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彤玥 王 恒
北京聯合大學,北京 100101
2020年初,一場新型冠狀病毒席卷武漢并迅速向全國蔓延,疫情防控形態的不斷升級,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外出生活,旅游業也因此受到了嚴重的沖擊。民宿作為酒店行業中的一個新興產業模式,正處于轉型期階段,疫情的爆發使得整個民宿行業進入了“嚴冬”狀態。本文對疫情背景下我國民宿業現狀進行分析,從民宿行業和民宿經營者角度,分析目前我國民宿經營與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疫情過后民宿消費者的出游動機、出游信心、偏好民宿類型方面的變化。針對當前市場環境和民宿發展現狀,從營銷方式、服務品質、市場監管、行業轉型角度提出相應對策,以促進我國民宿行業未來的健康持續發展。
此前,依托著國內國外雙循環的部署戰略,人們出游意愿較為強烈,且出游更加注重消費體驗,追求品質與服務,對于住宿的需求也從簡單的“床位”轉化為“家的感覺”,相比于價格高昂的標準化傳統酒店模式,民宿短租更能體驗到異鄉風情,成為很多旅游者出行選擇住宿的新模式。
針對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斷升級下,居民出行受到了極大影響,線下消費活動全部轉為線上消費,旅游業乃至酒店業因此遭受了重創。民宿業作為酒店行業中的一個新興產業模式,正處于增長期階段,面對即將迎來的旺季黃金春節假期,相關部門已經為春節假期做好了接待游客的準備。防控政策的出臺,讓所有的酒店、民宿、餐飲、娛樂行業被迫暫停營業,無疑使它們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和嚴峻的考驗。據中科院報告統計,在旅游黃金季節—春節期間,我國三成以上的民宿損失高達20萬元以上。我國大部分地區民宿行業面臨著不但沒有任何收入,還需要支付高額租金、員工的工資、貸款利息等,許多民宿每天都在面臨著大額虧損,整個旅游業乃至民宿行業進入“嚴冬”狀態。
在這一市場現狀下,為規范住宿業合理經營,由政府部門牽頭聯合各行業協會對民宿行業經營行為進行了整治。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相關數據統計,被調查民宿對象中,98.47%的經營者已取得營業執照,其他相關證照中,半數以上為特種行業經營許可、45.2%持有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以及76.2%持有餐飲經營許可證,可以看出民宿產業逐步趨于規范化模式。
經過了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的考驗,各級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 民宿業主也紛紛采取自救,增設民宿短租平臺預訂業務,選擇多種線上旅游平臺進行銷售整合,也有一些民宿業主們建立了自己的自媒體營銷宣傳渠道,普遍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據中國旅游與民宿發展協會統計,攜程和美團平臺的占比分別達到了70.42%和54.01%,途家、飛豬、愛彼迎和其他民宿平臺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對于民宿的自媒體營銷宣傳渠道,超過半數的民宿業主選擇在微信公眾號上進行宣傳,也有四成以上的民宿主采用抖音營銷的方式,還有一些民宿選擇了微博、快手、小紅書、頭條號以及獨立網站等其他網絡營銷渠道。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平穩發展,國內旅游業逐步恢復,消費者對休閑度假類旅游產生了更強烈的需求,從而推動著民宿業的持續發展。與此同時,特殊時期也對民宿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者的需求具有明確的指向,較優的服務質量、較好的衛生環境是游客的首選。據中國民宿發展報告統計,2020年下半年的調查中,98%以上的民宿業主從民宿經營中感受到做好衛生與安全工作的重要性,90%以上的民宿業主提出要及時提供較為安全的食物和飲用水,這是讓旅游者安心入住的關鍵所在。
