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西海岸新區海之星幼兒園 陳金竹
自主游戲的開展為幼兒提供了選擇游戲內容的權利,不再受到教師思想約束與制約,這樣一來幼兒可以在游戲中利用自己的語言、方式實現自我,提升自身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結合現階段幼兒的性格特點,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提出的相關要求,即幼兒教育的內容需要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件和問題,以此豐富游戲內容,為構建豐富多彩的兼具自主性的游戲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潛力、氣質,為自主意識的培養創造良好條件,使幼兒可以自主、獨立支配自身的行為,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
幼兒園在開展游戲活動時,需要針對區域游戲環境的選擇、內容主題的設定、活動材料的提供、游戲開展后的結果等進行深度分析,這樣才能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游戲環境和氛圍,讓幼兒感受到文化精神的存在。在設置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基于游戲,傳授基礎的生活理論、講解基礎的行為操作、積累生活經驗,可以使幼兒在運動、智力、個性、交往等方面得到應有的發展和進步。基于游戲活動,發展探索社會、發現事物的能力,以此掌握專業知識、技能,更好地參與后續的學習。
《綱要》已經提出將游戲作為組織幼兒教育活動的基本方法,需要教師借助游戲促進幼兒的思維活躍度,讓其在此過程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教師應該抓住他們這一特性,發揮他們在游戲活動中的自主性、創造性,逐漸的實現深度學習,并在游戲中讓他們感受到相應的文化和相關知識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但現階段的幼兒園游戲教學中,部分教師無法把握教學與游戲二者之間的關系,并傾向于重視教學。部分教師認為,若幼兒不在現階段打下良好基礎,不能獲取相關知識,會浪費其自身的學習時間,這樣一來,游戲滲透開始逐漸發生轉變。如教師在游戲中想要發掘幼兒潛能,總是讓其按照自己規定的步驟與環節,被動地完成相關任務,嚴重影響幼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在深度學習背景開展的自主游戲是指,讓其以自身為主體參與游戲中,提升自身的參與感、體驗感。但就現階段的教育情況而言,家長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將全部注意力、精力都集中在課堂中,學習相關知識,掌握專業技能,需要按照自己與教師的意愿、要求完成學業任務。在游戲中,幼兒需要按照教師的指定要求、標準,進行活動。這將使幼兒失去玩耍的樂趣、喜悅,導致游戲效果不理想。
游戲意圖不明確,是幼兒在自主游戲中深度學習呈現的重要問題,通常情況下,在小班和中班的幼兒身上較為突出。由于學習能力和經驗的缺失,部分幼兒對自主游戲的內容缺乏重視和理解,在活動的過程中不知道哪種材料才是最適合游戲環節的,隨意地拿起素材就進行游戲。如在開展活動的時候,缺少創新意識,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甚至還有少數幼兒直接模仿教師的動作,完成游戲任務。如此導致活動內容停留于表面化,沒有展開有效的深度學習,忽略了自主游戲的價值,呈現注意力短暫、活動興趣不高、探究意識薄弱的情況,經常被外界的其他事件、人物所吸引,對專注力、思維發展都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無法構建全新的學習經驗。
想要讓幼兒在自主游戲中實現深度學習,首先需要吸引幼兒參與游戲中,激發興趣與欲望,將興趣作為指引,幫助他們完成知識的深層挖掘,以此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但是在現階段的活動中,存在材料不豐富的現象。活動材料是開展游戲的基礎、條件也是滿足幼兒自身心理需要、讓其在此過程中構建知識。其次,現階段教師對材料的投放還缺乏關注與重視,尚未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如在美工區,只是投放顏料,并沒有相應的輔助資料,使幼兒無法進行創新;在建構區,只是投放一些積木;在科學區,只是提供簡單的植物。上述情況使幼兒在游戲中不能進行全面的思考與分析,導致對參與游戲的興趣越來越低,難以滿足深度學習的標準與需求。
