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城市職業學院/蔡曙明
社會發展與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相適應狀態,民眾時常會圍繞建筑空間的地域特性、氣質精神表現出更多追求。在江南地區具有宋代建筑特點與時代特點的宋式風格顯然能夠獲得大家更多的關注,運用層面也會逐步加深。不僅如此,在當下社會需求與文化上的千差萬別,如果僅僅只是純粹的宋代建筑室內空間的設計方式顯然無法大眾對其的需求。如此一來,在開展宋式室內設計時,還是要將其室內空間與極簡主義的精髓予以傳承,絕對不允許盲目照搬、仿照,這樣做根本不會有任何意義。
陳寅恪先生曾說:“華夏民族的文化,其實已經經過千年的演進,特別是在趙宋時代取得了巔峰成就。”由歷經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古玩字畫,不難看出,宋代在經濟、科技等諸多方面均作出了不錯的成績,這也一度奠定了宋代的主導地位。在政治方面,宋代是出了名的重視文官,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涌出了一大批數量龐大的文人雅士;在思想方面,還專門將儒、道、佛三家全部都匯集到一起,禪宗思想、理學思想也得到了登峰造極的發展,宋代文人對于禪宗思想與理學將會慢慢融入到文學與藝術環節之中,這在很大限度上,也為素養高潮、造詣深厚的藝術大家的培育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在政策環節,宋代在房屋建造環節有著極其嚴格的等級制度,《宋史·輿服志》對此也有著相應的記錄——“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為飾,仍不得四鋪飛檐”,則必須要始終保持節儉的態度,宋朝歷代統治者十分倡導勤儉,自己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是能儉則儉。在經濟這一方面,工商業取得了極為迅速的發展,這也造就了當地一片繁榮的偉大景象。
宋代的美不是一般的美,它代表了崇高,也隱含著一種極具品鑒價值的美,是一類極具代表性的美學風格。宋代美學在中國發展史上可謂登峰造極,也深受后期的追捧。
正是因為受到了禪宗思想、理學思想的影響,宋代的美學才會真正將“道法自然”“大道至簡”等多種超然物外的哲學觀念全部都融合到一起,并始終由以下方面體現。
在宋代,儒、道思想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而“天人合一”是其中的至高境界,《洛陽古第宅中》中對此有著相應的描述,士大夫庭院景觀的選擇上,比較傾向于疊石假山及栽種植物,力求庭院精致于周邊環境相得益彰,進而使得居住條件更為恬靜自然,讓每個人的身心均能夠得到陶冶。室內硬質家具同織物混搭,虛實感更為突出;此外,屏風、帷幔的擺放,將會加大空間結構的層次感,滿足居住者的精神要求。
在宋代,在家具陳設環節中,通常會借助簡約色調與裝飾,在此以座椅為例舉證,以木框架居多,配合金屬元素,簡約又不失大氣。由此誕生了不少堪稱經典的座椅設計,當中涵蓋圈椅、扶手椅、靠背椅等,這也是一種改革與創新,時至今日,椅子的設計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宋代十分重視勤儉質樸這一種特質,所以在選擇室內家具時,往往會以楊木、杉木等普通軟木制成,并使用金屬、陶瓷來進行裝飾。造型往往都是以方正筆直,外觀挺拔為主,力求讓室內裝飾變得更加美好。除了這些木材之外,還會合理的把竹、草、藤等一些天然的材料應用起來,通過把自然材料與精湛的技藝結合到一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發展。
在宋代,美至高境界需借助于“韻”來展現,在此,將繪畫著作作為典例來舉證,宋代的繪畫題材主要會涉及到山水、人文、花鳥繪畫等,題材較為多樣,意境也會更加深遠,這里主要包括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等,在這些畫作中,構圖虛實有度,其還會把詩、書、畫全部都結合,作品的意境美也會更加超脫自然,在未來也會有更好的發展。
宋代是中國起居形式的一大轉折點,從席地而坐逐步轉變為垂足而坐,也在很大限度上,影響了室內空間的格局,甚至于在后續階段還會產生更大改變,家具的設計也進入了穩步發展時期。宋人將“格物致用”四字運用地爐火純青,特別是在了解了一系列情況后,迅速完結了唐代家具使用史,也為傳統木作家具注入了新鮮血液,進而發展為一類配合型體系。在宋代,還對“夾頭榫”的設計予以了全面革新,經借助于靈巧的牙條來操作,在穩固性得以全面提升的同時,也使得風格更加簡約大方,其該朝代所尊崇的極簡主義最大限度地予以展現。自從過了宋代,這類結構方式逐步成為了我國木制家具的主流,時至如今也仍然如此。當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同時又帶有一些觀賞或裝飾價值的室內陳設品,這會讓產品的實用價值彰顯得淋漓盡致。當然,它還具備一定得美化空間意義,比如說,宋代家是非常講究一些成套配置的,在現代室內設計時,家居的擺置和選擇還需要就實際情況來進行衡量,避免出現更多問題。