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民宿業整體經濟損失較為嚴重,一直持續面臨著營業收入的空窗期。多數民宿歷經五個月以上的寒冬期,期間存在著各種影響客流量的不利因素。即便是國內疫情已經持于平穩狀態,根據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政策,民宿消費市場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回暖回春”,這一次突發情況的直接損失將超整年比例的三成。據之前相關機構調查,大部分從業者會持續職業空檔期這一狀態2個月以上,且損失利潤保守估計30—50萬元。
我國大多數民宿地理位置都選在偏離城市的恬靜之處,且國內民宿在改造時沒有精心設計,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許多民宿產品缺乏核心特色吸引力,只能滿足游客的簡單入住。在針對部分追求高品質高享受的特色市場人群時,往往不能提供相應服務,造成這一類型重復選擇民宿的回購率大大降低,如何更好地利用民宿不同傳統酒店的優勢和特色,是國內民宿業在疫情下重生的關鍵因素。
疫情只是我國民宿旅游市場走入困境的導火索。我國民宿的管理規范出臺得較晚,沒有相關的規范指導和管理部門進行管理,產生了房源審核、退訂條款、入住安全、治安消防等隱患,這也是疫情下旅游者在選擇民宿時顧慮的主要問題。審核機制過于形式化,不能保障民宿的住宿安全,網絡訂購產品雖然方便快捷,但同時存在許多監管隱患和漏洞。在這種民宿市場管理下,缺乏健全的監管機制,加大了管理的難度,民宿市場管理有待規范,同時增加了民宿經營者與民宿消費者之間的矛盾。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線下娛樂消費處于封閉狀態,旅游行業作為文旅消費的一大支柱產業。根據世旅組織(UNWTO)統計,受到這次突發事件影響,當年跨越國界線的國際旅游人數將下浮兩成以上,這將造成這一方面的世界收入直接銳減3000—4500億美元。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國內旅游人數為11.68億人次,數據顯示各省市客源傾向于當地周邊游,旅游者出游對于出游地點的選擇逐漸轉向本地及周邊游,疫情使得民宿產業成為本地及周邊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宿作為周邊游的重要組成方式,具有較為突出的優勢,民宿中的旅游民宿具有欣賞自然景觀、呼吸新鮮空氣、安靜休閑度假等特點,在疫情常態化環境下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是旅游者們心所向往的出游選擇。
在疫情暴發前,民宿消費者的行為偏好來看,在疫情之前,旅游者出游消費的主要選擇是鄉村民俗文化民宿等,而其中的農園民宿以及一些農家樂、海濱民宿和傳統民俗民宿成為了城市居民放松休閑的主要選擇地。疫情過后,旅游者更加偏好與朋友、親人、一起外出旅游,偏愛假日、休閑,國內旅游產品自由行,家庭游、私人游、周邊短途游、自駕游數量不斷擴大。因此,民宿消費者加傾向以康養、自然為主題的民宿,這些現象體現出旅游者旅游休閑過程中逐漸將體驗重心轉移到人與自然生態的關系,并且更加關注身體健康狀況,將自然之美、休閑運動和康體養生三項主題作為出游的首要旅游動機,在經歷疫情之后,旅游者對自然產生了更加深厚的敬畏、親近的情感,渴望走出家門更加享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疫情期間,整體民宿市場交易規模大幅下滑,許多民宿從業者面臨著閉店歇業與資金流轉壓力。據中國旅游與民宿發展協會發布的數據統計,國內某知名民宿品牌上線了三萬多套云南地區民宿,除夕前訂購率高達八成,初步估計春節期間收入將超1億元。疫情的爆發與擴散,使得已經預訂的房間被退款,民宿業主還要承擔租金、水電等較高的成本。中國旅游與民宿發展協會發布的中國民宿市場交易規模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民宿業達到交易高峰,共計交易209.5億元,但疫情來臨后,2020年的民宿交易規模僅為125.8億元。隨著國內疫情常態化,旅游業及相關部門逐漸恢復運營,2021年民宿交易規模恢復至201.3億元,可以看出國內民宿行業還是具有較大市場潛力的。