深度學習是指讓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的存在,解決問題,整合問題,從中獲取知識,增加生活經驗與知識儲備。在現階段的自主游戲中,部分綜合能力較差,遇到挫折和問題就產生抵觸、放棄的心理。如在進行建構類游戲的過程中,很多幼兒因為無法找尋相匹配的材料,放棄游戲,直接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伙伴的身上;在美術游戲開展的過程中,由于材料的缺失,導致創意無法實現,從而放棄自己的創作。上述問題都充分表現出幼兒綜合能力不強,不能根據已有經驗、經歷解決問題。
幼兒的日常生活十分簡單,他們很難在游戲中發現存在的現象與行為,以此教師需要從生活角度入手,開設自主游戲,讓他們在游戲中積累更多的基礎知識,從根源上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本次游戲開展的前提來源于幼兒在天氣轉涼后,他們經常會經常感冒、發燒,有的幼兒甚至多次進出醫院。教師在開展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他們自身的理解能力,如果直接向他們傳遞相關知識和信息,很容易會受到他們的排斥。所以,在了解幼兒的生活情況和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可以選擇一些在生活中常見的內容,讓其在游戲中進行深度挖掘與發現,這樣才能讓他們對生活產生全面的了解和認識。例如,在進行“愛心小醫院”游戲時,教師為幼兒提供了鹽水瓶、藥物、醫生護士的服裝、處方等材料,其中一名幼兒苗苗穿著醫生的白大褂,手里拿著裝有針筒、溫度計的醫藥箱。這時,芳芳抱著自己的娃娃走了進來,說:“我的(孩子)肚子疼!”芳芳的行為符合現實生活中的情境,教師在此刻可以引導她針對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回憶,將自己肚子疼的體驗與同伴進行分享,并且在原有的經驗上,將自己作為“病人”的感受闡述出來。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讓芳芳繼續完成看病的任務,苗苗通過分享知曉需要為芳芳開具處方藥物,觀察芳芳的身體情況,檢查蕓蕓是否需要輸液。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可以在幼兒分享交流的過程中,根據他們已有的游戲行為,將經驗串聯起來,使他們逐漸形成完整的經驗,為下次開展其他游戲創造良好的條件,而且可以提升他們的自主性,滿足自身需求。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需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在游戲中獲得各種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自主游戲的方式,加強他們對生活經驗、學習內容的構建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基于此,教師可以在活動游戲前和結束的兩個環節中,詢問幼兒一些問題,讓他們明確自己的活動意圖和目標,延伸已有的經驗,發揮創新創造能力,提升他們的自主構建的水平,保證深度學習的效率。在幼兒自主游戲前期,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出問題:“你們今天的計劃是什么呢?”“打算去哪個區域開展工作呢?”“需要做些什么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說出自己角色需要完成的任務,保證后續游戲的質量。在游戲進行中,教師在不影響幼兒游戲的前提下,可以通過適時的介入,幫助幼兒持續游戲、深入探索。例如,在幼兒玩“快遞員”游戲的過程中,一名穿著黃色衣服的小小快遞員瑤瑤正在努力地分揀快遞,但其自身按照平時分發快遞的順序將物品進行打包,他塞了幾次都沒有成功,本以為他會放棄,但再經過幾次嘗試后終于將需要郵寄的快遞塞進相應的袋子中,快速跑出去發放快遞。這時,教師可以詢問他:“你可以跟我說一說你的想法嗎?”在運送的過程中,瑤瑤發現了這個快遞沒有填寫真實的姓名,這時他又原路返回,找到這件快遞的郵寄人,確定無誤后進行了第二次送貨。

在游戲結束后的分享環節,則要通過師幼之間的積極互動,幫助幼兒梳理想法,總結經驗、提升感受。教師可以再次拋出問題:在該游戲中,你們體會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呢?幼兒1:我體會到了快遞員的辛勞,在日常生活中我一定竭盡所能幫助他們;幼兒2:我從中了解到了生活,在后續的學習中,一定積累豐富的經驗;幼兒3:遇到困難的時候,不害怕,不緊張,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的!通過上述區域游戲的開展,可以讓幼兒完成與他人交流的任務,體會到為他人服務的快樂和喜悅,同樣也拓展了自身的生活經驗,增強自身的理解與表達能力,讓其在運用語言交流的同時,發展人際交往關系,提高理解他人、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讓幼兒自行選擇想要參與游戲內容,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與感受,以此激發幼兒的活動熱情,延伸已有活動經驗,形成探究、構建的學習習慣。
