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開發區世茂幼兒園 馬貝貝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育中也更強調了家園合作重要性,要求教師與家長定期交流互動,一同制定合適、統一的教育方向,保證雙方教育一致性,促使幼兒能力得到飛速提升。幼兒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其語言表達、邏輯思維、想象創新、觀察講述等能力有重要作用?;诖?,在家園合作工作中,雙方應重視幼兒的閱讀習慣形成,教師與家長一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接下來筆者以“家園合力”為主題,從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結合角度出發,圍繞興趣、環境兩個方面,對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展開闡述。
培養幼兒閱讀習慣,對其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提升幼兒的想象力、思維邏輯、語言講述、口語表達等能力,在閱讀過程中豐富自身的認知,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學習態度。除此之外,幼兒具備年齡小、探究欲望強烈的特點,選擇合適其年齡的閱讀材料,能夠發展幼兒的探究意識,促使其形成持久的專注力,對未來的學習生活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家庭環境和園所教育,是幼兒每天生活的地點,長輩、父母、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榜樣。家園合力要求雙方教育資源進行有效融合,在溝通、交流中確定幼兒近期成長動態,一同制訂更具有針對性的教育計劃。家園合作是新課改下重點教育理念,良好的合作效果,能讓教育效果形成“1+1>2”的優勢。因此,教師與家長要調整好自身的教育理念,從兒童的角度出發,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為幼兒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1.年齡特點——選取適宜閱讀素材
3~6歲幼兒成長迅速,不同階段的幼兒具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在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的時候,家長與教師應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選取合適的閱讀素材,以激活兒童興趣為主,讓其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進而推動幼兒閱讀習慣的養成,達成家園合作的教育目的。
如在小班閱讀活動中,幼兒年齡在3~4歲,各方面能力、意識處于低層次水平,自我控制、自理能力水平不高?;诖?,在選擇閱讀材料的時候,家長與教師要避免難度過高、內容復雜的閱讀,盡可能選擇一些簡單的閱讀故事。如《可愛的鼠小弟》系列圖書,閱讀背景全部空白,突出了人物形象,使用不同大小的動物給幼兒做對比,讓其在閱讀的時候了解大小排序;或者選擇《大衛不可以》系列圖書,使用夸張的畫法,讓小班幼兒認識到“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而在《奇妙洞洞書》系列閱讀中,利用立體書的特點,創設了趣味“洞洞”,讓幼兒在閱讀的時候感知幾何知識,同時通過觸碰感知的方式豐富幼兒的認知經驗,進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
中班幼兒年齡處于4~5歲,自我意識增強,喜歡冒險、喜歡新奇、好玩、刺激感,有很多很奇怪的想法,對知識產生了很強的求知欲。在選擇閱讀材料的時候,家長與教師應接納兒童無限想象力,根據繪本故事的情節與幼兒一起展開行天馬行空的想象,激活其想象力和閱讀興趣。如《顏色的秘密》中,培養幼兒科學啟蒙知識,讓其了解不同顏色混合出來的效果;《我不會走丟》故事中,能夠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在閱讀中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氣湯》故事中注重培養幼兒自我疏導、行為規范能力,滿足其自我意識。在家庭和學校教育中應用這一類型的繪本故事,對中班幼兒能力提升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而在大班幼兒中,他們年齡處于5~6歲,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期”,也是科學價值觀建立的初始階段。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與家長可以注重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在繪本圖書中可以選擇以下類型。如故事《數學全知道》,利用趣味故事的講解,幫助幼兒講解代數、幾何知識,幫助幼兒理解簡單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也能夠加以應用;《大腳丫跳芭蕾》故事中,能夠讓幼兒面對事物的表象,看到真正的內涵與價值,形成尊重別人的意識;《22個孤兒》故事中,通過讓人意外的情節和意想不到的事件,讓幼兒跳出束縛、大膽展開想象??傊?,家長與教師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的時候,要基于幼兒的興趣出發,根據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及內容,滿足幼兒身心發展需求,才能將家園合力的力量發揮到最大化,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發展。