部分旅游地的民宿經營者大多是當地農民,其投資建設多為個體或家庭自發行為,他們之間普遍存在著相互模仿、抄襲的表現。經營者市場觀念相對滯后,面對疫情的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經營目標不明確,依賴旅游地景區資源的吸引力,公共景區關閉之后,客源十分稀少。同時,這部分民宿經營者缺乏先進的營銷理念和營銷手段,沒有將民宿與本土民俗文化相結合,形成疫情時代下更加吸引旅游者的差異化住宿產品。
旅游民宿業想要在疫情環境下生存,首先應該提高民宿衛生標準,保障旅游者的健康安全。疫情進入平穩階段后,民宿經營者應當每日做好所屬客房的日常消毒、清潔工作,并落實好政府下達的疫情防控政策。同時,提高衛生標準是民宿在疫情中生存的關鍵,也是所有民宿經營者最需要關注的方面。
與此同時,民宿經營者也要突出民宿的設計風格和文化底蘊,針對不同的旅游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硬件方面,可以通過個性化有品位的設計吸引旅游者前來入住。軟件方面,盡可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讓旅游者了解當地的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在民宿環境內營造一個主客互動的氛圍。
新冠疫情進入常態化階段,旅游行業陸續開始恢復營業,民宿經營者應該積極做好科學防疫工作,進一步提升防控疫情意識,為民宿旅游者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民宿企業或民宿個人經營者應當學習借鑒酒店業內較為成熟的成功防控經驗,并做好物資、資金儲備、經常進行防控演練,制定好防控預案。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促進了公眾健康意識的提高,作為依賴于勞動力密集的人群流動的第三產業,民宿業更需要整個行業的標準化。
要打造出游客喜愛、質量較高的民宿產品,還要注重設施、環境、服務等方面的優質民宿業經營環境建設。2019年7月,文旅部發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規定新的民宿等級要求,明確各星級旅游民宿的要求,對配套設施如消防、衛生等方面作出相關的要求。除政府政策性規劃指導文件要求以外,民宿企業還可根據自身情況,設置相關危機公關管理以及行業適當的經營模式,將全局長遠的建設思維貫穿始終。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旅游消費開始邁向新一階段。疫情當下,民宿業正處于轉型期,經營者需要更加關注疫情過后旅游者新的需求,不斷打磨民宿產品,推動民宿業轉型升級,才能實現民宿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疫情結束后,人們的外出旅游需求將得逐漸恢復。
旅游者將更多地關注健康、自然等休閑體驗式旅游。親近自然、體驗田園、森林、河流山川等體驗旅游可能會成為未來的熱點和趨勢。民宿經營者應該積極順應市場需求,推動民宿也轉型升級,將創新與運動養身、親近自然家庭游、民俗生態文化等內容相結合,展示民宿游的正確價值,這是疫情后在民宿行業競爭中制勝的關鍵。
與此同時,民宿經營者應當堅定多元化發展理念,與其他行業共同謀劃未來發展大局,吸取線下旅游業受疫情影響損失慘重的教訓,引入智能無接觸服務體驗。民宿經營者可以引入一些具有科技感、人性化特點的智能家居。
將無觸點入住、無接觸人臉門鎖、 增強VR虛擬現實技術等高新科技產品引入民宿配套化設備中,打造智慧旅游民宿、高科技民宿體驗游等不同但吸引力足的產品,既可避免人群接觸等問題,又能吸引年輕人來此旅游的,從而有效地避免新冠傳播,提升民宿吸引力與在住宿業中的整體競爭力。
疫情之下,旅游業乃至整個服務業正在經歷著一場寒冬,民宿業要借此機會進行適當轉型是毋庸置疑的。在疫情防控常態局勢下,民宿業正處于轉型期,應運用多種營銷宣傳方式,以緩解消費者的擔憂心理,提高服務質量水準與產品的可吸引力,重建民宿消費者信心。同時,加強市場監管機制,規范民宿的經營模式,推動民宿業轉型升級。保持消費者需求導向的發展戰略,將新客戶的需求作為一個新的突破點,合理預控市場新型熱點(如科技住宿體驗、無人服務式民宿體驗),進行更加快速的產品研發迭代。唯有不斷完善民宿產品,謀求多元化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才能永駐“民宿業”大舞臺。不合格不規范的民宿將逐步消失在消費者的視線內,留下來的才是可信賴可值得消費的。優勝劣汰這種趨勢對于民宿行業未來的健康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