瑞吉歐教育體系指出,與幼兒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確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確定的或新的事物。由此可見,其中2/3的事物就是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新生成的事物。教師在開展區域游戲的過程中需要知曉他們的感興趣的事物以及個人需求,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深入的分析、交流,以此激發其好奇心、求知欲。空間環境的認知、改造與他們多種思維、能力息息相關,正確引導幼兒參與社會規劃教育,有助于培養其自身認知新鮮事物的基本能力、包括對國家、社會文化、歷史的學習,對空間環節的初步認知能力,對他人行為的觀察、判斷能力等,在此基礎上借助游戲引導他們發現自身空間思維,可以挖掘幼兒的設計潛能、潛質,培育家園情懷和責任感。
在進行“成為城市小規劃師”游戲時,教師可以先為幼兒講解北京歷史胡同文化,讓其清晰知曉北京城市規劃的歷史演變,以及胡同文化內涵。在此基礎講解社區規劃知識、定義、基本元素、審美標準等,與幼兒分享社區規劃案例“咱們的院子”,引導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說出在社區中發生的各種情況,并了解公共環境、服務社區活動等,讓其在腦海中構建自己喜愛的理想社區,與其他伙伴組成小組,共同繪制社區藍圖,挑選自己的社區成員。在挑選完畢后,需要引導他們觀察社區和重點調研的構成要素。如車輛、環境、建筑、花草樹木等。
在幼兒知曉社區規劃內容后,需要讓其制定社區規劃方案,明確各個地段規劃具體內容。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幫助他們推導過程,總結規劃思路與心得。在此基礎上開展游戲,將游戲規劃目標確定為“讓社區整潔又干凈”,規劃的焦點主要在于解決社區中廢舊的電線桿以及污水、垃圾的排放問題。幼兒在此過程中需要利用在原有社區規劃基礎上,利用橡皮材料去除電線桿,將電線設置在墻體內,不讓電線暴露出來,并且適當地增加墻體厚度與裝飾物。在去除電線桿后,在社區內部增加垃圾處理機器人,清除社區內的垃圾和污水,使社區內部保持清潔、干凈,并種植花草,美化社區環境的同時清新空氣。通過上述游戲的設置,可以讓兒童參與社區觀察與規劃的環節,引導幼兒對美好社區的價值判斷,發現現階段社區規劃存在的問題,在思考分析的過程中提出整改意見,付諸行動,提升家園情懷與責任感。
自主游戲的內容要以幼兒為主體,創設一個真實的游戲環境,才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在進行自主游戲的時候,材料投放的豐富性、層次性十分重要。如在進行大班幼兒活動的時候,幼兒的學習能力較強,可以著重發展他們自身動手操作能力,豐富材料,提供多種水果、飲品、食品、蔬菜等材料。例如,開展“超市管理”活動,讓他們針對超市搶購現象進行觀察、分析,親身體驗超市搶購活動,在體驗過程中說出自己的意見,想法,在活動中增加“超市導購員”,在他人來購買物品時,學會維持超市的秩序,適當地給顧客提出意見。在中班幼兒活動中,可以投放一些益智類的玩具,引導幼兒展開思考和探索,如九連環、魔方、孔明鎖等,滿足這一階段的幼兒思維發展,讓其根據材料展開深度學習。在小班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親親一家人”活動時,提供毛絨玩具、糖果、卡通茶杯等道具。
綜上所述,對深度學習下自主游戲的應用展開了分析,結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教育策略。幼兒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深度學習的重要性,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鼓勵幼兒形成自主探索、大膽挖掘的學習習慣。其次,在面對一些教育問題的時候,教師要針對性地解決,盡量發揮幼兒的主觀意識,讓其自主解決問題、設計計劃、明確目的,延伸他們的已有經驗,滿足自身的實際需要,調動學習欲望,提升自身綜合能力、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