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莉
桂林旅游學院,廣西桂林 541006
在中國的文化里,飲食一直貫穿始終,被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造就各地異彩紛呈的飲食文化內涵。各民族也在其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制度、飲食禮儀、飲食風俗習慣等文化傳統,這些構成各民族區別于他民族的特殊文化基因。如何將這些極具特色,“活”著的寶貴歷史財富傳承發揚,如何做好民族傳統文化的“活化”創新發展,成為當下政府、學界、業界等多方關注的重要命題。
“在多種活化途徑之中,旅游領域的活化無疑是其中最為直接、受眾面最大、社會及經濟效益最突出的一個方向。”但今天,旅游者對旅游的消費體驗需求已經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到此一游”,而更多在于從旅游中享受文化,感受精神上的旅行。因此,挖掘民族文化深層內涵,充分利用其價值,開發出適應旅游產業新發展、市場新需求、新供給的旅游產品,是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特色文化旅游創新途徑。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項目,特別是飲食旅游項目充滿吸引力。在旅游的過程中,國內外的旅游者,不僅能夠通過味蕾嘗到美食,而且能從美食的“儀式感”中發現并認識民族文化,享受異己文化所帶來的身心愉悅。
桂北地區是指廣西桂林地區所轄龍勝、恭城等11個縣市(荔浦)以及柳州、賀州以北的縣域。該區域主要集中處在低緯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除了優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桂北地區還聚集生活著壯族、苗族、瑤族、侗族、回族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多元的民族結構,使得桂北地區蘊含著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尤其是獨特的飲食文化資源。比如體現壯家稻作飲食精髓“米粉”,廣西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米粉,連桂北地區,米粉也是種類繁多。打油茶是桂北地區具有濃厚民族風情的傳統飲食習俗。三江、融水、龍勝、恭城、鐘山等地的壯、侗、瑤等少數民族同胞都喜愛吃油茶,其中以侗族最具代表性。在侗族人家,素有"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的說法,貴客到訪,侗鄉人必定會煮上一大鍋油茶,再備上一大桌子吃油茶的食料熱情款待。
加快文化旅游發展是建設壯美廣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在少數民族地區,民族飲食旅游資源開發是特色旅游產品開發一個重要的創新點。對當地的文旅產業發展,特色文化宣傳和整體經濟水平的提升都具有非常現實意義。
1 豐富桂北旅游產品內容
桂北地區以桂林為中心,旅游資源長期以來都局限于山水自然風景,產品內涵比較單一,缺乏獨特的民族特色和創新性。要與現代旅游市場需求相匹配,需對區域內的旅游資源進一步挖掘,創新開發,增加新的產品特色,不斷豐富產品種類。但一直以來,在民族文化旅游開發方面,桂北地區的起步較晚。主打民族風情的主體旅游產品開發還有所欠缺,所以推進桂北少數民族地區飲食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將極大豐富桂北旅游產品的內容。
2 增進民族飲食文化交流
桂北地區喀斯特地貌奇特的地形造就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聞名世界的旅游品牌,吸引著世界不同的國籍、不同民族游客前來參觀游覽,不同的文化也旅行過程中交流碰撞。因此,某種意義上說,桂北地區如果能利用好自身優勢資源,在保留好民族文化特質的同時,適應新時代市場需求進行挖掘創新,開發出獨具魅力旅游產品,將極大有利于本地飲食文化交流與傳播,促進飲食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3 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旅游產業是一個行業密集型產業,桂北地區少數民族飲食文化的開發是一個綜合性的開發過程,產生的經濟效益是多方位的,不僅為當地的旅游產品增加了特色內容,還能夠帶動當地的旅游餐飲、住宿、娛樂、養殖以及手工業等相關行業發展,為當地經濟的整體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桂北地區是廣西非常重要的旅游資源地,自然及人文資源豐富。但民族飲食文化的資源正處于初步開發階段,表現如下。
如每年三月三,廣西人民都會舉辦趕歌圩,唱山歌等民俗演藝活動,同時,還會包糍粑,五色糯米飯,祭祀慶祝。在風情比較濃郁的地區,還會舉辦自己特色的民俗節慶活動,比如龍勝的(瑤族)紅衣節,資源的河燈歌節,興安的桂林米粉節等。興安的桂林米粉節從2007年創辦至今,已經連續舉辦十二屆。它將米粉文化與旅游相融合,“以節促旅”,通過讓游客品佳肴、游美景,來感受興安當地獨特文化,以美食助推文化旅游發展。
如柳州的螺螄粉飲食文化博物館。博物館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展陳手段,展現柳州螺螄粉的歷史、制作工藝以及當地民眾的飲食慣制,活態記錄、保護和傳播當地飲食文化的精華并推動其向前發展。在一些旅游特色名縣,開設有民族特色的餐廳,如龍勝縣城的綠色茶館、金竹壯寨的壯家風味館、三江程陽特色美食等。在桂林市,桂林的米粉、狗肉、扣肉、豆腐乳、油茶魚等民族菜肴受到游客的廣大的歡迎,桂林米粉體驗中心更是成為眾多游客心儀的打卡之地。
