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陽
廣東理工學院,廣東肇慶 526000
肇慶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在肇慶眾多的旅游景區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星湖旅游景區,其因七星巖、鼎湖山兩大景區遠近聞名。自唐以來,七星巖摩崖石刻被譽為“千年詩廊”,與悅城龍母祖廟、宋城墻、梅庵、德慶學宮一同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星湖景區更是因為其景色優美,被譽為“人間仙境”和“嶺南第一奇觀”,自隋唐以來便是旅游勝地,所以星湖景區介紹語的翻譯對中外文化交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1年,胡庚申先生用生態翻譯學的基礎理論將翻譯方法簡括為“三維”轉換,即在“多維度適應與適應性選擇”的原則之下集中于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這些維度的轉換主要發生在翻譯操作層面,這對應用層面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用其指導肇慶旅游景區介紹語的翻譯,有利于譯文的改善,更好地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三維”適應性選擇轉換理論曾被很多譯員用于自己的翻譯實踐,且已經取得可觀的成效,極大程度地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肇慶作為一個歷史名城,作為遠古嶺南土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旅游業的前途不可限量,更應該注重其旅游景區介紹語的翻譯質量。
目前,肇慶星湖景區介紹語的翻譯大多數都能做到嚴復先生所提出“信、達、雅”中的“信”,而有時旅游景區介紹語的翻譯如果只單單做到“信”是遠遠不夠的。景區介紹語翻譯需要考慮的因素要比普通文本翻譯更多,比如其作為旅游類型文本,對“雅”的要求會更高,譯文應該句子結構合理自然、選詞地道、最好音節勻稱或押韻,意群劃分應該充分考慮游客的語言習慣,這樣才可以讓外國游客對肇慶的風景名勝與歷史文化了解更加透徹,使其更有身臨其境之感,讓他們產生美的感受。同時用于介紹所用的石牌和木板大小有限,景區介紹語翻譯通常也會受到篇幅限制,應該盡量簡短而優美,如果逐字對譯,就很容易出現詞語重復、句子冗長的現象。有時,由于肇慶的歷史特色,景區介紹語中會存在一些“中國特色詞匯”,如果不加以解釋,外國人是很難理解其中含義的,這就在交際維層面失去了翻譯的本意。基于“三維”適應性選擇轉換的肇慶旅游景區介紹語改譯和優化可以讓英語文本最大程度地在信、達、雅之間找到平衡點,這樣譯文才能夠最大程度地讓游客產生好的體驗感,從而進一步促進肇慶旅游業的進步和的經濟發展。
所謂“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這種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可以在不同方面和不同層次上。本文根據星湖景區的介紹語內容特點,主要研究了語言風格和語言形式兩個語言維度上譯文的優化。
1 語言風格
由于英漢語系不同,語體、詞匯的使用皆有差異。所以在表現美感的手段上也不盡相同。比如,漢語喜歡用四字格結構,讓文字看上去工整、押韻。而英語是形合式語言,在語言風格上,若想表現出美感,則需要語言簡潔、寫實、簡樸、押韻等。根據這些特點,對下面內容做了如下改譯。
【例1】玉屏巖與閬風巖相連,巖南坡壁立如屏,面湖向日,常年綠樹茂密,蒼翠欲滴。
【原譯】 Jade Screen Crag is connected with Langfeng Crag.Its south side is stiff and like a screen, faces the lake and sun, and its covered with dense green trees all the year round.
【改譯】Jade Screen Crag is connected with Langfeng Crag.Facing the lake and sun, its south side stands like a screen, so all year round, its covered by trees of dense green.
這段對玉屏巖南坡的介紹連用了四個四字結構詞語“壁立如屏”“面湖向日”“綠樹茂密”“蒼翠欲滴”。漢語注重的是意和,雖然看上去結構松散,但是形松神不松,工整的四字結構充分地體現出玉屏巖的美感,中國游客完全可以感受到前后四字格之間的關系,即由于面湖向日,所以坡南常年綠樹茂密,蒼翠欲滴。作為一種形合型語言,英語句子中如果想表達原因,需要插入合適的連接詞,所以在改譯時,筆者加入了“so”。原翻譯雖然大體翻譯出了四個四字結構詞語的意思,但卻未能表現出其間的關系。另外,原翻譯雖然做到了“信”與“達”,卻少了“雅”的成分。故筆者在翻譯時通過兩個詞“screen”與“green”尾音押韻,表達一種音律美,希望這樣的語言風格可以讓國外游客體會到風景之美。
2 語言形式
在語言形式上,由于語系差異,漢語和英語有很大的區別。漢語句子偏短,而英語句子偏長。漢語語法偏省略而英語語法偏詳細工整,這就使得英語句子在組織結構上多采用主句加從句的形式。為了句子形式上看著更加優美,在同一英語句子中,最好不要一直用相同的介詞。
【例2】(桂花軒)軒內雕梁畫棟,古色古香。
【原譯】Inside the veranda, there are carved beams with painting with antique flavor.
【改譯】 Carved beams and painted rafters with antique flavor can be seen in the interior.