2.閱讀氛圍——感受書香氣息魅力
閱讀習慣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需要教師及家長的積極引導與指揮,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讓幼兒在書香氣息中成長,才是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基于此,在家園合作的背景下,家長和教師可以一同為幼兒打造良好的閱讀環境,進一步促進兒童能力的提升。以開放日和實踐活動為例,在幼兒園的開放日活動中,園方可以舉辦“爸爸媽媽一起讀”“我的家庭讀物”“爸爸媽媽是老師”等活動。在活動展開時,可以讓不同的家庭帶領幼兒交換讀書,并向對象講解圖書的優點、最喜歡哪一點,如“這是我在家中經常讀的書,書里講了……,我最喜歡……,希望大家也喜歡”。這種開放日活動讓家長走進了幼兒課堂中,以家庭為單位互相交換、介紹圖書,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書香氛圍,利用活動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而在戶外實踐活動中,教師和家長可以帶領幼兒到社會場所中,如讓幼兒在“圖書館”中感受濃厚的閱讀氛圍,利用環境帶動幼兒閱讀興趣;還可以舉辦實踐類活動,如“世界讀書日”中,家長和教師帶領幼兒走進社區中,向小區人們講解閱讀的重要性,在實踐活動提高幼兒對閱讀的認知。這些園內、園外的實踐類活動,都是通過家長和教師的有效合作,利用氛圍帶動幼兒的意識,促使他們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未來的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
3.閱讀方式——構建和諧親子閱讀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同等重要。幼兒大部分生活時間在園所和家庭中,因此,為提升家園合作的效率,家長應與幼兒構建親子閱讀活動,以此進一步提升兒童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作為專業的教育人員,可以創設一些趣味活動,給予家長一些專業的指導,通過親子閱讀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如在構建親子閱讀活動的時候,可以使用“一起讀”與“共讀”的兩種方式。首先,在“一起讀”中,家長和幼兒同時展開閱讀,家長與孩子讀各自喜歡的書,時長根據幼兒的情況進行調整。在閱讀活動結束后,家長可以詢問幼兒一些問題,如,“你今天讀了什么故事呢?有學到新的技能嗎?最喜歡哪個片段呢?”利用問題的方式引導幼兒自主總結知識。除此之外,幼兒也可以向家長提出問題:“為什么這里會這樣呢?你在讀什么書?”等。每天定期閱讀、交流,慢慢地讓幼兒建立獨立閱讀的習慣。而在“共讀”活動中,要求家長和幼兒同時閱讀一本圖書,這一方法適用于年齡較小的幼兒。在親子閱讀中,家長可以提問孩子一些問題:“你看到什么了?它想告訴我們什么訊息呢?為什么會這樣做呢?”等。這種共讀的方式,能讓兒童在討論學習中獲取生活經驗,同時發展他們的語言能力,對好習慣的養成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師作為專業的教育人員,可以給家長提供一些專業的指導。如在家長群、班級群中,給家長分享一些親子閱讀的策略,豐富他們的育兒經驗,提升親子閱讀活動的效率,促使幼兒身心得到良性成長;教師還可以分享一些與課程關聯的繪本故事,如在幼兒園內學習了安全繪本《我不跟你走》,可以給家長提供相關的故事,如《小兔子走丟了》《別想欺負我》《農場來了陌生人》等,讓家庭教育與園所教育目標一致,將家園合作的價值最大化發揮。
環境對幼兒起著隱性教育的作用。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快速調動幼兒主觀能動性,促使其形成自主學習、探索的意識。在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時候,教師及家長要注重環境導向的作用,通過書香氛圍帶動幼兒的情感態度,促使其建立正確的學習習慣。
1.引導——構建良好氛圍
