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平和縣育英小學 張秋千
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今天,教育教學要求和方向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核心素養成了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師開始主動反思教學行為,改革教學模式,積極打破教學常規,堅持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要求,深入分析核心素養所包含的具體內容。逐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角,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小學語文離不開學生的自主實踐,教師需要關注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了解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情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新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實現高效學習。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比較簡單,學生自主學習是重點,教師需要將一部分選擇權交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了解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層次,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及負擔。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家長指導。教師需要與學生保持密切的聯系,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核心素養培養這一終極目標,采取創造性的教學對策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將恰當可行的學習技巧教給學生,關注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加強對學習技巧和學習方式的有效傳授。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能夠對語文這門課程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和理解。
核心素養與學生的必備能力和品格存在一定的聯系,是學生在學習知識、提升技能、發展素養過程中所需要掌握的技巧和知識。良好的核心素養水平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吸收知識并指導個人的社會實踐,提高綜合能力。因此在新課改全面推進的今天,核心素養成了許多教師的教育風向標,教師圍繞核心素養的具體培養要求改革教學模式,整合多種優質資源,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大膽想象,提升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自主學習能力是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行為習慣對學生的知識吸收和社會實踐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學生能夠逐步意識到個人的主人翁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信地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各種難題。教師需要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求,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夯實學生的學科基礎。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容忽略,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著手,減輕教學壓力,放慢教學腳步,幫助學生奠定核心競爭力,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與發展。這能有效避免學生出現消極情緒,保障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穩步提升,為學生的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的外部空間和環境。
以核心素養培養工作為出發點的教育教學模式符合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能夠進一步打造高品質課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探索。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教師需要了解語文教學改革的核心要求。分析當前教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各種不足,從學生的視角出發,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全面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凸現學生的主體價值,釋放學生的壓力,讓學生能更加主動自覺。
教師需要著眼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充分凸顯學科教學的特征,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全程參與。教師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切入點,主動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從基礎教學環節出發,逐步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學生也能主動參與語文學習,在小組合作和獨立探究的過程中意識到語文這門課程學習的樂趣和奧秘,自覺地按照教師的要求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如此一來,學生的自主意識比較明顯,綜合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能夠跟上課堂節奏,主動回答教師的問題。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非常高。
小學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邏輯性比較明顯,學生的自主鍛煉和主動探索最為關鍵。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分析學生的薄弱點,關注多種現代教學策略的整合利用,讓學生能夠輕松上陣,實現科學化的探索以及延伸。學生在一個趣味十足的課堂環境中自主學習知識,也能說出個人的不同想法及意見。這種方式能夠更好地推進課堂教學,夯實學生的學科基礎,快速吸收知識并實現活學活用,提升語文核心素養。此外,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的主體地位,自主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主動敞開心扉尋求教師的幫助,大膽自信地說出個人的真實想法。在個人自主學習意識的指導之下突破重難點,主動串聯知識點并構建完善的邏輯思維框架。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比較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主體價值,分析當前的教學實情,著眼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具體要求進一步調整教學節奏,改進教學方式,堅持環環相扣和一步一個腳印。從學生的薄弱點出發,了解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全面調整教學思路,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盡量避免簡單直白的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要發揮不同教學策略的整合作用及優勢,提升整體的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大部分學生能夠意識到教師的肯定和關照,能夠變得更加主動和自覺,獨立完成理論學習任務,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以及技能,培養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因此以核心素養為依據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符合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能夠更好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實現教學相長,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做好鋪墊。
如今,許多語文教師都能主動將教學的精力和時間放在核心素養的培養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大膽探索。但是仍有教師沒有著眼于時代發展的進程積極探索全新的學習對策以及學習方式,忽略了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以及興趣激發。學生對外界比較依賴,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不夠深入。教師仍然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見和想法進行調整以及分析,所設置的教育教學內容比較機械和傳統,學生的消極情緒和負面心理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疏導。學生的收獲不合預期,對知識和事物的探索淺嘗輒止,難以真正實現個性化的探索以及自主遷移。