景區內“桂花軒”的漢語介紹語用“雕梁畫棟”和“古色古香”兩個四字短語說明了建筑的風格,表現出了建筑的美感,而原譯中連續用了兩個介詞“with”,在語言形式上不太符合英語句子的審美,弱化了讀者對于美的感受。所以筆者此處將原譯文中的名詞“painting”轉換為形容詞“painted”去修飾后面的名詞“rafters”,這樣就減少了一個“with”結構。在翻譯時,筆者也考慮到了如果使用“rafter”“flavor”“interior”這三個詞,可以使尾音押韻,可以讓整個句子讀起來更加優美。
【例3】百仙洞位于玉屏巖下,全長400多米,是七星巖最長的溶洞,巖洞的氣溫特點冬暖夏涼。
【原譯】Hundred-Immortal Cave is located under Jade Screen Crag, with a total length of more than 400 meters,it is the longest cave of Seven Star Crag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ave is characterized by warm in winter and cool in summer.
【改譯】Located under Jade Screen Crag, Hundred-Immortal Cave, which is warm in winter and cool in summer, is the longest cave of Seven Star Crags with a total length of more than 400 meters.
例3是景區中“百仙洞”的介紹語。由于原譯沒有使用定語從句且字字對譯出“temperature”一詞,所以顯得冗長。此處,我們可以省略“氣溫”字樣。“warm in winter”與“ cool in summer”本身就是對氣溫的描述,不譯出“氣溫”一詞,可以使英文句子更加簡潔,而且讀者也完全能夠理解所表述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以“Hundred-Immortal Cave”為中心詞,將形容這個地方特點的內容譯為一個具有從句的句子符合注重形合的英語句子表達,這既有利于外國游客區分意群,又有利于將譯文化繁為簡。同時,筆者將“全長400多米,是七星巖最長的溶洞”放在了一起翻譯,也有利于讀者一眼區分出表示同一地方不同方面特點的意群。
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強調在翻譯的過程中,要注重漢語文化背景和英語文化背景下,一些詞匯和文化內容在實際意義上的差異。這樣可以防止譯文誤導受眾。
【例4】(百仙洞)三步一景,彩燈映照,五光十色,猶如一座天然迷宮,讓人流連忘返。
【原譯】it has attraction every step, shined by color lamps, it is dreamy and colorful, just like a natural maze, making people forget to leave.
【改譯】it is abundant of attractions and colorful dreamy lights, which makes it a natural maze for people to linger in.
原譯中譯者做到了對“三步一景”的文化維轉換翻譯。“三步”實際上是一個虛詞,表示百仙洞內美景隨處可見,所以原譯譯者并沒有翻譯成“every three steps”。但是,原譯卻沒有細細品味“流連忘返”一詞背后的文化意味。“流連忘返”指景色美得讓人著迷,所以忘記離開。“forget to leave”只有忘記離開之意,沒有體現“流連”意味。所以筆者在此處將其與前面“猶如一座天然迷宮”放在了一起處理成了一個符合英語句子審美的定語從句,并翻譯出“linger”一詞,表達流連之意。
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把側重點放在交際的層面上,關注原文中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譯文中得以體現。只有達到交際意圖,翻譯才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這就需要譯者既能準確傳達出源語的含義,又要能讓讀者感受到源語背后的文化內涵。
【例5】景區總面積約8.23平方公里,屬于喀斯特地貌。以峰林、溶洞、湖泊、碑刻、道觀為主要景觀,景色優美,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
【原譯】The Scenic Area covers a total area of about 8.23 square kilometers and it belongs to the karst landform:Its main landscapes include peaks, caves, lakes, tablet inscriptions and Taoist temples, the scenery is beautiful, and it is known as the “Fairyland of the World”and “the First Wonder of Lingnan”.
【改譯】The Scenic Area covers a total area of about 8.23 square kilometers and it belongs to the karst landform:Its main landscapes include peaks, caves, lakes, tablet inscriptions and Taoist temples, the scenery is beautiful,and it is known as the “Fairyland of the World”and“the First Wonder of Lingnan”(Lingnan: regions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covering Guangdong and Guangxi).
這段是七星巖景區最外側的對整個景區的介紹。所以此處若只翻譯“嶺南”的漢語拼音形式,恐怕后面游客都不會太清楚嶺南指的是中國的哪個區域。為了達到文化傳遞的效果,筆者在第一次出現“嶺南”一詞時,用括號注釋的形式表明了嶺南所指的區域位置,便于后續再出現這一詞匯時外國游客能夠更好地理解這個詞,以達到譯文的交際意圖。
胡庚申先生2020年在上海翻譯期刊“生態翻譯學”專欄中提出:在當今全球傳播大背景下,外宣翻譯的經驗與教訓對我國現階段“文化走出去”戰略具有現實意義。由于翻譯“人”“文”“境”的變化,重譯是翻譯的自然現象。當下,全世界范圍內都掀起了“中國熱”,來中國旅游成為許多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肇慶作為歷史名城對中華文化的傳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從生態翻譯學視角出發對景區的介紹語進行改譯,有利于中國文化更好地走出去。作為譯員,應該堅守文化自信,并在此前提下,為地方文化的傳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