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縣農業農村局 (415300) 鄧德平 丁玉

農機專業合作社是將廣大農機擁有者、使用者緊密聯結起來的一種有效組織形式,能破解農機規模化作業與農戶分散生產的矛盾,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科技貢獻率,對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較快國家在信貸、稅收、工商登記等方面的扶持,有效推動了石門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蓬勃發展。截至2021年底,石門縣經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數量為55家,其中省級示范社9家,茶葉及柑橘特色農機專業合作社12家,糧油農機專業合作社27家。農機化服務組織的發展壯大,推動了石門縣農機化作業水平的快速提升,緩解了農村勞動力緊缺現狀,促進了全縣的農業生產。
2.農機裝備水平顯著提高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出臺,極大地調動了農民購買農機具的積極性。自2014年湖南省實施“千社工程”以來,省財政每年預算安排專項資金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縣級安排相應的配套資金,極大提升了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裝備水平。特別是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紛紛投資大型、高性能、復式作業、聯合作業農機裝備,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全縣農機化發展呈良好勢頭。
3.農機專業合作社逐漸進入市場化運行軌道目前全縣各類農機專業合作社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積極開拓土地托管、訂單作業、土地流轉、跨區作業等服務方式,滿足農時季節農業生產和農民的應時之需,推動了農機服務的市場化進程。
1.合作社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合作社的帶頭人與社員普遍綜合素質不高,大多數管理人員僅擅長種植、養殖、加工、銷售等某一方面,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不強,管理水平低,思想保守,缺乏創新能力,具備組織協調、技術指導、經濟管理、市場營銷等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極少,而且合作社自身的條件也難以吸引高素質專業人才。
2.管理不規范農機專業合作社是現代化農業新生力量,有國家相應的資金和政策扶持。跟風建成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片面追求發展數量,忽視建設質量。雖然合作社總量龐大,但實際運營的卻不多,即使運營,也是以家庭農場或者大戶的模式。部分合作社基礎設施簡陋,服務能力低,不適應規范化建設的要求;有的合作社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運作不規范,如機械作業合同多以口頭協議為主。此外,有些主體既注冊了家庭農場,又注冊了合作社,出現一個主體、雙重身份的現象,“空殼社”較多,管理難度大。
3.農機專業合作社運行機制不健全部分農機專業合作社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但制度建設跟不上,運行機制不健全,主要體現為市場開發水平低、經營手段落后、服務范圍狹窄、作業效率低等。
1.守好源頭,嚴格管理工商部門要嚴把注冊登記關口;農業部門要加強備案管理,對農機專業合作社及時開展指導服務;對已完成注冊的主體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查工作,對注冊一年并未開展生產運營的,不予備案登記;強化主體年度報告制度,對未有年度報告的合作社,不給予政策扶持,盡快削減“空殼社”,杜絕量大質輕的現象;堅持管理與發展并重,將農機專業合作社制度建設、完善運行機制與增加裝備設施放到首要位置,以管理促提高,以規范促發展,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增強發展后勁,實現穩步、持續發展。
2.聯動配合,惠農強農高度重視農機專業合作社培育工作,建立合作社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相關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形成聯動工作機制,共同推進合作社建設發展。各部門要通力配合,各司其職,充分發揮聯動工作機制作用,實現資源共享、統籌兼顧,積極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信息、技術、資金等保障,為其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要將合作社的建設發展與農業農村工作齊抓共管。將農機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納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目標,健全規范化建設機制,把規范化建設的各項指標進行分解和量化并實行目標考核,年終兌現獎懲。
3.整合資源,培育人才要認真貫徹農業農村部制定的《關于加快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意見》精神,在農機更新補貼、政策性保險、農機作業補貼等方面向農機專業合作社傾斜,逐步減免農機專業合作社操作人員的培訓費用。相關部門要切實解決合作社在運營管理方面的困難,充分利用上級撥付的培訓經費,急合作社之所急,結合實際,把理論教條式的培訓轉向有針對性的學習,定期組織就近實地現場學習,培訓出一批有能力、有思想、會創新的經營管理者。通過培訓,提高新型經營主體的理論政策水平,增強其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本領,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開拓能力。
4.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認真培植典型,促進發展,及時總結經驗、推廣先進做法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推動全面發展。在集體經濟基礎較好、班子戰斗力較強的地方,實行村村聯合,建立農機專業合作聯合社,統一管理、統一作業,進一步增強為民服務的能力;大力發展股份制經營模式,鼓勵農民以技術、勞力或資金等形式入股,按股分紅;積極探索各種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