在現代室內設計進程中,植物陳列是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這在距離上千年的宋代就以運用。宋代美學中,對于居住條件與高雅品格的關注度極高,對于梅與竹喜愛更甚,在當時的諸多畫作中,就能看出這一點。酒店的文化中心也將依照家具陳列來對空間予以劃分,進而有著私密與公共之分,從而打造一種更為舒適化的格局。
1.豐富的地面裝飾
《營造法式》中對此予以了系統闡述,地面通常由磚、石等鋪就,自然也涵蓋臺基、殿堂等地面。在宋代,抱廈的設計,很好地迎合了室內到室外的設計需求,地面鋪陳環節,涵蓋規整條紋型與無條紋兩種類,概括而言,也是相同的設計需求。而素土夯筑技術的發展卻早已今非昔比,尤其是在土和碎磚瓦、石碴等隔層相間鋪設的基層,才能更好地推動后續的發展。為不遺余力滿足居住者的現實需求,建筑中素土地面的應用極為廣泛,從而達到衛生的目的。
2.天花構造形式
在宋代,天花的造型層出不窮,為室內設計增添了一抹亮麗色彩,通常可分為平棋、平筒、藻井三類。《營造法式——小木作制度》當中,對此就進行了涵蓋“平棋”“斗八藻井”等在內的三個類型的劃分。宋代的天花色彩成為了室內設計非常重要的一環,在《營造法式》卷三十三中就清晰的記錄了宋代天花彩繪,將杭州安縵法云酒店的客房、紹興大禹開元酒店的大堂視為舉證范例,對于墻面的處理,設計師運用的材料千差萬別,這在很大限度上使得墻下隔減的設計映像更為立體地展現出來,同樣也是余屋型建筑空間的特色所在。蘇州博物館中的宋式書齋,外墻處理所運用的是“編竹夾泥墻”辦法,極具特色,也將宋代美學予以充分展現了出來。蘇州筑園會館在對磚予以鋪設事,采用的是寬度不一的灰色金磚,這能夠最大程度的體現出裝飾效果,室內空間也會更加充實。
此類隨性靈動的建筑空間設計類型,使得墻體對室內空間的區分分明,增強視野通透性的同時,完美地契合了當下民眾簡約的生活方式。
宋代的生活美學一直都是以簡單質樸為主,這也直接打造了一種獨具魅力與特性的用色。借助于史書、繪畫等藝術類型,借此對于宋代這個特殊朝代,我們能更加清晰其服飾的特性所在,上述色彩的全面應用在很大限度上,同樣是尋求致雅風尚的依法體現,尤其是,借助于白色來對淺黃、淡藍的素凈色調予以應用;色彩較為柔和雅致,色相多以綠色、藍色為核心;在建筑環節,青、綠、白擔綱,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素雅一派,一般也都會遵循這些。在中國的室內設計進程中,乳膠漆的運用十分廣泛,家具上色也十分偏重于紅、黃等色彩的應用,如果色彩沒有得到良好的搭配,就會給人一種俗氣、生硬的視覺效果,這顯然是并不正確的搭配。如果是由人的心理、視覺立場為立足點來考慮,顏色過于鮮艷或者過于惠安,在很大限度上都會致使人體出現疲勞感,進入會對心理產生不利影響。不適合長久大范圍的應用,因而除了個別場合外,絕大多數的室內設計環節,所運用的色調均為低飽和度色彩,這對于個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好處,也會更加貼合現代人的審美,后續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特別是在近些年的過程當中,在經濟發展迅猛的時代背景下,在很大限度上也極大地帶動了裝修行業的迅速崛起,精裝軟裝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也有前仆后繼的室內設計從業者,在尋求空間有機科學的同時,也在深入探索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夠合理的運用好色彩?宋代生活美學中是這樣講的。如在室內設計中的用色環節,最受青睞的色調通常為白色、米白色、淡藍色等,淺色調之所以備受青睞,得益于其在空間塑造環節的寧靜與靜謐感的營造;在裝飾陳設環節的首選應當以青藍色、祖母綠、藍綠色等為主,其在空間感的營造上,有著絕佳的優勢,與淺色調的搭配同樣相得益彰,創造更多空間感的同時,這樣搭配起來也會更加合適。在調配色彩方面則可以采取相互補色的態度來進行,例如青白色能夠很好地駕馭青藍色、淺綠色,來空間感的營造方面十分獨到,在營造舒適靜謐感的同時,又不失單調乏味,色彩運用相得益彰。米黃色作為一類淡雅色調,與原木色、淺棕色不失為一類有力搭配;倘若是借助于互補色為范例予以舉證,一大絕配不得不說——祖母綠+桔紅色的色彩組合,在明麗色調亮眼呈現的同時,還能形成一種相對的空間視覺舒適感,層次盡顯的同時,也有更為立體的色彩表現,淡藍可搭配麥黃色,這樣的搭配層次分明。
除此之外,如果是站在精裝軟裝的這一角度來思考色彩,還是要根據環境的差異來選擇,比如說室內采光、朝向等因素都是需要考慮的重點,從而營造出一個更好的更為舒適的空間。