如果教師能夠結合核心素養的具體概念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節奏,堅持站在學生的視角,合理放慢教學步伐,引導學生實現個性化的探索以及自主學習,將能實現立德樹人與核心素養的終極目標。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盡量避免急于求成,了解當前的教學實情,關注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主體印象以及薄弱點,耐心引導學生、鼓舞學生。讓學生能夠輕松上陣,進而逐步提升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多方面能力的穩步培養。
在打造品質課堂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放慢腳步,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分析學生的學習薄弱點,針對性地調整課堂教學目標及任務。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習慣,了解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使學生產生更多的積極情感,進而更好、更快地吸收知識并高效完成學習任務。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積極情感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教師需要結合三維目標來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進度,與學生保持密切的聯系,分析學生的學習動機,全面夯實學生的學科基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首先,教師需要著眼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積極融入生活化元素,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將語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融為一體,確保學生能夠學懂、學透、學深,只有這樣才能夠揭示語文教學的生活奧秘,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要時刻以學生為中心,扮演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的角色,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在小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積極發現新的問題,進行個性化的探索及延伸。教師需要始終堅持愛的教育,耐心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包容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積累意識,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幫助學生自主探索新的學習對策和路徑,真正實現個人語文核心素養水平的穩步提升。其次,教師需要借助形式新穎的教育教學對策和教學手段,將情境創設和經驗總結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能動性,實現融會貫通。在調整課堂教學節奏的同時,教師還需要盡量避免簡單直白的知識灌輸和講解,需要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讓學生積累經驗,主動完成語文練習,強化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從而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才能夠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高效地完成各種學習任務,突破重難點。最后,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客觀評價和引導,堅持科學性、人文性以及時代性原則,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小組內部的互相評價,營造自由開放的教學空間和氛圍。不要過度關注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知識基礎,要著眼于學生長遠發展的實質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過程與方法。堅持多元化評價,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引導學生。不拘泥于過去和現實,積極主動地創新教學評價模式,注重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了解學生的點滴進步并進行針對性的調整以及改進,堅持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以及評價主體的多樣性,在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和教學評價準則的指導下積極優化教育教學氛圍和教學條件,確保最終的評價結果能夠符合實際情況。讓學生對個人的優缺點有一個深刻、全面的認知,進而主動反思,彌補短板,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
學生的自主預習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有助于學生獲得更多鍛煉個人自主學習的機會和平臺。教師需要積極倡導課前預習,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寬松的學習氛圍和空間中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作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的基礎和手段,課前預習對學生的成長成才以及語文教學改革有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借助課前預習這一途徑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先讓學生針對性地了解所學習的內容,然后提煉重難點,培養學生獨立動手和自主探索的行為習慣和意識,讓學生能夠全程參與。小組合作預學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學生自主答疑、自主探索,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需要借助各種現代多媒體教學工具突破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各抒己見,說出不同的見解,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手段的輔助價值,活躍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在小組猜想和實驗嘗試的過程中了解語文知識的來龍去脈,逐步形成初步認知,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課堂中說出個人的不同想法,尋求教師的幫助。教師則需要為學生答疑解惑,了解學生不明白的地方,針對性地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保障教學進度和教學效率,讓學生抓住課前預習的寶貴機會自主探索新的知識,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遷移。
長期以來,在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沒有站在學生的視角調整教學節奏,這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了突破這一現實困境,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價值,積極轉化師生角色,凸顯學生的主體優勢,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必要的幫助。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及時跟蹤學生的身心發展動態,以學生為主體,將小組合作教學、情境教學相結合,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教學對策,鼓勵學生互幫互助。為了避免學生出現消極情緒,教師還需要打造良好的教學形象,在日常生活中與學生保持密切的交流,成為學生值得信任的朋友,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關注學生的真實體驗以及對語文課堂的評價,進而調整教學模式。更好地引導學生、鼓舞學生,給予學生力所能及的幫助和鼓勵,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放松身心,自主學習知識,獨立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道阻且長,工作任務艱巨。教師需要了解核心素養培養的具體要求,針對性地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價值,主動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讓學生能夠彰顯個性、大膽探索,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