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縣農業農村事務中心 (414200) 嚴明 唐金萍
1.地域范圍華容稻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為華容縣萬庾鎮、鲇魚須鎮、禹山鎮等9個鎮128個行政村。
2.品質特征①外在特征:華容稻大米晶瑩潔白,粒長≥7毫米,長寬比≥3.5;米飯蓬松、油亮剔透、天然芳香有余味、口感柔軟有嚼勁,冷飯不回生、不粘結。②質量指標:堊白度≤3%,堊白粒率≤20%,直鏈淀粉含量13%~18%,每100克蛋白質含量5~9克,香味值≥70。③安全衛生指標符合《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NY/T 391-2021)、《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NY/T 393-2020)、《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NY/T 394-2021)和《綠色食品 包裝通用準則》(NY/T 658-2015)的要求,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稻米》(NY/T 419-2021)的要求。
3.人文歷史華容縣早在新石器時代已開始水稻栽培。嘉靖年間(1522-1566)開始栽培雙季稻,“地不必熱帶,田不必膏腴,歲皆可以兩熟,進京稻米年達四萬余石”。康熙、乾隆年間(1662-1795),華容縣以“魚米之鄉”聞名于外,水稻種植面積在2.2萬~2.67萬公頃之間,成為兩湖“漕糧”征集和貿易糧收購重點縣之一。民國二十七年,華容縣水稻種植面積增加到4.45萬公頃。新中國成立以來,華容縣水稻生產單產、總產一直位居全國前列,也是全國水稻生產四級農科網的發源地,古今“華容稻”譽貫神州大地。
4.生產管理(1)品種要求。米質達到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二等以上的優質稻品種,如農香42、湘晚秈13號、玉針香等。(2)產地環境。種植區域均為土壤肥沃、排灌便利、無重金屬超標、無污染的良田。(3)生產技術。①浸種拌種。播種前采用“三起三落”法進行浸種催芽。②育秧和移栽。一季晚稻采用軟盤育秧拋栽或機插秧,播種期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秧齡不超過25天,在8月下旬齊穗;雙季晚稻種植采用軟盤育秧拋栽或機插秧方式,播期為6月中旬,秧齡控制在25天以內,在9月上旬齊穗。③肥水管理。以基肥足、追肥速、穗肥穩為施肥原則。施肥量依據測土結果,合理配制氮磷鉀用量與比例,有機氮含量占50%以上。灌溉:有水活蔸,淺水分蘗,適時曬田,保水抽穗,濕潤灌漿,收獲前7天斷水,自然落干。④病蟲草害防治。主要病蟲草害為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千金子、稗草等。⑤收割。當90%的谷粒黃熟時搶晴天收割,及時曬干或烘干,防止品種混雜。⑥安全貯運。達到安全水分的稻谷分品種低溫恒溫貯藏,并注意防蟲防鼠,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的物品混存,杜絕運輸中二次污染。(4)加工工藝。工藝流程:稻谷原料→清理→礱谷→谷糙分離→低溫碾米→色選→適度拋光→包裝→低溫恒溫貯藏。(5)檔案管理。建立種植加工檔案,所有記錄應真實、準確、規范,且可追溯,至少保存3年并有專人保管。
5.產業發展近年來,華容縣相繼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縣和“中國好糧油”行動國家級示范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等。
近年來,華容縣委、縣政府堅決扛牢糧食安全責任,以創建“中國好糧油”示范縣為抓手,以打造華容稻區域公用品牌為切入點,摸索“稻+鴨”“稻+蝦”“稻+蛙”等多種綜合種養模式。華容稻品牌示范企業與農戶簽約訂單種植優質稻近1.33萬公頃,從耕、種、管、收、加、儲、銷全流程為農戶提供保姆式服務,帶動村民致富。目前,華容稻種植面積達8.53萬公頃,高檔優質稻種植面積近3.33萬公頃,加工產值近20億元。