選擇消費者定位以及某種廣府文化資源一起進行中心詞撰寫,然后根據消費者定位以及文化資源進行分別發散。這樣在進行思維整合的時候,就可以從文化以及消費者所需出發進行整合,幫助文化產品更加適合消費者對文化以及產品功能需求。例如,故宮立體書。
5.廣府文化產品設計理念及載體
將消費者對于廣府文化以及產品的訴求進行整合后,需要根據廣府文化產品設計的可行性以及受歡迎程度進行選擇,選擇一款文化產品后進行設計。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思考其呈現載體,如何更好的把產品呈現給消費者,符合消費者的審美。
6.廣府文化產品設計元素提取
當廣府文化產品理念與載體確認后,就可以提取廣府文化資源元素,使其符合現代化審美并與載體相合適。文化產品呈現在消費者面前時,消費者所能感知到的只有五感,如何充分調動消費者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也時需要綜合考慮的。其中,對于文化產品而言我們必須考慮到對目標消費者的喜愛圖形、色彩進行提取,喜歡的觸感賦予載體,喜歡的味道進行賦予,甚至是喜歡的聲音進行播放。
7.廣府文化產品設計應用
在文化產品設計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整體考慮,首先就是設計圖紙上是否能表達文化內涵以及是否美觀,其次還有做出來的產品實體效果是怎么樣。在設計圖紙方面,除了要考慮設計元素在我們的文化產品上如何放置會比較好看,還要考慮以怎樣的形式會更加契合我們的載體。
除去設計圖紙的細化還有就是產品的使用。例如劇本殺,游戲卡片如何放置進我們的盒子里,以翻蓋的形式還是抽拉的形式,打開的順滑度是怎么樣,這都很重要。讓學生做出實物產品,讓他們來感受一下圖紙上的尺寸,以及打印出來的效果,在制作過程中會出現什么樣的問題是在電腦圖紙上所不能體現的,這些都需要實踐去操作。
8.廣府文化產品設計匯報
在課程中,學生既是產品的設計者也是產品的使用者,所以在學生進行匯報以及根據其他學生聽匯報的反應,就可以知道他們所設計的文化產品設計是否得到了有效傳播以及創意是否有新穎度。
9.廣府文化產品設計推文
學生的受眾還是比較小,為了迎接市場的考驗可以擴大受眾,進行推文推廣。課程結束后,將作品發在公眾號的鏈接上,閱讀量、點贊量也是一個衡量的標準。
根據《文化產品設計》課程,對于現有教學內容與教學實踐脫軌、教學實踐成果文化性不足的問題,利用廣府學生對于廣府文化資源的熟悉有利于突出產品的文化性,利用項目教學法將教學內容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將廣府文化資源融入本門課程中開展一系列探索。首先,根據本門課程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安排;其次,從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文化資源的設計與轉化、文化資源的傳播與認可三個環節來設計《文化產品設計》課程內容;最后,利用項目教學法將文化產品設計步驟分解,讓學生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