從以上飲食旅游資源的利用情況來看,飲食文化旅游并沒有作為獨立的旅游產品或活動主體內容,它只是作為民俗旅游產品的一大組成內容。這也反映出桂北少數民族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開發深度還基本停留在民族文化旅游產品的附屬層面,專項開發還不夠成熟,開發中存在一些未能解決的問題。
雖然“吃”是旅游不可或缺的要素,但長期以來,政府、旅游經營者、旅游產品開發者對于飲食文化旅游資源仍不夠重視。相較于國外以美食美酒為主題的專線旅游,國內旅游餐飲開發,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質量都還存在一定差距。就目前桂北地區提供的飲食旅游產品來看,飲食文化資源極少被單獨開發成專項產品(線路),往往是作為民俗旅游線路中的一個活動,或者是作為整個旅游活動中游客自由活動選擇。缺乏設計,沒有鮮明的主題。此外,還有一些主要以美食為主的特色旅游活動,冠以“原生態”“農家”等營銷賣點,主推是“農家樂”、鄉村旅游餐飲,產品目標群體小,缺乏大眾市場認可。
文化旅游消費者看重的是產品內涵和精神享受,而大多數飲食旅游產品并沒有對飲食本身的文化內涵、文化價值進行深挖,充分展現其獨特性。比如:“風景甲桂林”的陽朔,最具特色的飲食菜肴是啤酒魚。外地游客以及近郊短途旅游的游客,到陽朔都會去嘗一嘗啤酒魚。但在陽朔隨處可見的啤酒魚飯館、排檔里,極少看到對啤酒魚的歷史故事、制作文化等方面的宣傳。
于桂北少數民族地區多為山區,目的地的特色餐飲供應還是依托當地的餐館、酒店、民宿。這些餐飲場所往往條件簡陋,餐飲食具、擺盤裝飾等缺乏飲食文化主題元素,經營品種單一。比如許多游客選擇龍勝少數民族風情游產品,會到“天下一絕”的龍脊梯田群,到紅瑤寨觀看身穿特色民族服飾的瑤族歌舞表演,抑或到壯寨、苗寨看看麻欄木樓、傳統吊腳樓。但游客在欣賞體驗完這些民族風情旅游產品后,往往得不到相應的民族風情的飲食產品。景區內的酒店,高檔豪華,但飲食消費缺乏創新意識和特色品牌,提供的民族特色菜基本上都是竹筒飯。游客選擇嘗嘗當地的農家菜,當地人開的各類小餐館,雖然提供自家“拿手好菜”“看家菜”特色佳肴,但小餐館的菜品制作水平、就餐環境、餐飲服務質量普遍不高,難以達到游客文化體驗的要求。
外地游客通常會購買旅游區當地的餐飲產品,他們對旅游地的飲食文化特色、地方特產等了解不夠全面,需要通過品牌宣傳來實現了解。當前桂北各縣在旅游宣傳方面,主要停留在對旅游線路和旅游景點的介紹上,沒有把旅游餐飲產品看作整體旅游產品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品牌宣傳。對當地飲食文化在內涵挖掘方面和宣傳力度上都比較偏弱,影響了旅游餐飲產品的開發和銷售,甚至對旅游業的綜合經濟效益也產生了不利影響。
桂北少數民族的文化資源保持得比較完整,而且古樸厚重,絢麗多彩。近年來,在民族文化旅游開發的大潮中,桂北少數民族在飲食文化資源方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開發,但是在開發規模化、科學化、特色化等方面非常欠缺。旅游產品的開發還有很大差距,主要存在著對桂北少數民族飲食文化資源在開發中重視程度不夠,市場定位比較模糊,對飲食文化的內涵挖掘不夠,產品形式單一,在宣傳推廣上和品牌意識方面力度不強,缺乏深度認識和資源挖掘。因此如何開發桂北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資源,把現在的旅游業與飲食文化進行緊密結合,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針對這種情況,本文進行了如下探索。
針對桂北少數民族在飲食文化開發方面存在單、散、小、弱等情況,造成多樣性不夠,沒有把飲食文化的開發作為放到主要位置。要改變這種狀況,政府應該加強力度,在政策方面給予更多的扶持。如果僅靠當地的旅游者個體,在特色文化、特色民族飲食文化上,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傳承,也難以把當地的飲食文化開發成民族特色。所以政府在開發中應加大資金投入和資源的挖掘,注重對人才的培養,開展科學的規劃,對當地的特色文化做好保護,進一步在民族飲食文化資源的開發上,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優質企業,進而實現當地旅游市場的可持續開發。
一個民族的飲食文化在內涵上博大精深,非常具有藝術的美感,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所以,對當地飲食文化資源要進行調查、分類,建立好資源信息系統,給予客觀的評價。要認真研究其吸引力和開發的潛力。對桂北少數民族飲食文化在資源開發和整理方面,只有深入的了解本地民族的飲食文化資源類型,才能進行針對性的開發,包括當地飲食文化吸引物的知名度、歷史價值、可接受性開發的可行性、環境和社會影響等,以及與其他旅游文化資源之間的關系等。明確當地餐飲文化的旅游資源開發價值,才能更好的提升文化產品的附加值,實現資源開發、效益和保護的多方共贏,帶動當地旅游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對于當地以旅游餐飲為主營業務,在地理環境條件比較欠缺的餐飲企業,首先要提升基礎條件,加強硬件建設;其次在軟件上要提升服務質量,抓好對餐飲服務和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要加大對從業人員到其他民族餐飲發達地區,比如云南、成都等地區進行考察學習,學習總結先進經驗和服務內容,進而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整體性提高旅游餐飲業的服務水平。
當前桂北少數民族飲食文化知名度不高,旅游產品沒有形成很好的品牌效應,所以在開發之中要增強品牌意識,借助桂林山水等品牌的知名度,加大對當地的少數民族飲食文化、旅游產品的宣傳,加強對當地的飲食文化在內涵方面和特色、美味佳肴的多元化、多層次方面的介紹和推廣。旅游購物是旅游活動非常重要的內容,要提高旅游業綜合效益的途徑。比如說加大對侗族、瑤族的油茶,侗族、苗族的“酸食”能像荔浦扣肉、陽朔啤酒魚一樣,通過現代食品工業技術手段,開發成特色旅游商品,將會極大提高民族地區飲食文化的傳播影響和品牌效應,進一步提高知名度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