宋人尊崇自然樸素,對于鄉土元素的應用可謂爐火純青,這在很大限度上,對于中國在經濟發展環節中,對環境所造成的一系列嚴重環破壞,有著很大的緩解作用。因而綠色建材的運用,很好地契合了可持續發展也夫人方針。建筑學家王澍在建筑設計環節造詣很深,并借助再生材料,設計了極具美感的綠色生態建筑,以聞名已久的“水岸山居”為例,其主要借助瓦片、夯土、木材、竹材,以青瓦為屋頂面層,鋼結合木構架為頂,夯土的墻,素色水泥地面,在不失簡約質樸的同時,現代美感應運而生。室內空間同樣借助鄉土材料來設計,在增添自然氣息的同時,又不失古樸典雅。
在中國經濟發展日益迅猛的今天,人類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日益加劇,在很大限度上,對可再生資源、鄉土建材、以及綠色環保設計理念的探究有著十足的現實意義,設計者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將當下的先進理念融入其中,為當下民眾找尋到了追求已久的生活空間。
在室內空間營造環節時,家具陳設則顯得至關重要,特別是在室內空間風格的展示、氣氛的營造等方面,更是起到了舉重若輕的作用。這在一定時期下,人們的思想內涵與精神文化追求也會得到顯著化突顯,在未來也會有更好的發展。事實上,中式風格在海內外備受追崇,有著一大批的忠實愛好者,在當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往往也會更加青睞于簡單實用的家具陳設布局室內空間,這對于整體也是一種進步與發展。所以,造型簡潔且具備不錯舒適度的宋代座椅往往會出現在茶室、客廳、會議室等場合得到更多運用,大部分現代人的追求也會得以滿足。
對于小木作裝修而言,其早已不再拘泥于成為宋朝的室內的一大特點所在,這里面還將門窗、室內隔截、天花等多個部分包含在內,也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當下設計進程中,對空間圍合與劃分的一大核心類型。《營造法式》之中對此有著極為詳盡的設計描述,也對天花、門窗等進行了更為合理的設計,在很大限度上,將宋代在建筑行業爐火純青的技藝充分地展現了出來,也完美地契合了當時社會尋求素雅、極致的審美情懷,所以才會在各種情況下出現更多的裝修設計。兩宋江南建筑,其在很大限度上,以小木作裝修特性為依托,并將當時的地域特性給予最大限度地激發與呈現,門窗、室內隔截等環節的推陳出新,會更加帶有江南特色,比較符合當時的場景。把蘇州博物館作為重點例子進行舉證,當中的宋式書齋最為驚艷的表現,是將兩宋江南建筑的特性最大限度地再現了出來,小木作裝修則,則將《營造法式》等資料的要點予以歸納總結了起來,在家具劃分、組織室內空間等方面也可以做出更為合理的設計,在門窗的修飾方面,書齋正立面當心間還專門設置了六扇格子門,確保門窗的設計合理性。
所謂的意境其實就是人對物產生的一種情感表達,這種情況已經變得非常合理。伴隨時代的不斷發展,意境形成在很大限度上有賴于自身的成長環境與所處的時代背景,宋代文人自始至終都擁有一種灑脫的人生哲學觀,從而從本質上改變這種現實化狀態。
時下的室內空間設計,在很大限度上,已然不再只是同當下日益增長的社會需要向契合,其更多的是想要尋求一種全新的精神品質,這種變化其實已經代表了人們思想的轉變。盡管在早期階段,模仿和復制明清風格已經成為一種典型的復興文化,但在大部分時候仍然是堆砌了大量的形式或者元素,層次美感的表現不盡人意。對于空間意境而言,其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營造空間美感的一類客觀表述,設計師需由中獲取相應的文化元素,并將當下民眾的精神需求與品位予以展現出來,給人一種更多的啟示。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當中,當中也不乏一系列充分展現宋韻極簡美的作品呈現,尤其是在商業與住宅環節等,設計師需借助于類似“再現”“隱喻”“抽象”的語境,從而給人一種更棒的思考空間。售樓部背景墻通常是借助于導光亞克力所解構的山水圖案,當作發展的初始時期,并借助于落地長窗的運用,才能夠將其中潛藏的魅力彰顯出來。
由此可見,宋朝時期的室內設計風格較為傳統,仍然是以中國傳統的主流為重。在這一時期,精致的空間布局方式、精湛的室內裝潢技巧才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這能夠更好地推進中國室內設計進程朝著更為領先的方向邁進。在經濟發展日益迅速的今天,需求同建筑功能屬性間依舊存有諸多矛盾之處,江南建筑宋式風格的室內設計,在本質上并非簡單的空間設計的模仿與呈現,還需結合現實的需求,尋求當中的精髓所在,并予以全面運用,并將其中無法同現實需要相契合的部分果斷摒棄掉。宋式風格在當下,已然呈現出了跳脫時代限制的現代性,這在很多朝代下都是一種民主的典范,其能夠很好地傳遞出江南地區兩宋建筑和地域文化的特點,還必須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還讓文化內涵與極簡主義的結合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