好習慣的養成少不了身邊長輩的引導,通過引導能夠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也是環境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家園合作工作中,教師及家長要根據幼兒的能力及時調整引導方向,營造一個溫馨、融洽的閱讀氛圍,給幼兒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閱讀中應與幼兒展開交流和溝通,利用語言對話的方式,提升幼兒對閱讀活動的興趣。如在閱讀繪本故事的時候,起初他們專注力并不長,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教師可以在閱讀的時候提問他們一些問題,如,“你看到了什么?書上都有什么?發生了什么故事?”等等。在幼兒回答教師問題后,教師給他們肯定性的評價:“哇,你講得好精彩!”“你的想象力太豐富了!”“你說得太棒了!”等。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逐漸找到了閱讀的快樂,在其形成自主閱讀的狀態后,教師可以退出幼兒閱讀活動,讓其主動構建經驗框架。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與教師聯系,詢問幼兒在園內的閱讀情況、內容、態度,在家庭教育中使用“復習”的方式帶領幼兒重溫故事內容。如父母詢問幼兒:“今天在幼兒園學習了什么故事呀?”在聽到幼兒的回答后,父母可以講道:“哇!聽起來是一個好有趣的故事呀!我沒有聽過,寶貝可以給我講一講嗎?”隨后引導幼兒講故事。在這一過程中,家長要認真聆聽,并給予幼兒正面、積極的評價:“你真是太棒了!”“這故事太有趣了!”“明天我要還要聽你講故事,好期待明天呀!”……讓幼兒在閱讀中獲得成就感,同時也讓家庭教育與園所教育得到了融合,形成“1+1>2”的教育效果。
2.區域——構建書香氛圍。
幼兒獲取閱讀知識、閱讀進行的主要地點在區域中。因此,在家庭和園所教育中,家長與教師都要注重區域環境的創設,利用周圍物質環境給幼兒創造良好的氛圍,通過氛圍帶動幼兒情感態度,讓其展開積極、自主的閱讀,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在幼兒園閱讀區域環境的構建中,教師可以詢問幼兒的意見和想法,根據兒童的需求來裝飾環境。如,“圖書區應該裝扮哪些物品呢?”“你們想在區域中增添什么裝飾呢?”“圖書區應該有哪些規則呢?”……讓幼兒展開討論:“應該有小椅子和桌子!”“在圖書區要安安靜靜的,不能打擾他人!”“還可以擺放一些鮮花!”……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對其講道:“你們說得都很棒!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布置圖書區吧!”隨后教師和幼兒一起布置圖書區,根據兒童的需求一起裝扮圖書區,并一同制定規則。在幼兒自主創設的環境中,他們的閱讀欲望會更強,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要求自己遵守規則。隨后,教師可以將幼兒的構思和想法分享給家長,引導家長耐心傾聽幼兒的想法,在家庭教育中也使用相同的方法,讓孩子自主構建家庭閱讀區,使用他們喜歡并熱愛的元素裝點環境,以最快的速度調動幼兒的閱讀意識,在家庭中也構建一個溫馨的閱讀環境,對幼兒的閱讀能力、學習思維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3.技術——投放視聽材料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新型教育技術走進了課堂及家庭中,給幼兒帶來全新的學習氛圍。在家園合作的背景下,教師與家長要勤溝通、勤交流,分享全新的閱讀模式,給幼兒打造更好的學習環境。由于幼兒年齡小,身體器官、能力處于成長階段,長時間使用眼睛會對其身體機能造成損害。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成長,視聽材料的使用打破了原有的閱讀方式,不再使用紙質閱讀的方式,而是調動幼兒的視覺和聽覺展開學習,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構建閱讀課程,給幼兒打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如在園內的教學工作中,在幼兒午睡前、用餐時、排隊等待時,教師都可以利用有聲繪本展開學習。這種教學方法打破了時間、空間、道具上的限制,使用手機和藍牙音箱展開教學,給幼兒分享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利用碎片化時間提升幼兒對閱讀活動的認知。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園內播放的有聲繪本分享給家長,讓家長在家庭生活中給幼兒播放,深化幼兒對故事內容的記憶,提升閱讀活動的質量,將園內教育與課程活動進行有效關聯。此外,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也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有聲繪本網站給幼兒播放閱讀,如喜馬拉雅有聲書、刀刀狗有聲繪本、寶寶巴士講故事等內容,都可以打破紙質閱讀的弊端,給幼兒提供更加豐富的閱讀內容。
綜上所述,“家園合力”是幼兒教育中需要探討的重要主題,在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方面,應從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結合角度出發,圍繞興趣、環境兩個方面采取多種措施。3~6歲是閱讀能力的發展期,讓幼兒養成正確閱讀習慣,形成自主閱讀的能力,會成為其未來一生寶貴的財富。作為家長與教師,要保持著積極配合、通力合作的意識,在雙方共同努力下,點燃幼兒閱讀興趣,在外界環境與氛圍的帶動下,讓其感受到閱讀的魅力,豐富幼兒學習技能,將早期閱讀教育優勢發揮到最大化,為其未來的學習、成長做好堅實的準備。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